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汉代火药
第章
却自刘玄几道命令发下,不出三天,那贾诩便喜滋滋地跑过来找刘玄。
贾诩喜不自矜,还未走到刘玄面前便大声地:“主公,前两日你令我寻工匠去研究的那粉尘,现在已经有了些成果了!”
刘玄见他如此开心,惊讶之余,自己也不由得欣喜起来,便问贾诩:“文和啊,那粉尘经过那些工匠的研究,现在如何了?”
贾诩:“那些工匠经过实验,发现这东西遇火即炸。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其爆炸竟有那般巨大的威力,不出二两粉尘竟能炸断一颗两人环抱粗的大树,一时之间人人都沸腾了。”
“多亏了主公你给的那份配方表,现在已经可以大量生产这粉末了。只是一时之间没有足够的硝石,而木炭也多备拿去做燃料了,所以现在只能做到日产十斤左右。”
“若是这东西能够大量生产,则其应用前景之广泛可望而知。无论是用作做工建设上炸山开路、挖坑断河,还是用在军事上攻城拔寨,甚至在农业上”
“还希望主公能多加重视,切勿耽误了这般工业的发展”
刘玄听了贾诩的话,摸了摸胡须,然后对贾诩:“文和不必心急,这火药之后自会要多少有多少,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将工匠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交流对这药粉的理解感受,也方便不让火药的配方外传。此外”
刘玄转身,将右探入左的袖子中,从商城里兑换了一本火药工业作业注意事项,将书上那略显现代化的封皮撕了,又转回身来,将剩下的书本递给贾诩。
“千万要让工匠们熟读此书。之后将粉末流水作为工厂生产的时候,千万要按这书上所的来操作,否则那火粉末性子极烈,极易伤人〃.。”
“至于工厂及原料一事,你不必担心,不出月余,必将如你所愿。”
刘玄这时才想起还未给这粉末起名,就又摇了摇头,故弄玄虚地对贾诩:“这粉尘自是遇火即燃,遇火生火,即为其中有火也;又其色泽漆黑,通体如碳粉,不如就叫它黑火药吧。”
“黑火药?好,好名字!”贾诩不由得赞叹其自家主公起名的功力,一个黑字,一个火字,便将这粉尘的两个特点概括的一清二楚,浅显易懂。
“即使如此,那在下就先行告退了。”贾诩拱一拱,便退出门去/
刘玄直望见他离开此地,才算舒了一口气。
几次差一点将现代化的名词脱口而出,惊了刘玄一身冷汗。
其实他本不必如此,流水线和火药早已在他的努力下重现于,或者是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来,就算是刘玄真的将其脱口而出,也不过是短暂解释片刻其名字的由来罢了,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
可是即便如此,刘玄还是尽量避免在这个时代去以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的口吻来谈及这样或那样的事情。
这对他来,有一种不出的违和感。
然而那贾诩毕竟还是贾诩,是千年前的古人了,虽是洞察力惊人,却也不知后世这火药到底有多少妙用。刘玄暗暗思索,若是将那枪乃至更重型的枪械搬到现在这个时代来,是不是自己一统天下不过是吹灰之事了。
只是这种统治并非刘玄所想要的。他想要的不仅仅是以武统天下,还要以治服天下。
人人对他刘玄心服口服,他才算是满意了。
因此刘玄刚刚才会犹豫半饷。
事实上,制作枪的图纸就在商城中,也不算太贵,区区三十万声望罢了,这对现在的刘玄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是刘玄不知道,若是就这样贸然地把这图纸交给贾诩和那帮工匠,会发生什么。
若是这枪真被生产出来了,不他刘玄,就是下那些大将们的性命安全怎么办?
身居高位,自然常常遭人记恨。三国演义中,张飞即是因为脾气暴躁得罪了几个人物,被杀于睡梦之中,这一世的张飞虽性情不似演义和正史中那么暴躁,但是也不免得罪些人。
若是枪落入这些人的中,不去帮助刘玄攻城拔寨,反而对准了刘玄的部下,让刘玄折损一大将,刘玄可受不了
思前想后,刘玄还是暂时不将这枪的生产列入计划中。
商城中还有若干火器的图纸出售,价格从最便宜的几百声望点到几百万声望点都有。刘玄挑来挑去,从中挑了两份自己满意的买下来了。
之后,刘玄又召见荀彧,让他传自己的命令下去,各地的钢铁厂减产一半,轮班工作,轮下来的人员去山上砍柴烧炭。官府除了每日的俸禄之外,还按照市面上木炭的价格收取工匠们烧成的木炭。
又派人联系冀州三地有硝石矿产的郡县,在当地召集采矿工人,开办硝石矿。
又将那两份刘玄从商城中兑换出来的图纸秘密印了几份,发往各地的工厂开始生产。
一时之间,幽州、冀州、并州各地的工厂忙的热火朝天。
村
就在刘玄这边忙碌不止之时,华夏大地上的其他地方也在发生一些大事。
六月,袁术与曹操治下都逐渐步入正轨,各地军阀一时之间并无战事,便分别开始养精蓄锐。
刘(李诺好)玄训练兵士的方法并非是甚么密,实际上,因为无论行军到哪里,部队每天都要站上一个时辰的军姿,远远不同于其他诸侯的军队,早已为好事者广泛传播开了。
只是很少有刘玄军以外的将领能看出其中的奥秘,往往只是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
然而经历了几次战事,刘玄军队强悍的战斗力惊艳了各地的将领,这时他们才开始重视起刘玄部队的训练方法,在自己的军队中也推广起来。
不站不知道,一站吓一跳。一个时辰长不长短不短,但是对于这些常年在奔波途中的军士来,单单站着连动都不能动一下实在是太枯燥了。
于是刚开始站军姿的几天,各地军中鲜少有能站的标准的,就连军官当中也有一些受不了这种苦,半途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