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卖豆腐咯

A+A-

    今日,陈家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

    厨房的火光更是三更天就开始亮了,等陈延和陈安洗漱吃完饭的时候,老陈头并陈家三个媳妇已经启程去县里了。

    牛车摇摇晃晃,第一缕晨光射在古朴的城墙上,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中午用完饭之后,陈延去了安扬书肆交书。

    掌柜随意翻看了一下他的书稿之后很利落的结了钱,“公子今日还要再领一本书回去抄吗?”

    “快旬考了,近日学生要温习功课。”不知道吕秀才对这位掌柜了什么,他对陈延是相当不错的,给他抄书的会,让他在这里看书,结钱也很爽快,陈延很承掌柜这份情,对掌柜也十分有礼。

    年纪学业出色又写得一好字,还尊重人,掌柜自然也欣赏这样的公子,笑眯眯道:“那当然是学业为重,等旬考完,欢迎公子再来。”

    “多谢掌柜。”走的时候,陈延又买了两令竹纸。

    现下,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增长外加练字二字越来越重要,家里的水写板已经退休了,陈延和壮壮日常书写基本都用竹纸,纸墨的消耗大了很多。

    但陈延觉得,光是竹纸还不行,这东西太粗糙了又洇墨,书写感觉不太行,如果家里供得上,还是用宣纸为佳,毕竟考试试卷用的就是类似感的纸张。

    傍晚散学回去的路上,陈安又在担心家里的豆腐销售情况,恨不得牛能长出翅膀飞回甘田村去。

    陈延:

    “大哥你放心吧,三板豆腐肯定可以卖完的。”

    “万一卖不完呢!”

    陈延莞尔,“你是不相信爷爷吗?”老陈头可是家里的人精啊,豆腐还在改良,他就去打听人家另一个卖豆腐的家境、人员关系,怕触人家的霉头。

    这样的人,要卖肯定提前去卖豆腐的摊位旁边蹲点了,计算过想买豆腐没买到的人,最后再确定做多少豆腐。须知,现下可没有冰箱,又是十月天,做好的豆腐卖不掉直接就馊了!

    爷爷可是爱粮如命的庄稼人,“三板豆腐应当只是保守的量,绝计不会剩的。”

    果然,一回到家,从上到下男男女女皆是一脸笑容,晚食也没有豆腐,那只能证明今天的豆腐被一扫而空了啊!

    开始晚食,陈家的饭桌上才热闹起来,今天参与了叫卖的大伯娘忍不住:“感觉今天的豆腐还是准备少了哩,我在城东叫卖,没多久就卖完了。后面还有人想卖都没有了。”那可都是黄澄澄的大钱啊,她的心那叫一个痛。

    李银花今天被安排在城门那边的市集里,跟原先卖豆腐的人摊位不远,“那人卖完,买不到的人都到我这儿了。”

    婶去了城西的一个菜集,人更多,卖得也快。

    这么一看,这卖豆腐还真是个好营生,准备三板,还是少了点。

    大家长老陈头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一锤定音,“那这样,明天我们准备六板,留老二老三一起拉磨盘,明天再卖一番试试。”

    大家自然是干劲儿满满。

    饭后,陈家兄弟的识字课堂便开课了,不过今日大人们没有来,他们从一天忙到晚,起的又那么早,自然早早的就乏了,得休息了。

    怪不得后世史料记载上经常有人百姓蒙昧呢,没办法从生产里解放出来,一天到晚都在干活,不识字,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认知自然有限。

    姑娘们学得用心,陈安也教得很用心,待到天越来越暗,陈延就喊大家去休息了。

    毕竟,为了多学一会儿坏了眼睛是不值当的。

    陈家豆腐作坊工作逐渐走入正轨。

    具体表现为陈延发现晚食桌上‘开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

    直接售卖人伯娘、娘以及三婶隔几日便对豆腐板数提出更改,以期不错过任何一个顾客。

    今天,陷入了铜钱狂欢中的婶再次提出加板,陈延观婶看出来,人的性格也可能会受钱影响。

    她在卖豆腐之前在家中其实算一个不太爱开口话的妇人,起初去集市叫卖也有些张不开口,但现在已然是个中高了,“上午集市散了之后我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可以沿街卖一卖。

    我觉得我还能多卖一板豆腐,就这样两空空的回来太浪费了,爹,不如我这边再加一份豆腐?”

    产生了一个卷王,其他人(大伯娘、李银花)为了不堕在公爹那里的面子,自然是要跟着一起卷的,纷纷开口道:“我这里也可以加——”

    是啊,大不了就沿街卖卖呗,反正她们是看出来了,这豆腐生意好做的很!川安县的人都爱吃豆腐!能多赚点钱,也是美的,自家大郎/二郎读书正是要钱时候呢。

    但谁也没有想到,陈延会蹦出来不行,“爷爷,伯娘、娘还有婶,这一月来你们已经加到九板豆腐了,再加就要十二板,要的多,磨豆腐的时间就要更早!”

    原本就已经卷到三点半起床了,再早直接不用睡了,他想这个方子出来是想让大家赚钱,不是想把陈家人全部卷出身体问题的。

    “或许大家一月两月不觉得,但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久了,身体肯定会吃不消的,其实都不久了,我现在看便觉得大家都瘦了许多。”陈延面露愧色,“早知这样,我都不知在游记上翻到豆腐方子是好是坏了。”

    他不大家还不觉得,他一,众人左看看又看看,是仿佛觉得身边人变得干瘦了一些

    “康哥儿自然是好心!”老陈头可不允许乖孙孙讲这个,他哪里有错,错的是他这个老家伙罢了。

    其实听到儿媳加板,他心里也是认可的,大抵是穷人乍富,最近挣得银钱太多了。

    “康哥儿得对,我们不能再加板了,我看九板都多了,还是变回六板吧。板数少些可以轮流磨豆腐,卖豆腐也轮流去,这样大家都有歇。”一日六板,日日不断,也能挣到2至3两银子了!

    “这样家里的地也能看顾好。”

    越想越觉得这样可行,老陈头便把规矩定下了,陈三婶本来有话想,但捏到了相公的臂,她还是没讲出来。

    她家相公年轻力壮,每天磨豆腐都少不了,这段时间确实是瘦了许多卖豆腐挣钱,磨豆腐却也是苦事一桩啊。

    这气氛突然就有些低落,老陈头又放了个大雷,“到今天卖豆腐也满一个月了,每日卖的银钱都放在我这里,这个月卖豆腐共卖了两3钱银子。”

    所有人眼睛都瞪大了!

    大家都知道卖的多,赚了钱,可谁也没想到,竟是这么多钱。

    这才短短一个月啊。

    “除去豆子的成本,在集市里的摊费,大概赚了4两5钱银子,这笔钱本要全部充在公中,但老三这个月日日都早起磨豆腐,加上他如今也没有儿女,我便多分4钱银子出来给老三做工钱。”

    “老大老二,你们可有意见?”

    三弟的辛苦他们看在眼里,哪里会有意见。

    三婶本来做好了全部充公的准备,乍然得到一笔工钱,眼睛都亮了,连声向老陈头和两个哥哥道谢。

    陈大伯和陈爹哪里好意思接这种谢,立刻夸起了三婶三叔,并言她们得这笔辛苦钱是应该的。

    自己的劳动被人认可,陈三叔也脸红红的,开始夸大哥二哥乃兄弟中楷模,热爱弟弟照顾弟弟云云。

    一时之间,场上充满了恭维之声,一家人互相夸赞,任谁看了不一句:陈家人,家庭和睦之典型。

    陈延看了一眼嘴角带笑的爷爷,默不作声但眼里含笑的奶奶,心道:姜还是老的辣啊。

    爷爷这一,算是玩的够明白的。

    自家人不分家还能处得这么好,睿智的长辈功不可没。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稳坐钓鱼台的老陈头也看见了乖孙孙那敬佩的一眼,心里轻哼了一声。

    想当年,要不是不识字,村里的里正肯定是他!他可是个有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