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剧情结束 回归

A+A-

    正月底,李慕接到太皇太后秘旨,兵马粮草已调动完毕。

    三月初宋军将从绥州、宥州、原州、兰州,分四路同时进攻西夏,让李慕率长空剑派全力协助。

    李慕立刻做出反应,他先给萧峰去了封信,随后派出五百精英弟子、八百内门弟子、一千六百外门弟子。

    这将近三千人,同样分为四路,分别前往四州之地配合宋军作战。

    他和阮星竹亲自带一队人前往兰州,助种家军从西夏边境会州北进。

    跟大宋西军最为精锐一样,会州的西夏边军,同样是西夏最能打的军队。

    平时他们跟大宋西军摩擦不断,宋军拿他们练兵,他们又何尝不是借宋军练兵?

    最硬的骨头,李慕当然要亲自来啃。

    另一边比较棘的是绥州,这是大宋距离兴庆府最近的一个州,面对的西夏军同样十分精锐,且西夏派驻有重兵把守。

    这一路人马则是由曹青葵带队,八名李慕的亲传弟子跟随。

    原州则是由萧峰和阿朱带队,虽然他如今是丐帮帮主,但对外战争时,李慕同样会让他带一队长空弟子出击。

    至于丐帮长老,则是带一队丐帮高,负责最轻松的宥州。

    他们这些武林高,将会是最先发起攻击的单位。

    不过不是正面攻击,而是趁夜进行无孔不入的刺杀,同时在宋军发起进攻时夺占城门,替宋军开门。

    长空弟子都懂得壁虎游墙功,城墙根本挡不住他们。

    一个月后,各方全部到位,大宋正式对西夏发起全面战争。

    而这场战争才刚一开始,西夏就基本上已经输了。

    因为在开战之后短短数日之内,西夏就有大量将领被刺杀,军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宋军一来便即溃散。

    他们不是没有防备,当年已经吃过一次亏,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吸取教训?

    可惜没有用,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安排都显得那样脆弱。

    九年前的长空弟子,就已经能对他们进行防不胜防的刺杀。

    如今九年过去,当年参战后活下来的那批人,功力更加深厚,武艺更加精深。

    西夏高又几乎已经被长空剑派屠戮殆尽,此消彼长下,他们哪里还有抵抗能力?

    有长空剑派开道,宋军的脚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完全从一开始就是打顺风仗。

    尤其是兰州西军,他们距离兴庆府最远,进军速度反而最快。

    因为有李慕夫妇在,他们连城门都无须夺,毕竟夺城门也是要付出伤亡代价的。

    李慕往往是以剑芒刺入城门中,直接将门闩斩断,强行打开城门。

    随后与阮星竹率先杀进城中,一顿剑气泼洒,堵城门的守军就基本上七零八落,种家军紧随其后杀进城门,一鼓而下。

    一个多月后,大宋西军便杀至兴庆府,而此时西夏皇帝和梁太后,早已率皇室撤离兴庆府西逃。

    种家军拿下率先攻入敌都城的头功,数日之后,四路大军共计六十余万人马,在兴庆府会师。

    留下必要的占领队伍后,宋军一路向西横推,西凉府、甘州、肃州、沙州

    河套地区跟河西走廊相继落入宋军控制,捷报如雪花一般飞入汴梁,朝堂之上一片欢欣鼓舞,对太皇太后歌功颂德。

    但太皇太后明白,若无长空剑派相助,这仗不会打得那么顺利,心里对李慕是十分感激的。

    西夏皇帝和残余军队,被宋军一路追着撵出玉门关外,逃亡西域,西夏国宣告灭亡,宋军止步于玉门关。

    用了大半年时间,西夏全境被大宋占领,成为大宋领土。

    当年十月底,宋军班师凯旋,西夏国土留下四十万宋军驻守。

    一众宋军将领回京接受封赏,长空弟子和丐帮弟子却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各自返回梁山和洛阳。

    作为江湖门派和帮派,朝廷自然不好封赏。

    但太皇太后也给长空剑派和丐帮,赏赐了大量钱财,这是朝廷唯一能做出的表示。

    同时太皇太后效彷神宗,以皇帝赵煦的名义,派人给长空剑派送去一块牌匾,盖上玉玺的那种。

    牌匾上是四个烫金大字:盖世巨侠。

    这巨侠之称,以前只是江湖中人对李慕的尊敬,如今算是获得了官方认可。

    如此一来,不仅是江湖中人称他为巨侠,连朝堂文武百官见到他,也不能再叫李先生,而是得称一声李巨侠。

    这是皇室亲封的盖世巨侠,谁敢无视?

    与这块牌匾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块“丹书铁券”。

    其上写明,李慕执此丹书铁券,在犯除谋反外的其他国法罪责时,可免三死,子孙可免一死,若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也就是,李慕除非是造反,否则大宋的国法便管不到他头上去,其他死罪可免三次,普通罪名直接就无罪。

    有了这块丹书铁券,他在大宋完全可以横着走。

    在朝堂文武百官看来,这是皇室对李慕最大的信任和恩典。

    而在江湖中人看来,这丹书铁券就是一个笑话。

    以长空剑派如今的势力,和李慕本人的绝世武功,国法本身就已经管不到他,所以铁券上写的全都是废话。

    但李慕还是十分高兴的,这至少表示,太皇太后不是什么白眼狼,付出终有回报。

    国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春,萧峰与阿朱成亲,同年段正明禅位,到天龙寺出家为僧,段誉登基为帝。

    直到此时他才出,自己的生父并非镇南王,而是太上皇段延庆。

    大理百官虽然惊异,却并未怀疑什么,甚至许多事都变得豁然开朗。

    此时段正淳已死,段正明也出家,大理现在由段誉做主,他的生父还是大宋李巨侠,谁敢多废话?

    段誉封木婉清为大理皇后,秦红棉也被接回大理侍奉。

    刀白凤在段正淳死时就已经正式出家,做了个坤道。

    从此以后,段誉勤于国事,倒是没会再出去沾花惹草。

    最后也只是将找来大理的钟灵封为贵妃,自此执政大理,极少再外出。

    下半年九月,大宋太皇太后驾薨,终年六十二岁,谥号宣仁圣烈皇后,与英宗合葬永厚陵。

    十八岁的赵煦终于亲政,他第一时间便将李慕请来皇宫议事。

    汴梁皇宫,福宁宫。

    这是大宋皇帝的寝宫,赵煦将李慕请来此处,而不是在崇政殿见他,对他可谓是极为亲近。

    “草民李慕,见过官家。”

    因为是私下会面,便无须称呼陛下,可以直接叫官家。

    赵煦连忙上前扶起李慕,道:“李先生快快请起,咱们私下见面,不必多礼。”

    李慕欣然道:“谢官家。”

    赵煦对李慕道:“李先生,朕请你来皇宫,是想向你请教,今后大宋该何去何从?”

    李慕哑然失笑道:“这个问题,官家更应该去问文武百官才对,草民一介武夫,哪能置喙国事?”

    赵煦摆道:“朝堂上那帮大臣之言,都是书生迂腐之见,济得什么大事?”

    “皇祖母执政这些年,国家大事都误在一帮胆怕事的腐儒中,他们自称君子,其实都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李先生也不必自谦,朕看得出来,先生是胸有丘壑之人,与那帮腐儒截然不同,朕想听听你的真知灼见,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李慕眼中闪过激赏之意,忍不住在福宁宫中朗声大笑,“官家果然没让草民失望,两年前初见官家,草民便已看出,官家是个能成大事的君王。”

    终究是少年人,听到李慕这番话,赵煦脸上浮现出一抹激动的红润,笑道:“先生当真如此认为?”

    李慕叹道:“草民在官家身上,看到了先帝的影子,草民相信,官家定能继承先帝遗志,开创不世基业。”

    赵煦对李慕欠身道:“还请先生教朕。”

    李慕扶起赵煦,神色一整,道:“既然官家要草民,那草民便与官家几句肺腑之言,若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官家恕罪。”

    赵煦正色道:“先生请尽管直言,朕恕你无罪。”

    李慕略一沉吟,开口道:“大宋立国一百三十余年,如今积弊甚多,若想彻底扭转乾坤,开创如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变法改革势在必行。”

    “大宋如今最大的时弊,便是重文轻武,太祖皇帝以武得天下,所以担心后人效彷,因此定下强文弱武的基本国策。”

    “对于太祖皇帝所在那个时代来,这并没有错,因为他生存的那个年代,本就是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年代。”

    “那时的文人地位普遍不高,里有军队便有权势,节度使们军政一把抓,便是一方诸侯。”

    “但如今已截然不同”

    李慕当着赵煦的面,针砭时弊,将大宋的积弊一一指出。

    除重文轻武,统兵大将频繁轮换,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训练松懈等问题外,还有“三冗两积”的问题,李慕毫无保留的侃侃来。

    赵煦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对于李慕指摘先祖的言语,也并无不虞。

    因为李慕所的许多东西,是他自己也看到了的。

    少年人毕竟心高气傲,充满锐气,而赵煦向来视父皇为偶像,一心要继承父志。

    李慕所的许多话,与他时候父皇对他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得不,神宗赵顼的确是宋朝少有的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可惜死得太早。

    这赵煦有变成第二个神宗的趋势,李慕自是不遗余力的想要助他一臂之力。

    李慕这一,就是整整几个时辰,中午赵煦与他一起在福宁宫用过午膳,下午两人就具体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商议。

    一直到日暮西沉,话题才告一段落。

    赵煦感慨万千的道:“先生真乃不世之才,你只作为一个江湖门派的掌门人,着实浪费了这份远见卓识和一身才干。”

    “若先生愿入朝堂,朕愿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待之。”

    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北宋的宰相。

    李慕微笑摇头道:“草民还是那句话,草民一人入朝堂,国家不过只得到一个可用之人。”

    “但草民若在野,却能为国家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

    “长空剑派之中同样有读书人,是真正的读书人,而非那些清谈误国,迂腐守旧的腐儒。”

    “起这个,草民有一亲传弟子,名唤宋江,如今虽然尚还年轻,但未来必可为官家宰执。”

    “哦?”赵煦来了兴趣,道:“宋江得了先生几分真传?”

    李慕笑道:“草民对门下弟子从无藏私,皆是倾囊相授,单是这样,自是空口无凭,而如今他也无法前来为官家效力。”

    赵煦奇道:“这是为何?”

    李慕道:“因为他几年前,便已离开中原,去为官家准备一份礼物,同时也算是他的进身之阶。”

    赵煦兴致勃勃的追问道:“是什么礼物?”

    李慕缓缓道:“燕云十六州,乃至辽国七百万里疆域。”

    “什么?”赵煦一声惊呼,霍然起身,难以置信的望着李慕,急道:“究竟怎么回事,还请先生细细道来。”

    李慕一五一十的道:“几年前,草民派出宋江及另外两名弟子,前往辽东苦寒之地,辅左女真部落”

    赵煦听着李慕的叙,情绪逐渐兴奋起来。

    “若此计划成功,十年之内,大宋不仅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还能渔翁得利,一举将辽国疆域与辽东之地,尽数纳入大宋图。”

    “吞并西夏之功已被太皇太后收割,但此计若成,大宋将在官家中,开拓千万里河山,建不世功勋。”

    听完李慕的话,赵煦激动的在宫殿中走来走去,口中不住喃喃道:“好一个驱狼吞虎,好一个渔翁得利”

    转了一会儿,赵煦止住脚步,对李慕断然道:“若先生几位弟子,当真能助大宋拿下辽国和辽东,朕必定重用。”

    “宋江可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吴用当任‘参知政事’,宋清三省六部诸官位,任他自选。”

    李慕起身抱拳躬身道:“那草民就代三个弟子,先谢过官家了。”

    赵煦赐了一座汴梁的宅院给李慕,他与阮星竹在汴梁住了整整半年。

    这半年来,他在给赵煦调理身体。

    赵煦因时候生病,太皇太后却不许御医给他医治,以至落下病根,从便气血两虚。

    这也为他二十五岁便英年早逝,埋下了祸根。

    李慕以自身超凡的医术,配合九阳真气催动的一阳指,为赵煦补回亏虚。

    同时将易筋锻骨篇的动功传给赵煦,增强其体质。

    感受着一天比一天轻健的身体,赵煦对李慕的感激更是无以复加。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这半年间,赵煦追贬司马光,追封王安石,大力打击元右旧党大臣。

    罢黜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重新启用新党章惇、曾布等革新派。

    同时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保马法、免役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大有起色。

    为应对旧党的反扑和朝堂上的倾轧,李慕调来一队长空精英弟子,为赵煦和新党撑腰。

    半年间很是斩杀了一些使用阴暗段的旧党之人,在赵煦的要求下,对百官进行了一波清洗,朝堂为之一清。

    随后是针对三冗两积的问题进行整治,以及对军队进行改革。

    李慕提出了政治教育、树立军魂的概念,使大宋将士明白自己为何当兵,为谁而战等问题。

    如此一代代深化教育下去,大宋军队早晚能拥有军魂。

    即便是同一个将领常年率领一支军队,朝廷也无须再担心军队会造反。

    李慕甚至亲自替赵煦写出一份大宋将士条例,赵煦看完后对此表示惊叹。

    在李慕的大力支持下,王安石变法时隔十年后,重新焕发生,大宋的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而在赵煦亲政的次年,也就是原剧情中萧峰于雁门关外自杀,阻辽国大军进犯的时间之后,天龙剧情剧终之时,李慕脑海中响起了系统提示。

    “本次轮回结束,二十四时内随时可选择回归,二十四时后未选择回归,将会强制回归。”

    李慕的轮回,并非完成所置换反派角色的执念,便能立即结束。

    完成执念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唯一条件。

    必须是在剧情完结,同时完成原身执念的情况下,轮回才会真正的结束。

    只达成其中一条,并不能结束轮回,必须是两个条件全部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