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58. 端午 “当然是四哥。”

A+A-

    “画船箫鼓,飞龙鹢首。兰挠鼓动,旌旗荡漾”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盛大的龙舟盛会。”

    婉襄与雍正皆在望瀛州中,周围除却牙牙学语的嘉祥,再无有旁人。

    让婉襄可以安心地依偎在他怀里。

    端午龙舟竞渡,是雍正早年间的事,而雍正八年怡贤亲王薨逝,每至端午倍思故人,当然也就没有这样的心思了。

    所以今日端午,因为婉襄偶然提起过,雍正也只不过是命令圆明园中的龙舟与兵士在福海之上演练了一番,并没有邀请大臣欣赏。

    婉襄生活在未来世界,那时候的器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具有知识和技能,因此纯粹的人力就格外地昂贵,早就没有这样的活动了。

    每逢端午节,流行的都是赛博龙舟,是一块块屏幕上根据设定好的数值模拟跑动的。

    今日听着龙舟上众人慷慨激昂,听众人山呼万岁,实在叫人心旌澎湃,再难以忘怀。没想到她回到五百年前,还能有这样的见识。

    “当真是没有见识。从前在民间生活,难倒也没有去过?”

    刘婉襄的记忆里是有端午赛龙舟的,只不过那时还,又不是达官显贵,刘满带着她出去,总是只能看见人头。

    “那时候还是更喜欢阿玛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去城隍庙,每年五月,自初一始,庙会足足开满十日。”

    “所卖之物皆为儿童玩物,虽然都是常见之物,也并非没有游人。我的生辰在六月,阿玛常常会在那时提前给我买好生辰之礼,所以幼时京城儿童所流行之玩物,我都玩过。”

    婉襄低头看了一眼在亭中地毯上摆弄自行虎的嘉祥,不觉微笑起来。

    “还是没有她的玩具多,别是将来不知读书,只知玩乐的坏丫头。”

    嘉祥臂上还缠着彩色的长命缕,玩耍时有些不方便,但因颜色绚丽,她倒并不讨厌。

    “人家才刚刚满一周岁,你这做额娘的未免也太苛刻些。”

    他从一旁的食盒中取出一块花饼,掰碎了,递给嘉祥。

    嘉祥连看都不看他,一只仍然拨动着那自行虎的消息,另一只随意接过来,便直接往嘴里塞。

    雍正觉得有趣,还要再喂,便被婉襄拍了,轻斥道:“太脏了。”

    斥责别人,她却又自己接过来,好好地品尝着这由白芍药花的嫩芽与面粉拌和、蒸熟的美味。

    这是满洲祖先喜欢做的食物,如今宫廷之中已经很少,因此只有婉襄不会念的满文名。

    雍正望着她,满眼戏谑,“此时又不嫌朕的脏了。”

    婉襄用帕擦干净了,大言不惭,“不是四哥的脏,无非儿脾胃娇嫩罢了。”

    五月桃杏肥,还有樱桃、荔枝、桑葚。对于爱吃水果的人来,是最好的季节。

    近来婉襄每日不知要吃多少,今日来蓬莱州赏龙舟竞渡壮观之景,自然也要带上这些。

    她剥了一颗荔枝递给雍正,“裕妃娘娘当家之后,简直像是换了个朝代似的,大家头都宽裕了不少,我见高常在、马常在她们那里也有一些荔枝。”

    封建王朝通常定都在北方,产于南方的荔枝,哪一朝哪一代都是稀罕物什。

    雍正接过来,“这东西娇贵,往年便是想要均分,也做不到如此。不过今年进贡既多,大家都尝一尝,也是好事。”

    没有多少帝王喜欢看自己的妃子每日节衣缩食的,大多还是掌事之后妃为博贤名而做的戏——当然,也有人是当真贤明,如富察皇后。

    不过富察皇后的丈夫乾隆皇帝可真不是个俭省的主儿,为了吃荔枝,甚至想出了新鲜玩法。

    着人进贡荔枝树,在船上栽培,而后三个半月进京,荔枝恰好成熟。

    婉襄站起来,在望瀛州亭中巡视了一圈。

    上一次他们是在东侧的流杯亭中赏景,今日的望瀛州则在蓬莱州西侧。今日端午,有竞舟盛典,裕妃率领着一众后妃在中间的大殿之中观赏。

    她没有评价什么,雍正却仍满意于方才的情形。

    “圆明园中兵丁气象,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你方才提及读书之事,朕亦欲赏圆明园八旗,及内务府三旗教习人员,令其中子弟学习汉书。”

    “其设立学舍、教习人选、粮米俸禄等,具体事宜皆交由果亲王允礼等商议。”

    他能不能至少有一刻不要想这些事?

    婉襄重新朝着他走过去,“今年有闰五月,多出这一个月来,许多事都不必着急去办,慢慢来就好了。”

    “今日四哥是陪着我和嘉祥的,就先不要这些事了。”

    婉襄刚要将他的抓过来,恰好苏培盛捧着一盘粽子走进亭中,“请万岁爷、刘贵人、公主用椴叶饽饽与端午粽子。”

    嘉祥即刻就回过头来,表现出了同她第一次看见这些东西时一样的热情与兴趣。

    从五月初一开始,御膳房就已经开始进献粽子了。

    今日雍正为她们母女留下的早膳之中,主要的食物也都为粽子。

    那一盘椴叶饽饽与粽子放在石桌上,嘉祥便丢了那自行虎,要爬上石凳,用去抓。

    若是摔下来未免危险,婉襄将她抱起来,她嘴里边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抗议。

    雍正便在宫女捧来的铜盆中净了,先取了一只些的椴叶饽饽,仔细拆开了,喂嘉祥吃了一口。

    “包椴叶饽饽、祭神是满洲祖先端午节时的习俗,以春日发芽,叶阔如掌的椴木叶包裹黏高粱米与豆泥,而后上屉蒸熟。”

    “嘉祥,你是朕的女儿,也是满洲后人,你可要记得。”

    相比于汉族人吃的粽子,嘉祥好像也的确更喜欢更绵软的椴叶饽饽。

    雍正一面喂她吃,一面话,她像是也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头,而后指着雍正的认真地:“饽饽。”

    婉襄笑了笑,“这样喜欢满洲的东西,将来让你皇阿玛带着你去草原上跑马。日日指着那只陶瓷马喊‘马,马’,看看你是不是叶公好龙。”

    这是昨日嘉祥抓周时所得之物。

    这些东西都是宗人府准备的,婉襄并没有仔细检查,嘉祥抓到这只与福慧玩具类似的陶瓷马的时候,婉襄一时还捏了一把汗。

    不过雍正并没有在意,他好像已经将他们遇见的契全然忘记了。

    后面的话对于嘉祥来太深奥,她只听懂一个“马”字,回过头来好奇地望了望婉襄,见周围并没有马,便又张大了嘴巴,还用指着自己的嘴,让雍正快些喂她下一口。

    嘉祥的性格实在有些顽皮,不过这一点大,就知道哄着她的父母玩了。

    高粱米和豆泥都有些黏,她故意地不好好吃,展示她念着米和豆泥的牙齿给雍正和婉襄看,雍正做出嫌弃的神情,她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实在开心得不得了。

    好不容易哄着她吃了半个饽饽,她在望瀛州中就有些坐不住了,东张西望地寻找获萤,要在周围玩耍。

    婉襄耐心地嘱咐了获萤几句,让嘉祥不要乱跑,便看着她们离开了。

    服侍他们用粽子的宫人们再一次退下去,望瀛州中真正只剩下他们两人,婉襄舒适地,重新靠在他肩上。

    “四哥”

    没有什么事,唤他这一声也尤为满足。

    他最了解她,没有问她唤他有什么事,只是偏过脸来吻了吻她的额头,而后和她一起望着已然风平浪静的福海。

    “若是能一直这样,那该有多好。”

    “任何事若是一成不变,总会有厌倦的一天。”

    婉襄原本以为他是要否认她的法,“但唯有这件事,似乎不会变。”

    她轻轻地笑起来。

    “其实嘉祥长得很快,是不是?”

    去岁此时,连眼睛都睁不开,回想起来相比现在也根本算不得漂亮的一个婴儿。

    “这丫头真是条大懒虫,若是在我们面前,能爬的话,便绝不用走的。适不适合还要到我们怀里来撒娇,要我们抱着她。”

    “但若是在永瑛,在兰牙迭他们面前,便无论如何也不肯爬,一定要和他们追追跑跑的。”

    像世间一对寻常父母,絮絮叨叨地着他们的孩子。

    雍正总是很宽容,“这怎么叫懒呢?这叫聪明,懂得利用中的一切资源。但在面对竞争,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她又会积极去争取。”

    他骗过头来,用额头抵着婉襄的,“是谁生的女儿这么聪慧?”

    “当然是我。”

    她当然不会回答,“当然是四哥。”

    他们都笑起来,这一刻好像有永恒那么长。

    雍正重新揽着她,让她靠在他怀里。

    婉襄转而起了其他的事,“前几日乌尤塔带着桑斋多尔济来了一趟圆明园,桑斋多尔济不过比嘉祥他们大不足半岁,瞧着性子倒是很沉稳。”

    到底是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乌尤塔也知道是谁在孝敬皇后面前起公主病重的这件事了,她并没有什么,默默无言良久。”

    她只是觉得雍正应该知道一下这件,也算是与他故去妻子有关的事。

    “多尔济塞布腾年纪也不了,朕只需要一个契,便能加恩于他,封他为世子。”

    和惠公主也会觉得高兴的。

    望瀛州中清风徐来,日光又暖融,艾草簪的味道萦绕着她,令人昏昏欲睡。

    “四哥,我们应该回去了,到嘉祥睡觉的时辰了。况且今日在门阑之上倒黏了许多彩纸剪成的各样葫芦,毒气都泄完了,我们应当回去将这些葫芦都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