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

A+A-

    【这里面就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朱瞻基要是真的想杀朱高煦,那当初群臣要对朱高煦明正典刑的时候他为什么不答应?要是他想体现自己的仁慈,那为什么不久之后就又那么残忍的将朱高煦这个亲叔叔杀害了,而且是赶尽杀绝?难道就是因为朱高煦绊了他一下。这不过是失败者的无能咆哮而已。

    很多人也有这个疑问,不过也有一些聪明人猜出了一些什么。

    朱棣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孙子,他叹了一口气,能够让孙子下这么重的,哎

    我想那一次朱瞻基和朱高煦的叔侄谈话肯定是有内容彻底惹恼了朱瞻基,真正的理由绝对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我猜测仁宗朱高炽的死,是不是和朱高煦有关。杀父之仇,朱瞻基不杀朱高煦全家才奇怪。

    果然,朱棣苦笑,这可能吗,很可能。太子是怎么对两个兄弟的他看的明白。汉王的权势如何他看的也明白。只是自欺欺人到了现在。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明代的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是皇家丑闻,皇帝被亲弟弟干掉了,这要是公布出去,名声有损。他们这一支原本就有名声大义上的缺陷。要是这件事情传出去,恐怕要被很多人笑话。

    “皇后娘娘!”坤宁宫里,徐皇后知道自己的儿子孙子自相残杀,备受打击之下,孱弱的身子再也受不住。

    皇后晕倒,坤宁宫直接混乱起来,好在徐皇后的陪嫁嬷嬷镇得住场子,让人叫太医的叫太医,禀告皇上的禀告皇上。

    于是朱棣还没有想到该怎么处置这兄弟相残的局面,就又知道妻子被不孝子气晕过去的消息。

    父子三人匆匆赶到坤宁宫,朱棣跨进去的时候发话,“你们两个给朕在门口跪着,你们母亲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朕扒了你们两个的皮。”

    听到这话,朱高炽和朱高煦自然是不敢跟进去,两人双双跪倒。

    朱高煦这个人,勇猛有余智慧不足,相比较与做皇帝,还是更适合做将军,而且还不是那种统帅级别的将军,而是先锋军那样冲锋陷阵类型的。

    朱高煦脸色涨红,这后世女子是什么意思,是他蠢。

    好了,不他了,我们继续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煦脸色更加不好了,不要以为他听不出其中的嫌弃和敷衍。

    人家都是靠父亲坐上皇位,而朱瞻基则是带着亲爹起飞,朱棣不喜太子,不止一次想废太子,但是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让朱棣没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朱棣对这位皇太孙的培养那也是费尽心血。据有一天朱棣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大圭,还了一句: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之后就听到朱瞻基出世了,于是对朱瞻基喜爱有加。这个事情是真是假咱们也不去,毕竟传他爹是徐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反正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是寻常。

    朱瞻基年幼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聪慧异常那是肯定的,毕竟以朱棣的眼光,要是他不够聪明,那不会这么喜欢他。朱瞻基2岁被封为皇太孙,跟随朱棣北伐,5岁驰骋沙场,在军队中有了自己的影响力。朱棣这样的马上皇帝,最是知道军权的重要性。他可以不理会朝堂中那些文官的絮叨,能够毫不留情的处置犯错的人,不用顾东顾西。底气就是他上的军队,有一群和他在战争上一起拼过命的兄弟。

    有人会有疑问,朱棣为什么没有和朱元璋一样大杀功臣?靖难功臣基本上都是有非常好的结局。

    听到这话,很多刚刚落成的勋贵府邸气氛都为之一松。

    毕竟前车之鉴太过可怕了。

    这里面自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朱棣造反的时候就是燕王,是朱棣领着所有人造反。他的身份一开始就是高于那些跟着他的人的。而朱元璋,从一个乞丐起义,很多身边的人原本的身份就比他高太多。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投资。而且会有一种‘要不是靠我怎么怎么样,你朱元璋能有这样的地位’的想法。心里有不服,行为言语就会带出来一些,朱元璋自然是要铲除他们的。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没有杀过功臣。而汉高祖刘邦,大家都知道的。

    这是一个理由,初始的身份不同,带来的下心思不一样。

    还有就是继承人的问题。要是朱元璋定下的继承人是朱棣这位大佬,那他还会担心朱棣压制不了那些武将吗?甚至要是朱标的真正的嫡长子朱英雄活着,朱元璋也不会这么清洗武将。因为朱英雄的母亲是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他要是登上皇位,武将们自然是会支持的。朱元璋是脑子坏掉了,要将支持孙子的势力给清洗掉。

    可惜朱英雄早夭,常氏也没有活太久,朱标将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扶正。这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也就是文官这一方的。文官自然是认可朱允炆这位皇太孙,朱元璋那个时候老年丧子已经是没有多少时间了,自然段就要狠辣一些,为朱允炆铺平道路。

    朱元璋难道不知道诛杀功臣会有的名声吗,他真的一点都不在乎吗。只是在大明江山稳固的面前,这些他都无法在意了。谁让他选了朱允炆做皇帝呢。

    而朱棣,首先朱高炽不是扶不起的阿斗,相反,在靖难的时候他镇守北平城,军功也是不少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在前线厮杀的朱高煦,这是不公平的。

    “确实如此!”朱能点头,他们在外征战,要是老家被人给偷了,那对于战局来是非常的不利的。

    当初太子能够以万人退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围攻,功劳一点都不比汉王少。

    几个跟着朱棣靖难的将军自然都是赞同天幕上得话的。只是汉王和他们一起拼杀过,和汉王关系自然更亲近一下。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汉王竟然这般被后人嫌弃。看来之后要多注意了。太子和文官走得近,他们不舒服,但是他只能做十个月的皇帝,那位太孙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几位武将都开始寻摸自己家中适龄的男丁,人家皇太孙都可以十五岁驰骋沙场,他们的子弟怎么就不可以了。不知道可不可以给皇孙做伴读,从一起长大,总是会有不一样的情分的。

    相信皇上也是会乐见其成的。

    朱高炽有军功,而且在永乐年间朱棣征战在外的时候,首都这边都是朱高炽在监国,也是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错误。所以朱高炽的能力毋庸置疑。再加上朱瞻基自幼跟随朱棣上战场,表现亮眼,有这样的孙子朱棣还有什么好怕的。后继有人,朱棣比朱元璋幸运。

    “父皇。”看到朱棣走出来,朱高炽两兄弟急忙俯身。

    “起来吧。”

    “谢父皇。”

    朱高煦很是迅速地就起身了,而他身边的朱高炽就困难了一些。

    看他这个样子,朱棣上前扶了一把自己的长子。

    “谢,谢父皇。”朱高炽有些受宠若惊。

    “哎,”朱棣以前还不觉得,但如今却是看得明白。刚刚太子行动艰难,作为亲弟弟的朱高煦却根本就没有想过扶他一把。

    是忘记了,还是想要看太子出丑。不管是哪一种,只能明汉王并没有什么兄弟情分。

    是他太自以为是了,总觉得他们是同母的亲兄弟。不管怎么样,总是不会自相残杀。

    “你们母亲的情况并不乐观。朕希望之后你们能够多为你们母亲想想,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父皇,儿臣张榜给母后遍寻天下名医,一定能够治好母后的病。”朱高煦立马到。

    朱棣没有拒绝,虽然他并不觉得宫里的太医都治不好皇后,民间的大夫就能够治好。不过也是儿子的一片心意。

    “父皇,这后世女子喜欢瞻基,也许用瞻基的名义能够求她出给母后看看。”朱高炽已经发了很多私信了,但是都没有回复。

    “可以试试,只是皇孙年幼,你要注意一些。”皇后是重要,但是这位被后世夸赞的孙儿也重要。

    公元424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十个月后,仁宗朱高炽驾崩,一十六岁的朱瞻基继位。朱瞻基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文治武功都有建树。刚刚登基就平了汉王谋反,顺带收拾了也不老实的赵王朱高燧。朱瞻基的帝位一下子就稳了。在朝政上也是重用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臣。同时也非常重视人才的提拔。善于纳谏,知人善用,整治吏治,减免苛捐杂税,与民休息。虽然只在位十年,但依旧是开创了大明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

    “好,是我的好孙子!”朱棣听到这些,一扫之前的郁闷,儿子不争气,幸好他有一个好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