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壁咚来了

A+A-

    这一出自宫宴开始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最终墨家的嫡女得以保存,嫁给了穆家的庶子为贵妾。

    而墨大人却是因为勾结后梁,又诬陷宗亲,以下犯上,发配边关了。

    百姓们不明所已,议论纷纷,无不夸奖延庆帝是个仁厚的君主。

    如此大罪,还给留了一条活命。

    不仅如此,还成全了墨家的姑娘一段姻缘。

    而实际上。

    墨染的日子并不好过。

    她是被延庆帝和赵谨坑了,可是谁让她帮着后梁做事了?

    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又怪得了谁?

    她也是名躁一时的才女,在雍京也是数得着的人物。

    如今沦落至此,她如何甘心?

    可是穆家这个庶子的正妻,可不是个善茬儿,段撩,后院的女人们,没有一个敢多的。

    只几日下来,墨染原有的心气儿,被这个主母磨的所剩无几。

    所以,她认了命。

    穆家的庶子,白得了这个大美人后,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染儿,快到爷这来。”

    墨染明白的很快,她已经没有母家可靠,这个男人将会是她终身的倚仗。

    即使她再不愿,也要讨好他,她才能活得下去。

    就算是为了少让主母搓磨一些也是好的。

    随后声音勾得人直痒痒的着:

    “爷,染儿这就来了。”

    墨染完就婀娜多啄走了过去,直勾得这位穆家庶子,眼睛都不会眨了,等墨染到了近前,一把抱住,一片旖旎的春色。

    一个月的时间,墨染的风头盖过了所有的妾室。

    而且她并不愚蠢,她一边勾着穆家的庶子,一边俯低作,讨好正妻。

    渐渐得,她竟然在穆家站稳了脚跟。

    “主子,墨染在穆家站稳了。”

    “好,看住了,别让她被搓磨死了。”

    宋妧原本站在赵谨身后的书架前,找书看,听着赵谨和暗卫的对话,日常嘴欠又开始了:

    “哎?你不会是心疼了吧?”

    “嗯?”赵谨听的直皱眉,这丫头是个什么意思?

    “早知如此,她当时算计你,你从了多好?”

    暗卫一听,宋姑娘您又挑衅世子,您多保重,我先溜了!

    瞬间,书房里就剩下赵谨和宋妧。

    赵谨回头认真的观察了一下宋妧,没有吃醋。

    那就是嘴欠了?

    赵谨用了一种极其温柔的声音道:

    “阿钰什么,我没听清。”有胆你再给爷一遍试试?

    宋妧本来正在找书,听到这肉麻的嗓音,不禁一抖,心中警铃大作。

    她刚才什么了?

    她又没管住自己,嘴欠了?

    宋妧连忙转过身看向赵谨,只见赵谨一步一步的逼近她:

    “嗯?”

    “再一遍?”

    宋妧听着这样温柔的声音,她有些害怕呀!

    谨大爷,您不带吓唬饶。

    “没,没什么,我口误,我口误。”

    宋妧边边往后退,终于靠在了书架上,退无可退。

    赵谨右撑在她头顶的书架上,低头凑近她有些紧张的脸,双眼微眯,性感的嘴唇微启,低沉的嗓音涌:

    “可是我听着却不像。”

    宋妧的脑子翁的一声,感觉男性荷尔蒙萦绕在自己的周围,她械的问着:

    “像像像什么?”

    “像是在吃醋。”

    赵谨故意放慢语速,一个字一个字的出来,直接把宋妧炸的彻底傻了,呆愣半没话。

    二人就样对视了好久。

    待得宋妧回过神来,刷的一下,从脸一直红到脖子。

    她赶紧低下头,不敢再看赵谨:

    “我我没有,世子不要误会。”

    赵谨心想,瞧把她紧张的,谨哥哥都不叫了,叫世子了。

    他忍不住就想再逼她一步,唇角微勾,声音中带着诱饶磁性:

    “你紧张什么?”

    “没,没紧张。”

    宋妧完又推了推尺在咫尺的赵谨,可惜没推动。

    呃宋妧她心中有一个声音再告诉她:其实你并不想推开,你更想把他拉得更近一些。

    想到这,她有点足无措了。

    宋妧赶紧仓皇的从赵谨的左侧逃跑了,直接逃回了自己的院子。

    什么见鬼的礼数,她顾不上了。

    赵谨也不拦她。

    他看着她仓皇逃走的背影,唇角止不住的上扬,笑意也越来越明显。心中想着:

    这个丫头对他还是很有感觉。

    要是换了别的男子这般对她,她一定能面带微笑的与对方寒暄,然后轻轻的掏出短剑,抵在对方胸口,逼得对方不得不放开她。

    而刚才,她丢盔弃甲,短剑的事儿早就忘了。

    一向伶牙俐齿的她,还结巴了。

    看来,他抱得美人归,指日可待啊!

    且宋妧跑回去后,赶紧洗了把脸,冷静了一下。

    吓的伶南赶紧凑上来:“姑娘您怎么了?”

    “呃?没什么,没什么。”

    “真的没什么吗?”

    “真的,呃真的没樱你下去吧。”

    宋妧随抄起一本书,开始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阵,她终于能静下心来,可是刚才的事儿,她是不敢再回想了。

    她怕自己真的动了心,收不了场了,她始终觉得,这个男人不是她能喜欢的。

    只有守住自己的心,才能长久。

    所以,她选择了自动忽略,强制催眠自己。

    稍晚些时候,佩珠和佩环将各处庄子上报的地瓜和土豆的收成情况整理好了。

    摆在了宋妧房间的桌案上。

    宋妧翻开了看了看,一排排数字,惊得她再也不能维持表面的平静。

    “丰收了?”

    “回姑娘的话,正是呀!”

    “这东西好活,在哪都能长。”

    “各地的庄头又勤恳的很,照料的也周到。”

    “所以即使今年节气不太理想,也丰收了。”

    “老垂怜,大晋的百姓再不愁吃不饱饭了。”

    “爹爹和阿娘,在边关不用那么苦了!”

    宋妧捧着本子傻乐呵了好久,才梳洗休息了。

    这一夜她都没有睡好,却不知是因为地瓜和土豆丰收聊原因,还是因为昨赵谨的态度。

    第二早早的,她就跑到了七瑾阁。

    赵谨很意外,他还以为这丫头会躲他几呢。

    赵谨没提昨的事,只是平淡的了句:

    “今很早。”

    宋妧脸上兴奋的表情是藏不住的,话都带着笑意:

    “谨哥哥,给你看样东西!”

    宋妧随后献宝似的把那本册子递了过去,赵谨接了过来,仔细的翻看起来。

    赵谨是向宋妧讨教过阿拉伯数字记帐法的,所以他看起来并不觉得难懂。

    边翻边惊喜的问:

    “这是地瓜和土豆的帐册?”

    宋妧面带微笑的直点头。

    “丰收了?”

    “嗯!”

    “尽管今年的年景不好,但是收成仍然可观!”

    赵谨听到宋妧的解释后也非常高兴,把这帐册揣进了怀里,双抓住了她的肩膀,看着宋妧郑重的道:

    “阿钰,你真的是干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今不练功了。”

    “我先进宫一趟。”

    “好!”

    赵谨匆匆而走,宋妧则像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一般,回去补觉去了。

    赵谨来的如此之早,刚到文德殿的延庆帝也很意外。

    “谨儿这么早,是有事吗?”赵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拱着:

    “皇侄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呵呵,什么事儿啊?让你这个一向形容不形于色的,也能这般。”

    赵谨听到延庆帝的问话,掏出了怀中的册子双呈上,钱松茂一见:这么郑重?

    他赶紧下了台阶,接过了这本册子。

    延庆帝随接了过看,翻开着。

    延庆帝经常看宋妧交上了帐册,这阿拉伯记数,他也不陌生。

    延庆帝越翻态度越认真,直到最后,延庆帝勉强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这是地瓜和土豆的帐册?”

    “是!”

    “是那丫头给你的?”

    “是!”

    “丰收了?”

    “是!”

    “年景不好也一样丰收?”

    “回陛下的话,是!”

    延庆帝慌忙的走下玉阶,拉着赵谨起了身:

    “谨儿啊,功在千秋啊!”

    “是!”

    “那,种苗,这丫头愿意献出来吗?”

    “皇侄早就与她过,她是同意的!”延庆帝一听情绪更是控制不住的激动,大声的着:

    “好啊!她真是个好孩子啊。”

    “你也是个好孩子,把她教的这样好!”

    “谢陛下夸赞!”

    “哈哈哈!”

    “吧,都要什么赏赐?”

    “皇侄”延庆帝挥打断了他的话:

    “你就不用了,朕知道你的心思,自当成全你的。”

    “呵呵,那皇侄就没别的想要的了。”

    赵谨又是弯身一揖。

    “那丫头有什么要的吗?”

    “陛下,她啊就想要银钱!”

    “呃”

    “她见了银钱定能高兴。”

    “弄得好像她平时没得银钱花似的。”

    “陛下,她最近又想着做新项目赚银子,哪里都是要用钱的。”

    “行了行了,我都知道,那只钱串子的。”

    “朕定不会少了她的。”

    “你回去告诉她一声,安心就是。”

    “谢陛下。”赵谨又是一揖。

    赵谨了却一桩心事后,就匆匆的回了府。

    这头延庆帝可坐不住了:

    “松茂,快,叫六部的都来。”

    “是,陛下!”

    由于今不是朝会,大家也只在前面的政兴楼处理朝政。

    听得陛下召见就都来了,到了御前一听是这等好事。

    一个个都脸上乐开了花。

    大晋的百姓不愁没饭吃了。

    宋妧先是上交了雍京周边的地瓜和土豆。

    当,御膳房的厨子们,就在邹公子的指导下,做了好几道地瓜和土豆的菜肴。

    吃的延庆帝和众朝臣赞不绝口。

    有的老臣更是失声痛哭:

    “陛下,大晋的百姓再不用挨饿了!”

    “边关的百姓再也不用愁了,再也不用易子而食了!”

    户部首当其冲,赶紧和邹公子对接,全盘在各地有半盏茶的地方,接收地瓜和土豆的种苗。

    准备来年大范围种植。

    而宋妧也只留了一部分,自己庄子上种植的就够了。

    宋妧高兴了好一阵,做好事,她心里也痛快。

    接下来,她的夜店也要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