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重开族学2

A+A-

    老夫人语调不高,却是颇有威严,她嫁的夫家原本是个郎中令,奈何儿子们不争气,做起商贾营生。她本是大家闺秀,哪里甘心孙辈就这样没落,是以听到姜家重开私塾,便亲自上门询问,想给自己的几个孙儿争取一个学习的会。

    只是她向来不喜这个孙侄女,平素名声不好,整个姜家的颜面都被她丢尽了,又因自己是长辈,不自然就端起了架子。

    毕竟世家贵族开设的私塾,远不是那些门户的私塾能比的,不光聘请的先生有资历名望,就是同学同窗也都是权贵子弟,这点姜姑奶奶心里清亮得很。

    看来教育资源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样牛逼抢的存在。姜雅琴摸清她来意,微微一笑:“姑奶奶是我们姜家的女儿,您孙子自然就是我们姜家亲戚,姜家大门随时向你们敞开。”

    姜姑奶奶心里一颤,姜家的女儿。人生风雨沧海桑田,她早就忘了自己还是荣国府当年那个娇滴滴的千金姐,她本以为此番前来难免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这个孙侄女竟答应得如此干脆,一句“姜家大门随时向你们敞开”,她那颗坚硬的心几乎融化,眼眶也微微润湿。

    但她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家闺秀,于是拼命压制住内心翻滚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那双鹰一般锐利的眼睛盯着这位年轻的当家人好一会,半晌才轻轻吐了句:

    “你总算是干了件正经事。”完,也不等姜雅琴回话,昂着头离开了。

    其实就算不是姜家亲戚,只要有心上学,姜雅琴也会收留,她要改变前身荒谬的形象,教育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她相信假以时日,人们一定会看到,她不再是那个令家族蒙羞不齿的恶女。总有一天,大家会为她感到骄傲!

    第一批学生来了三十多人,除了姜氏子弟,还有像姑奶奶这样亲戚的孩,还有几个是世交家族的子弟。

    姜家族学需要找个先生,姜国海亲自给几个声望好、学识高的大儒写信,希望能拜为姜家族学的大先生。可惜这些人都爱惜羽毛,姜雅琴浪荡风流的恶名早已令天下读书人不耻,他们自然不会接受姜家

    邀请,坏了自己的好名声。

    没请到好老师倒也不打紧,姜家现成的几个状元郎教族学也是绰绰有余,可以暂时代行师职。尤其是姜国海,在翰林院供职,时间自由,便主力担起教习重任。

    他学识广博,口才又好,经常是妙语连珠,深得学子喜爱。有时候他也会拉着翰林院的学士们来串讲,这些思想活跃的翰林学子碰撞在一起,常常引发辩论,辩论起来则是大学士、学生一起上,所以在姜家学堂经常看到七八岁的稚子一本正经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地和几个翰林学士辩论,一点不怵场。那几个大学士也是一脸认真地倾听,不会因为对方是孩而轻敌。

    姜君逸和姜卫龙有时间偶尔也穿插讲学。

    所以姜家族学便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别的学堂到了下午便散学了,姜家学堂则入夜了还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正是姜家两个哥哥下值后用完晚饭,跟这些学子一起探讨时弊了。

    惹得姜雅琴常常感慨,古人真是早慧,像远远那么的孩子,现在已经一套套的大道理了。

    远远现在看她,虽然眼神里还是眷眷的依恋,但已经很勇敢地搬到学堂住了,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将来保护姑姑,姜雅琴听得心都化了。她有时候也暗想,如果真的回不去了,就把远远当儿子养吧,到老了也好有个依靠。

    一般族学都是由族人凑钱举办,但姜家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若不是想蹭荣国府的便利,但凡有点钱的人家,也不会将孩子交给姜雅琴这样“声名狼藉”的人中。这样的家庭让他们拿银子来办学是不可能的,最多能出个束脩。

    所以姜家族学基本上是荣国府出银子,姜雅琴索性连束脩都不用他们出,全部自掏腰包。并且每日三餐按六菜一汤标准,每月发一次笔墨纸砚,每季度还发两套衣衫,一年发一套被褥,这些都是免费供应给学子。光是这些杂项费用,均摊下来每日也要2两银子支出。

    非但如此,这些学生每月还有月银发放,姜家直系弟子每月2两月银,旁系弟子每月两,亲戚和外来子弟按每月五百文。要知

    道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月也不过是赚得五百文而已。

    翠翠觉得姐是上有点钱就开始作乱了,哪家学堂还免费供吃供喝,连笔墨纸砚、四季衣裳都送了。这也就算了,居然还给这群学生发钱!这些人对荣国府有什么贡献了?真是上有钱烧的。

    她这么想着,不高兴就写在脸上了:“姐,你赚点钱不容易啊,这样随随便便花出去,多少钱都不够败的。”再了,万一姐真的不打算嫁人了,这些钱还得留着养老呢,翠翠真是操碎了心。

    当然她要是知道自家姐日进斗金的话,这些话就不会这么了。虽然香膏销售减缓,但天上人间会所现在是一票难求,甚至不得不限制人数在每日五十人,按照现在的流水看,每年姜雅琴名下能分到的银子大概在六十万两左右,还是有钱人的生意好做啊。

    姜雅琴听了翠翠的话倒也不恼,她知道这丫头是真心为了她好,但她有自己的考虑。古代的孩童早早就帮大人干活了,若是没有这每月几百文的月银,很多贫困家庭哪里愿意让本可以帮忙挣钱的孩子去上什么学呢。

    果不其然,听姜家族学不要银子,读书还可以发钱,那些旁系族人、亲戚朋友、附近居民都一窝蜂地把孩子送来,生源多了,姜家兄妹也开始择优录取,除了族亲没办法推脱外,外人进来,都要参与入学考试,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生源的质量。

    但姜氏兄妹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连姜雅琴也参与了部分教学工作,她不懂八股文之乎者也,就教习孩子们学数学,哪怕将来考不上功名,起码出去能当个账房算算账什么的。

    数学课本是她自己编写的,她甚至还想着,要不要连物理、化学也给编写出来,她这样算不算是搅乱历史发展进程?几百年后的阿拉伯人来到中原,突然发现中原也有阿拉伯数字,会作何感想?

    姜家族学办得有声有色,孩子的家长们也放了心,那些起初以为姜雅琴是作秀的,对她还有偏见的,抱着试试看态度的,半信半疑的,如今都暗自佩服,姜家姐真是大不一样,姜家也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