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升官

A+A-

    来方永的这门婚事确实不错,刑部尚书也是正二品大员,但是手中实权很大,比很多正一品官员都要受人敬畏,这门亲可以是再好不过了。

    方永也知道这门亲事得来不易,他可以是撞了大运了,所以得知这门亲事能成时他是非常兴奋的,如今眼看要泡汤他心绪动荡可想而知。

    然后方永就想到了潘安,方永想娶的正是潘安师父许白安的嫡亲妹妹,许白安今年三十多岁,他有两个嫡亲妹妹,一个十八,一个十九。要他们兄妹之间为何年龄差距如此大,来也是命。

    许白安之母生下他之后十多年未怀孕,早就断了再得孩子的念想,谁想到年近四十的时候又怀孕了,平安生下了嫡长女,但是没想到身子还没养好,却再次怀孕,在第二年又生下了嫡次女。

    第二次生产极为凶险,因为年龄偏大,身子又没养好,在勉强生下嫡次女后许母还没做完月子就去世了。

    刑部尚书许沐渊和妻子感情甚笃,一直未纳妾,妻子逝世后悲痛万分,至今未再娶,许大人的痴情在京城也是一段佳话。

    但是就算刑部尚书再位高权重,这丧母之女向来是被忌讳的,人家都丧母长女不可娶,但是许大人的嫡长女是比嫡次女好嫁一些的,也已经出嫁了。因为嫡次女出生后母亲不久就去世,有了些克母的名声,都这样的女子命硬,所以至今还在相看亲事。

    因为女儿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的,许大人一直在犯愁,就在这个时候方永会试金榜题名,虽然是个孙山,最后是个同进士,到现在差事还没定下,但是这是正经的功名,两家又是门当户对,方永可以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是如今方家传出如此悖乱之事,许大人怎么可能看着女儿入火坑,所以果断对方家视而不见了,这门亲事就当从没提起过。女儿就算嫁不出去也不能跳火坑啊。

    潘安对许家和方家都有些了解,这趟浑水他可不掺合,尤其是涉及结亲这种事,就算两人家世相当,男方女方都是好姑娘好伙子,但是婚后也不见得就能过的幸福啊,他自己这婚事都是一盆苦水,更不能干涉人家了。

    出于实际情况考虑,实话潘安觉得就方家如今这乌烟瘴气的情况,不方二叔这事多荒唐,就是方永他爹没勾搭侄媳妇,但是就冲他对方永这个嫡长子如此做派,这方家那可真是名符其实的火坑。

    虽然方永和他交情不错,而且他经历是很可怜,但是他也不想师父的妹子嫁给方永,方永如今也不是当初那个开朗阳光的大男孩了,不能方永变坏了,只能他被现实磨得虚伪了,求娶许大人那有克母名声的女儿,真正意图不言而喻,两人不是良配啊。

    潘安委婉地拒绝了方永的请求,直此乃师父的家事,我不好置喙,安慰了方永一番,大丈夫何患无妻,当你混出点成绩了,那还愁娶不到好妻子嘛。

    就方永这差事的问题,拖到现在还没着落还不是挑剔太过,方永自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心性浮躁了不少,疏远他们这些曾经相交不错,却对他没什么帮助的朋友,去和那些权势子弟结交,如今有事相求了才上门,潘安也心寒啊。

    两人不欢而散,潘安继续闭门修书。

    得知方永来找潘安的消息后,杜仲也过来了一趟,原先杜仲和方永关系是最好的,不过这次会试杜仲落榜,自那以后,方永和他就没什么往来了,要对方永的感情最复杂的还是杜仲,两人也算是少年相交,不来往就不来往了。

    听了方永过来找潘安,杜仲想着方永可能是遇到什么事了,他没准能帮上一把,结果听是这么一档子事,而且两人不欢而散,他只能跟着叹气了。

    继杜仲来过之后,潘安的门户是彻底冷清下来了,主要是他最爱热闹的好友王钰,如今谋了个差事,当了詹事府的主簿,从七品。虽听着品级还不如县令,但是好歹是京官啊,为这差事赵家也是出了不少力。

    王钰刚刚上任不久忙得很,而且听王钰带信,他媳妇已经怀了身孕,这子不是上班就是粘着媳妇,把潘安这个好友抛到脑后了。潘安看他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不羡慕是假的,只能把精力更加投入到修书之中。

    就这么过了两年,潘安除了受到长公主召唤偶尔去公主府履行下夫妻义务,再有就是回驸马府看看父母,去好友家串个门放松下心情,其他时间基本都泡在翰林院修书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精心编纂,再加上潘安还去城外实地考察,有游学的经历在,对于他编纂此书也有不少助力,当然帮助更多的学习机里提供的参考资料,他着的这本书终于完成了。

    潘安为此书取名《草木经》,分上中下三册。厚厚的三册书,看着就知道编纂的人在其中费了多少心血,这本书肯定不能就是完全准确的了,还得后世来慢慢矫正其中错漏。

    在仔细检查过其中是否还有什么他没有发现的错漏之后,潘安便把这本书呈了上去,很快皇帝陛下也见到了此书,翻阅之后微微一笑,潘安顺利升官。

    要此书在当今朝代最大的用处便是书上标注了许多之前人们不知道的能吃的东西,现在许多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的,到底还是因为粮食产量过低,这书上能吃的之前没被发现的东西虽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是想让百姓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还是得从农业入手。

    除了可食用的植物之外,这《草木经》还提到了一些目前还没被发现的可以入药的药草,上面药草的习性和生长的大致范围都有标注,还是能起到不少作用的。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着,在这架空的朝代倒是还没出现此书,潘安所做的《草木经》可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更好地弥补了书籍在这方面的缺失。

    着书在这个时候向来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颂之事,尤其是这样一本利国利民的书,潘安直接升了两级,从正七品编修升到正六品侍讲。

    潘安这样的晋升某些人看来挺快,毕竟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困在正七品上,但是这在京官晋升中还真不算突出,突出的是布凡少年。

    布凡如今已经是十九岁的翩翩少年郎,前一阵子刚刚迎娶了右丞相的嫡幼女,与此同时还升了官,正五品的光禄寺少卿,已经有了上早朝的资格。

    在他们这一届贡生之中,布凡可以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潘安觉得这样的人生他是羡慕不来的,如今这着书升官的路子也还挺不错的,挺适合他的,他有学习机在手在这方面要比其他人得天独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这种事情羡慕不来,嫉妒只能让人丑陋。

    例如眼前这位正在拉着他,看似和他很熟的陈丹同事。要他和陈丹之间情谊是没有的,过节还是有点的,当初潘安第一次参加翰林院的集会,这位当时对他来是个陌生人的大哥莫名其妙找他茬。

    当时他和潘安一样是编修,如今潘安成了正六品的侍讲,他还是正七品的编修。这时候不知道脑子哪根筋不对了,特意过来找潘安闲聊。

    语句间愤愤为潘安抱不平,什么潘安的才华丝毫不输布凡,如今更是着书立传,不愧文士风头。然后又字里行间稍微透露出一点对布凡功绩的质疑,毕竟布凡确实没什么功绩,他的隐晦,但是潘安还是能听出来的。

    等他走之后潘安就开始反思自己,难道他看起来既软弱可欺又蠢笨如猪吗,怎么不是欺负他就是挑拨他。

    把人的言语抛在脑后,他要是连这种话都放在心上,那这在翰林院的日子就没法过了。想想这两年他整日埋头看书不怎么理人际交往,其实在翰林院这圈子里颇受争议,着书本就不是简单的事情,虽翰林院的各位很少有没写过书的,但是能因为一本书而升官的确实极为少见。

    所以潘安下这么大的功夫着书一事在翰林院是被很多人不看好的,包括翰林院官阶最高的翰林院学士,不过这位大人为人正直,虽然看到成书后惊叹了一阵,但是也没有想过昧下功劳,而是把此书代为呈给皇帝,毕竟潘安是没资格自己直接呈上的。

    潘安这两年对那些风言风语也不是没有耳闻,他在着书期间要忍受日以继夜的枯燥日子,其实很考验他的心里承受能力,如果他把那些风言风语放在心上,那能不能顺利在今年着完此书的答案就明显是否定的了。

    如今苦尽甘来,好在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且还是一下子升了两级的官,潘安是十分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