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公主

A+A-

    “朕令弘昼十一月十九日启程告祭阙里文庙,如今已经有近十日光景。弘昼几乎日日都有信送来,同朕起沿途民生之事。”

    “昔日襁褓稚儿已长大成人,进益颇多。”

    裕妃连忙谦逊了一句。

    “弘昼是皇子,享受国家与百姓奉养,自然当为国家出力。更何况这点事算得了什么,万岁爷等到他回来之后再看看差事办地怎么样罢了。”

    雍正略点了点头,“朕既将差事交予他,便是信赖他能够做好。”

    “阙里文庙历时数年终于建好,意义非凡,等他回来之后,朕好好地同他长谈一次。”

    “来文庙之中执事人员向来未加爵秩,朕以为应当广置官僚”

    这些是他与婉襄常谈的话题,是前朝政事,其实并不是能够在宫妃们面前提起的。

    因此雍正不过了一半,没有再下去。

    “端柔出降之事,筹备得如何了?”

    雍正帝自己的女儿都早夭,便是齐妃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活到成年,出降之后也早早地薨逝了。

    他还有名养女,分别是废太子允礽的第六女,序齿为第二的和硕淑慎公主。她在雍正四年十二月的时候便出降了。

    序齿为第四的是和硕和惠公主,故怡贤亲王之女,她是雍正七年十二月时出降的——雍正好像很喜欢在十二月时嫁女儿。

    而今年十二月要出降的是公主,后来的和硕端柔公主,她是庄亲王允禄的长女。

    庄亲王允禄常常被雍正派遣出去祭祀,他们兄弟俩的关系当然比不得同怡贤亲王那样好,但也并不差。

    而雍正帝对这些养女也都十分宠爱,出降时都专门为她们建了府邸,仪制如同皇后所生的固伦公主。

    裕妃便回答他:“前日内务府已经将所用的祭器、绸缎布匹等物都准备好了,臣妾一一亲自检查过。”

    “再过几日剩余的金银玉器也会都送到延禧宫中交由臣妾检查,再余下的,便是嫔妃、王公亲贵们送给公主的添妆礼了。”

    皇后精力不济,熹贵妃仍在禁足之中,端柔公主出降筹备之事,便只好是落在了裕妃身上。

    “等这些东西都送来,臣妾会一一打点好,若是端柔公主有不满意之处,臣妾将整座延禧宫赔给她也无妨。”

    其实裕妃来是不喜欢管事,但真要做起这些事来仍旧井井有条,或许便是天生聪明。

    雍正也没有什么不满意之处,“和惠今年四月有妊,五月里”

    五月里发生何事,在座之人都心知肚明。

    “和惠虽然是养在皇后膝下的,如今她将至临盆之时,你是她的庶母,也要多关心才是。”

    兆佳福晋是和惠公主的亲生母亲,恨不能日日往公主府跑。

    皇后虽然生病,到底也都分出精力来照管着那边,雍正自己也是时常有赏赐。

    他这样,只是因为他实在担心,所以心烦而已。

    可惜和惠并不长命。

    已到用膳之时,获萤领着宫女在东暖阁摆膳。

    婉襄有孕易饥饿,通常是等着她们摆完膳,即刻便开始用膳。

    今日也是如此,不过养心殿中多了个裕妃。

    冬日里菜蔬不丰,天气又寒冷,从御膳房送到养心殿,荤菜上面的油脂多少都有些凝结了。

    婉襄看了难受,便只是搛了一筷子厢子豆腐放入粉彩黄色地月季花纹碗中。

    厢子豆腐,顾名思义,是以豆腐为主料的。先将豆腐切得如同箱子一般,而后入锅油炸。

    嗣后在豆腐上端切一口,将其中的豆腐瓤挖出,填入猪肉、海米、木耳、玉米、口蘑等材料。

    最后还要烧汁,第一步蒸豆腐,第二步用之浇在蒸好的豆腐上,味道层次丰富,十分鲜美,婉襄近来最喜欢的便是这道菜。

    正欲品尝,便发觉裕妃正看着自己。

    “裕妃娘娘,怎么了?”

    裕妃便向雍正道:“万岁爷容禀,如今是冬日,厢子豆腐之中少有菜蔬,木耳便放的多。”

    “木耳有滑利凉血之弊,其实于有孕妇女无益,如刘贵人这般情况,还是不要吃更好。”

    雍正立时便皱了眉,将苏培盛唤至跟前。

    “上一次是松仁瓤山楂,这一次又是放了木耳的厢子豆腐。南北果房的人做事不当心,如今御膳房也不知如何做事了么?”

    苏培盛是听着裕妃刚才那番话的,立时便令宫女将这道厢子豆腐撤了下去。

    这一次他也帮着御膳房话。

    “万岁爷,如裕妃娘娘所,冬日少有菜蔬,味道也并不鲜美,因此御膳房进膳,总以荤食、蘑菇、豆腐等为主。”

    “这道厢子豆腐是刘贵人素来喜欢的,因此才会时常进上。”

    而后为熹贵妃好话。

    “从前熹贵妃娘娘协理六宫事务,倒是常常吩咐御膳房要注意食物本性与相克之道,如今御膳房中管事的太监也换了几个,便疏忽了。”

    婉襄实在很难喜欢熹贵妃,就算知道她是最后的赢家。

    但她并不如裕妃这样敢敢言,“松仁与木耳都是十月太庙荐新的食材,十一月则只有银鱼和鹿肉。”

    “银鱼难免有腥气,鹿肉火气又重,可不是只能吃些蘑菇、木耳这样的东西。”

    “刘贵人有孕身体精贵,口味又挑,御膳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底也是没什么办法。便是熹贵妃出山,难道就能让刘贵人餐餐都吃的舒心?”

    她掩口笑了笑,“苏公公也太会替熹贵妃拿大了。”

    裕妃毕竟是有皇子的高位妃嫔,苏培盛被她这样打了脸,也并不好在雍正面前什么。

    “罢了,着一位太医负责养心殿饮食,凡是于孕妇身体不利的食材皆不必进,也不必再去苛责御膳房当差的人了。”

    苏培盛是无可奈何,“嗻。”

    得知恐怕又被人算计,婉襄难免担忧,自然无心用膳了。

    雍正和婉襄心绪都不佳,这顿饭吃得没滋没味,自然也很快就结束了。

    恰好午后内务府总管乌雅海望又前来禀报,“启禀万岁爷,今年打牲乌拉衙门已经将镜泊鲤鱼送至京城。”

    “最大的那一条足有九十斤重,您可要过去看一看么?”

    打牲乌拉衙门是清朝采捕祭祀贡品的基地,各坛、各庙、各陵寝的四时祭品都是由此处进上的。

    除却这些祭品,它也会向皇宫供奉所需的物品,月贡、岁贡、万寿节时的万岁贡皆有。

    打牲乌拉衙门位于吉林,东北省盛产东珠、人参、鲈鱼、松子、蘑菇等等,这些都在平日的贡品之列。

    婉襄如今多呆在养心殿中,从前倒不觉得有什么,窝在房中一整日也不会觉得烦闷。

    到如今有孕,反而喜欢出门走一走,有时还会和裕妃结伴——她觉得裕妃是这宫里最无欲无求的一个。

    海望这般,雍正下意识地便望向了婉襄,果然见她面上隐隐有期待之色。

    于是便点了点头,“往常都要十二月才能送来,今年倒是很早。这是正月时太庙荐新的食材,要心保存。”

    裕妃也站起来,她是最喜欢看热闹的。

    “许是今年又有公主出降的喜事,因此才早些送来。去年那条不过五十多斤重,臣妾看来已经大得不得了,不知九十多斤重的鲤鱼又该如何。”

    “不知臣妾能否同往?”

    婉襄是无可不可,雍正仍旧看她的脸色。

    见她并没有拒绝之意,便从长榻上站起来,“既是如此,便一起过去吧。”

    裕妃有自己的马车,婉襄和雍正上了同一辆。

    于无人处,她靠在他肩膀上,“镜泊鲤鱼,当真那样好吃么?”

    在她的印象之中,鲤鱼通常不是食用鱼种。

    雍正却以为她是嘴馋,“太庙荐新的食材,都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吃,也就是,就算你想吃,也得到正月的时候。”

    婉襄并不在意,紧紧地握着他的臂。

    “鱼类要保持鲜活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东北的湖泊之中运过来要很长的时间,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雍正轻轻笑起来,笑她的无知。

    “谁同你这鲤鱼是鲜活的了?捕鱼之后,渔民便会将鱼洗净,而后在鱼身上浇水,使之成冰,那鲤鱼是冻在冰块里的。“

    婉襄倒是真没往这个方向想。

    古人的科技水平固然不发达,但他们和现代人一样具有智慧。

    现代人看见古代的某些发明总是觉得震撼,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可在婉襄看来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冬日凿冰捕鱼,比夏日在水面上捕鱼要更困难,但冬日鱼肥,不光光是镜泊鲤鱼。”

    “若是你愿意吃的话,御膳房中鱼类储备应当还是充足的。朕令他们换着花样做来给你吃。”

    她知道雍正心里仍旧为用膳时的事情不高兴,但她毕竟来自现代,知道食物的作用其实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大。

    便是毒药,也是不能脱开剂量去谈毒性的。

    山楂与木耳不过都是熹贵妃的试探,至少在这两件事上,她并非是当真要害她产。

    那么往后,熹贵妃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她自己脱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