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泽宁殿拜见太后
沈清澜到了泽宁殿,得知太后娘娘正在午睡,被宫人们带到了偏殿。
宫人们送来了茶水和点心,沈清澜点头示意,端起了茶杯。
妍儿在她身边站着,声问:“王妃,太后娘娘这是不是给咱们一个下马威啊?”
“别乱。”沈清澜看了看四周,“太后娘娘午睡是常事,是咱们来的太早了。”
过了许久,太后娘娘还是没有召见。
沈清澜已经喝了两盏茶,果子也吃了大半。
“王妃,太后娘娘会不会今日有事,就不见您了?”妍儿声道。
“我也不知道”
完,太后娘娘在宫人的搀扶下来到了偏殿。
“县主等久了吧?”
太后娘娘面色不是很好,没有一丝喜色。
“臣妾沈清澜,参见太后娘娘。”
沈清澜迅速起身,跪在了地上。
“快快起来吧。县主,最近王府事务可多?”太后娘娘问。
“多谢太后娘娘关怀,上月一场大伙,少了府里一半院落,此刻正在修缮。”沈清澜答。
“哦。坐吧,来人啊,上茶。”
太后娘娘罢,看了一眼沈清澜旁边的食桌。
“多谢太后娘娘。”
“县主,不知王府里的房子,修的怎么样了?”
“回娘娘的话,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不出半月,便可结束。”
太后娘娘不紧不慢的端起了茶杯,轻抿了一口,又放了下。
“今日找你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有几个官宦家的姐们,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太后娘娘道。
沈清澜轻笑,询问道:“不知太后要引见的,是谁家的姐?”
“都是一些朝中老臣家里的姐,你如今是皇室的人了,这人情往来是必不可少的。我也知道,你是从洛平城来的,对京都不甚了解,对京都的这些官员,更是知之甚少,但是摄政王主理朝中大事,自然是你要多多操心这些。”太后娘娘道。
沈清澜点了点头,“娘娘教诲的是,臣妾年轻,还请太后娘娘多多指点。”
太后点了点头,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
“你们两口虽然是新婚,但是摄政王位高权重,不仅是亲王,还是先帝的亲侄子,赵氏的嫡亲血脉。如今临川已年及弱冠,却没有子嗣,这倒是不得慎重。你年纪,还不是适合孕育之身,少不得要哀家操心,给临川房里多添几个。”太后娘娘道。
太后娘娘端坐在正座上,看着沈清澜,又道:“哀家知道,县主不是一个善妒的人。”
沈清澜还是面带微笑,朝着正座上的太后娘娘微微颔首,“多谢太后娘娘赞誉。”
听到这儿,太后有些不开心了。
沈清澜不愿意也不不愿意,只句“多谢赞誉”,看样子是不愿她插摄政王府的事。
这时,一位宫女进门回话。
“禀太后娘娘,各府的姐们都到了。”
“嗯,让他们都进来吧。”
各位姐们进了偏殿后,齐齐朝着主座上的太后娘娘下跪行礼,太后娘娘直接让她们站起了身,给她们赐了座。
太后娘娘身边的嬷嬷介绍道:“县主,这三位姐,一个是左大人家的,一个是庄大人家的,最右边的那位,是卓将军家里的。她们从在京都城长大,对京都里的一切十分熟悉,进了摄政王府,也能替您分忧。”
沈清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依旧没有做声。
不仅是太后,就连太后宫里的嬷嬷也只叫她县主。
难道是不承认她王妃的身份吗?
也是,当初赵瞬虽已经做了郡王,但是里并没有实权,这一下子成为了摄政王,她这个商户出来的女子,又如何能配得上?
看来,太后娘娘的意思是,如果她沈清澜以后事事都听太后的,以泽宁殿马首是瞻,那么她还能继续做这个王妃,如果她不这么做,太后随时都会让她成为弃妇。
“县主,你是不满意吗?”太后娘娘开口道。
沈清澜缓缓放下了茶杯,笑问:“臣妾愚钝,只是没有明白太后娘娘的意思。”
“太后娘娘的意思是,让这三位姐,做摄政王府的贵妾,则吉日入门。”太后身边的嬷嬷道。
“原来如此。太后娘娘,恕臣妾不能擅自做主,这样的事,还是要问过王爷的意思才行。”沈清澜道。
太后娘娘冷笑了一声,“摄政王是哀家看着长大的,他从便失去了母亲,我作为他的长辈,安排了三个贵妾也是为他好,他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县主,太后娘娘已经找人看过了,后日是个良辰吉日,还请县主为三位姐收拾好所住的屋舍,好让三位姐搬进去,帮您一同打理王府的事宜。”嬷嬷又道。
沈清澜笑了笑,“既如此,那臣妾就但凭太后娘娘吩咐。”
听了这话,太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哀家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摄政王到!”
只听外院内侍一声喊,赵瞬进了偏殿的门。
皇后愣了愣,没想到赵瞬竟然来了!
其他人连忙起身,叩见摄政王的到来。
“参见摄政王。”
沈清澜刚要下跪,就被赵瞬扶了起来。
“王妃,不必多礼。”
赵瞬罢,又向主座上的太后娘娘下跪请安。
“臣赵瞬,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金安。”
“嗯,起来吧,都起来坐吧。”
“谢太后娘娘。”
赵瞬起身后,太后娘娘问道:“摄政王这个时间不在勤贤殿处理公务,怎么到泽宁殿来了?”
“臣有事来找太后娘娘商议,不曾想臣的王妃竟然也在泽宁殿。”赵瞬道。
“嗯,自从你大婚之后,哀家再也没见过县主,所以叫她过来叙叙旧,正好也和朝中官宦家的姐认识认识。”太后娘娘道。
“原来如此。”
赵瞬看了一眼那三位姐,容颜姣好,但是和他家思思同堂坐在一起,高下立判,根本没什么可比性。
太后想用这样的女子抓住他的心,分走属于王妃的宠爱,也是过于天真了。
太后看了嬷嬷一眼,嬷嬷立即会意,介绍道:“摄政王,这三位姐自就在京都长大,左边这位是”
“嬷嬷不必了,本王不感兴趣。”赵瞬冷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