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秋风袭来,八月已至。
“最近怎么一直见不到姐姐,好无聊啊!”
这日,知满跑来和萧寻初话。
她不太安静地坐在凳子上,两只脚来回踢着空气,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萧寻初正用凸透镜端详着敲碎的黑石内部纹路,一边研究,一边分神回答她:“秋闱再过两日就要开始了,现在所有考生都在做最后准备,你姐姐也是。最近也没什么事非要找她,让她专心应考吧。”
“哦。”
知满蔫头耷脑,沮丧地将头磕在桌子上。
一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来,知满和萧寻初之间稍微熟悉了一点。
知满仍旧不是那么喜欢萧寻初,毕竟在她看来,萧寻初是毁掉姐姐好姻缘、导致姐姐不得不嫁给他的罪魁祸首。
但不幸的是,他们是府中唯二知道谢知秋情况的人。
于是,不管她乐意不乐意,萧寻初都成了谢府里仅有的、能和她聊姐姐事的人。
知满做事有点大大咧咧的,但在这种关键问题上倒意外得懂事,姐姐让她保密,她就真的守口如瓶,一个字都没往外。
原本,谢知秋是同意了让知满以后也跟着萧寻初一起去月老祠的。
知满是个得力帮,姐妹两个一起参拜月老祠,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掩护作用,谢知秋和萧寻初话时,还可以由她来放风。
不过,随着夏暑渐消、木叶染黄,秋闱的氛围浓厚起来,谢知秋那边开始集中精神做最后冲刺,他们默契地决定短期内不再见面,连麻雀信都不怎么传了,好让谢知秋专心考试。
只是可怜知满,想见姐姐又见不着。
她一个人踢了会儿空气,等情绪差不多平复了,又将双合十,作向菩萨祈祷状。
“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音菩萨在上!愿我姐姐心想事成,能考试顺利,一举得中!然后,希望我姐姐和这个奇怪的人早日换回来!”
萧寻初:“”
*
终于,秋闱大考之日到来。
第一场考试将在八月初九这日举行。
所有考生需要在考试前一天进入考场,故初八这日,五谷陪少爷,提前拿着行李下了山。
从五月到八月,三个月的时间,来也不短,但若是放到准备秋闱上,简直可以转瞬即逝。
谢知秋这三个月都住在临月山的草庐里温书,没怎么与外人接触,也没干什么别的事,只感时光飞掠而过。
下山之时,五谷走在后面,不禁偷瞥着少爷的背影。
只见少爷背直如松,目似寒刀,马上要奔赴考场,可他的表情看起来,和平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这实在是意志坚定得可怕。
五谷见状,内心不由升起一股敬意——
看看他家少爷,什么叫淡定!什么叫临危不惧!
要知道别的学子为了科考,都是头悬梁锥刺股,秉烛熬夜奋斗十年的。
再看他家少爷,明明最多只复习了三个月,不少书还是现买现看的,但在这种形势下,他依然巍然不动、淡定如初,不知道实情的人光看少爷这胸有成竹的外表,搞不好以为他已经准备了八十年呢!
这淡然的气魄,简直成神了!
五谷正暗自佩服着,这时,走在前面的谢知秋隐约感觉到了他的视线,半回过头来。
五谷一凛,不由站得直了三分。
不知为何,这几个月来,少爷给人的压迫感,比以前强多了。
幸好,少爷像是没生气。
五谷松了口气,趁问道:“少爷,马上就要进考场了,您不觉得紧张吗?”
实话,连他这个厮都紧张得心冒汗了,他实在稀奇得很,少爷这个真的要去考试的人,居然现在还能像没事儿人一样,半点没动摇。
少爷闻言,似是一顿。
“紧张?”
谢知秋想了想,道。
“或许有一点吧。”
听少爷这么,五谷反而惊讶:“咦,原来您紧张吗?外表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就算把情绪展现在外表上,又有什么意义?”
谢知秋眼神淡淡的,并未显出多少变化。
“尽人事听天命而已。难得有了会,唯有尽全力把握,过于纠结得失结果,只是浪费时间。”
言罢,她暗自握了握拳头,但没有对他人多解释,便安静地下了山。
*
谢知秋抵达贡院时,贡院外已聚满了前来考试的学子。
由于进了考棚就要锁门,学子们并未急着进去,反倒三三两两聚在外面聊天。
谢知秋遥遥望见这么多人,步伐一定。
其实这几个月来,她长居在山上,这还是第一次,她以萧寻初的身份,到人这么多的地方来。
文人是个圈子,不少人都互相认识。
尤其萧寻初不是无名之辈,似乎不少人都知道他“怪人”的名声。“他”今日出现在考场上,也不知会不会引起什么主意。
谢知秋目色一凝,心想这里绝不可退缩,只得见招拆招了。
她冷眸神情不变,举步朝贡院走去。
*
谢知秋所料不错,在这个地方,一定有人认得出萧寻初。
不别的,光在贡院不远处,正好就有一批前来赴试的白原书院学生。
那群白原书院的举子本来聊得投,因着马上就要进考场,他们互相倾诉着彼此的紧张、互相鼓励,顺便探探大家温习的情况。
当那道身披白衫、乌发垂散的久违身影出现时,有几个学子注意到“他”,倏然静了下来,眼神惊悚。
“怎么了?”
有人问到。
静下来的人连忙指指后面,示意对方也转头看看。
那人一回头,看到缓步走向贡院的披发男子,也呆了呆,下意识地出对方的名字:“萧寻初?”
这个引起注意的人,正是维持着萧寻初面目的谢知秋。
谢知秋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从没改变过萧寻初的衣着外观。
即使是现在,她仍是披散着一头长发,粗布衣外面罩了件精致的浅色薄衫。从外表看,大概相当不修边幅。
不过,这搭配瞧着颇为怪异,其实谢知秋还挺满意——
她一向不喜欢复杂的装饰,觉得在梳理头发上费太多功夫是浪费读书的时间,现在直接披着正好。
至于衣服,起先她也觉得萧寻初这么穿怪了一点,但适应以后,就发觉这几件衣裳合身舒适、穿脱方便,外衫冷了穿上,热了脱掉,各种天气都能适应,相当便捷。可能乍一看不怎么搭配,但在它们的优点面前其实不用那么在意。
只要不在意他人的眼光,简直是完美衣着。
谢知秋对他人的反应不以为意,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她面不改色,直直从人群中穿了过去。
然而,谢知秋能接受萧寻初清奇的穿衣品味,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
“萧寻初”这个离经叛道的常年失踪人口,骤然出现在秋闱的考场外面,犹如一碗冷水浇进热油锅,顿时炸出许多高高低低的水花来——
“萧寻初?他怎么会来这里?”
“该不会,也是来考试的吧?”
“别,还真像是来考试的,他后面的厮背着东西呢。”
“他不是老早就不读书了吗?”
“这个人不是据脑子有点问题?”
“他就这样过来了?还披着头发?”
忽然,本已经走到前面的“萧寻初”毫无征兆地回过头来,看向这几个人的方向,一双冷眸如凝着寒霜一般,令人见之发寒。
“——!”
声议论的人群俱是一惊。
他们见过萧寻初这个人,却从没见过他这样的眼神,竟迅速全部缄默,鸦雀无声。
但这时,有一人远远地挥着向萧寻初跑去,边跑边兴奋地道:“萧兄!你是萧兄吧?!好久不见,你也来考试了?”
“萧寻初”的目光越过这些议论的人,看向那挥的青年,并对他颔首致意。
那群人这才意识到,萧寻初不是在看他们,而是在与其他人打招呼,方才松了口气。
不久,“萧寻初”就与那个跑来打招呼的学子一道走了。
剩下的学子还在原处,只是,经过这么一吓,他们士气明显低迷,语气也有些悻悻——
“吓我一跳。”
“幸亏他没听见。”
“起来,他的眼神和以前变化好大。”
“毕竟离家出走久了,难免吃了点苦头吧。”
“嘘,还是别讨论他了,好歹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的儿子,万一哪里惹着了他”
*
另一边,谢知秋表现出没听到的样子,实际上她耳聪目明,将这些人前后的议论都听了个清楚,只是没被激怒罢了。
她这厮五谷耳朵也灵光,居然也全听见了,且颇有些愤愤不平。
“这些人真是少爷以前是不太爱读书,但脑子有问题也过了吧!”
五谷不高兴地嘀咕。
“少爷怎么也不教训教训他们?”
谢知秋不以为意:“考试要紧,待成绩出来,自有分晓。”
此言一出,连五谷都不禁瞥了她一眼:“少爷好像很有自信?”
谢知秋回答:“并非自信,只是成王败寇,言语争执并无用处。”
没等五谷琢磨明白少爷的意思,只见先前打招呼的那人已跑到两人面前,他便闭了嘴。
打招呼的青年也是个学生,十八九岁的年纪,和萧寻初相仿。
相比较先前那一撮人,这位看起来就友善了许多,且像是萧寻初的旧相识。
比起只见过萧寻初却与他不相熟的人,这种有可能了解他的人,更不好对付。
谢知秋表面淡然,实则内心十分谨慎。
万幸,谢知秋当年也在白原书院读过书,萧寻初认识的人,她也未必没见过。
谢知秋端详对方片刻,便开始在记忆中搜寻对方的脸
很好,她见过他,印象不深,不过听到过其他人称呼他。
这人好像
姓林?
是不是叫林世仁?
谢知秋回忆起对方姓氏,便主动出言:“林兄?”
“啊!太好了!萧兄!想不到这么多年没见,你还能记得我!”
这学生倒是没什么恶意,一副高兴的样子。
“你离开白原书院以后,我可担心了你好一阵子,现在见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其实你走了以后,上课都没人反驳先生了,感觉无聊得很。”
“嗯。”
“萧兄,今日难不成也是来参加秋闱的吗?”
“是。”
谢知秋不太清楚此人和萧寻初关系友好到什么程度,话十分心,尽量不透露多余的信息。
到最后,对方便感慨道:“萧兄,多年不见,你好像变了不少,话比以前少多了。”
谢知秋对此从容不迫,只道:“时过境迁,感悟不同,人自然会有变化。”
“看来萧兄这些年也不容易。”
“彼此彼此。”
两人寒暄片刻,对方又道:“对了,今日秦兄也来了,是专程来送我们进考场的,现在大家都在抢着和他话,忘忧你要不要也过去一趟?”
谢知秋听到这里,倒是一滞,道:“你是秦皓?”
“对啊,不然还是谁?”
“秦皓不是三年前就中举了吗,今日为何还来?”
林姓学生笑道:“没想到萧兄你还知道秦兄中举了!他来,自然是尽一尽同窗之谊嘛。而且正是因为他中举了,我们才非邀着他来啊!
“秦兄可是上一届秋闱的解元啊!且他当年才十六岁,你想想,十六岁的解元,世间都罕见!是文曲星也不为过了。
“这会儿大家都在抢着摸他身上的东西,好沾一沾文曲星的福气,讨个吉利呢。”
谢知秋顺着林世仁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秦皓正在不远处。
他被一群学子包围着,不少人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要摸他的袖子或者。
秦皓生得琼林玉树,他身着青衣,比绝大多数学子都要高,站在人群中仪态端方,十分醒目。
他脾气不错,任由他人与他碰,完全没有生气,反而风度翩翩。
来也巧,秦皓似乎察觉到远处有人看他,也望过来,正与谢知秋对个正着。
秦皓一怔。
谢知秋没有回避,反而堂堂正正地与他对视。
不得不承认,秦皓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个优秀的人。
谢知秋并不想与对方成婚,但她其实也没那么讨厌这个人,甚至以前有些时候,她和甄师父、李师父一起看秦皓送来的文章,她也会略带欣赏地觉得,秦皓的文章写得不错。
她和秦皓家世相仿,接受的教育相似,很多时候,她其实都赞同秦皓的政见和想法,正如他们两家长辈的,他们聊得来。
她一直认同秦皓会前途无量,也在内心觉得他将来如果入仕,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官员。
只是,她认为秦皓的文采能力很不错,却不想和秦皓成婚。
她也有自己的命运想要抉择,有自己的理想想要去完成。
她不想仅仅成为秦皓人生鸿途里的一部分,不想成为他的“锦上添花”,也不想成为他生命中一个可能有一点用、但本质上只是陪衬的点缀。
不过,这一刻,谢知秋面对秦皓,感觉忽然有点陌生。
在以前,没有人会让她去挑战秦皓。
她拥有的选项是,要不要嫁给他,以及成为他的妻子以后要以什么方式帮他的忙。
可现在,过去的选择全都消失了,她站在了与秦皓相同的比试台上。
她是同场角逐之人,未来可以是他的对,也可以是他的合作者,而不是只能将他看作“人生依仗”的候选人。
这种感觉,很新奇。
但是不坏。
谢知秋深深地吸了口气,感受着这全新的情绪在胸中跃动的感觉。
同一时刻,秦皓好像认出了“萧寻初”,对她微微点了下头。
谢知秋面无表情,矜持地回以颔首。
一旁的林姓学生问她:“萧兄,如何,你也去摸摸秦兄的袖子,讨个好彩头?”
“不了。”
谢知秋平淡地道。
她转过身,没有再看秦皓,只:“我想先进考场,该走了。”
比起彩头,她更想依靠自己。
“这么早?!”
林姓学生有些吃惊。
“可是进去就出不来了。萧兄,你上回没考可能不知道,里面挺闭塞的,吃喝拉撒都不方便,不如半夜再”
他话音未落,只见天空一暗,接着哗啦一声,一场大雨竟从天而降。
这时节的秋雨少见,还下得这么突然,在贡院外头的学子没有准备,当初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下原本没打算立即进考场的学子们,也不得不考虑提前进场避雨了。
一下子,贡院前的队伍就排得老长,变得拥挤起来。
谢知秋因本就打算进考场,离得近,比绝大多数人群排得靠前,很快就没入人海中。
*
在一众焦急的应考学子中,今日不用考试的秦皓显得尤为从容不迫。
他长身直立,安静地站在雨中。
先前围着他的人群散去,他的厮打起纸伞,高举过头顶,为他遮雨。
厮嘀咕地问道:“少爷,刚才和你对视的那人是谁啊?也是以前白原书院的人吗,怎么有点面生?”
秦皓回答:“是,但我与他不太熟。那个人你应该听到过,是萧寻初。”
“萧寻初?!”
厮果然想了起来。
“那个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的次子?!”
秦皓颔首。
厮有些洋洋得意地道:“原来是他啊,难怪披头散发的。
“想当初在白原书院,就少爷和那个萧寻初门第最高,本还担心这萧寻初家族势大三分,会不会压住少爷的风采,没想到那姓萧的不争气,书不好好读,只搞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后来还竟还从书院跑了,让少爷一个人独占鳌头。
“这人现在来考试,难不成是想通了?可惜也晚了,少爷早三年前就是十六岁的解元了,他拍马都追不上。”
秦皓本人倒没有厮这么强的竞争心理。
实话,他知道萧寻初这个人,但不熟,就是真的不熟。
朝堂上文官武将泾渭分明,他们秦家和萧寻初这萧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更何况,萧将军起来是高官厚禄,实际上很受圣上忌惮,只是一纸金银糊起来的空壳,没有半点实权。一般官员与他话不投不,也不敢真和这种武官结交,怕一同引来猜忌。
至于萧寻初这个人本身
秦皓斟酌了一番,道:“我倒不觉得萧寻初这人是个笨蛋。从我们当年少数几次交谈来看,我觉得他这人其实有些聪明,只是心思没用在正经事上。他人看上去潇洒随和,实则内心也有些清高,不太愿为了功名利禄折腰。”
厮不以为然:“不用在四书五经上的聪明算什么聪明?而且当年不愿,如今不还是看清了现实,老老实实过来考试了?”
秦皓不接他话,只若有所思道:“其实刚才一见,我觉得他比起五六年前,好像变了很多。”
秦皓微微走神。
那样清冷锋锐的眼神他以前好像从没在萧寻初脸上见过。
萧寻初原本是个懒散温和的人,平时不是在把玩那些木头竹条,就是在睡觉,不会有那种冷傲的感觉。
相比之下,那样孤傲的目光,倒更像是在别处
秦皓思索的时候,那厮倒不觉得这是什么怪事。
“离家出走,独居山里,没了父母庇护,任谁都会有点变化吧。”
厮随口道。
他看向秦皓,问:“起来,少爷觉得,这萧寻初能考中举人吗?”
这个问题,将秦皓从思索中抽离出来。
其实,刚才萧寻初出现,大家都很吃惊,他也听到不少其他学子的议论。
萧寻初在白原书院的名声不佳,他擅自离开书院后,更是有一些先生平时会将他当作“不务正业”、“没有出息”的典型来讲,大多数学生就算对他本人没有太大意见,也难免留下了“不学无术”的印象。
要知道,举人可比秀才难得得多。
两万个秀才进了秋闱的考场,能得举人者,不过其中百之三四。
便是白原书院中的佼佼者,也有一大堆要在此处折戟,考上四五十岁中不了者绝不罕见。
故而,先前其他学生对萧寻初突然来参加考试的评价,大多是认为他痴人梦,绝无可能考上。
相比之下,秦皓没有那么决断,他会多想一下。
不过,纵然如此,他的判断也是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的——
“我刚才看到他身边那个厮抱着的书,书面瞧着挺新的,萧寻初这次虽然来了,但准备时间恐怕不长。”
秦皓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给出答案——
“科举高中乃日积月累之事,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聪明可以弥补。”
“依我看来,他能考上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