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既然亲情得不到
李晓萍支支吾吾的涨红了脸,
过了好半天吐出误会两个字。
程颂宁静静的站那里看她捉急,从大早上的气焰嚣张到事情峰回路转,没把李晓萍憋死真是可惜了。
连刚才帮李晓萍话的英姐也稍稍退远了几步。
短短一会儿的功夫,
程颂宁脑袋里旋转几百转速,她本来想找会把事情搞大,好有会搬出去住,
村长和代金玉还有另些个知青骨干已经开始讨论秋末抢种的事情了。
看着村长还有田老坑紧皱的眉头。
程颂宁决定把自己和李晓萍的事情暂且搁置,
在村长正忙的时候,她嚷嚷着换宿舍很像是仗功邀赏,
这很容易败坏她在村长面前的形象的。
而且就凭她对李晓萍的了解,这女人一定会找会再掀风浪。
她以后有的是会搞事情。
程颂宁把村里奖励的腊肉拿出来分给知青点的同志一起吃了。
腊肉不大,切好了炒进菜里,刚够每人分几片。
她深知拿人短,吃人嘴短的道理,
吃了她的腊肉还想在她和李晓萍吵架的时候再点什么,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程颂宁是随时做好和李晓萍bttle的准备。
可一直到抢种开始,李晓萍像是被水淹了的鸡,和程颂宁不经意对视时还气鼓鼓的,满心满脸的不服,但就是不找程颂宁打岔掐架。
害的程颂宁失落了好久,
上有刀,敌人却怂,
好寂寞
日子一天一天过,
这天镇上的邮差来上牙榙村,如抛落平静湖水的石子,带来了知青点难得的热闹气氛。
“呀,你的包裹真大,你爸妈给你寄了不少东西吧?”
“啊,你的也是,家里给寄的信真厚,,有没有奋斗同志给你写的友谊信?”
“你什么呢,我才要看看你有没有好伙伴呢,看到信的落款,你耳朵根都红了。”
程颂宁坐在宿舍窗边的凳子上看书,代金玉挑了个扁担从村支部拿回了不少信件包裹。
心里惦记家人的知青纷纷跑出去,从箩筐里翻找自己的信件。
在院子里话的李晓萍最先拿到自己的包裹。
养成她那样爱掐尖的性子,一定有个宠爱她的家庭。
看她抱回宿舍包裹的体积就知道了。
有七八斤沉,看着鼓鼓囊囊的。
“素素,你看我家里给我寄来的东西。”
李晓萍话的时候,故意看了程颂宁一眼,
刘素素就坐在李晓萍旁边,李晓萍声音这么大就是故意给程颂宁听的。
哼,帮村里的牲口下崽子算什么本事,没家里人疼活该在这里受苦。
程颂宁低头看书,眼皮不带抬一下的。
她下乡的事情写信给程家父母了。
高中毕业的她没有人脉找不到工作,留在京市只能饿死。
程颂宁也不指望程家父母能回信,
他们工作的环境特殊,一年半年收不到消息都正常。
“颂宁,你的信。”
张新莲把一个薄薄的信封递给程颂宁。
程颂宁惊讶的看着信封,
“新莲姐,谢谢你。”
“没事。”
张新莲扯着嘴角笑了下,笑容虚弱近无。
她家里也给她寄了一封信,比程颂宁的还要薄,不出意外的话,家里应该是问她在这边能不能挣得粮食还有票子了。
程颂宁没注意到张新莲的表情。
看着信封上的属地和署名,是从西北寄来的。
承了颂宁的身体,程颂宁对程家人就有一份牵绊在。
指摸了摸信的厚度,程颂宁撕开了信封上的浆糊胶。
程家父母是文化人,写的字也是端端正正,规矩且棱角的字迹能看的出字的主人是个男人,应该是程父写的。
纸页不厚,只有四张。
信的开头先是程母感谢程颂宁在程外公去世时做的一切。
然后是程父对程颂宁主动下乡的肯定表扬。
接着,在信上程父程颂宁的姐姐在今年定亲,结婚对象是同样到西北支援建设的知青。
一些家长里短,程颂宁几分钟看完,
除了些琐碎,纸页多半部分的篇幅是程父对国家建设的宏伟憧憬。
信的最后,程父叮嘱程颂宁在上牙榙村踏实生活,好好的把热血和青春奉献在这片土地上。
程颂宁一口气看完所有内容,
看完后,她拿着信,指把信纸捻开。
短短四页纸,全是带着疏离的客气话,好似程颂宁只是家里的一个普通亲戚。
信书通篇没有一句对程颂宁的关心,
没有问程颂宁下乡习不习惯,吃的好不好,住的怎么样,上的钱够不够花?
是因为程父程母是知识分子木讷不食人间烟火?
还是分别的时间久了,他们对程颂宁这个女儿的亲情也变得单薄?
程颂宁还记的自己刚穿越过来怎么都消肿不了的双眼。
记忆中的女孩把头送别父母足后,埋在被子里哭的压抑不能自已。
满心满腹的委屈和害怕,
当时的颂宁才3岁,放到现在还是个初中生。
程颂宁不由自主的捂住心脏的位置,
她能感到心脏一阵阵的抽疼。
她不知道是原来身体里的颂宁心情在作怪,还是她自己在为那个3岁的姑娘在心疼。
这次新来的知青都收到了家书。
有人欢喜有人忧,
但大多数人脸上都是高兴的,因为自己身在异乡有人惦记。
李晓萍看完信后,顾不得看家里给她寄了什么东西,抱着信把脸埋在枕头上开始哭。
哭声如兽呜咽,
“我想家了。”
她在家是最受宠的孩子,要不是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怎么会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她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刘素素在旁边安慰她,
“晓萍,别哭了,听代姐邮差还没走,我们可以写信再拜托邮递员寄信回去。”
程颂宁看着哭在塌上的李晓萍心里有些羡慕。
有的人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有家人的疼爱。
而她和颂宁,父母缘分就淡了一些。
她是因为父母早逝,没有来得及在他们膝前尽孝,
颂宁则身处中间,上有姐姐,下有弟弟,被父母忽视,得不到疼爱。
程颂宁低头从新看看信纸,
既然得不到,就别再奢求。
剩下的岁月里,自己好好疼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