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鬼门十三针
沈晏初刚躺下,就听到有人叩门。
撑开门,他见柳如颜正一脸惺忪地杵在外面。那姑娘先是探头探脑地瞄了眼屋子,然后抬脚就走,动作娴熟地翻身上榻,拿布衾捂住脸。
沈晏初心里一柔,揭开布衾,睡在她外面。
“怕冷?”他问。
柳如颜默不作声,环住他腰,把脸埋进胸口,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才彻底放松了下来。
“梦魇了?”
“是。”她点头,声音听上去闷闷的。
沈晏初抚着她的背,缓缓安抚:“睡吧,有我在。”
她听到后只觉得鼻腔发酸。
是啊,幸而有他在,幸而,只是梦。
后半夜睡得足够踏实,再次睁眼,窗外的天色已是大亮。
她翻了个身,发现旁边没人,转过头,看到沈晏初早已穿戴整齐,站在床边冲她道:“时辰还早,不如多睡一会,我去食堂给你打点早膳。”
她应了声好,索性缩回被子。
教坊设有食堂,舞姬伶人皆在里面用膳。
姑娘们见沈晏初生得俊,起先还想多看两眼,熟知他的气势太过骇人。
宫人本就擅长察言观色,深知此人招惹不得,哪怕再有心思,也不敢有所表露。
沈晏初拿碗碟盛好热粥、菜和馒头,陆续放进食盒,临走前,又瞧见刚送来一筐子酸甜可口的红果,他眸色温柔,拾起几颗红润的果子用纸包好。
回到屋,柳如颜下榻,她随挽了个发髻,去找簪子束发。
她拾起沈晏初的发簪,投来一眼:“我的簪子还落在隔壁,先借你的一用。”
一头乌黑长发被他的簪子穿过,沈晏初见着了,心里愈发柔软,暗想:当初在坊市,怎就没想到给她买几件像样的发饰?
两人坐到桌旁,吃着软糯的米粥,虽不曾有半句交流,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已是无声胜有声。
公输宇不期而至。
他走得太急,突然撞见柳如颜坐在沈晏初房里,也没往别处乱想。
他传话道:“金不换进宫了,人还在前院。”
柳如颜搁下碗:“找到家属了没有?”
对方摇头:“没,白跑一趟。”
几人来到院落,白芷、金不换、董轻弦都在。
金不换脸色郁郁,一边揉着腿,不停叹气:“本公子找遍几个坊市,大大,也有数百户人家,居然探不到半点消息,难不成是搬到外地于是,我又跑去衙门里头查查户籍,打点关系的钱财也都准备妥当,熟知,那些地方官以我身份不明为由,当着众人的面,把本公子撵了出去”
他越想越气:“简直是欺人太甚!”
“总能想到法子的,先消消气。“白芷好心宽慰,“我这儿还有几副药膏,可以缓解腿脚酸痛。”
沈晏初也劝道:“近来出了几桩无头公案,城里戒严,你初来驾到的,没有凭证在身,官员自不敢犯险。”
柳如颜附和:“金兄你就别往心里去了,时日方才,咱们慢慢再找。”
金不换长吁一声:“让大家费心了。”
白芷见他情绪好转,遂回房,取来几副膏药。
出门时,他见长廊底下站了个人,里拽着帕子,正望着柳如颜的方向出神。
注意到白芷从屋里出来,那人转过脸,犹豫须臾,最终迎上前:“听公子懂些医术?”
白芷略一颔首:“宛掌仪有何指教?”
宛今秋立即转忧为喜:“教坊里有位姑娘突然发了疯病,这会儿去找御医怕是来不及,想请公子快过去看看。”
心知救人要紧,白芷不敢怠慢,他转回房里提起药箱,马不停蹄地,随宛今秋出了院。
“他是要去哪?”公输宇张望道。
“跟过去看看。”柳如颜抬脚就走。
一间敞开的大门,屋里人头攒动,床榻之上有位披头散发的女人,被绑住了脚,坐在那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柳如颜认出她,昨日才见过一面的女信徒。
同样的,沈晏初也认出这位姑娘。
屋里十分狼藉,东西被掀翻在地,时不时地,会有宫女捡起几片碎屑。
白芷顾不得乱,当先走上前,从箱里取出一包银针。
女人垂着头,发出梦呓一般的声音。
有伶人隔得近,一时之间,也听不出她究竟在些什么,每一个字听着平常,连在一起,就话不成话,调不成调。
沈晏初低语:“她念的是楞严咒,有驱魔辟邪之功效。”
白芷右执针,正要落下,偏是这时,那女人猛地抬头,拼命挣扎起来。
她龇着牙,一双瞳仁死死瞪着白芷,眼里布满了血丝。
“快,按住她!”沈晏初喝道。
旁边的人赶忙找来绳子,把女人牢牢捆住,她挣扎不过,又仰起脖子想去咬。
柳如颜当立断,随撕开一条布,塞进她嘴里。
白芷立即下针,针针抵达要穴。
第一针,人中穴:鬼宫。
第二针,少商穴:鬼信。
第三针,隐白穴:鬼垒。
第六针,风府穴:鬼枕!
他用的是医玄之家的秘术——鬼门十三针,由扁鹊所创,专治百邪癫狂。
白芷陆续施针,先后打通心经、肝经、肾经。
当他施到第五针时,她眼里的血丝逐渐褪去,第六针时,脸色恢复如常,第八针落下,那姑娘忽然咳嗽不停。
白芷不敢分心,略微皱了下眉。
柳如颜见状,心有默契地替她解开绳子,掏出嘴里的布。
姑娘捡起那块布,捂住嘴,咳得脸颊通红,滞留在胸口的浊气终于被她咳了出来。
她微微喘着气,神志已经彻底清醒。
白芷问向宫女:“借笔墨一用。”
他写下药方,让宫女去太医院请药。
宛今秋舒了口气,率领诸位乐伶,谢过白芷:“今日多亏了有贵人相助。”
白芷回以一礼:“举之劳罢了,不过,这位姑娘从前也患过疯病?”
宛今秋答:“倒是不曾听闻。”
角落处,有位乐伶声嘀咕:“昨日还好好的,今早就发了疯,又是哭又是笑的,跟撞邪了一样。”
旁边有人回应:“话晴儿在发疯之前,有段时间也是这般,晚上还会梦呓。”
柳如颜走向白芷,问:“西域圣草的事,你查得如何?”
白芷从怀里摸出一张方子:“道宣法师远赴西域各国,找到了一种圣草,当地巫医也会拿它入药,对情绪郁结,心有困顿者见效显著。不过是药三分毒,这味药,还有一个禁忌。”
柳如颜正准备接过方子,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呼。
“阿素——阿素——”宛今秋面色急切。
白芷走上前,替那女人诊脉:“无碍,她只是睡过去了。”
柳如颜退出人群之外。
她站到沈晏初近旁,附在他耳边窃窃私语。
沈晏初听罢,眸色温和,握住她的:“我去去就回,你切莫心。”
公输宇见他走远,好奇地问:“沈大哥去哪了?”
柳如颜负而立:“去捉贼。”
“贼,哪来的贼?”
柳如颜且朗声道:“传唤国主,恶灵作祟之事,已破!”
寝宫。
国主李重光刚换下朝服,就收到内侍的通报。
“让他们进来吧。”国主走向一盏圈椅,垂足而坐。
柳如颜、白芷、公输宇随之步入,朝国主叉作礼。
“找到破解恶灵的法子了?”国主问。
柳如颜右轻托,掌心处的偶人一路跑到国主面前,摊开两只,摇了摇头。
“这”国主拧眉。
柳如颜解释:“厌胜之术,之所以会失效,只因为宫里压根就没有恶灵。”
国主直起身,正色道:“若是没有,那些人何以发疯?”
国主笃信佛法,信奉鬼神之事。
恶灵在他眼皮子底下杀人,又怎么没鬼?
柳如颜娓娓道来:“侍卫章廷,在一间密闭的房子里焚烧而死。”
她摊开一块帕子,露出几颗碎屑:“我在章廷房里找到了这块红珊瑚,另外,他枕边还有一串砗磲佛珠。”
珊瑚、砗磲,皆为佛宝。
“由此可以看出,章廷崇佛。不仅是他,大理寺的寺正、狱丞、教坊的乐伶,都是金陵寺的信徒,随道宣法师一同修行参悟。”
国主沉吟:“道宣法师品德高尚,听他讲经,常常能让人茅塞顿开。”
柳如颜却语气一转:“国主可知晓,道宣在出家之前,一度想轻身,了结性命。后来他被高僧度化,从此遁入空门。”
国主回忆:“有所耳闻。”
柳如颜取出一道方子,呈上:“早些年时,道宣法师因为久病缠身,抑郁不得志,并且深受其扰。他四处求医,把抗郁的方子详细记录,后来习得佛法,他大受裨益,便将医玄与佛经相结合,以毕生之力,研制出一种佛香。”
她现在呈上的方子,便是由道宣法师亲自誊写的香方,收录在太医院。
“道宣历时三年,远赴西域,最终找到了一味草药。当地巫医拿它入药,可以让人精力充沛,情绪高昂,对于心情郁结者更是见效显著。”
她顿了顿:“不过,用圣草提炼出的香露,有利,亦有弊。”
“根据香方记载,添加香露讲究宜少不宜多,每支佛香,须严格按照剂量来调配。若是吸食过多,可能会产生幻觉,易躁易怒,甚至发癫,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