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欲乱我大秦,痴人说梦!(求订阅)

A+A-

    &p;lt;b&p;gt;&p;lt;/b&p;gt;王绾沉声道

    “失田一事,臣也有所耳闻。”

    “自古以来,田产之事,都是国之大政。”

    “夏商周三代,都不许易田,但在那时,各家却言不许易田,则民如死水,是以,大争之世开启,便有了买卖土地之先河,随即风靡天下。”

    “言曰使民有活力也!”

    “然则。”

    “既有田产买卖之法,兼并之祸便在所难免,根除兼并,犹如为渊驱鱼,非是一朝一夕能办到。”

    “穆先王当年也有所意动。”

    “好在商君及时劝止,并立行了新法。”

    “即便如此,当年也有不少老氏族欲阻止变法,最后是商君言行令止,斩杀了数千名不服新法的老氏族,这才让田制之法得以推行,也才制住大秦的土地买卖之风。”

    “大世之争这两百年。”

    “其余六国皆改变了田制,但当时变法的‘使民有活力’,却是从来没有体现出来,若论粮食产量,秦当属天下之最,若论民之活力,秦也为天下之最,天下莫能匹敌。”

    “大秦维持旧制,却是更胜一筹。”

    “纵观各国变法,最后强盛的非是各国公族,而是各国内部的各大世族和豪强,当年‘三代不许易田,民则如死水’的传闻,或许本就是一场阴谋,只是山东各国的公族没有察觉,反倒陷入了其中。”

    “当年陛下迁山东豪强入咸阳。”

    “他们中有的来咸阳已近十年,最少的也有五六年了。”

    “但这些家族依旧维持着过往奢侈生活,他们就算家底雄厚,但也不至于这么奢华,长达这么多年,家中这么多人,竟无一人缩衣减食,这岂不怪哉?”

    “以臣之见,他们之所以能继续挥霍无度,恐怕就是靠过往吞并的民田支撑着。”

    “这些年,不少郡县其实有上书。”

    “地方上的田产弊案日渐增多,诸多冤狱皆牵涉到土地买卖,甚至已经有公然夺田之事发生,但臣每次派人下去深查,这些案件立即就变得若明若暗起来,根本查不下去。”

    “只不过当时朝堂立行新政,大部分朝臣都盯着六国复辟,以及匈奴百越这些外患,几乎没多少人注意到田产之事,因而这事很少为人瞩目,臣也下意识忽略了。”

    “当时陛下立行天下执一!”

    “即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等万般统一,这田制自然也要统一,皆与大秦的田制相同,因而这山东郡县的田制也当不许买卖。”

    “臣当时认为,数年之后,田制也将统一。”

    “田产买卖一事也当终止。”

    “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臣疏忽了。”

    “山东各地,田地买卖盛行已有两百余年,那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何况山东的世族豪强尚在,他们又岂会听之任之?”

    “这次的上书恐非是空穴来风。”

    “陛下当慎之又慎。”

    嬴政目光微沉,蹙眉道“老丞相认为他们意欲何为?”

    王绾道

    “臣不太清楚。”

    “想来应该只是试探。”

    “如今大秦新政越发深入人心,他们中的一些得利者,恐是有些坐不住了,想趁此试探陛下的心思。”

    “但大秦的田制在这。”

    “他们若真想有所图,应当是想改变田制。”

    嬴政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大秦强于法,法下践行的是军功爵,军功爵制的基础就是田地,若是田制改变,军功爵制也就失去了作用。

    大秦也必将陷入混乱。

    嬴政这些年并没有太多动作,而是在有意压制六国的复辟势力,但现在他隐隐感觉风雨欲来。

    突然间。

    他想起了扶苏的三个建议。

    其中就有拟定新田法,不过是打着根除兼并的由头。

    “欲乱我大秦,痴人梦!”嬴政冷哼道“但既然这事已经挑明,若是不为所动,听之任之,岂不是在纵容他们?”

    “现在朝中不少大臣进谏,却是不清他们的意图。”

    “丞相认为当如何处置?”

    王绾面露迟疑道

    “臣不知。”

    “但这事不能不解决。”

    “若是继续放任,恐怕山东郡县用不了多久就会生乱,到时恐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此事并不好处理。”

    “臣一时也想不到办法。”

    嬴政点点头。

    他也清楚,让王绾突然想对策,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他也并不强求。

    君臣两人又聊了一些其他大事。

    在王绾想告退之际,嬴政朝殿外大声道“来人,去少府那边,给老丞相拿块药墨过来。”

    很快。

    就有宦官捧着一块药墨献上。

    嬴政道

    “老丞相,朕知你的退意,但现在朝堂还需要你主持,朕知老丞相精力乏困,就送你一块药墨做滋养吧。”

    王绾一愣。

    他茫然的接过这块墨宝。

    惊疑道

    “陛下,药墨?”

    嬴政笑道

    “这是朕的公子所制,对身体有些裨益。”

    “老丞相劳苦功高,继续如过往宵衣旰食,实在难以维系,朕也不求老丞相殚精竭虑,但求老丞相在丞相府能多待一些时日。”

    “替朕多分分忧。”

    王绾拜首道“臣多谢陛下赐宝。”

    闻着这散发着淡淡药香的墨宝,王绾也不禁精神一震,下意识叹道“长公子真是忠孝节义。”

    嬴政摇头。

    “这不是扶苏献的。”

    王绾一愣。

    但他也没有再多。

    朝嬴政行了一礼,就缓缓的退了出去。

    殿内。

    嬴政端坐其上。

    他拿起扶苏献上的竹简,眼中露出一抹凝重。

    冷声道

    “这是真把朕当六国的王了?”

    “当年在六国推行买卖土地之法,导致六国不断积弱,现在又想故技重施,让大秦重蹈覆辙?”

    “芈宸!”

    “还有这些楚系官吏。”

    “你们的伸的有点远了。”

    “还有”

    “扶苏!”

    提到扶苏。

    嬴政眼中就闪过一抹阴翳。

    扶苏为人正直,能力不弱,但深受儒家影响,而且受楚系外戚的影响很深,有时缺少主见,性格也有些偏软弱了。

    他原本很看好扶苏。

    只是这些年扶苏让他越发失望了。

    看着这份竹简,嬴政摇摇头,他拿起一份空白竹简,同意了扶苏的请求,也准许扶苏去楚地暗查实情,并便宜行事。

    写完。

    嬴政低语道

    “扶苏,朕再给你一次会。”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