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安居乐业 热热闹闹搬进新家

A+A-

    这几日,韩采薇拉着大弟又从县城拉了好几车石头回来,有大有,大的青石板准备用来铺路,在院子中间铺一条石板路,到时候哪怕下雨也好走得很,配合着挖好的暗沟,还能有效避免积水。

    至于院子其它地方则是准备用三合土抹上,到时候可以用来做晒场,至于搞草坪花园,一家人都觉得没必要,和现代农村全打水泥的想法如出一辙,想看花花草草去外面就行,至于家里还是搞得规规整整、干干净净的就好。

    还有几车的碎石头,则是用来砌外面的院墙的,韩采薇特意交代要砌一人多高点,既能安全防狼,又能隔绝外面人的视线,自家还是有一些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的。

    如今房子部分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彭二正带着帮工们加紧铺院子和砌院墙,另一边则是木匠师傅按照韩采薇的定制要求,带着两个徒弟加紧打家具,再有个三五日,便能全部搞完了。

    一家三口都不禁热烈期盼着正式搬入新家,而王青花更是积极开始筹划上梁仪式了。

    当下新屋上梁可是个重要的日子,标志着新屋正式落成,要请亲朋好友乡邻们来好好热闹一下,请哪些人、做哪些菜、准备食材以及帮忙人等等,可不就得提前策划起来。

    这么多年王青花第一次觉得有属于自己的家了,不是那个卖了自己的娘家,也不是那个不把自己当人看的韩府,而是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和孩子的家,还没看到具体修得怎么样,她就已经激动上了。

    等她挺着肚子参观完新家后,不由得就更激动了,因为这新屋修得和她想象的普通一宅子不一样,无一处不体现着女儿的巧思和贴心。

    这新物资格局倒不特殊,从外面看上去方方正正的,是如今农村常见的三合院格局,坐北朝南,一共五间正房,左右各两间厢房,一共九间房子,留了一合敞开着,与外面诺大的院子相连接。

    正屋后也留了一块坪地,准备到时候开成菜地,种一点葱大蒜之类的,方便随时采摘。

    另外养鸡养猪也都在这后面,在菜地边上专门修了一个鸡棚,可以把鸡鸡们圈养在里面,不用跑得拉得到处都是,再边上就是一个猪棚,猪棚下面是挖的粪池,只留了一个口通气,其余都藏在棚子底下自然发酵,有效阻拦了异味散出。

    这猪棚边上专门修了一个旱厕,来外人了可以在这里方便,不用进去屋里用主人家的室内卫生间。

    这些都是韩采薇根据之前见过的新农村民居样式设计的,把人畜分开,有效避免人畜混居造成的脏乱差。

    而室内则是更好设计,如今地方宽敞,不用考虑合理利用空间以及收纳的问题,所以她追求的就是敞亮、方便、干净、容易打理,住得舒服是第一位的,反而美观不在她的考虑之下,搞得彭二想发挥下搞个雕花窗棂、雕花栏杆都被拒绝了。

    拒绝花里胡哨,简单舒适才是王道,韩姐信条。

    而务实的王青花转了一圈,果然满意得不得了,虽然房间数量比不上那些地主老财家的几进几深的院房,美观可欣赏性更是比不上,但住起来绝对要舒适不少,反正她看着比之前韩府住的院子要好无数倍。

    首先就是房间的高度,要比如今一般常见的房子要高,得益于当时特意选的长一些的顶梁柱子。

    这样房间上面吊了顶后,下面的空间仍然很高,一走进去就觉得开阔宽敞,一点也不会觉得压抑,而且上面的吊顶都是用的厚木板拼接得严严实实的,这样冬天就不要担心会有风从上面灌进来了。

    其次便是房间的采光,如今宅子的房间都不喜欢开大窗,加上层高又低,所以室内经常是暗暗的,白天进去都要适应一阵才能看清楚东西,主要也是考虑到冬天的保暖问题。

    韩采薇则特意在每间房都留了大窗户,这样一进去就保证亮堂堂的,无论是在里面看书还是做针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虽然没玻璃,但她绝不能忍受昏暗,不落地窗,大窗户则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也还是要考虑现实问题,不过有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避免蚊子,她便把窗户都用透亮的窗户纸蒙上,至于冬天保暖问题,则是准备冷了就用厚绵帘子盖上,就是费绵一点,一般人家舍不得。

    再次就是室内的装饰,也是实用且舒适的。

    五间正屋,最中间的正屋是堂屋,或者叫厅堂,是会见宾朋、长幼教谕、喜庆活动的重要场所,里面摆放着组成套的桌椅。

    按照如今常见的布置,堂板壁前摆放的是一张长条案,长案前面是一张四仙方桌,左右两边配扶椅,堂中央两侧则是摆放对称的几和椅,看上去就配套、对称、和谐,非常之气派。

    最左边的正房则是饭厅,与左厢房的厨房用一段抄游廊相连,在厨房里做熟了饭,便可直接通过走游廊送到餐厅里八仙饭桌上,不用冒着风雨端出门又再端进门去,动线更加合理。

    而费了一番功夫从后山引来的山泉水,直接引到了厨房,这样做饭取用水方便,保证餐餐都能用上纯天然的甘甜山泉水,另外还引了一股水过来餐厅,用一个洗台接着的,要随时洗也是便利得很。

    多余的没来得及用的水,则都是挖了暗沟让它们流走汇入门前的河里去,确保室内干干爽爽。

    除掉厅堂和餐厅,另外三间正房均是卧房,如今这里地处北方,冬天寒冷,因此卧房内都是盘的大炕,炕面有六尺多宽,比常见的要宽,确保翻来滚去都睡得舒服。

    而炕边便是隐形灶台,灶台的烟囱与火炕的炕道相通,甚至地下也埋了两个炕道,只要灶台里面的火烧起来,便能炕上和地下整体都暖烘烘的,像地暖似的,今后宝宝可以随便在炕上或地上玩都不用怕冷了,韩采薇介绍道。

    再看卧房内还定制合适尺寸的门箱、炕柜和大竖柜,杂物都可以放在箱子里,衣服则可以挂在大竖柜里,东西不会随处乱放,确保室内摆设整洁,收纳空间是够够的了。

    而每间卧室边上都有个隔间,里面放着她高价买回来的雕花马桶,正是室内卫生间,晚上用了第二天早上倒到后面去,也还算便利及卫生。

    而再看两边的厢房,左边连着餐厅的厢房是厨房,外面那间则是柴屋,柴屋里此时正方方正正码着一面墙的干柴,剁得半米长,是姐弟两特意花了一天功夫收回来的,确保后续随取随用,一看就是勤快人之家。

    而右边厢房是东面,光线更好,因此书房便安排在这里的外面那间了,走进去只见一张长条案放在了明亮的大窗下,条案后面是椅子,人坐在那里伏案看书的同时,便能欣赏到窗外刚种下的两棵银杏树。

    而左边另一间和主屋连着的厢房则是专门的浴室,里面也有灶台,专门烧水用的,烧水的同时也能保暖,并且墙面还专门砌的两层进一步保证冬天洗澡也暖和。

    此时浴室里面正放着一个大浴桶,主要是给家里两位女士用的,至于韩大弟则在他自己卧室里面的内卫里冲洗吧。

    “这得花了多少钱啊,我给你的五十两铁定不够吧?”王青花看完了关切地问着预算问题。

    韩采薇嗯嗯啊啊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具体花了多少钱,反正就是结完最后一笔工钱后,她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了,盯着空间角落空下去的白银堆,她不由感叹,再度赚钱迫在眉睫了。

    王青花见她那样,差不多也知道肯定是花超过得一塌糊涂了,一时和女儿想到一处去了,那便是住进新屋后,要加紧挣钱了。

    不过现下重要的还是上梁仪式,按最好邀请全村的人都来热闹热闹,但如今这全村人口实在太多了,又都是刚来的,很多都还不熟,不像有的村祖辈都住在一起,多少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最终王青花还是觉得只请相熟的几家,彭家、张家、田家、顾家以及刘村长家。

    田大娘的嗓门大得很,上梁仪式结束后,参观完了一圈,不由得连声赞叹这房子修得好、这房子修得了不得,搞得全村差不多都知道,村尾韩家修的新房好的很。

    “彭二哥,你拉个工程队吧?”韩采薇建议道,“如今村里肯定很多人家要修新房,你铁定接不完的活,拉几个干活好的一起专门给人修房子。”

    对面的彭二没太听懂什么工程队,不过后面那句话他明白了,就是挑几个熟一起专门修房子呗,不由得眼前一亮,之前他还总想着给别人去干活,其实他可以自己拉人干的啊,六个帮工里有四个干活都还不错,挖地基、砌墙这些活儿又都是干熟了的,可以问一问。

    一时彭二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而韩采薇则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县里的杂货店还是五日开一次,已经收得不少野菜山笋蘑菇干之类的,她都按照市价高一两文的程度收的,大家都乐意来卖给她。

    此外,她还花了三十两买了一头毛驴,也是黑色的,所以也叫黑,开始带着黑去下面远一些的村子去卖货以及收购。

    摇着铃铛,格外招孩子们喜欢,因为她的毛驴货架上,总是可以买到糖果糕点,没钱的还可以拿野菜去换,不少孩子就都挖了山笋,采了蕨菜,捡了蘑菇,来换几颗糖。

    而大人们则会拿着家里的山珍野味,来换一点食盐和布头。

    “韩妹子,你这个可真是方便俺们了呀!不然俺们出去一趟得耽搁一天的功夫呢!”两岔村的一个大娘对着韩采薇感叹道。

    随即又为她担心,“你收这么多野菜卖得出去吧,可别砸你上了,下次就不来了,其实可以只收干蘑之类容易储存的。”还给她出起了主意。

    韩采薇只笑了笑收下她的好意,还是愿意收大家的野菜,她按照两文一斤的价格收购,对这些偏远地方的村民来都是难以想象的,这些山里的东西竟然还能变成钱,所以不仅孩盼着她,就连大人们也都盼着她时不时来一趟呢。

    一时这山村货郎也算是做得有声有色起来,只是如今只有花出去的钱,买进来的山珍野味都藏在空间里,还得等到秋冬才能回款,回款周期颇慢。

    ——————

    自从韩家热热闹闹的住进了新房,村里不少人家也都开始筹划修新房子了,地里的麦子看着长势好,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夏收能收不少了,第一年还不要交税,众人心里可不就把稳得很。

    尤其最近家里又出了人去做工的,里多多少少攒了些银钱,便纷纷动了修房子的心思,不修韩家那样大的青砖瓦房,修一动土砖房,也算是气派的。

    家中有十七八岁儿女的,更想着赶紧起个屋,到时候给孩子们相看也算客气,这不就时不时来韩家这边看看取取经。

    “那韩家怕不是很有些家底的,照他们那样修法,莫不是得花一百两喔!”朱大媳妇这日看了热闹回去后,和自家人嘀咕道。

    “肯定是有家底,你看他家那个娘,看着就像没怎么干过活的,白净得很。”朱大娘道,“不过人家也是有那个福气,一对儿女都能干得很,家里地里都照顾得好。”

    着还瞪了眼自己的儿子,自己就是为他操心操老的!

    朱大挨了老娘一记飞刀,只觉得莫名其妙,接着她们的话茬道,“我要有那么多钱,也起那样的房子,你们没看到,那柱子都将近十尺,今后住起来肯定宽敞又舒适,还有那砌墙的砖,都用的是青砖,是专门到县城买的,什么冬暖夏凉呢,羡煞人也!”

    “那你还偷懒!明天地里的活不用你,你赶紧去衙门做一日工去,攒劲挣钱,我们家怎么也得修个土砖房了。”朱大娘道。

    “我哪有偷懒,这不是前几日地里活计多,怕你们搞不过来嘛,行行行,我明日就去,挣了钱回来孝敬您。”朱大道。

    有他们家这样还在攒钱的,也有已经攒够了钱,准备自家也修房子的,其中就包括田家。

    近来他家这豆腐生意好得很,除了附近几个村的买,县城里都有人来他们家买豆腐,田家豆腐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出去了,每日能卖掉四五包豆腐呢,每次能挣20文左右,一个月便能挣3两多银子,还没耽搁地里的活计,算是很好的门生了。

    加上他家当初卖房子卖得早,田大家在府城的房子甚至还卖出了高价,所以家底也还是颇丰的,随着家里六个孩子渐渐大了,住茅草屋不是个事儿,可不就想着也修个房子嘛。

    而另一边,顾青彦家也在想着修房子。

    原来自韩家母子三人搬进去新房后,之前的茅草屋自然就拆除了,顾青彦家的院子一下子就空阔起来了。

    上梁那日,他也跟着众人参观过韩家新屋,觉得虽然比不上他在京城见过的大宅子亭台楼阁、池馆水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来得精巧,但胜在简洁实用,尤其在这山野之间,颇有几分古朴大气之感。

    对比之下,他便觉得自家的茅草屋实在是有些简陋了,虽他总以“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来宽慰自己,以为自己能做个安贫乐道之人,但终究还是少年心性,一时颇有些自惭形秽。

    “怎么?少爷你也想修房子了吗?据村里好多人家都有这个打算呢,都安居乐业,这修房子可不就是安居的第一步嘛。”瑛娘窥着自家少爷的脸色,猜准了他心里的想法,于是主动推波助澜道。

    她有点看不下去自家少爷年纪轻轻就暮气沉沉的模样,一点不像隔壁韩家两个孩子,天气蓬勃的,所以总想推着他去做点积极的事情,在她看来这修房子便是积极的事之一。

    顾青彦心不由得动了动,迟疑道,“可是韩家那新屋修得花了不少钱吧?”

    瑛娘点点头道,“我猜估计得有个一百两呢。”

    顾青彦摸一摸自己兜里的几十文,一时沉默。

    见他神色为难,瑛娘又主动道,“我这里还有两件当年夫人赏的簪子,足银的,要不去当了吧,能拿来修房子也算是物当其用了。”

    顾青彦连忙摆拒绝,他怎么可以还用瑛姨的贴己,其实他自己贴身藏着留下来的也还有一些贵重物品,比如玉佩、金簪子等等,随便一件就价值不菲,可是这些都是他爹娘留下来的,自然是舍不得去当掉的。

    那要想修房子的话,他默默算了下自己如今的收入,教着的00个学生,每月可以收到3两银子的素脩,加上县衙补贴的一两,一共四两,不算少了,但不吃不喝的话,也得两年才能攒够00两,也得两年后才能修得起隔壁那样的房子,自然心里是不愿等的。

    可是,还有什么来钱之道呢?他苦苦思索。

    之前他很少没钱,每月他爹给的定例他都用不完,偶尔实在头紧了,则是会去抄书,他字写得好,抄书的价格还不错,抄个几本便能得个几两银子应应急。

    可是如今庆国印刷本足够便宜,抄书便没有市场了,而且这县城也没有书店让他抄啊,这条路子算是不行了。

    这日他去韩家还书,“韩姐,这些我都看完了,来还了给你。”他客气地对韩采薇道,一边递上去他连夜看完的又两本话本。

    “哎呀,你又看完了,看得好快喔,我这里可没有新的了,上次去府城,那书店没有新的话本了,那卖书的二还和我感叹呢,如今读书人都有好前程,可不就没人愿意写这样的通俗故事了。”韩采薇接过书,一边道。

    听到这话,顾青彦的心思动了动,不禁问道,“没人愿意写,是不是因为给的钱太少了啊。”

    韩采薇摇摇头道,“应该不是吧,我买这一本花了500文,要分给作者200文呢,哪怕只卖出去一百册,那便就是二十两入账呢。”

    “二十两?这么多啊!”顾青彦不由得感叹道。

    韩采薇点点头道,“要不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呢,可惜我文笔不好,不然都要去写了几个故事来挣钱的。”

    顾青彦唔了一声没再话,心里却有了主意,当晚就点灯熬油构思了起来。

    读书人的梦想不就是著书立传嘛,这话本也算是书吧?不算有辱斯文,他如是自我宽慰道。

    而第二天傍晚,韩采薇便收到了隔壁少年兴致勃勃拿来的话本让她斧,她不禁吃了一惊,没想到他竟然把昨天的话听了进去,还这么快就创造出来了,一时仔细翻阅起来。

    顾青彦新写的这个故事字数不多,也就一万多字的样子,不一会儿便就看完了,她却觉得自己好像有点没看懂,实在是不认识的字有点太多了。

    见少年期待的眼光,她咽了咽口水,狠狠心道,“你这个,可能不太行。”

    “啊?为什么啊,是文法哪里不通吗,还是考据有问题?”顾青彦问道。

    “就是,就是,我有点看不懂,写得太拗口难认了。”韩采薇闭了闭眼,狠心地直接道,“你看我之前看的那些话本,都是写得很通俗易懂的,你想想,会读话本的,基本上都是会识一点字,但是文学修养不是很高的,你要是写得太文绉绉了,他们肯定不爱看,你怎么卖得出去呢,书店也不会帮你印的。”

    听了这话,顾青彦若有所思,接回自己的草稿件道,“谢谢韩姑娘提醒,我再去琢磨琢磨。”着就回去找时间继续雕琢去了。

    而这时,清明已经快到来了,细雨纷纷下了好几日,就在大家以为要天晴了,一场暴风雨突然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