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视频:吕后执政

A+A-

    服毒史!

    刘彻愕视着这三个字,什么话也不出来。

    他整个人好像被劈成了两半,一半极为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吃了什么丹药而死,另一半又疯狂的想要拒绝,毕竟,天音拿帝王死亡之因取乐,更证明了后世家天下己亡,而家天下消失,此人必定会对帝王没什么尊敬,那这个盘点

    要真出现,自己肯定跑不了不,底裤都能被扒出来!

    而除了这点,更绝的是,他被扒的底裤,全大汉百姓都能看到!

    想到这里,刘彻忍不住在心底疯狂摇头,身为帝王,他真不想把脸丢到全大汉百姓面前!

    但在内心疯狂拒绝下,想知道死因的念头,又反复出来搏斗着。

    毕竟,要是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丹药才死,那朕不吃,或者换另一种更有效的丹药,岂不是会活得更久?

    长寿唉!这长寿和脸,实在是太难选了!

    不过,刘彻很快悲伤的想起,他根本控制不了天幕播放什么内容,无论是要脸还是要长寿,都由不得他选。

    瞬间,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了:

    艹,(各种脏话)

    在刘彻各种问候天音的时候,天上的天幕,又切换了。

    这是一处野地,将士们披甲执锐,矗立在外围,数百个百姓打扮的人在喝酒吃肉,载歌载舞,而在这群人之上,还有一个身穿华服的老人,同样加入了这热闹,他敲击瓦缶,唱起了豪气万丈的歌曲: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五年,身受箭伤的刘邦,自觉命不多矣,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大摆宴席,与民同乐,与此宴会上,他创下了后世有名的大风歌

    刘邦,宫内

    坐在地上,同样是酒喝正酣的刘邦,静静的听完了这首悲歌。

    是的,这是一首悲歌。

    作为作词者,刘邦几乎是瞬间就理解了自己当时的心境。

    前两句,一句的是天下局势,一句的是他人生,而最后那句,则是对汉家天下的担忧,太子年幼且文弱,如何有新的,如韩信、彭越这样的猛将,为他镇守四方呢?

    听着大风歌,刘邦眼中浮现了疑虑。

    难道,在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吗?那,最后那一刻,我又为何那般洒脱赴死呢?

    六十一岁的刘邦,走了。

    他前半生庸碌,后半生风云四起,建国之初打天下,建国之后安天下,几乎一刻未曾停歇,甚至临死之前,还要与天下人共约:“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的白马之盟。

    好了,他终于安排好了一切,是该在地下长眠,好好休息了。

    “白马之盟?!”

    刚刚还在忧愁的刘邦怔了一下,紧接着,他瞬间高兴起来,眼神闪烁着,整个人都开始神采飞扬。

    这主意好啊,现在就可以用上,可保刘家天下不绝啊!

    跨越千年,刘邦第一次发现,自己抄自己未来的作业,真叫一个爽!

    他走后,吕后接过了平稳天下的重任,中有波折,却仍让汉家天下传递了下去。

    在他走后的第六十六年,他的曾孙汉武帝,发动了针对匈奴的战争,彻底将匈奴打灭,一雪白登之耻,其勇武,让整个民族自此之后,都以汉人自称。

    而他建立的王朝,从西汉开始,延续了东汉,蜀汉,一共是四百六十五年。甚至在往后,仍出现了以汉为国号的朝代。

    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再没有比这更长的朝代了。

    从忧心自己的王朝,是否会如秦那般二世而亡,到知道自己的国祚能延续四百余年,刘邦的心情无疑是极为高兴的,他甚至拿着竹枝敲击起面前的酒坛,边敲边大笑道:

    “好啊!这可当真是太好了!”

    后宫,吕雉却不知道为何有些忧愁,她听着‘波折’一词,总觉得有些不太妙。

    武帝,未央宫

    听到这里,刘彻放下了对自己寿命和脸面的所想,而是极为认真的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拱深深拜了下去。

    “高祖大才!”

    若无高祖灭秦除楚,安天下,立白马之盟,今日他刘彻,又有何资格站在这里呢?

    此拜,理所应当!

    而他身后的大臣们,同样是正襟而拜。

    从祖至今,他们都是食汉禄,依汉为官为侯,而这一切的由来,都源于高祖稳定天下,若不然,现在又是战国那般天下纷争的乱世,甚至加上虎视眈眈的邻居,不定,真出个中原易主,蛮夷当道,那才真是蒙羞啊!

    而一些阴暗的角落里,一些人听着天幕,窃窃私语。

    “天命在刘。”

    “臣刘室王朝,为顺应天命。”

    “四百年国运,不可逆啊,唉”

    好啦,让我们进入最后一个主题。

    刘邦,宫中

    在天幕结束这最后的陈词前,终于想通了的萧何面容越发严肃。

    以现在的局势,英布不可能谋反,若英布谋反,代表着韩信,彭越,都有可能出了问题,不然,为何陛下会如此高龄,拖着老躯再次上阵?

    萧何心中担忧,他开口问道:“陛下,若英布再反,您是否”

    是否还踏上这场死路?

    被问的刘邦,听懂了萧何的未尽之意,他举起来酒壶,仰头又猛的灌了一口酒,脸上虽泛起了几分醉态,眼中却还带着几分清醒,他毫不犹豫的答道:

    “去!”

    这天下即将安定,朕的江山终将稳固,刘氏子孙,也不会像秦那样,尽皆屠戮,为了达成这点,死又何惧!

    刘邦半眯着眼,拿着竹枝敲击着酒瓮口,为那三句歌词,又补上了一句:

    “得白马盟兮佑安长”

    希望这白马之盟,能保佑我大汉,国祚绵长啊。

    天幕,缓缓地讲起了吕雉。

    吕雉的政治人生,起步于她脱离西楚人质,重归汉国。

    在刘邦在的这段时间,她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出于自身,还是刘邦的指使,很难得知。

    对于这一部分的事迹,就先略过,只她做为吕后的时期所做的功绩吧。

    听到这里,刘邦有些沉默,他稍做思索,也觉着天幕不更好。

    毕竟,夫妻一体,谁能保证吕雉的所作所为,真的不是自己指使?若是出来什么事情被局中人提前得知,谁知道后续会生出什么变故。

    后宫,吕雉凝视着天幕,目光越发的幽深起来。

    谁不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兴趣呢?

    刘邦建立汉国之后,战争并未停歇,大汉真正的休养生息,是从吕后开始。

    她治理国家,废除了三族罪、妖言令,底层无辜百姓,不再因一人犯罪,三族遭殃,也不会因为议论朝堂被处罚,而后,又废除了挟书律,使得民间重新可以藏书。

    经济上,吕后放宽了对商贾的限制,两度实行货币改革,用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保证百姓上,吕后不仅坚持十五税一的政策,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地的私有制度,从军功授田改为了国家分田,在当时几乎做到了‘耕者有其田’。

    这些政绩,无疑让百姓得到了很好的休养

    生息,古代的执政家中,她完全可以排外前列。

    刘邦,宫中

    哪怕是心里有准备,刘邦仍有着惊讶吕雉能做到这样的地步,这些政令,受益者不仅是百姓,还能稳固汉家天下,想到这里,刘邦不由得得意起来:

    “乃公的眼光,还是很不错嘛!”

    就是刘邦感觉情况还是有些不对,为什么天幕只吕雉,不刘盈做了什么?

    刘邦想着刘盈文弱的性格,顿时头大起来,脑海中升起个糟糕的念头:

    他不会大了还没立起来,还被吕雉拿权,拿到死吧?!

    后宫,吕后看着天幕,心里有些忐忑,她有些不敢置信,在心底问着自己:

    这是我做到的吗?我和儿子真熬过了他废立太子,也没有死于戚夫人下?

    这一问,让吕雉的眼神越发的坚定起来。

    看,这就是掌握自己命运的好处,不仅不会死亡,还能够做下这样的功绩!

    武帝,未央宫

    刚刚拜立过高祖的刘彻和大臣们互相大眼瞪眼,实在是尴尬。

    天幕能吕后的功绩,可他们怎么?难道要承认吕后功绩优越,为大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这样来,诛吕算什么?在这件事上的杀吕的大臣们算什么?得兄之位的文帝一脉又算什么?

    当年的事情,真不能,更不能拿出来讨论。

    可天幕这一主题就是的吕后,百分之百逃不掉会诸吕之乱的事情,这种内容,都不想听,又都走不掉,实在是尴尬。

    好在,张汤出来解决了问题,他朗声道:

    “陛下,天幕,我大汉历经西汉,东汉,蜀汉,并无南北朝之,这五胡之乱,定和我大汉无关!”

    尴尬的大臣们瞬间找到了新的方向,他们立刻接道:

    “对对对!”

    “正是如此!”

    “我也”

    武帝,乡野

    “原来这是吕后的仁政啊!”

    伯夫看着天幕,回忆着过去,对着身边人感叹道:

    我爷爷还在的时候,他,以前的邻里父子之间,就像是仇敌,大家互相监视,生怕犯罪被别人牵连,还有田地,以前大家可没有这么多的田地,这都是吕后给我们分的啊!”

    伯夫不明白吕后能够分田成功,有着极大的巧合,秦灭六国贵族,异性诸侯被刘邦灭除,新兴的官僚体系还不够成熟,如果不是这些,吕后根本做不到均田,但不管怎么,在这些不懂政事的农人眼里,吕后,真的给他们分田了!

    田地,古代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放在现代,相当于直接给所有人一个能干一辈子的工作,这怎么能不让人感激呢?

    农人们知道了自己的田地来源于谁,他们看着天幕,发自内心的赞美起来:

    “吕后可真是大好人!”

    从执政性格上,吕后和刘邦相同,都极为宽仁厚道,能听劝谏,善于忍耐。

    她封曾经在监狱中搭救她的狱卒任敖为御吏大夫,也容忍下王陵,周昌的冒犯。

    在孝惠四年,阏氏亡故的冒顿单于送信,名为求亲,实为羞辱,吕后本想动兵攻打匈奴,却还是在季布的劝解下,以百姓为重,忍下这等奇耻大辱,免除一场兵燹之灾。

    这样理智优秀的执政家,用戚夫人人彘事件指责她好妒,无疑是很偏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