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老坑婶子的担心

A+A-

    昨天晚上下过雨,今天山上雾蒙蒙的,这种水汽弥漫的环境下蘑菇很容易生长。

    有老坑婶子和有粮婶子两个本土专家在,就在别人还在找那里的蘑菇多时,

    程颂宁和聂母她们拎着收获满满的篮子准备下山了。

    聂母篮子里装的是蘑菇,底下被蘑菇盖着的是山鸡蛋。

    程颂宁的篮子底下放着一只刚刚断气的肥野兔。

    口袋里还放着自己刚刚采到的人参宝宝。

    聂母又兴奋又紧张。

    她一个整天在沪市不是上班就是做家务的女人。

    哪经历过这种场面。

    辽省的山上,满山都是宝。

    只要你勤快,就没有你采不到的野菜和蘑菇。

    更不用儿子喜欢的这个女孩子。

    一出就是一窝山鸡蛋,还带着一只大肥兔子。

    没看两个村里的妇女都没有程颂宁这样的好运气吗。

    碰到好东西见面分一分。

    程颂宁要是以前约着有粮婶子和老坑婶子上山。

    碰到收获多时,程颂宁多少会送给两家一些。

    有粮婶子和有粮大叔平时待她不错,家里缺什么物件需要置办,跟有粮大叔一声,他能办的都能给办到。

    田有粮在村里可是个不错的木匠。

    老坑婶子和老坑叔更不用。

    程颂宁现在是田老坑的徒弟,老坑婶子对待程颂宁就跟自己闺女似的。

    从前程颂宁她们一起上山,要是打到个兔子或者野鸡。

    程颂宁会分个鸡翅膀、兔子腿什么的到两边的家里。

    两家人都有孩子。

    送去的不多,不会让两家人觉得欠人情。

    还也可以让孩子吃点好吃的。

    有粮婶子和老坑婶子都教育过自家的儿子和孙子。

    在家吃好吃的就使劲吃,出门一定要闭着嘴。

    否则程颂宁就不给家里送了。

    这些都是前话。

    下山时,程颂宁分给有粮婶子和老坑婶子,每人分了些鸡蛋。

    一开始两人还不要。

    在聂母的劝下,她们才收下了鸡蛋。

    程颂宁和聂母挎着篮子往知青点的后屋走。

    聂母憋了一路,等到外人走了,她脸上才露出捡宝的兴奋微笑。

    “颂宁呀,你上山经常会打到兔子吗?”

    程颂宁腼腆的一笑,谦虚的。

    “阿姨,兔子跑那么快,我哪能经常打到兔子呀?”

    倒是山鸡,她抓的挺多的。

    流脑疫情刚刚过去,那一阵儿,她在村里憋的难受。

    闲着没事儿,她就带着来福上了山。

    每次上山都有收获。

    最少也是带一窝鸡蛋回来。

    不过程颂宁对野鸡蛋不怎么稀罕。

    这玩意儿略带腥气,个头也。

    她空间里圈养的鸡鸭鹅蛋多的都吃不过来。

    上山抓野鸡、摸野鸡蛋纯粹是好玩。

    这些吃的多数让程颂宁拿去送人,拿到黑市上去卖,再就是招待张爱国他们了。

    要不张爱国他们家里一寄来特产就想着给她和聂怀远分享。

    程颂宁要是不拿出点什么回报他们,未免也太气了些。

    听到程颂宁的回答,聂母松了一口气。

    “颂宁,我是看今天你的收获多,一时高兴。的也是,兔子哪是那么容易好逮住的。”

    要是野兔这么容易打到,那山上早就没兔子了。

    这村里的人也不会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聂母进村先看到的是程颂宁和程益,他们两人的精神面貌都不错。

    等到聂母跟着程颂宁一路上回知青点的后屋,她走在街上看到的村里人又是另一副的样子。

    老弱妇孺脸色蜡黄,瘦骨嶙峋,有些孩子见到她,都不敢和她眼睛对视,吓得躲到大人的后面。

    看聂怀远和程颂宁每天的伙食,旁人会以为整个上牙榙村的伙食不错。

    其实在村子里吃的好、吃的饱的只是极少数的。

    大多数人家因为壮劳力不够,家里的孩子多,一家人吃不上几顿饱饭。

    气温回暖,夏天将至,村里村外的自留地长出了绿油油的蔬菜。

    现在吃是能吃饱了,可是光吃菜不吃粮,身上也没力气。

    打到兔子,等聂怀远晚上回家,他们的伙食就有了着落。

    程颂宁笑着看向聂母。

    “阿姨,我听聂大哥您做菜的艺特别好。这兔子我不太会烹饪,你要不要教教我?”

    前世上过,

    想和婆婆拉近关系,就要从对方最拿的方面下。

    现在有了食材,再上几句好听的话,聂母还能不高兴?

    聂母一听是聂怀远的,脸上带着笑容。

    “怀远这子我什么了?他从就是个馋猫,就喜欢吃。颂宁,这兔子肉我也没做过,咱们先回去,等回了家咱们再慢慢想着怎么做它。”

    程颂宁笑着点头。

    “阿姨,听您的。”

    程颂宁和聂母回家。

    有粮婶子和老坑婶子挎着篮子,也走在回去的路上。

    有粮婶子问老坑婶子。

    “老坑家的,你看聂知青他娘怎么样?”

    老坑婶子慢悠悠的走着。

    “今天在山上,看着她话办事的样子还挺接地气的,没有城里人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村长家的大女儿向南就嫁到城里去了。

    定亲的时候向南的婆家人来村里。

    向南的那个婆婆刚进村子,动不动就用捏鼻子,一副嫌弃这儿,嫌弃那儿的样子。

    村长夫妻的脸上没挂住。

    村长那个暴脾气差点就一掀桌把这婚事给黄了。

    好在向南的老公公人是个明事理的。

    再三和村长保证一定会对村长的闺女好。

    这才将这段婚姻继续下去。

    有粮婶子听了点头赞同。

    “就是,我一开始见到她的时候,觉得聂知青的妈可洋气了,你看人家穿的衣服,做的那个发型,就跟火柴盒上画的美人似的。咱这镇上都没几个她那样的人。”

    “谁不是呢。”

    老坑婶子完话,微微的叹了口气。

    有粮婶子疑惑的看着她。

    “人不是见过了,你叹什么气呀。”

    老坑婶子悠悠的。

    “老话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担心,这个城里人是只笑面虎,害怕颂宁丫头在她里讨不着好呀。”

    她和有粮婶子都是从媳妇过来的。

    比起村里的婆婆,城里的老太太搓磨人的段更厉害,杀人不见血的那种。

    听着老坑婶子一。

    有粮婶子也心里紧张起来。

    “你,她不会对颂宁丫头怎么样吧?”

    老坑婶子摇了摇头。

    “那倒不至于,这不是还没结婚吗。你跟我这两天要是没事,多去颂宁丫头那里走走,和聂知青的妈多聊聊,摸摸她是什么样的人。”

    有粮婶子点了点头。

    “我看这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