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 159 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从贾母来林家的第一天,罗宁就不曾侍候过贾母用饭,更是能不跟贾母一道用饭就不跟。这个底打下来了,贾母也从最开始的不满到了现在的习以为常。
不过巧姐儿四个却是跟贾母一块用三餐的。原本在荣国府的时候,巧姐儿也不跟贾母用,不知道是辈份的原因还是贾母压根就想不到她。但从在宁国府寄人离下开始,巧姐儿就已经习惯带着弟弟妹妹跟贾母一块用饭了,到了林家也就没改。
这会儿贾母这边刚用完饭,巧姐儿让人带着弟弟妹妹回房,自己留在这里准备再听一回贾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
贾母的那些往事,听众从贾敏到三春,再到巧姐儿,但的人却始终只有一个人,不得不,这也是个奇迹。
有关长寿的奇迹。
人家有三朝元老,贾家有三朝老太,从启恒帝的爷爷熬到启恒帝,再从儿孙满堂熬到看一眼由鸳鸯侍候着打牌的贾母,罗宁将心底的吐槽咽了回去。
心大,真是福呐
罗宁进来后,先与贾母身侧的鸳鸯对视了一眼,随即带着黛玉笑意莹莹的走过去,先是问了贾母晚饭吃得可好,又笑着了一回哪道菜如何如何。
起这个菜来,罗宁又再一次用敬佩的眼神深深的打量了一回。
长年累月的肥鸡大鸭子,油炸鹌鹑的,她咋没得脑血栓,胆固醇,高血糖,高血脂呢?
优秀!
漂亮!
林家的饮食虽然有罗宁的大力加盟,但主打的还是清淡菜系,但饭桌上也会有两道极为开胃的川湘菜。然而这样的饮食是不能满足贾母的,她又再次吃起了荣国府的份例菜。
不过罗宁可不会惯着她,直接找了鸳鸯将她家常爱吃的菜都记下来,然后列成菜谱每日按菜谱备餐。
六菜两汤,量而样多,贾母带着巧姐儿四个吃也不会剩下什么。贾母最开始的时候也曾发表过意见。不过罗宁却一脸淡笑的对贾母摇头叹气。
‘王氏姑侄也是不容易,若不是府里开销太大,也不至于为了银子干出那么多丧心病狂的事来。’罗宁对贾母完这句话,还一脸心疼的看向巧姐儿四个,‘多好的孩子呀,生生叫家里拖累了。若上上下下都勤俭些,许是荣国府也不会走到今天。’
罗宁这话就差没指着贾母的鼻子她铺张浪费了,差点将贾母气撅过去。
贾母也是想着打下什么底就是什么底了,所以开始的时候最好将格调都定下来,如此以后才会过得顺心些。之前在宁国府就受了一回气了,原本以为到了亲闺女家里她总能摆布得了自己亲闺女,不想她这闺女却是与她离了心的,事事都不叫她顺心。
看一眼故意喂她吃茶不让她太尴尬的鸳鸯,贾母突然发现也就将鸳鸯赎回来这件事情是她闺女最大的孝心了。
没错,鸳鸯是罗宁帮忙赎回来的。
鸳鸯是家生子丫头,并不在家人优先买卖的名单中。所以鸳鸯是和其他丫头一起被其他人买了去。
罗宁回来后,发现贾母身边没有鸳鸯,侍候贾母的丫头也总是弄不明白贾母的心思,不由又起了寻找鸳鸯的想法。因鸳鸯等人都是犯官家奴,所以官府买卖的时候都有登记。罗宁着人去查,发现买走鸳鸯的那户人家她虽认识却不是很熟悉,不由送了份重礼将鸳鸯要了回来。
鸳鸯的年纪可不了,贾母为了自己过得舒服还不放鸳鸯出去嫁人,一拖二拖就给拖成了老姑娘后,因没有贾赦显摆存在感,鸳鸯心里对贾母未尝没有怨恨。
将人要了回来,罗宁又告诉鸳鸯让她花一年时间调/教两个丫头给老太太,一年后就林家未成亲,也未定亲的管事可着她挑。
这许诺不可谓不重了,鸳鸯听到这话能不投诚?
于是罗宁在将鸳鸯重新送回贾母身边后,到是对贾母身边的大事情各种心思都了如指掌了。等到一年后鸳鸯换岗了,新上来的又都是林家的家生子,忠心就更不需要担心了。
不过,
这老太太还能活多久呀?
八十多岁的人了,抄家,牢狱之灾,丧子丧孙之痛都没击垮她,能活多久算了,不管能活多久,她活一天,自己就得赡养一日,所以答案是什么,真心不重要了。
()
贾母这边是时不时的试探一下,发现她闺女就是块难啃的骨头后又继续缩回爪子继续享她的荣华富贵。
与罗宁了几句话,贾母又问黛玉今天去哪了。
以前在荣国府住着的时候,黛玉就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时常坐着马车出去与姐妹玩乐。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贾母等人也就习以为常了。这会儿见到黛玉,想到那会儿她让人去唤黛玉来笑而黛玉却没来,这才由此一问。
“去了公主府邸。如今国孝里,也不敢去哪。不过是替公主照看一回屋子罢了。”黛玉浅笑,并没有隐瞒贾母,但却故意用公主代替叫习惯的珝姐儿,“一回府就听外祖母唤我,吃了晚饭便和娘亲过来了。外祖母唤我可是有什么事不成?”
贾母:“你娘让人送了些点心来,我吃着不错,想着你爱吃”
从回府到你吃完晚饭,都一个多时辰了吧?真有什么事,怕是黄瓜菜都凉了。
黛玉闻言到没在什么,只是对贾母笑了笑,随即走到一旁安静坐着打络子的巧姐儿跟前。
巧姐儿在打一个非常复杂的络子,从打出来的地方可以看出来她打得很用心。巧姐儿是个心里有数的姑娘,自打变故后更是瞬间长大了好几岁。如今她白天接些抄抄写写的活计,晚上就打些络子让人拿出去卖。
平儿在照顾三只的时候也会做些绣活,等绣活做好了也会拿出去卖。
罗宁和黛玉都知道这俩人努力攒钱的事,也只做不知由着她们努力去。
这个抄写的活计原是巧姐儿以前听平儿起的,而平儿则是从邢岫烟那边听了一耳朵。
邢家积贫,邢家父母又挣不来多少银子,邢岫烟自跟了妙玉启蒙后,读书识字都来得。在南边的时候,邢岫烟就靠着替人抄写文稿和绣活挣些银子贴补家用。
进京后,住在园子里那会儿除了做些绣活再让人拿去卖外也没旁的路可走。等出了园子后,虽有薛蝌时不时的接济,可邢岫烟还是干起了老本行,不管能挣多少,却总叫她心安。
荣国府的人也听了这事,邢夫人气侄女不留在荣国府蹭好处,时常什么穷鬼劳碌命。但大多数人听以后,却都对邢岫烟多了几分喜爱。
如今风水轮流转,邢岫烟成了蝌大奶奶,而他们这些国公府的贵人们却一个个成了奴藉,跌落尘埃。
再然后巧姐儿便与平儿也步上了邢岫烟这条自力更生的路。平儿开始时还不想叫巧姐儿这么辛苦,可巧姐儿去不觉得苦。
‘咱们有姑祖母照顾,与当初的邢姑妈相比已是幸运之极。若这般还不知进退,那咱们成什么人了?再一个,姑祖母是林家的主母,帮咱们是人情,不帮是本份,咱们总得自己立起来才是’
巧姐儿想要攒银子除了想要头富足些,她还想多凑些银子将她老子娘和祖父的牌位供奉到寺里去,等将来有会了再扶灵回金陵祖坟安葬。
不光如此,巧姐儿还想给当初草草收尸的贾琏凤姐儿和贾赦换副好的棺材板。总之就是用钱的地方不老少,不应该也不能全都指望林家和罗宁。
对了,还有弟弟。
弟弟是不能入仕了,但还可以学些艺或是去经商,当然,最不济还可以去做个田舍翁。不过无论哪一种,没有银子都铺陈不开。所以巧姐儿才想要多弄些银子以备后用。
至于她们姐妹三人的嫁妆和平姨的养老钱巧姐儿摇了摇头,她们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不会嫁到什么太好的人家。陪了太多嫁妆过去未必是好事,不定还会遭了土匪强盗惦记,害了全家老的性命。
巧姐儿曾经听人过,普通人家嫁女儿,别成套的家俱了,就是箱笼都凑不出十抬来。听平时姑祖母话透露出来的意思,姑祖母准备给她置办全套的家俱。
巧姐儿都想好了,她也不跟姑祖母虚客套,毕竟她已经得到了太多姑祖母的照顾,也不差这套家俱。不过一套家俱可有不少样,她只带走一半,剩下的留给两位妹妹
罗宁是现代来的,其实是见过了现代女人自立自强,经济独立的价值观。见巧姐儿和平儿这般,她还不动声色的帮着二人拉了些活来。
就是那种只要你想干,就一定有活干的那种拉法。
黛玉坐在巧姐儿身边,巧姐儿抬头对黛玉笑了笑,声谢过黛玉让人送来的果子,又问那果子叫什么,竟是头一回吃。
交通不易,新鲜的无花果又不好运输,别巧姐儿头一回吃到了,这世上还不知有多少人不知道这果子呢。
林珝知道无花果,也知道这玩意好吃,这次出来直接移植了几株无花果树到空间里,然后又用自己的灵力直接给无花果来了个反季催熟。因是种在有灵气的空间,浇灌了带有灵气的泉水,并且被林珝用灵气催着成熟,所以这无花果要比其他普通果子好吃些。
黛玉极喜欢这个口感,巧姐儿也是吃了还想吃。可她却不敢表现出来,就怕被黛玉发现会再给她送一些。
若自家没出事,介时她还不定还会张口问黛玉讨果子吃,毕竟是自己的表姑姑,没什么不能张口的。回头她得了好东西再孝敬表姑姑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可如今她们家五口人都靠着姑祖母一家慈善才有这般体面日子,若再为了口腹之欲多少有些没有分寸了。
这就是寄人离下的心翼翼了。
当年黛玉住在荣国府里,那真真是能少一事就恨不得不麻烦人任何事。如今因果轮回,轮到巧姐儿带着弟妹来林家寄人离下,也真真是体会了一把什么是句句留心,步步谨慎了。
好在巧姐儿不是一个人面对如狼似虎,各种势利奇葩的贾家人,而是带着弟妹来了极有规矩,主子和善的林家。
“到底不比白天,快别做了,光线暗了伤眼睛。”黛玉见巧姐儿上打的络子,光是线就有十多种颜色,怕室内烛光太暗伤了眼睛,便劝着她白天再做。
可白天还要抄书呢。
白天光线好,用来抄书最适宜。晚上灯光暗,也能打打络子。
虽是这么想的,但巧姐儿还是乖乖巧巧的将中的络子放进了一旁的针线笸箩里,与黛玉聊天解闷。
相较于年纪,又没出过京城,甚至是连自家都极少出去的巧姐儿,黛玉也算是这个时代姑娘里的旅行达人了。
她起了乘船北上和南下的感觉,起了两岸的风景,更是起了济南的豆腐,趵突泉,泰山上冷冽的风以及云海中缓缓升起的红日。
想了想,黛玉到底没将她是怎么从泰山上下来的经过给巧姐儿听。
这种经历出来都没人信。
想到这里,黛玉心中不由又升起了一股火气。
她想起来了!
上次珝姐儿跟乱党离开的事,她还没跟珝姐儿算帐呢。
哼!
上次见面的时候,林珝就问黛玉要不要抽空跟她去外面玩两天,是什么镇上是专门卖砚的。
坐传送阵去,玩上两天再坐传送阵回来,不定等她回来的时候,爹娘都不知道呢。
之前还觉得林珝这主意就是个玩笑话,可跟巧姐儿了一回外面的事后,黛玉还当真有些坐不住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她将来也是要科举入仕的,总不能再像那些闺阁女儿一般困在方寸之间吧。
视线转向正坐在牌桌上跟着贾母等人大杀四方的罗宁身上,黛玉心忖:
出去两天,她娘亲应该不会知道。
罗宁挺喜欢玩麻将的,赢了就高兴,输了也不恼,就是纯粹的喜欢这项国民艺术。自打贾母搬来了,罗宁晚饭过来遛弯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支个麻将桌。
她不是王夫人凤姐儿尤氏一流,会看着鸳鸯的眼色哄着贾母玩。她每次都将鸳鸯撵到一旁,非要玩点公平麻将不可。
黛玉原就是个促狭,跟林珝呆久了,更是促狭的没边了。
有一次,罗宁玩得正开心,黛玉便悄悄的出了屋子,过了一会儿,就见黛玉背着个走进来。最后又仿佛只是看热闹一般的站在罗宁身后看她打麻将。
罗宁不疑有他,仍是开开心心的打着。只是自从黛玉站在她身边后,她就输得多,赢的少。
等到再次输了一把时,一屋子的人终于憋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罗宁才在笑声中回身,发现黛玉正双捧着个圆镜子在帮三家放水呢。
三家通过镜子反射出来的画面知道了罗宁有什么牌,又需要什么牌,宁可自己不赢,拆了自己的牌也不叫罗宁赢,玩得别提多热闹了。
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罗宁也不由笑了起来。
一边笑黛玉促狭,心眼多,一边也高兴自己能见到这般活泼开朗的黛玉。
相较于开开心心打麻将的罗宁以及心里悄悄计划跟着林珝去转转的黛玉,林珝那边可是忙了好久的正事。
林珝要的是功德,是信仰,所以做的事情都是利于民生的那种大好事。
像是利用大量的灵力催熟地里补种的庄稼,或是用灵力给一些人治疗一下顽疾,再或是利用修士的能力眨眼间将决堤的黄河堤坝补得又快又好。
人家问她叫什么,林珝想了想直接回答吾名:‘瑶光’,之后大夏的地界上就出现了瑶光仙子的唤法。
除此之外,林珝遇到有人的村庄就会做点好事,挖个井,治个病,或是拿上一把种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利用灵力催熟他们,让积饿的百姓不再缺粮食。
这要是换个人在民间这么搞,启恒帝都得怀疑是不是什么神棍骗子想要造反了。可干这事的是林珝,启恒帝虽然笃定林珝不会造他的反,还是用一种赌一把的想法派人去民间散布‘瑶光仙子,普度众生’的传奇故事。
林珝来到一处水流端急的山谷前,看着山谷上只有一根铁链的铁链桥,不由又寻了东西架了一座结实的石木桥方便行人通过。
当然了,主要是方便他们一行人的马车通过。
桥是以公主级别的马车宽度修的,林珝的马车都能过,那一般的马车也都能从那桥上通过。
修好了桥,林珝见附近没有百姓,又用神识查看了一遍,发现附近的百姓并不多,于是抿唇站在桥头想了一息,便挥招来一大块石头,将石头修平整了,又用指在上面刻了一个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瑶光仙子经过此地,遇一孝子背负年迈老母在水中艰难过河,于心不忍之,便用仙术造出此桥供天下孝子赶路。’
写完这段话,林珝又用孝子的身份写了一回自己遇到仙女了有多激动,又有多感动,最后还特意在最后写了一句,桥为瑶光仙子所造,石碑由他所书,愿后来人铭记。
这样的套路林珝这一路不知道干了多少回了,不光叶嬷嬷莱来都习惯了,就连跟着林珝出来的贾敬也从最开始的震惊,不敢置信到了现在的麻木。
贾敬开始是不理解林珝为什么总要自吹自擂的,但林珝告诉贾敬酒香也怕巷子深。后又将西游记里西天佛祖贱卖经书的事跟贾敬讲了一遍。
这故事贾敬自然听过,可听过也没往心里去。这会儿结合林珝做的事再去听这个故事,贾敬便恍然大悟一般的悟了。
珝姐不是在胡闹,她是在传道,在用另一种方式向愚蠢的世人发达不满。
自认弄明白林珝后,再见林珝大吹特吹的时候,贾敬都一脸淡定的站在一旁,看着林珝和那群被林珝唬弄住的百姓。
一行人走的并不快,每个地方都要呆上几天,除了干些神仙才能办成的事,林珝还会欠欠的帮着翻一些冤假错案。
原以为就这样了,没想到林珝还能干出更跌下限的事。
她给自己建庙了。
没用当地百姓富户的银子,也没用朝/廷的银子,而是用她灵力出工给自己建了‘瑶光仙子庙’,‘瑶光娘娘庙’,‘瑶光天女庙’等等,等等。
林珝心想百姓们闲来无事总要去求神拜佛的。那拜谁不是拜呢,反正都没神仙回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