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更合一
红薯其实明朝末年的时候,福建一个叫陈振龙的商人在东南亚发现一种容易种植还产量大的作物,就是这个红薯了。
但是当地人看得很紧,也根本不做红薯的买卖。
最后陈振龙和他的儿子千辛万苦弄到一截红薯藤,混在绳索里面带回到福建去种出来。
留种后再种了一片,证实亩产不错,而且不挑土地。
恰逢当时福建大旱,陈振龙直接拿出红薯找到福建总督,在福建各地推广,才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福建百姓各家各户因此给陈振龙还供起了长生牌,陈家的子孙也带着红薯去各地推广。
这个给江南总督推广红薯叫陈川贵的人,姓陈,算了下时间,应该就是陈振龙好几代之后的孙子了。
江南作为粮仓,能种植的粮食不要太多,红薯这样虽然能果腹,味道也还可以,吃多了却会放屁,十分不雅。
江南的文人多,自然是受不了这个,于是陈家在这里想必吃了闭门羹。
江南总督也没当一回事,还把这个当做趣事写在折子里递到康熙这里来了。
康熙注意到万琉哈氏看着这本折子的一顿,居然发起呆来,不由奇怪道:“怎么,这折子上有写什么古怪的?”
万琉哈氏这才回过神来道:“我就是看着这位总督形容的土疙瘩,仿佛在哪里听过。当年福建大旱,饿死之人却不多,听闻就是因为陈家拿出这个土疙瘩救下的。”
康熙听这土疙瘩吃多了确实不雅,但是比起别的粮食就更容易种植,亩产高,饱腹感还强。
繁华之地,比如江南这样不缺粮食的地方,确实可种可不种。
但是除了江南之外很多土地并不都是适合耕种的平原,也不是很肥沃,粮食产量不高,偏偏天灾不少。
如果这土疙瘩真跟陈家的那样,确实值得在其他地方种植。
万琉哈氏还道:“皇上,这土疙瘩还容易储存,放在地窖能储存很长一段时间不坏。晒干了也能放更久了,直接蒸着炒着吃也行,做成糕点也可以。”
她记得这红薯一直没得到大面积种植,直到乾隆的时候人口实在太多了,天灾也多,才开始种起来,实在可惜了。
如果一开始就能大面积种植,不知道能救下多少人。
康熙吩咐李德全派人去把这种土疙瘩弄一些进宫来,一部分送去皇庄让人种下,明年看看这亩产多少。
他知道万琉哈氏素来过目不忘,想必在哪里看到了红薯的记录。
如果是真的,那又是大功一件了。
康熙看着身边的万琉哈氏,也不知道她究竟会给自己多少惊喜。
这红薯要真的亩产高容易种,还好保存,那么作为行军的粮草就很适合了。
平日的粮草还得烹煮,红薯只要生火之后扔进去,熟了扒拉出来就能吃,吃下后暖呼呼的,还能果腹。
行军路上吃口热的不容易,更别提是急行军的时候了。
康熙是御驾亲征过,很清楚行军路上士兵们有多难,对一种能果腹,味道还不错的粮食自然更好。
再就是听万琉哈氏的意思,这红薯还是甜的。
如今的糖还是用甘蔗来做,产量不高,而且工制糖,稳定性也一般,所以算是半奢侈品,一般百姓根本买不起。
但是吃一点糖能让人更有力气,如果真的是亩产极大,那么士兵们都能分到一些。
士兵身强力壮,士气才会更足了。
万琉哈氏听着康熙徐徐道来,这红薯还没正式推广种植,他已经预定作为军粮,然后让士兵们吃饱后有力气去干架了。
至于红薯的那点缺点,对比好处来,根本是无伤大雅。
她以为康熙会觉得江南总督险些浪费了一个粮食作物,难免会谴责,却发现他丝毫没有这个意思。
万琉哈氏眼底的困惑太明显了,康熙就笑着解释道:“身处在江南,他确实看不见其他,这也无可厚非。”
如果江南总督能跟康熙想的那样,他就不止是总督了。
他的格局就在那里,比如一个人站在半山腰,其他人却怪责他没能看得更高更远,这不是为难人吗?
当然这位总督家底不错,从就没吃过苦头,家里应有尽有,吃用都是相当好的,自然看不上这红薯了。
毕竟对这样出身的人家来,面子比什么都要重要。
红薯又不是什么惊为天人的美味,用得着拿面子去换吗?
想想他宴请的时候上一道红薯,然后人人吃过后来个氨气大聚会,那就太上头了。
光是想了一下,万琉哈氏也忍不住有点好笑。
不过这都是因为出身好,又从来没饿过肚子,才能把面子看得比命还大。
真饿着肚子,都要活不下去了,还什么面子,自然命更重要啊!
在康熙看来,只要红薯能吃,能让人活下去,甚至味道不错还能果腹,不像观音土那样吃下是有饱腹的感觉,吃多一点就要命,那就很值得种植了。
因为他提起红薯的甜味,万琉哈氏就想到如今用甘蔗制糖,接而想到了另外一种制糖的作物,那就是甜菜。
甜菜其实是西洋人快三百年后才传进来的作物,这时候国内自然是没有的。
既然万琉哈氏想起来了,那干嘛还被动等西洋人传进来,主动抢回来,啊不,主动找西洋人弄一点回来种不就好了?
而且西洋人这时候还没发现甜菜能够制糖,先抢过来做出的白糖再高价卖给他们。
不卖也在他们面前炫耀一下,馋死他们!
她担心有人听见,凑过来挨着康熙的耳朵声把甜菜的事了。
万琉哈氏凑得很近,带着暖意的气息让康熙的耳朵有些痒痒的。
他也不探究万琉哈氏这脑瓜子到底看了多少又记下多少好东西,这会儿听见后,双眼不由微微一亮。
他低头看着万琉哈氏灵动的目光,立刻就明白她的心思。
好东西自然要赶紧弄到,然后种起来啊!
康熙沉吟一会就道:“正好南怀仁派人运送彩色玻璃回去西洋,叫他的人带回来这个甜菜就好了。”
万琉哈氏感觉这位南大人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这不,出彩色玻璃的事交给他,这找甜菜的事也是交给南怀仁了。
担心南怀仁派去的人在西洋找不到甜菜,毕竟人家未必叫这个名字,又没见过,简直是抓瞎。
总不能他们到处去问,什么菜能用来制糖,怎么可能打听得到?
而且甜菜叫菜,其实不是绿色的,长得也不像平常的青菜,反而长得很像萝卜,还是红色的。
让万琉哈氏画画就太难了,好在她不会,但是康熙擅长啊!
康熙吩咐李德全把纸笔都准备好,他按照万琉哈氏的开始勾画起来。
她只见康熙毛笔勾勒,换上朱笔,没多久就把自己形容的甜菜画了出来。
再添了一些颜色,这甜菜简直栩栩如生了。
万琉哈氏满脸惊喜道:“皇上的画技极好,转眼间就画出来了。”
李德全在旁边磨墨,听见这话脑袋忍不住低下去,才能遮掩住自己眼底的惊讶。
毕竟康熙平日画的都是山水花鸟,还是第一次画菜,又是一个像萝卜的菜,实在太接地气了,偏偏定嫔这么一夸,那就更奇怪了。
万琉哈氏完感觉有一点不妥,好在康熙也不在意,反倒觉得她是在真心夸。
看她拿着画满脸惊讶的模样,就知道只寥寥描述几句,康熙就画了个十成十,确实叫万琉哈氏满心佩服。
倒也不必康熙亲自多画几幅,李德全自然会带着这幅画去翰林院找人帮忙仿画几幅。
对擅画的人来,这么个像萝卜的东西实在没什么难度,半个时辰就能仿上好几幅了。
除了交给南怀仁之外,康熙也不只指望他,还让人送去给其他大海商。
反正出得起价钱,海商就能给他找回来。
谁也不知道宫里怎么忽然想要这个,但是价钱那必然不会低,北边的港口如今松动了几分,海商们自然愿意卖个好,指不定以后南边的海禁也放开了,他们就能第一个收到消息然后能最快分一杯羹了。
康熙感觉自己来重华宫不过一下午的功夫,愣是完成了好几件事。
原本他就是来坐坐,打算跟万琉哈氏耳鬓厮磨轻松一会,怎么到头来办了不少公事?
只能万琉哈氏平日看的多,但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还是两人闲聊的时候不知不觉想起来不少。
康熙寻思着以后他得多来几次,跟她天南地北多聊一些,指不定叫万琉哈氏再多想一些事来。
比如彩色玻璃,一部分给南怀仁让熟悉的海商送回去西洋那边卖。
当然给的很少一部分,算是打头阵试试水。
按照万琉哈氏的意思,那就是用来宣传的。
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等人发现也太慢了,她从来不是被动的人,正巧康熙也不是,索性主动出击了。
没必要让海商垄断,而是让西洋那边知道,他们这边有好东西呢!
除了海商之外,贵族们其实也豢养了私卫,直接派人出海过来采买,那就没有中间商的差价,还能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何乐而不为?
首先,也得让他们知道好东西在哪里。
反正贵族们缺什么就是不缺钱,万琉哈氏当然不放过他们这些肥羊了。
另外康熙在北边港口让人建起了拍卖行,就在港口不远处,海商来往也方便。
而且他们不必非要进城,一来路程短省时间,二来也减轻了城里的压力。
不然海商鱼龙混杂,谁知道是来买东西还是来打听消息,或者索性是海盗假扮的呢?
与其慢慢查证他们的身份,耽误时间,还不如索性把人圈在港口那一带。
他们不需要反复被盘查,采买东西更方便,海商自然乐意。
港口这边不必提着脑袋来查这些人的身份,出什么事也不会牵连到内城,能轻松不少。
只需要拍卖行那边派人守着,免得钱还没给就给人抢了。
黑吃黑这个不少见,在自己的底盘里被黑成黑,康熙的脸面往哪里搁?
所以拍卖行明面上有护卫,暗地里也有,就是为了防止有些海商只打算干一票买卖,抢着就跑。
至于海商们互相抢这个问题,康熙就不管了。
反正拍卖行的东西,只要出去了,出什么事他们一概不负责。
海商没能护住自个的东西,跟拍卖行也没什么关系了。
这一够黑,偏偏海商还不能有意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比平日更心。
带着护卫来的他们感觉还不放心,派人去城里雇镖局的人一路从拍卖行护着上船,等船开之后才算是结束。
这就让不少镖局看到了商,连夜从各地派一部分人上来,直接蹲在港口等生意上门。
海商为了保命保货物,比谁都大方,镖局赚了盆满钵满,也算是周边连带的生意了。
另外港口的海商得住得吃啊,也有人灵,找到海关的人,打算在附近建客栈和酒楼。
万琉哈氏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她只提议了拍卖行,康熙底下的人就把其他都补全了。
她更深切感受到康熙所的,很多事不必亲力亲为,底下人为了表现就必然会把其他都补齐了,压根都不需要康熙操心。
万琉哈氏就笑着道:“皇上的人真是能干,如此一来拍卖行很快就能开了,就是不知道玻璃工坊做得那边如何了。”
万事俱备就差拍卖的货物了,别是拍卖行做好了,周边的客栈和酒楼都建起来了,海商陆陆续续都到了,偏偏要拍卖的玻璃制品却没做几个,那就尴尬了。
康熙也是这么觉得的,这两天已经派李德全亲自去问了问。
高昌是个靠谱的,因为张应把教导,很快就熟悉了工坊的流程,跟工匠们也很快熟络了。
得知玻璃器皿上染料后很难做得大,高昌当立断就让工匠做的,却要精巧漂亮。
而且每一样同样式的玻璃器皿做几套下来,选出最好的,其他直接砸掉融了做别的。
这样不会浪费,又是独一份,能卖上大价钱。
高昌跟张应的行事不一样,张应因为在工坊呆得久,对流程颇为熟悉,也喜欢指点工匠们。
但是高昌刚来,对工坊并不特别熟悉,为人沉默,只让工匠随意做,做得好有赏,压根就不指画脚。
没有他在旁边盯着还指点,听闻又有赏钱,工匠们简直不吃不喝来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中一个工匠还自发创造了一套高山玻璃茶盏。
就是在杯子底下有一层跟高山一样起伏的玻璃,倒下酒水后,侧面看着仿佛是染上了一层雪的山壑,极为漂亮。
康熙示意李德全去把这套高山茶盏送了来,万琉哈氏看着,心里不由感慨工匠们果然厉害,竟然提前做出这样的玻璃器皿来。
而且工匠还把玻璃的色度调整了一番,更为明亮透明。
虽然暂时还不是全透明的,却已经很稀少了。
见万琉哈氏爱不释拿着茶盏,康熙就笑道:“既是喜欢,不如你留下这一套就是了。”
她听着一愣,摇头道:“皇上,这不是要给拍卖行当压轴的,我留下了,压轴岂不是没了?而且我这茶盏并不少,青花瓷就有许多。”
万琉哈氏就一张嘴,加上康熙能用几个茶盏,没必要把这个能换大价钱的一套玻璃茶盏留下。
想想这套茶盏一出,肯定惊为天人,能卖上一个天价!
就如此留在她这里,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康熙看万琉哈氏十分肉疼的样子,感觉这看的不是茶盏,而是亮晶晶的金子一样,眼睛都快发光了,他就有点哭笑不得。
在康熙看来,这一套茶盏算什么,万琉哈氏喜欢就留着用了。
国库缺钱,却也不至于缺了她这么一套茶盏换来的银钱。
他就无奈道:“玻璃工坊那边烧了好几套玻璃器皿,你只留下一套也无妨。”
在康熙看来,玻璃工坊做得最好的也就这一套了,要留给万琉哈氏的,自然也该是最好的。
见她还一副心疼的模样,康熙又笑道:“除了玻璃工坊,另外新的瓷器也做出来了。朕瞧着还可以,也能一并送去拍卖行。”
不必他吩咐,康熙只看了李德全一眼,后者就赶紧让人把新烧的瓷器送了上来。
好歹这转移了万琉哈氏的注意力,李德全跟旁边的金桂使眼色,后者立刻会意,麻溜上前把那套高山玻璃茶盏收下,送去库房了。
万琉哈氏哪里能看不到金桂的动作,不过那套玻璃茶盏她确实喜欢,康熙特地让人送来,估计就是打算留下送给自己的意思。
康熙那么有心,她也不好一直拒绝。
毕竟他看着好东西就念着自己,玻璃工坊那边出了好东西,立刻就让人带过来送给她,万琉哈氏也不能辜负了康熙这片心。
她心情不错,难得还跟康熙开起了玩笑来:“皇上把工坊的好东西一件件送过来给我看,要是我这看着什么都喜欢,全都留下,拍卖会那边可就没什么能上的了。”
康熙听着也笑道:“这有什么,你喜欢就留着,工坊那边多做一些就是了。”
工坊那边不管玻璃器皿还是瓷器,自然送来的都是最好的,余下那些康熙看不上,算得是次一等的东西,那不可能送过来给万琉哈氏看到。
所以她喜欢就全部留下,康熙也无所谓,拍卖会那边还是有货物能上,万琉哈氏压根就不必操心的。
康熙还以为她真看上送来的东西,挥挥就让重华宫的宫女把东西全收了下来,吓得万琉哈氏赶紧拦着道:“皇上,我这是开玩笑呢,可不能真的全留下来了。”
闻言,他不以为然道:“重华宫还是空了一些,这些你要用不上,当做摆件放着就挺好看的。”
反正康熙都让人留下了,当然没有收回去的意思,东西还真全留下来了。
万琉哈氏见他如此大方,心里暖暖的,也忍不住道:“皇上把这些好东西全留在这里了,就该自个留着才是。”
康熙听得笑笑道:“朕那边的好东西多着呢,架子都要放不下,倒是你这里才是太空荡了一些,回头朕让人开了库房,再送一些摆件来。”
她环顾一周,没感觉重华宫哪里空荡了。
毕竟每个寝宫该有的摆件还是有的,架子上放了不少,要真是全空着,内务府哪怕克扣,都不敢克扣在明面上,尤其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地方。
康熙之前没太留意四周,如今发现了,开始有点嫌弃重华宫的摆件太平常了一些,打算回头在私库看看,列个单子让人送一些过来摆上。
万琉哈氏还以为他送几件充门面的摆件而已,也就没拒绝。
回头等李德全带着一群太监,浩浩荡荡抬着十几个箱子过来,她就真是目瞪口呆。
原本架子上的摆件还全撤下来,换上箱子里的,这也是后话了。
这会儿万琉哈氏还不知道,笑眯眯跟康熙谢恩。
打了个岔,康熙很快又回到拍卖行上:“周边那些客栈和酒楼建得很快,该是再过几天功夫就差不多了。货物也准备好了,拍卖会也能提上日程。”
万琉哈氏一听,忽然想到一件事,于是声道:“皇上,那些酒楼和客栈最是消息灵通的地方,若是留下一些耳目在,想必能知道不少消息,也能防范于未然。”
要是有异心的人进来了,伪装得十分完美,在就寝的时候指不定会露出一点端倪来。
要是酒楼或者客栈里有自己人,这就好办了。
甚至那些护着货物的镖师,如果里头也有那么一两个是自己人,得知货物的消息,那就更妥当了。
康熙深深看了万琉哈氏一眼,笑着颔首道:“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
不用,她又跟康熙想到一块了。
康熙已经派人去布置了,没料到万琉哈氏只听他提了一嘴,立刻就想到这一点,着实是心有灵犀。
万琉哈氏听着康熙已经动,也就笑笑道:“还是皇上想得周到,我在皇上面前也算是班门弄斧了。”
康熙搂着她笑了笑道:“你这算什么班门弄斧,真是替朕着想才是。内阁那么几个大臣,要是谁都跟你一样聪慧就好了。”
都不必他,底下人就能想到这个去。
可惜到头来,还是要康熙去吩咐,如今就只有万琉哈氏跟他想到一块,自己难免有点失望。
不过康熙这失望来得快,消失得快,毕竟他心里明白,这世上就只有一个万琉哈氏,想要其他人跟她一样实在太奢望了一些,于是心情很快又平复了下来。
他这一平复,忽然想到什么,脸色有点古怪,示意李德全道:“把朕留在桌上最上面的那本折子送过来。”
万琉哈氏还奇怪,康熙怎么突然要送折子过来,难不成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批复吗?
等折子一到,居然只有一本,然后康熙转就塞到她里。
见状,万琉哈氏拿着折子整个人都有点懵。
康熙示意道:“这是拖尔弼递上来的折子,你来看看。”
既是她阿玛的折子,应该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康熙才会给自己看的。
于是万琉哈氏就打开了折子,忽然一个东西掉了下来,她捡起来一看,脸色也呆滞了,这居然是一张大额的银票。
上面的数字她数了数,数目还不。
拖尔弼这是抄谁家了,还是抢钱庄了?
毕竟真的把他们一家卖了,都未必有这么多钱!
万琉哈氏拿着银票的都有点哆嗦了,拖尔弼不会刚晋升就犯事了吧?
看她脸色都有点白,明显被吓着了,康熙搂着人连忙解释道:“别担心,你先看看折子上写的。算了,看你都被吓着了,朕就给你,这是印刷工坊那边给拖尔弼的孝敬。”
他是知道办事的官吏,底下的商人大多会送上孝敬。
只要不过分,康熙都睁一只闭一只眼了。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臣子把孝敬直接送上的,还是夹在折子里头。
天知道康熙看到折子里的银票,表情第一次难得有点空白,都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来。
万琉哈氏光是想想,觉得有点好笑又是无奈,只能解释道:“阿玛以前就是个五品官,家里也不算富裕,过得紧巴巴的,恐怕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银钱,着实吓着了,就赶紧给皇上送来了。”
反正拖尔弼不敢收,那就直接送给皇帝算了。
她低头大略扫了一眼折子,拖尔弼也是这个意思。
他冷不丁收到这么多银钱,听闻大家都是收孝敬的,不收就不合群了。
但是那么多孝敬,拖尔弼根本没见过,更加不敢收,思来想去索性把这钱上交给康熙了。
康熙无奈道:“那个石岚年纪轻,刚接印刷作坊,对人情世故也是不太清楚。”
别人确实给孝敬,但是谁会给那么多。
拖尔弼也是个没经验的,毕竟之前就是个没油水的官职,压根不会有人送孝敬,于是看见这么多就快吓死了,还不敢不收。
这事换做别人,可能就顺势收下了。
换成老实过头的拖尔弼,康熙看着怎么有点想笑?
他确实也笑了,对万琉哈氏道:“拖尔弼这迷糊的劲头,倒是跟你相似。”
有能力的臣子,康熙自然是喜欢的,但是却不喜欢自作聪明又贪心不足。
詹事这个职位大不大,如今却是代表太子的脸面,也是皇帝底下直属。
这诱惑就要更多了,而且御史也会紧紧盯着。
要是拖尔弼前脚这才被康熙提拔,后脚就收了一大堆的孝敬中饱私囊,御史们不组团喷康熙才奇怪了!
万琉哈氏感觉拖尔弼确实是书呆子了,但是呆也有呆的好处,看着康熙也没有问罪的意思,嘴角一直弯着,反而心情不错的样子。
她低头看着左的折子和右的银票,忍不住问道:“皇上,可是这个要怎么办,是让阿玛退回去给印刷作坊吗?”
但是拖尔弼收下孝敬可能有人看见,他退回去就没人看到,那御史早朝的时候组团弹劾他,那就冤枉极了。
就是拖尔弼把银票夹在折子里面,也没几个人知道。
除了养心殿伺候的李德全,也就康熙知晓了。
总不能让康熙大张旗鼓跟御史们,拖尔弼确实收了一大笔孝敬,不过都孝敬给他了?
起了这个头,以后那些收孝敬的官吏是要上交呢还是上交呢?
他们以后是收,还是不收啊?
康熙之前只是默许,大家还偷偷摸摸的来,要是他点头承认了,那些官吏还不光明正大收上许多了?
商人们是有钱,却也经不住这么剥皮式的孝敬了。
但是拖尔弼也不能把孝敬大张旗鼓退回去,那就要得罪其他同僚了。
万琉哈氏皱着眉头琢磨这事,康熙一看就知道她在苦恼什么,好笑道:“朕之前就想着商户托官吏办事,给点孝敬也无妨。只是要出什么事,这官吏就推得一干二净,全推到商户身上,着实是个无本买卖了。”
要真是商户出了差错,那也无可厚非,如果是官吏的问题呢?
“差事没办好,随意推给商户就了结,自个什么事都没有。孝敬是进口袋了,事情却没办成。”
康熙指尖点了点桌面,又道:“朕琢磨着不如这样,收了孝敬,以后就是跟商户连带的关系了。商户出了错,朕不问商户的事,只拿这官吏问罪。”
官吏想要只收钱不办事,或者没办成事找商户当替罪羔羊,他都不会允许的。
万琉哈氏深以为然,这样一来,官吏在挑选商户的时候就会更用心和谨慎了。
毕竟这关乎自己的乌纱帽,要商户出什么问题,他们就要跟着倒霉。
都不必别人,他们就会牢牢紧盯着这商户,生怕出什么意外,倒是会让事情更顺利一些。
再就是康熙下命禁止给孝敬,底下人还是会偷偷摸摸的,索性放在明面上,设定了一条线。
超过商户利润的一成,官吏就需要交重税。
至于这些官吏会不会遮遮掩掩,对外宣称是一成,收的却未必那么少,就为了逃-税。
万琉哈氏觉得要是利润不多,那一成也不多,实在没必要逃,被人发现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多的话,这一成就不少,真能瞒得住吗?
从商户到官吏,中间多少人在,不可能真能瞒得死死的。
真能瞒住一时,也不可能瞒住一世了。
康熙也是这么觉得的,于是让人拟旨。
不过暂时也只从京官开始,毕竟其他地方官算是天高皇帝远,管起来不容易,但是京官的权力也要更大,收孝敬的次数也要更多了。
等康熙第二天在早朝的时候一提,户部尚书二话不就出来赞同。
他心里的人搓着双,自从那位庶妃万琉哈氏晋为定嫔之后,不知道出了多少好主意,增补国库的办法是一个接一个。
户部尚书琢磨着这会不会又是那位定嫔娘娘的主意,这主意简直棒呆了!
这个孝敬的钱要是超过一成收税,哪怕每次不多,积累起来就不是数目。
户部尚书都巴不得派人每天去盯着京官们,看看从谁那里能扒拉出税钱来!
他环顾一周,嘿嘿一笑,吓得其他大臣忍不住缩脖子。
乖乖,这户部尚书的眼神仿佛要吃人了!
康熙也明白户部尚书这几年实在太苦了,各处征战都需要钱,国库原本就不算特别丰盈,户部尚书愁得茶饭不思,头发都掉了不少,恨不能一文钱掰开两半花。
如今各路挣钱的办法都在路上了,户部尚书能不高兴吗?
他估计恨不得自己操刀,去各家看看能不能挤出点钱来!
万琉哈氏不知道户部尚书误会了,把这个功劳放在自己身上。
她只觉得康熙这办法简直一石二鸟,一来补充了国库,毕竟这个税收不多,蚊子肉再少也是肉,能积少成多!
二来也遏制了官吏们借着收孝敬,却是大肆敛财了。
万琉哈氏想着这些官吏要是乖乖交税就算了,要是康熙才下命,他们还偷偷收上许多。
估摸着康熙也不会客气,毕竟就差一个杀鸡儆猴的人来震慑一番了。
当然康熙也没把官吏逼得太紧,这旨意一下,却是明年开始。
大臣们只觉得康熙仁慈,更是感激涕零,起码他们今年收的孝敬不用交税,能保住了。
拖尔弼得到消息,立刻派人把石岚请到家里来,把之前给的银票还了回去。
这当然是康熙派人送回来的,他一拿到就感觉烫,这会儿赶紧塞回给石岚,又把康熙的新旨意给了。
石岚会意,他虽然年轻,但是却不傻。
他把孝敬一送,回头隐晦跟别人打听,就明白自己送多了。
但是石岚又不好直接要回来,如今好了,拖尔弼还给了他。
于是石岚就带着这银票回去,转头又送了一笔很的银票过来,拖尔弼这才重新收下。
石岚还十分识趣,转身就设宴招待了其他商户们,在席面上对康熙感恩戴德,只道皇上体恤他等商户。
不然每年光是孝敬,就真的逼死不少商户了。
他们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心狠一点的官吏压根不管商户死活,一个个狮子张大口反复要孝敬,把家底掏空了也未必能填得住官吏们的胃口。
如今好了,康熙直接画了一条线,压住了那些官吏的贪婪,也让商户们能稍微喘口气了。
其他人深以为然,一起对着皇宫的方向跪拜着痛哭流泪。
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一起破产了,怎的哭得都快晕厥过去?
反正石岚这一,也隐晦告诉其他人,他之前经验不足给的孝敬多了,但是拖尔弼已经退了回来。
他按照规定的数目再给了一回,这样就不必拖尔弼出面解释,御史也不会找拖尔弼的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