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托孤
童贯跪得更低:“官家恕罪,下臣话虽难听但句句是实,句句为官家担忧啊!”
利益的冲突越来越明显,赵顼为了祖宗基业也不得不下定决心。
在那以后,赵顼先是把赵伦调往了尚衣局,只管理一些琐事,其后苏辙所有在宫中的眼线都被一一铲除。
君臣间的博弈在暗中进行着。
可是天不假年,赵顼的身体支撑不起他的雄心。
对苏辙的削弱才刚刚开始,他就病倒了,而且病情来势汹汹。
高太后已经失去了岐王这个儿子,眼见皇帝也病重,几乎是以泪洗面。
女儿赵芸进宫想探望母亲,可是高太后恨毒了苏家,就连女儿也不想再见。
赵芸只能转而来瞧哥哥。
坐在哥哥的病床边,赵芸不住抹泪。
赵顼道:“妹妹别哭了,朕还没死呢!”
赵芸赶忙止住泪:“对不起哥哥,妹妹让你烦心了。”
赵顼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是我大宋最尊贵的公主。”
赵芸夹在皇族和苏家之间,左右为难:“哥哥,我知道你最疼我。就让我留下来,亲自为你熬药,服侍你早日痊愈。”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赵顼不怕死,只是他还没来得及遏制苏辙,给子孙留下了无尽的祸患。
两兄妹正着,高太后也来看望儿子。
赵芸有孝心,她怕惹母亲不高兴,遂道:“哥哥,芸儿下次再来看望您。”
赵顼点头:“童贯,同长公主出宫去。”
童贯带着赵芸走了,经过母亲身边时,芸儿矮身施礼:“母后,愿您保重身体,女儿下次来看您!”
高太后冷冷道:“提醒你的丈夫和苏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赵芸心头一紧:“母后的教导女儿记下了。”
高太后刚坐到床边,赵顼就把其他人遣了出去。
高太后问道:“我的儿,你是不是有话对母后?”
赵顼红着眼睛点头:“母后,孩儿的身体是不成了。”
刚听了这一句,高太后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皇儿不要这么,你还年轻,只要好好休养一定能够好起来。”
“母后,孩儿对不住您。皇子们还,我又要撒西去,一切都得靠您支撑。”
高太后更加难过:“阎王爷是没有长眼睛吗?为什么不带走我这个老婆子,你还这么年轻啊!你为了百姓社稷殚精竭虑,佛祖也不该对我们母子如此无情!”
赵顼安慰道:“母后,事已至此,您一定要替祖宗守好这份基业!”
高太后道:“苏辙张狂,你要是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如何挟制得了他?”
这个问题赵顼已经思虑很久,哪怕是死,他也要为赵家江山铺好路。
赵顼从身后拿出一份圣旨。
高太后打开一看,里面清楚写着立皇子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
高太后大惊:“赵佣是耶律寒烟的儿子,如何能成为我大宋的皇帝?”
赵顼道:“母后错了,佣儿是皇后的儿子,朕的嫡子!”
高太后没有话,表示了默许。
“母后,你要记住我今日的每一句话。”
赵顼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得赶紧交代后事:“佣儿是寒烟的儿子,苏辙对寒烟一直有亏欠。就算看在寒烟的面子上,他也会帮佣儿守护好赵家江山。”
高太后根本不信任苏辙:“苏辙为何对寒烟有亏欠?就算有,难道他会只为了一个女人就放弃对权势的渴望?”
赵顼道:“母后,你不了解苏三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只要佣儿登基,他一定不会有非分之想。”
高太后道:“就算他苏辙能够不觊觎祖宗江山,难保他会安分守己。一山不容二虎,难道我们祖孙俩都得看他脸色?仰他鼻息?这让我皇家颜面何存?”
“这是没办法的事,是朕纵容了苏辙。”
也是朕伤了他的心,赵顼垂睫:“苏三郎有大才,大宋离不开他,至少现在不行。母后不要想着挟制他,而是想着如何拿捏他。不管您心里对苏辙有多大的恨,您表面上都要对他客客气气。”
高太后道:“他那般跋扈,你还要我对他好?”
赵顼摇头。母亲并没有完全明白他的意思:“拉拢苏辙是不可能的,但是对苏轼却可以。苏三郎有两个软肋,一个是佣儿,一个苏轼。苏轼真诚坦率,个性冲动且善良。所以母后,你要在苏轼身上下功夫。待佣儿登基,你就赶紧用恩典把苏轼召回京师让他和家人团聚。
还要想办法笼络住苏轼的心,只要他对您和朝廷感恩戴德,那么苏辙就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赵顼太了解苏辙,所以即便是他不久于人世,也能有办法克制苏辙。
从前最好的朋友,为了利益也会成为你最大的“敌人”。
******
书房里,苏辙端坐在太师椅上,面前的书案前摆着葫芦瓶,里面装着世上最后一颗“速效救心丸”。
苏辙看着葫芦瓶已经很久,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门外,何七轻轻敲门:“三爷,朝廷来的贵人已经在外厅等候多时了。他事情紧急,务必请您赶紧进宫。”
苏辙的视线还是没有从葫芦瓶上挪开。
这颗救命丹药是高达用命换来的,更是狄阳用生命守护换来的。
这颗药太珍贵,就连苏辙也不敢轻易使用。
宫中的使官又在催促,苏辙进退维谷。
思索再三,他还是把葫芦瓶放进了暗格里。
他不能辜负了高达的肝胆之义。
皇帝的寝殿里,像是知道赵顼要驾崩了似的,都聚集在了里边,唯独却苏辙。
苏辙姗姗来迟,赵顼交代重臣好好辅佐幼帝。
众人哽咽着答应。
赵顼无力地摆摆,示意其他人都退出去:“三郎,你留下。”
着,他又冲儿子赵煦招招。
此时的赵煦才八岁,知道父亲快不行了,家伙哭得眼泪汪汪。
赵顼握住苏辙的,又拉起儿子的,把赵煦的放在苏辙的大中:“三郎,我儿年幼,以后就靠你照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