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35 章

A+A-

    种子给到老爷子的第三天,他来帮江澜盯房子的时候里拎了一个纸袋子。

    江澜探头往里一看,是两只肥嘟嘟的棕黑色狗。

    “你之前不是想养狗吗?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早点养比较好。不仅能帮着看家,还能看着地里不让别人乱来。”老爷子,“就是你的那个牧羊犬不好弄,老痦子家的狗是家里的狼狗跟山上的狼生的后代,威风得很,我跟他弄了两只,寻思着应该不比你的那个牧羊犬差。”

    江澜以前是想养过边牧或者柯基,不过那都是受到了上视频的影响,现在看到这两只肥嘟嘟的狗喜欢得不得了,哪个女孩子能拒绝一只忠心耿耿的大狗呢?

    “谢谢爷爷!我那也就随口一,您弄来的这两条肯定是好狗。”

    这两只狗不怕人,被江澜抱出来之后就一直围着她打转,伸去摸还会热情地舔人。

    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的,所以老爷子特意选了两只公狗,领地意识比较强。

    江澜给这俩兄弟起名叫五吨和六吨,延续了她的起名传统,如果再养什么东西,就只能找别的“字辈”了。

    “对了爷爷,这两条狗多少钱?我拿给你。”

    江澜时候虽然每年都会来这里待一段时间,但她其实跟村里人都不怎么熟,后来就连时候的玩伴们她也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不熟归不熟,村里那些人的情况她是十分清楚的,主要是有两个熟悉的人经常跟她——隔壁三爷和江柱。

    据江柱时候也被她追着打过,不过江澜早就不记得了,也根本不承认。

    反正对方一来就表现出一副非常熟络的态度,很是热情地帮忙。如果不是他已经结了婚,江澜不定还得误会一段时间。

    在他们的口中,老痦子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极高。

    江澜的爷爷是因伤退役后才回村里结的婚,虽然腿脚不好,但是为人勤快,不仅有一笔丰厚的退役金,还很快就找了个维修器的活儿,一下子就成了村里适婚青年中的香饽饽。

    当时江澜的奶奶在村里也算是富户,她的父亲,也就是江澜的外曾祖父一下子就看上了她的爷爷,江澜的爷爷也对她奶奶一见钟情。

    那是个村里少有的读过书的姑娘,模样温婉,话软声细气的,可别提有多稀罕人了。

    于是双方迅速达成一致,办了喜事,流水席足足摆了3天。

    对于其他人来皆大欢喜,但对于同为江澜奶奶的另一位追求者痦子来,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老痦子一开始是没有那个老字的,主要是脸上有个黑色的大痦子,大家就这么叫他,后来他年龄大了,才在前边加了个老。

    村子中要问哪个姑娘最受欢迎,那毫无疑问是江澜的奶奶,而老痦子则是当时看起来最有希望的追求者。

    他虽然个子矮,脸上有个痦子不大好看,但他有两一个在单位上班的哥哥和一个工人姐姐。

    他是家里最的儿子,哥哥姐姐每次回家都会给他带各种好东西。

    可以姑娘只要嫁过去,日子就能过的很好。

    他也以为自己稳了,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

    老痦子和江老爷子的仇就是从那时候结下的。

    江奶奶身体不好,生下江澜的爸爸之后没多久就撒而去了,江爷爷一直没有再娶,而是独自一人将儿子养大。

    老痦子则不同,在那之后,他娶了邻村生产队队长的女儿,对方直接给他生了三个儿子,让他腰板子都直了起来,话里话外都在炫耀自己子孙满堂。

    江澜父母意外去世后,老痦子甚至出了江老爷子绝后,为别人养孙女的话来。

    回村后江澜见过老痦子一次,那人也不顾自己长辈的身份,嘲讽江澜在外混不下去,读了大学还要回村种地,不如找个男人嫁了老老实实相夫教子,否则就没人要了。

    江澜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在她爷爷面前讲出更过分的话来。

    老爷子从来不是气的人,但对于这个老痦子,他似乎直接跟人闹翻了。

    现在他找老痦子要狗,对方指不定要怎么为难他呢!

    最不济就是抬价了。

    江老爷子笑了笑:“没事儿,不要钱,他送我的。”

    不要钱?

    老痦子怎么可能这么好心不要钱把狗送给她爷爷?

    江澜已经在内心脑补了一场大戏,老爷子却笑而不语,她也不好再追问。

    两吨过来后接受良好,只是家里的猫咪如临大敌。

    可能是从没见过这么热情的犬星人,爬上了猫爬架的最顶端,怎么都不肯下来。

    不过它们十分懂事,知道这两只是主人养的新伙伴,没对它们下,否则以它们捕猎的能力,这两只家伙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活蹦乱跳。

    倒是大个儿和四两对它俩接受良好,两吨要么跟着大个儿一起去山上放鸡,要么跟着四两去草场上撒欢,快乐得不得了。

    有了爷爷打掩护,江澜很快种了一批白菜出来,这是带给师兄的,车里大部分是番茄。

    她之前只载种了两排番茄,收的时候没注意,没想到番茄的产量这么高,半亩地一眼望去全是沉甸甸的果实,赶紧把石头挖了出来,估摸着能有个好几吨的样子。

    几只黄鼠狼不知从哪里又跑了出来,江澜只负责摘,黄鼠狼负责把她摘下来的果子收起来,一天下来也就摘了七百多斤。

    剩下红压压的一片,江澜看着眼前就一片漆黑。

    什么时候作物产量高也成了负担?

    之前拔萝卜有四两帮忙,又有黄鼠狼夫妇帮处理叶子,一个萝卜五六斤重,感觉也还好。

    但这番茄江澜累了一天果断放弃,第一天就去县城找了几个勤快的妇女来帮着采摘。

    这还是她通过县城农贸市场的那个工作人员联系上的,那几个妇女都是其他地方的人,跟这边也没什么沾亲带故的,江澜价格给得又高,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

    西红柿是可以隔几天采摘一次的,她就算把催熟的石头挖出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番茄也会不断成熟。

    这次之后她就有准备了,以后也不会干这种事情。

    起码在选择产品上,得选那种能用收割收割的作物,人工费是事,要是因此被人发现农场的异常就得不偿失了。

    第一车略有瑕疵的番茄被江澜送到了学校里,虽然学校给的价格不如明贵和群里的高,但老师当初的支持江澜一直记在心中。

    若是去任何其他的地方,都不能用市场价收她这么多鱼。

    现在她农场里的东西价格贵了,也不能忘了当时老师一口气买下近一千斤鱼的豪爽。

    番茄的产量很高,她给老师们送一两吨也没事。

    把这车番茄送给学校后,她才又拉给御膳居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