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摄政王,万岁
道维再次睁眼时,正被一双有些冰凉的紧紧攥住,不用转头都能听到身后无数男男女女低声啜泣,头顶还有一道尖细的声音正高声唱念:
“詹事府詹事沈停云之女沈清玉,娴雅端静,蕙质兰心,才貌俱佳。朕之胞弟昭王允文允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二人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今特为二人赐婚,望二人相扶相持,永寿偕老”
太监读的很投入,殿内跪了一地的聪明人都明白这旨意源自何故,皆十分配合陛下临终前最后的举动,躬身等着前头跪着那人领旨谢恩。
那之后,便是一代新人的天下了。
谁知就在这时,猛然听见跪在前头的昭王开口打断太监还没念完的圣旨:
“陛下,臣弟不同意!父皇在世时便过,臣弟的婚事自由臣弟自个儿做主,谁都不得强加干涉,皇兄你不与臣弟商量便下这道圣旨,是忘了父皇曾经的教诲吗?”
殿内一时陷入寂静,道维也在完这话后,接收完了此世界的所有剧情。
他愿将之称为摄政王那大冤种的一生。
简单来,此时正躺在床上动弹不得,马上要驾崩的是他的大皇兄,也是景朝如今的皇帝谢渊。
而道维本人和皇帝谢渊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的母亲出身高贵,进宫后被立为皇后,贤良淑德,行事从未叫人挑出过毛病,生下的大皇子谢渊一落地便被立为太子。
之后几年,又生了四皇子谢维。
太子谢渊为人严谨,朝野上下对他也很拥护,只他为人不苟言笑,叫人不敢与他亲近。
与他一母同胞的四皇子谢维则是完全不同的性子,谢维天性好动,活泼又大胆,连他们皇帝老子的脖子都敢骑大马,是真正在父皇膝头长大的孩子。皇帝所有孩子中,对他最为疼爱。
四皇子在皇帝堪称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却没有长偏,到了十三四岁的年纪,已然有了几分邻家玉树的公子气质,又过两年,出落的越发好,除了偶尔性子还有些跳脱外,完全是陌上君子如玉,能叫姑娘们羞红脸的模样。
再过一年,到了能结亲的年纪,他允文允武,翩翩公子的印象已经牢牢种进了京中贵女的心头,引得无数贵女们春心萌动。
此时皇帝便找他这最疼爱的四儿子谈心,看看他喜欢什么样儿的姑娘,好照着他的心意给找个昭王妃让他心上欢喜。
彼时已被封昭王的四皇子面带羞赧的告诉皇帝:
“父皇,我想寻一心上人,与她共度一生,若往后身边之人不是那人,我宁可不成婚。”
皇帝觉得这是孩子话,是儿子还没开窍,不懂男女之事的妙处才会如此想,等过两年看见漂亮姑娘便心肝儿砰砰乱跳时,不用他做父亲的着急,这子自个儿便要求上门,请他赐婚的。
他皇帝的儿子,不愁娶!
索性玩笑道:“行,那父皇便允了你的请求,叫你寻一喜欢的女子再成婚。”
四皇子激动道:“父皇是许了儿子婚嫁自主的权利吗?”
皇帝心这孩子和他年轻时一模一样,蹬鼻子上脸的本事简直和他当年如出一辙,乐呵呵道:“允了,允了!”
谁知这一允,直到太子媳妇儿娶了不知几许,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直到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四皇子还是没找着他想娶的那个女子。
而京中当年心慕他的那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到了花期,陆陆续续成家,几年过去,她们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昭王还是孑然一身。
但昭王位高权重,又风度翩翩,在男女市场上的行情向来抢。可谓是铁打的昭王,流水的贵女。贵女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倾慕他的永远是十六七岁的姑娘,而他今年已经二十又四。
去岁还在边关与荣大将军共同抵御外敌,立下了不战功。可以昭王哪里都好,就是不成亲,不少人私下免不得嘀咕,这昭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
身为长兄的皇帝比谁都清楚,昭王没毛病。
皇帝谢渊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出生起便被立为太子,朝臣拥戴,父皇倚重,到了合适的年龄,娶了父皇母后为他选中的皇后人选,皇后宽容大度,替他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皇后去后,他为表敬重,空悬后位。
之后又迎他青梅竹马的表妹进宫,册立其为贵妃,两人恩爱异常,相敬如宾,生的皇儿聪慧可人,称得上人生赢家。
可或许是他前半生过于完美了,在他三十岁这年患上奇病,身体快速衰败,极致年末,不论太医院掉了多少脑袋,他的生命依然走到了终点。
躺在病床上的谢渊瞧着年轻貌美,宛若二八佳人的表妹,再瞧瞧才三岁,走路都跌跌撞撞的幼子,生出了浓重的无力感,但时间不等人,他得尽快为这母子二人安排好后事。
于是他将亲弟弟昭王紧急从边境召回,在临终前立贵妃沈氏为皇后,又令朝臣在他驾崩后,辅佐沈氏所出的八皇子谢北临为帝。同时将弟弟昭王封为摄政王,为昭王赐婚贵妃沈氏的娘家庶妹沈清玉为妻。
可谓是玩的一好平衡。
这在外人看来已经是极佳的平衡之道,但皇帝谢渊还有他自己不为人知的考量。
比如,贵妃沈清月不仅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也是弟弟昭王心心念念的心上人。打从沈氏入宫,弟弟便不在考虑娶妻之事,甚至为了避开京城这伤心地儿,自请去边关苦寒之地放逐。
外人只当昭王在京城待腻了,跑去边关寻求新鲜刺激,从不敢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皇帝谢渊心想,也只有沈氏这个满心满眼都是他的傻女人,才会一心一意将昭王当成亲弟弟看待,什么都没察觉罢了。亏得他那好弟弟自以为掩饰的很好,谁都不曾察觉他的心意呢。
要是可以,身为帝王的谢渊也希望这个自便给了他极大压力的弟弟这辈子都不要回京的好,可世事不能尽如人意,即便他是九五之尊,也抵不过生老病死的考验,于是只能将昭王临时召回,委以重任。
而故事戏剧性的地方在于,昭王同样觉得他那一片赤忱的心思掩藏的极好,在亲眼瞧见沈氏和兄长的相处后,便从未在人前显露过他对沈氏的爱慕,直至沈氏入宫为妃后,他都以为沈氏和皇兄不知他心中所求,为了让自己开怀,便自请去边境,离他们远远地。
同样,沈氏作为家族精心培养的嫡女,自和太子、四皇子们一道儿长大,日日相处中,怎会不知这二人心思?
但她自来知道家族培养她的目标,因此四皇子谢维从来不是她的目的。她做的十分出色,皇帝对她深信不疑,昭王对她敬重有加,从不越雷池半步,家族因她更上层楼,她的儿子谢北临甚至成了皇帝临终前心目中唯一的继承人选。
于是,能力出众的昭王谢维成为摄政王。
摄政王仅用两年时间便将朝中不安分因素全部剔除,八皇子谢北临前头的兄长们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圈禁的圈禁,砍头的砍头,很是震慑了一番因皇帝年幼便蠢蠢欲动的朝臣之心。
之后又实施了一系列于国有功,于民有益的政令,朝堂杀红眼的同时,民间对此一片赞誉之声。
摄政王威名渐显,马上定北疆,马下理朝政,民间一时到了只知摄政王不知皇帝的地步。
谢维却从不将这些放在心上,只因他自认从无造反之心,他待太后沈氏一如既往的敬重,他将沈氏和兄长的孩子当成亲生孩子教养。
私底下太后沈氏甚至会温和的对他道:
“维弟这些年可是与月姐姐生疏了?你时候可常常跟在我与你兄长身后,唤我阿姐的。”
于是谢维便在私下无人时,唤沈氏“阿姐”。
他很满足当下的生活,能远远瞧着沈家阿姐,瞧着他们在自己的庇护下活的自在,即便自个儿满身杀孽又如何?
可终究如此想的只有他一人,在太后沈氏和她背后的沈家看来,摄政王野心勃勃,揽权贪政,将来即便皇帝亲政又如何?还不是被他架空成一个光杆儿将军!
太后沈氏对此一直胆战心惊,心翼翼把握尺寸,利用摄政王对她的贪心,约束着摄政王的野心不要无限制扩大。
在逐渐长大的皇帝眼里,不时有朝臣在他耳边苦苦劝谏,摄政王狼子野心,其心可诛,要他对摄政王多加防备。而他亲眼所见,母亲在无数个夜里抱着他,压抑的哭,捂着嘴不敢叫人知晓。
他亲耳所听,摄政王当父皇不存在,当他这皇帝不存在,堂而皇之的唤母后“阿姐”,而母后只能在人前露出温和又包容的笑,在人后痛苦的叫他“忍耐,不忍则乱大谋。”
他所见之摄政王,对他这个皇帝没有丝毫敬畏之心,将他当成宫中不懂事的奴仆,但凡他所为之事不合对方心意,对方便会亲自动打他板,当着众人的面儿训斥的他抬不起头来。
那些老臣们不敢直言,可他知晓外面流言传的有多难听,摄政王觊觎他母后,摄政王常在宫中过夜,摄政王娶了母后的妹妹多年,二人却从无所出。
桩桩件件,都叫他颜面无光,叫母后百年后无法面对父皇和列祖列宗!但凡摄政王心里还有父皇,还有他这个皇帝,都不会叫外面传的那般难听!
皇帝心里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便渐渐生根发芽,日益壮大。
他想在亲政后杀了摄政王,以出心头之气,为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准备。
而摄政王根本没有贪恋权利的心,在皇帝亲政后,干脆的还政与他,他知道做过摄政王之人古来便没有好下场,便打算带着旧将家人们及早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皇帝却认为摄政王此举意在放松他的警惕,他不会轻易上当,便着人暗中联络摄政王妃,也就是太后沈清月的妹妹——沈清玉。
沈清玉也终于在这最后的关头,被皇帝的人服,站出来主动指认摄政王有不臣之心,并拿出许多似真似假的证据。
摄政王妃会站出来指证摄政王是许多人都没想到的,因为在朝不少人都知晓,这位与太后同出沈家的王妃,当年是沈家准备送进宫,给先帝充盈后宫,帮沈太后固宠用的。
而沈清玉当时心系昭王,不愿进宫,哭哭啼啼闹了好一阵子,拖成二十岁的老姑娘,最终却如愿以偿的嫁给昭王,一跃成为摄政王妃,叫不少人都嫉妒红了眼。
如今沈清玉此举是为了什么?
别人想不通,沈清玉也不在意,外人羡慕她,可有什么好羡慕的呢?丈夫与她成婚十几载,愣是未曾与她发生过关系,叫她硬生生从花季少女熬成了人老珠黄满心怨念的老太婆。
出去谁信?
她难道不该怨,不该恨吗?
摄政王自来聪慧,此时还有什么想不通的?没了远离是非的心思,引颈就戮。
皇帝头上终于没了摄政王这座大山压着,他大展拳脚,一口气叫人给摄政王定了三十二条大罪,告知天下。
后励精图治,迎来了景宏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