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第 140 章 着*姜烟望着雨幕后郁郁……

A+A-

    “会!”

    姜烟笃定道:“会的!先生,在两千年后学中医的学生们都会知道您的大名。我们会永远永远的记住,在两千年前曾经有一位医术卓绝的医生,他曾经冒着大不韪,为人做外科术行医治病,在乱世摇铃问诊。”

    那本书中或许是有麻沸散的全部药方。

    有华佗做术的详细过程。

    佚散丢失还是一把火烧了,这的确是损失。

    只是中华文化流散在历史长河中的又岂止一本青囊书。

    他们是丢失了青囊书,可他们还有华佗。

    华佗留下的也绝非一本青囊书,更多的是他在乱世也依然不忘行医治病救人的心,是他对医术刻苦钻研,并且为之努力的精神。

    他的身体或许死在了监牢中。

    可华佗的精神却永远都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哪怕两千年后,中医式微,甚至因为一些没有道德的同行备受争议。

    但谁也不能否认,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门长河中,是中医守护着我们先祖的健康、国家的安宁。

    医者,仁心也!

    华佗怔然的看着前方,唇角缓缓扬起。

    他从姜烟的身上,看到了来自两千年后的希望,和自由!

    ——

    与华佗在监狱分开后,姜烟就突然出现在了一片山林中。

    远处似乎还有瀑布的水声。

    顺着一条路走下山,一座茅屋便映入姜烟眼帘。

    “这是?”姜烟站在茅屋的院子前,便看见一个眼熟的身影从旁边走来,扛着锄头,走得艰难。

    “姜姑娘!”董奉把锄头靠墙放,朝着姜烟作揖:“我想着在幻境里不定能做自己从前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如今看来,是我天真了。”

    姜烟见董奉走得辛苦,身上也满是泥点子和尘土,上前去帮他拿起锄头。

    “您这是去做什么了?”

    “种地!”董奉笑呵呵的打水洗,指着自己满院子的荒草,:“我自幼便不会做这些农事,如今也”

    着,笑得还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好在,还有一身医术,又承蒙这周边百姓的看重。”

    董奉得十分谦虚,随后请姜烟进屋。

    姜烟去过张仲景的家,也去过华佗的家。

    相较这两人,董奉的家里除了医书、草药和各种炮制草药的器具之外,更多的便是各种道教典籍和蒲团。

    道家思想和道教是不尽相同的。

    道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

    是一种哲学思想。

    而道教则是形成于东汉末年,在南北朝改造发展,到了唐代也曾发展空前。

    “道教东汉末年才形成,先生便如此感兴趣?”姜烟问。

    “自然。”董奉觉得有必要清楚:“我是先学医,再学道。”

    “你看这外面。”董奉带着姜烟走到院子里:“你看,如今是春夏时节,这时若是感染风寒,那是热风。可若是秋冬感染,便是寒风。人本身就是自然中的一类。树会春夏生长,秋冬枯败。大雁也会南迁。人的身体也一样。”

    董奉捧着一卷伤寒杂病论出来:“这样的观点,这本医书的撰写人也是如此认定的。那时我不知张仲景是何人,但被这本书惊为天人。奈何这书”

    董奉叹气。

    这卷伤寒杂病论到他中时,已经残破,许多内容都模糊不清了。

    “所以,您是因为如此才信奉道教?”姜烟觉得很有意思。

    中医博大精深,也让现代许多人质疑的便有这些原因。

    张仲景尽管从是学习儒家思想,可在医术上却吸收了不少道家精华。

    将人分为阴阳内外。

    有些人内虚外阳,有些人则是反过来的。

    甚至有些人上半身是阳,下半身是阴。

    中医奥妙,这才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董奉在两千年前曾经看到过张仲景的医书,而此时道教萌芽,他会为此信奉也不是不可能。

    比起张仲景的长沙之行,华佗还曾当过曹操的大夫。

    董奉的人生其实相比之下更为平凡。

    不是每天都会有人来找他看病。

    但董奉每天都会扛着锄头去田间门种地,腰上别着一卷竹简,准备待会儿歇息的时候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时遇见刮风下雨,董奉就在屋内泡一壶茶,看看典籍,撰写自己的行医稿。

    像是一个脱离了凡尘俗世的仙人,隐居在庐山之下。

    姜烟这几日跟着董奉一起的,甚至几次都有要跟着羽化登仙的感觉。

    坐在蒲团听着外面雨声。

    雨滴打在屋不远处的杏林上,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姜烟睁开眼睛,突然笑起来。

    “姑娘在笑什么?”董奉整理衣摆,问姜烟。

    姜烟轻笑着干脆全身放松,坐在蒲团上笑道:“是想起了我那个世界对您的一些记载。”

    在三国那些人到现代的那天晚上,姜烟就好奇的搜索过“建安三神医”的部分资料。

    张仲景和华佗都有相关事情作为记载。

    可论道董奉的时候,大多都像民间门传之类的故事。

    姜烟把自己的发现了之后,董奉也捋着胡须哈哈笑起来。

    面对着外面淋漓细雨,只:“那也挺好,至少两千年后的人都知晓,我可是学过道的。”

    时隔两千年还能记载自己的兴趣爱好,董奉实在觉得这种感觉奇妙。

    又:“况且,我一直都不认为我是神医。”

    去往现代,董奉觉得自己可以见到张仲景和华佗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至于自己竟然能够与这两位并列,董奉是非常震惊的。

    “我不过是做了一个大夫应该做的事情。那些百姓为我种杏,不过是与我的一场交易。我不想做那些分文不取的圣人。”董奉指着自己的肚子,笑得坦然:“我亦是个普通人,也有五脏庙要祭。喝风饮露我活不下去的。我想,那些百姓也应当更希望我活着。”

    大夫也是要活着的。

    难道就因为是大夫,所以道德标准就一定要比别人高吗?

    “种下这一棵棵杏树,来年我有杏子,他们也能得到好的诊治,何乐而不为呢?”

    姜烟望着雨幕后郁郁葱葱的杏树,上面隐约可见点点嫩黄色的杏子藏在树叶之间门,她重复道:“是啊,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