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怪事年年有

A+A-

    连枝采花卖,宋氏是知道的。

    老宅邻居家的梅丫早就告诉她了。

    原以为是连枝想挣个零花钱,可是听了她的话,宋氏想:莫不是没吃的了?

    毕竟赵氏啥样人,她最清楚。

    连她们这些儿媳子孙都不让吃饱饭的人,能善待一个下人?

    宋氏问她:“你还有吃的了吗?”

    “有,我刚买了一斤糙米。”

    连枝完,突然意识到自己漏了嘴,有点忐忑不安的看了宋氏一眼。

    她很珍惜现在安稳的生活。农家生活虽苦,至少没人作贱自己。

    宋氏可不知道她的想法,只是道:“要是没吃的,就去地里抱一捆谷子,回家自己舂成米熬粥。”

    她又指着周围的庄稼地。

    “还有红薯也长成了,不拘谁家,都能挖来吃。”

    “每次少拿点,没人啥的。”

    你可别多拿,拿多了就是偷,会挨打的。

    连枝脸红红的。

    知道大少夫人这是怕自己挨饿,点播自己呢。

    可不到万不得已,她怎可能去偷地里的东西。

    这是给主家蒙羞的事,弄不好就得又被发卖了。

    宋氏不知道她咋想的,也难怪,一个是奴籍,一个是自由身。

    虽然两人年龄相仿,却是两个阶层的人,考虑的也就不同。

    宋氏塞给柳枝一张油饼,让她回家,看看能不能收拾一个放粮食的地方。

    实在不行,就让本善砸锁。

    连枝刚走,李本善就回来啦。

    李氏好奇地问:“你咋这么快回来了?”

    李本善道:“三弟回来了。”

    宋氏点头,“爹估计也是算着日子回来的。”

    李本善脸色古怪,摇了摇头道:“爹没回来,三弟一个人回来的。还带了俩个下人。”

    稻:“爷家又添下人了?”

    李氏:“这都秋收了,爹咋没回来呢?”

    宋氏:“莫不是出了啥事?”

    大柱:“三叔考上了吗?”

    一家人挣着追问。

    李本善露出个笑脸,点头道:“三弟考上了。”

    “哦,考上了呀?”

    众人都舒了口气,大柱和二旺尤其开心。

    虽然这个三叔不亲,那也是三叔不是?

    李家出了个秀才公,他们脸上也很自豪的好不?

    就是棉,也觉得挺好。

    唯独宋氏,皱紧了眉头。

    梦里,老三是三年后考中的,今年怎么提前中了?

    李氏再次问道:“秀才都回来了,陪考的咋没回来呢?”

    大家都很好奇,看着李本善,等他回答。

    李本善愣了愣,不知道怎么。

    “可是出了啥事?”宋氏皱眉问。

    她努力回想着

    梦里的这一年,姑子勾搭上了老三的一位同窗。

    哪位同窗已有妻室,后来在赵氏的运作下,那位同窗休妻再娶了姑子。

    宋氏见过这位妹夫,比姑子大十岁左右,白白胖胖的,很富态,很有钱。

    自己的大麦死的那年,这个妹夫还当了官。

    想起梦里的大闺女,宋氏忍不住咬紧了牙。

    有多久没想起那场噩梦了?

    时间久了,难道就能当做没发生吗?

    宋氏想到这里,低头干活。

    老宅的人,干她何事?

    李本善脸上露出一个怪异的表情。他揉了揉脸颊,道:“是好事。”

    宋氏没抬头,低嗤了一声。

    估计就是姑子勾搭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吧。

    李氏问:“啥好事?难道是去办理三弟秀才公免税的事了?”

    在这里,一旦有了秀才的功名可以见官不拜,犯了事也不能对他用刑。

    还可以免征徭役,有00到200亩的土地免税权。

    每个月还可以到官府领取月俸,大概一两白银,以及一天一昇米。

    听偶尔还能领到鱼肉油盐,

    所以,只要考中秀才,即便什么活都不做也饿不死了。

    棉点头,看来三叔这是有了铁饭碗了。

    大麦问:“三叔考上了,那咱家的地也能免税吗?”

    李本善冲大侄女点点头,“回头我问问,估摸着能。”

    随即他又露出一副奇怪的表情,道:“妹也有好事。”

    宋氏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不再抬头,安心收割庄家。

    李本善又揉了揉脸颊,仿佛这样他才能张开嘴。

    “妹在府城,上了女学。”

    “啥?”李氏瞪着自家男人,仿佛没听懂。

    宋氏也猛地抬起头,问:“你啥?”

    “那个,三弟,妹到了府城,因为做了一首诗,知州家的公子就推荐她上了女学。”

    “姑上学了?”

    “姑认识字吗?”

    宋氏皱眉道:“她好像是认识几个字的。”

    可也就是几个字而已。

    她能作诗?

    太不可思议了。

    棉突然问:“姑写了啥诗?”

    李本善摇头,他又不懂诗,就是最近认识几个大字,也是跟着棉,还有自家儿子现学的。

    自从听了三弟带来的消息,李本善到现在都是蒙的。

    三弟考上了秀才,他不稀奇。

    可是妹上了女学?

    这怎么可能?

    不李家人怎么吃惊,怎么讨论。秋收却是不能耽误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收秋没有收麦子那么赶,也就没有那么累。

    收秋也是件最快乐的事。

    这里没有玉米,不过听别的地方已经有了。只不过种子还太少,没有传过来。

    估计明后两年,就能吃上烤玉米了。

    虽然没有烤玉米,但是有烤红薯,烧豆子。

    棉家没有喂猪,所以只种了一亩地的红薯。

    收割下来的红薯秧,被梨花婶子家用半袋子黄豆换去了。

    她家养了三头大肥猪,一冬天得不少红薯秧子喂。

    连收带种,忙了半个多月。

    家家户户粮食落仓,冬麦也播种到了田里。

    这个时候,也是人们疯狂采山货的时候。

    等北风一吹,大雪一飘,山上就没啥东西了。

    一时间整个大青山又热闹起来。

    这天晚上,李相近来了。

    破天荒头一回,李相近来到东头李家宅。

    “哎呦,三弟,你咋来了?吃了吗?”

    李本善受宠若惊,连忙招呼他。

    李相近木着脸,勉强挤出一丝笑。

    “二哥,我想后天办宴席,请人吃饭。”

    “嗯,是得好好张罗张罗,三弟出息了,得让全村人都知道知道。”

    李相近掩下眼中的鄙夷。

    村里一群泥腿子,有什么可宴请的?

    但是爹娘非要办。他们要扬眉吐气。

    “只是”李本善欲言又止。

    家里就三弟一人,爹娘都不在家,这喜宴怎么办?

    李相近知道他在犹豫什么,解释道:“咱爹后天就回来了。”

    “只不过在家不能多待,妹上学得咱爹接送。”

    “啊?那咱爹以后都得在府城了?”

    李本善突然有点失落,仿佛被抛弃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