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 自制水泥;上山砍树;新到人泥口……

A+A-

    (一)自制水泥

    想到要修自己的房子,韩采薇多少还是有些激动的,在现代她一有钱就买了个房子,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好,哪怕后面到处跑比赛,根本没有时间住,也觉得那是自己的家,想到就心里暖暖的且很有安全感。

    只不过她打正规比赛其实挣不了太多钱,那种不正规的比赛她比较爱惜羽毛也没有去过,所以买得起的房子只是个一室一厅,还是在一个二线城市。

    尽管她一直想住带院子的别墅,却压根儿买不起,更别四合院之类的了,想都不敢想,现在好了,两亩多大的宅基地可以供她造。

    可是等她真的开始策划的时候,才发现这古代造房子,和现代可是大不一样,首先很多材料就没有。

    钢筋没有都没关系,反正又不修高层,仅仅修一层的话,用石头和木梁承重便足够,但没有水泥和玻璃,她的好多设想根本就实现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我先把这两样捣鼓出来!”发现绕不过去之后,她暗暗地决定到。

    虽然没有亲自动试验过,但多少听过这两样东西是怎么来的。

    “别的穿越者的都可以,我也可以!”一直有些咸鱼的她,为了爱屋,激发出一点野望来了,当即撸起袖子就动试验起来。

    自己一个人干实在心里没底,最好还有个古代的技术指导,张妹和彭妹都忙着养蚯蚓去了,况且两人也不具备指导的能力,她正愁的时候,彭妹给推荐了她二哥彭二,“我二哥之前在阳江的时候,就经常出去干活修房子,他还会盘炕呢!”

    “太好了,这就是我需要的帮人才啊!”韩采薇高兴地道,当即就把彭二拉了过来。

    彭二自从在大孟山脉穿行过程中,里跟着他们打过猎几次后,相互之间也算是挺熟悉的了,韩采薇这边一叫,就乐颠颠地过来帮忙来了。

    当前谁家里都有活,韩采薇自然不能让他白干,当即许诺40文一天雇佣他,和县衙一样日结,这下他的积极性更高了。

    “韩妹子,要我干啥,你随便指使!”彭二拍着胸脯道。

    韩采薇嘴角抽一抽,果然钱是最好的动力,刚刚他明显还一副玩乐的表情,这会儿就打工人打工魂了。

    首先她要上试验的便是自制水泥,这个在府城时就听有人鼓捣出来的好东西,别人都能鼓捣出来,看来技术含量不高,她也可以的!

    她记得时候离孤儿院不远处就有一个水泥加工厂,里面好几个大大的炉子,天天往外冒气,看管的人从不让她们靠近,里面危险得很,那时候她就经常盯着进进出出的大卡车好玩。

    她还记得大卡车运进去的有石灰石、黏土、煤炭之类的,应该先是要把这些磨成粉得到生料,然后烧制成为熟料,难为她还记得这么清楚,就这么两个步骤,那不是简单得很嘛。

    当即就和彭二找来一大筐的石灰石以及黏土,石灰石是如今常用的建筑材料,修房子、修路都用得多,山林中不少地方都能找得到裸露在外面的石灰岩,不过她为了省事,直接跑了趟县城买了一板车回来。

    到这一步彭二都还没有疑惑,只以为是要用石灰石烧出石灰,然后把石灰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加点沙子,就是如今修房子常用的三合土了,这三合土用来砌墙和铺院子都挺好用的,就是外面那种铺路的效果。

    可是当韩采薇让他把石灰石和黏土一起放进坑里去烧的时候,他有点疑惑了,“黏土也要一起放进去烧吗?烧了不就不黏了?”

    “放,烧干了磨成粉,再加水,黏合效果就回来了。”韩采薇胸有成竹地道。

    外面铺路的三合土她也观察过,虽然比泥土要强,有点混凝土的效果了,但是颗粒还是太过粗糙,粘合度也相对有限,离现代的水泥还是差远了,她还是想要效果更好的水泥,到时候用来砌砖、抹墙、铺地的效果都更好。

    彭二点点头,将信将疑地把石灰石和黏土都打碎,密密地混合在一起,然后倒进刚挖好的火坑里面烧起来。

    半个时辰后,火坑里的石灰石和黏土已经全部烧熔融了。

    韩采薇满意地拍拍,“好了,生料已经变成熟料了。”

    “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磨成粉混在一起,便可以加水直接使用了。”她肯定地道。

    彭二将信将疑地点点头,有点不太确认这样搞,就会出来她的那种完全防水、保暖效果且粘合性更好的“水泥”。

    不过磨成粉也不算麻烦,韩采薇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念的指导下,还在县城杂货铺里,专门买了个大石碾回来。

    两人着就把烧熔融的熟料往石碾里面倒,然后一阵碾磨,直到磨成她见过的水泥那种细细的粉,才满意地倒出来。

    “接下来呢?”彭二问道。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韩采薇叉着腰喘气道。

    刚才磨粉可真的是累人,但这道工序又是必须的,还是得把大弟搞来,或者买头驴?可是想到自己房子还没开始修,就已经投入好几两银子的试验成本了,再为了磨粉又买头驴,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她不禁有些犹豫。

    可是又想到,买了驴后面其它地方也能用得着,她觉得还是买吧,毕竟大弟忙的很不是轻易能被抓壮丁,心里便暗暗决定等水泥试验好就去县城看看能不能买到驴。

    在彭二期待的眼神中,只见她把磨好的干粉倒在大石板上,然后再倒了水进去,使劲儿搅拌起来。

    装修的时候她看过工人加水这个过程的,知道要多搅拌一下才行,然后便赶在它硬化之前,往两块石砖中间抹去。

    “等着,硬化后,两块石砖定能牢牢黏在一起了。”她对仍面带怀疑的彭二肯定地道。

    彭二却是不怎么信的,这样把黏土也放在一起烧,然后加水,黏合效果就能这么好?

    但还是有些期待的,如果成了,那岂不是今后都可以这样弄了?如果真能得到那种效果的水泥,那今后修路修房子岂不是都可以用这个?哪怕多费一些事,但黏合好了之后,防风防水,承重也能更好,简直是能当大用,想想还有点激动呢。

    半个时辰后,两人凑上去看黏合在一起的石砖。

    “吧唧!”一提起来,下面那块石砖就径直掉到了地上。

    彭二转头看着韩采薇,眼神里全是“就这?”

    韩采薇也有些不可置信,明明每一步看上去都是对的啊,哪里出问题了,怎么没有黏合在一起?

    明明那磨出来的干粉已经很像她上辈子见过的水泥粉了,只是颜色稍微偏黄一点点,但效果怎么差这么多,这明显就还是普通的黄黏土的效果嘛。

    她不信邪地又搅拌了一点,另外找了两块石砖,再次粘连在一起。

    半个时辰后,还是一样,两块石砖根本没有牢牢黏合在一起,还是一提起来就掉。

    看到这一幕,彭二想了想道,“如果就这样的话,其实可以不用烧黏土,也不用磨成粉这么麻烦的,直接像外面的路面用的一样,把石灰石烧好,和黄粘土、沙子混在一起搅拌推平上去就行的。”

    “那样其实也能用的,大家都是这么修房子的,更有人直接用黄黏土呢,石灰石毕竟也不便宜,把黄黏土烧成泥砖,修出来的房子也是结实得很,或者直接去买青砖修青砖大瓦房,更是气派,没必要非要用这个甚么水泥的。”彭二继续安慰道。

    韩采薇不由得有些脸红,她就是听有人搞出来水泥,所以也想自己弄一下,不过好像确实没那么简单。

    “应该是缺哪一味材料了?”她暗暗思索。

    她知道古人有往里面放糯米的,但肯定不是缺糯米,缺啥呢,她始终想不出来在,脑子里没货,想破脑子都想不出来,只得放弃。

    自制水泥,失败告终。

    “只能等那水泥哪天传到这里了,再用吧,先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古人的方法,修个青砖大瓦房就够了。”她心里暗暗想着。

    然后便是玻璃,这个如今可没有替代品,修房子没有玻璃的话,为了保暖,窗户就不能开很大,房里的光照可差得很,这个必须整出来!

    两天后。

    自制玻璃,失败告终。

    制玻璃的难度其实要比水泥更大,不仅需要石灰石,还需要石英砂、长石、纯碱等物,一起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在一千多度的炉子里烧制才能形成玻璃液。

    要是身边有会烧陶瓷的艺人一起研究,不定还能摸索出点门道,因为石英砂、长石、纯碱这些也是烧制陶器的重要原材料,只要不断调整比例就行。

    关键这儿没有这样的人才啊,村里没有,县里她打听了下也没有,也是,会烧陶瓷的都是高级工匠,哪里是她如今随随便便能找到了。

    所以空有一点点想法的韩采薇,自制玻璃的雄心再次被现实浇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她此刻脑海里就是这句话,也不知道对不对,但就是觉得挺符合她此刻的心境的。

    而彭二跟着试验了几天,虽然每天按时收到40文的雇佣费,但这钱他收得心慌啊,自己纯粹是陪玩的呀,还拿这么多钱,实在是感觉受之有愧。

    因此在韩采薇还要继续折腾自来水的时候,他严肃地道,“我们还是尽快把修房子提上日程吧,过段时间大家都要忙了,到时候就请不到帮工了。”

    韩采薇一听也是,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到春灌的时节了,村里估计要大忙特忙,所以这些改善性的、创新性的需求还是暂时置后,先把房子修起来吧。

    修房子这块彭二还算熟悉,他之前做惯了这个活儿的,主家把想要的房型定好,剩下的交给他便行。

    但当韩采薇拿出一张画好的房型图的时候,他表示剩下的交给他好像不太行,因为他好像有点看不懂。

    韩采薇只得细细给他解释,然后便是改改改,直到定下了两人都能接受的房型为止。

    ——————

    (二)上山砍树

    两天后,一大早太阳刚爬到山坡头,韩采薇和韩大弟就已经开始进了后山了。

    他们家屋后这座山叫做青南山,不知道这名字来源有何故,反正大家都这么叫,也算是个山脉,高高低低连着有好几座。

    两人从屋后往里面走了进去,只见越往深入树木就越高大,走到这山腹中时,就看到一棵棵挺拔的松树、杉树站满了山坡和沟谷,而树下是丛生的荆棘和野草,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化成线射进来,照得林子里清清楚楚的。

    北方的山林,总的来还是挺好穿行的,因为树与树之间的间隙挺宽,底层的植被也不算特别多,人可以直接踩过去,姐弟两爬到此处也不算费劲。

    今天韩大弟休沐,俗话“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如今的县衙正是按照这一规矩,每五天给下面的衙役们放一天假,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休沐”。

    可好不容易盼到休沐的韩大弟,压根儿没来得及休息并沐浴,一大早就被他姐拉进了山里,是要他也为自家建房子做点贡献。

    “要四梁八柱,四根梁已经买好了,都是别人家放了好久干燥好的榆木,暂时不用就卖给我们了,但柱子买来买去还缺两根,可以用现砍的,所以我们找找去,自己砍了拖回去。”韩采薇边用柴刀砍掉路两边伸出来的荆棘枝条边道。

    “我的老姐,一根新鲜的柱子怎么也得七八百斤重吧,我俩压死了都搬不回去的,更别两根。”韩大弟叫唤道。

    真怕了他姐了,总给他力气越用越有,上次就拉着他拖了好几次石灰石,还每次都装满满一板车,今天竟然又拉着他去砍梁柱,他可是知道这种生木头能有多重的。

    见他那怕的样,韩采薇暗暗遗憾,果然弟弟大了意见就多了就不好用了,还是去年听话好用一些。

    “没有让今天就弄回去,我们先转转,看到合适的记下来,然后找彭二他们一起砍了来带回去。”韩采薇道。

    听到这话,韩大弟才点头同意,这还差不多。

    而此时彭二,正带着六个找来的帮工,一起给韩家打槽,也就是根据房型挖出一条条地基。

    挖好地基后,便需要在槽底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灰和土,然后按照房屋的大和造型,往上砌基础墙以及安装柱顶石,今天他们来找的柱子便是要竖在这柱顶石上支撑上面的房梁的。

    韩采薇现在才知道,古代的房子,整栋建筑都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四梁八柱的框架搭好后,然后才开始在柱子中间砌墙。

    也就是,柱子中间砌的墙,其实都是不承重的,只起遮风挡雨、保温隔热的作用,因此古代这建筑经常出现墙倒屋不塌的情况。

    这便意味着她后面想敲哪里敲哪里,想在哪里开门开窗都行,不像在现代装修的时候敲个墙,还要担心是不是承重墙,这点让她颇为满意,后面可以尽情地设计窗户了。

    只是这梁柱就更要好好选好了,马虎不得,幸好彭二挺懂这些的,于是这几天她和彭二全县到处跑,去了好多个地方才淘换到如今这些,但到底还是差了两根柱子。

    好在柱子不需要放干了的木头,可以用略带潮湿的生木,还能寄希望于这后山出品。

    如今彭二已经升级为她家建房工程的包工头了,正带着这六个帮工一起忙活,没有韩采薇的创意耽搁,只按照他之前学会的修房子的章法弄,速度自然快了起来。

    这六个帮工也是村里的人,35文一天请来的。

    如果是在以前,村里修房子大多是请亲友们互相帮忙,但是前坡村如今情况特殊,大家都是天南海北汇聚而来的,相互之间的感情基础并不深厚。

    韩采薇不想欠人情,因此便更倾向于花钱雇佣,这样更省心,自己有什么要求也比较好提。

    来干活的人也很满意,在村里不出去就能挣到这个钱,自然干得热火朝天。

    只姐弟两进了山,胆子颇大地就往深处走,一点都不怕豺狼虫豸之类的,在两人看来,只要来的不是一大群,一头两头的,那可是巴不得,打了就能送去府城卖了,毕竟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

    可不知道是不是有预感了,一路上一头狼一头野猪都没看到,连兔子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都没出来露个影子。

    “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对杀一双!”韩大弟比划着中的大砍刀豪气地道。

    满意地打量着中的大砍刀,“这衙门的刀果然好用,刀背这么厚,还材料是特制的,硬度要比我们之前用的铁刀高得多,据砍多少都不会崩口子。”

    随即又不无遗憾地道,“可惜我这都跟着跑了这么久了,这宝刀还没有用上过,每日尽是一些跑腿传话的活儿,遇到的最大的事便是那两岔村有两户人家为了给自家田地里引水发生争抢,扬着锄头互相打起来了,可没等我跑过去阻止,他们村长就把人叫停了。”

    “那不好嘛,明你这差事安全得很,咱娘可以放心了。”韩采薇一边打量着林子里的各种高大的树,看哪根是彭二所的那种适合做柱子的,一边随意地回复道。

    “唉,话是这么,就是可惜了我一身的勇武和这把宝刀,闲置了得不到发挥啊。”韩大弟爱惜地摸着大刀感叹道。

    哪怕现在每日早出晚归,他都是日日早起锻炼不落的,看着虽然抽条瘦了一点,但摸上去就知道身上全是硬邦邦的结实肌肉,的确是颇为勇武的,也不算他自夸。

    忽然,前面的韩采薇站定不动了,指着不远处那棵合抱大的笔直的大树道,“诺,你的勇武和宝刀马上就都能派上用场了。”

    在韩大弟疑惑的眼神中,她道,“就这棵,挺合适的,辛苦你用你的宝刀把它砍倒吧。”

    韩大弟一听要用他的宝刀砍树,顿时跳起脚来就不想答应,可惜最后还是慑于他姐的威胁,老老实实挥起大刀来,虽然其实他自己也想知道自己这刀到底有多坚硬。

    至于威胁他的把柄,便是上次他们那头老虎其实卖了三百一十五两,但韩大弟知道自己到不会太多,就求了他姐,瞒下来了十五两进了他的金库。

    亏得当时他还感激她答应自己这个请求呢,没想到竟然成了威胁自己的把柄,一把辛酸泪,没办法,猛男也要为金钱折腰。

    不一会儿,山林里就响起蹦蹦蹦的砍树声音,一时惊起不少飞鸟。

    而趁着大弟在那里砍树,害怕被树渣子崩到的韩采薇在附近转悠起来,看着树底下一茬茬的各色野菜,不由得感叹,“咱娘、瑛娘还有其他几家大娘要是来了,莫不是要高兴疯吧,你看这野菜生得又多又嫩,一下子都摘不完。”

    着没忍住从空间里拿出了个竹筐子出来,蹲在地上采摘了起来。

    如今她能认出的野菜品种也挺多了,只捡着自己认识且觉得好吃的摘,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大筐。

    意外的是她竟然发现了一大丛野葱,这可是好东西,之前她有个东北室友,经常买来这个蘸大酱生吃,吃得那个香的,引得她也没忍住跟着吃了几次。

    她趴上去闻了闻,浓郁得很,是野葱那个味儿,摘回去不生吃,作为调味料也是很好的,尤其在如今这个味道匮乏的年代,葱姜蒜都是难得的调味品。

    赶紧又拿了个筐子出来,准备全部拔了带走。

    而一边哐哐哐砍树的韩大弟,不一会儿就震麻了。

    没砍惯树的他,不会用劲儿,可不次次大刀就反弹震到自己的掌心嘛。

    不过可见那大刀真不错,砍了这么一会儿,果真一个缺口都没有崩出来,要知道按照他这么用力法,哪怕拿的是是斧头,很可能几下就砍缺口的。

    足见这的确是宝刀,就不知是用的什么材料,这般坚硬,还给每个衙役都配了一把,可真的是奢侈,可想是生产了多少啊,韩大弟细想都觉得有点吓人。

    不再多想,他甩了甩,准备再接再厉继续砍的时候,转头见他姐正把一大筐的野菜变没了,应该是放到空间里面去了。

    他心思一动,有了个想法。

    “姐,我有个想法。”他试探性地道。

    “。”韩采薇还在拔野葱,头都没抬。

    “你,这柱子砍下来后,把枝桠修理好,能不能放到你那空间里,然后带回去啊?”韩大弟道。

    他此刻肩膀都是麻的,实在不想搬树了,因为他知道哪怕彭二他们来了,他姐也会是要他帮忙的,因此就生出了这一急智。

    听到这话,韩采薇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还能这样把柱子带回去呀。

    反正这深山老林的,就自己两人拖回去的,别人也不知道,快出山了再拿出来,这样省事多了,果然自己这空间是居家旅行必备,自己陷入思维误区,一时就没想起它这个搬运的功能用法来。

    找了几天柱子,她知道柱高要八尺,换算下也就3米左右,她的空间底部是五米乘以六米的方形,把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腾挪下,多放几根都是空间足够的。

    不由得抬头赞赏地看着韩大弟,没想到这子其实主意挺多的嘛。

    可不是主意多嘛,尤其急智不少,不然上次也不会斗胆提议瞒下十五两了。

    她不由得感叹,果然是面憨心不憨,一时觉得放心了不少,至少放出门去不会被骗。

    ——————

    (三)新到人口

    就在姐弟两在林子里和大树较劲的时候,章衙役又给前坡村带来了八户人家将近一百号人,都是从南边引入来这里落户的。

    按照固有的流程把这些人安置好,宅基地分在了东边一块位置,靠河要稍微远一点,荒地也在东边位置,离河也较远,因为如今离河近的地段差不多分完了。

    刘村长单独把章衙役送出来,打听道,“这下差不多了吧?我们村的宅基地就留了这么些,还得给后面各户添丁进口的预留一些,荒地也差不多分完了,应该不会再来新人了吧。”

    章衙役点点头道,“应该是的,你们村如今已经三十六户人家,四百二十二人了,按照我们师爷的测算,已经达到上限了,不会再送人来了。”

    “不过最近南边来的人挺多的,不过后面都会送去别的村子里,还有好几个村没什么人呢,都嫌弃太偏远了,不过我听衙门里的兄弟们,那边土地是真好,肥得很,水源又方便,只要稍微刨一下就开出来了,比你们这边的荒地好开。”章衙役透露道。

    刘村长听到刚才师爷测算那话,不禁惊奇地问道,“哟,你们师爷这也能算啊?不会是掐指一算的那种吧?”

    “怎么会,是用的什么人均耕地面积及未来人口增长情况测算出来的,什么每个村的耕地是固定的,人口增长也是有规律的,就能算出来能容纳多少人口,我们彭师爷可是京城来的,是在那边专门学了的。”章衙役连忙解释道,他心里可对彭师爷崇拜得紧。

    “哦?京城的学堂竟然连这个怎么算数也教?”刘村长更觉得惊奇了。

    “那是,听那边除了供想要科考的人上学的学堂,还有很多专门学堂,专门教种田、纺织、建房、修路、养殖、打铁这些,我也是年纪大了,不然都想去学的。”章衙役解释道。

    他在县衙里待得久,消息灵通得很,关于千里之外的京城的事情也得头头是道的。

    刘村长听得一愣一愣的,大部分没怎么听明白,什么专门学堂是干什么的,只问自己听明白的道,“啊?种田都能学?种田有什么好学的?”

    “具体我也不清楚了,可能学了更会种吧,种出来的粮食收获更多?大概是这样的,不过学个技术嘛,去学堂学总比跟着师傅强多了,师傅那看家本领轻易可是不会教给徒弟的,没听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官府开的学堂,那应该是会好好教真功夫的。”章衙役道。

    刘村长不由得心思动了动,他家大儿子刘一元,如今正是十四岁的年纪,读书科举不太像是那块料,正想着送他去学个什么艺。

    可是县城里没有合适的师傅,少有的几个石匠、铁匠、木匠都不收徒,那是不是去京城上这种学堂就行了。

    “只是去这种学堂肯定很贵吧?”他不由得关心地问道。

    “听学费不贵,但是食宿的确不便宜,毕竟京城嘛,什么东西肯定都比我们这边贵的,不过如果努力能拿到什么奖学金,可以不花钱,我们彭师爷就是拿奖学金学完的。”章衙役解释道。

    见刘村长很关心的样子,又问道,“咋啦,你想去学啊?”

    刘村长连连摆道,“我怎么可能,都这么大年纪了,这不是我儿子嘛,如今正在跟着顾夫子识字呢,日后还没有个路子,多给他打听打听。”

    章衙役点点头,难怪问得这么细致,自己知道的差不多也就这些了,差点都被问住了,不过随即又指点道,“听明年府城可能就会开一所这样的学堂,到时候可以打听打听去。”

    刘村长连连点头,把这个消息记下来。

    而这边,新来的八户人家学着先来的人家,连夜搭起窝棚子来,第二天一大早就忍不住去新分到的荒地里转悠,更有那心急的当即就挥着镰刀锄头开起荒来。

    看着边上开出来的地里,已经种下了春麦,已经发出一茬绿苗了,可不心急得很在,只恨不得生出八只来,把地赶紧开出来。

    如今来不及种麦了,但也能种下一茬瓜豆不是,只有见到种子下地了,这些一路奔波的逃荒之人才能心里踏实起来。

    不过开荒这个细活累活,心急也开不快,还是要一点一点来的。

    开荒过程中,为了维持生计,不少新来的人家,同样学着前人们,一边留人继续开荒,一边也出去衙门打短工,一日挣个30文,也算是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了。

    不得不,县衙那修路的活计一直就没停过,每日都能有好几十号人报名,这才几个月,县城到府城那条路就修得差不多了,宽阔平坦好走了许多,如今要是快马,大半天就能赶到。

    而衙门每日支出的工钱和午饭加起来只要花几两银子,就能给不少人家一条活路,又能避免新来的人过不下去了生乱子,不得不这安排不错,比直接赈灾放粮要好得多,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随着村里的人口逐渐多了起来,以及附近两个村的孩子们日日来上学,田家人当立断就决定把自家的豆腐坊开起来,就开在他家院子里,边磨边卖,生意一时竟然还颇为不错。

    田二和田二媳妇都会制作豆腐,其余人稍微打个下,取了定制的石磨后,可不很快就把豆腐做出来了。

    这青南山里面汇流出来的山泉水水质不错,做出来的豆腐口感比当初在阳江的时候还要更上一层楼,田家人颇有信心能卖出去的。

    只是如今自家豆子都还没种下去,原材料全部得靠买,不过价格还算合适,县城里的豆子五文钱一斤,按照一包豆腐要用十斤豆子算,一包豆腐的成本便是五十文。

    十斤豆子可以做出了三十斤豆腐,切成三十大块,一块有一斤,他们家想着薄利多销,一块一斤的大豆腐卖三文钱,一包豆腐能卖九十文。

    扣掉卤水、柴火等成本,他们家做一包豆腐能挣三十文左右,只要有人买,他们一天做七八包都没问题,如果生意再好,买头驴,一天能做更多。

    只是一开始还不敢做多,第一天只做了十斤豆子试水,做了一包,没想到很快就被周边的人家买光了,张家、韩家、顾家都买了,彭家更是直接买了三大块,他家人多。

    “可就是想吃你家这豆腐了,田二的艺还是这么好!”彭大娘站在自家院子里夸赞道。

    田大娘听得不由得高兴,见很多其他人家听到有豆腐卖,纷纷想买,却来迟了已经没有,连忙帮着田二两口子又赶忙做了一包,也很快就都卖完了。

    一时村里多户人家的晚饭菜都有豆腐,而田家这边也为这生意开门红高兴不已,农闲的时候做一做,又多了个进项不是,不要看这样的生意,细水长流的,很快就能又攒出一副家底来。

    至于他家豆腐这么好卖,一方面是没有竞争对,县城里就那一家大杂货铺,以及一家肉档子,其他的店都还没开起来,想吃个什么都买不到,田家这豆腐铺可不就成了新鲜生意,不像之前在阳江的时候,一条街好几家豆腐店,竞争大得很。

    加上田家艺确实可以,田大娘又人缘颇好,生意可不就好得很,这第一天还只在自家村里卖,后面不少别的村路过的时候也都会顺带买几块带回去,或者让自家读书的孩子带一块回去,生意只会更好。

    另一方面便是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去县衙做工,里多多少少有一些银钱,三文钱一块的豆腐自然都吃得起,买一块回去合着野菜煮着吃,随便放点盐,就香的很,也就都舍得花三文钱吃个新鲜了。

    一时这前坡村热闹了起来,一起逃荒过来的张家、彭家、田家、韩家和顾家,各有了事情要忙,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

    闲下来不由得开始挂念之前写的信,不知道送到了远在大金的亲朋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