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陈氏家祠
饭后,大家开始熟悉爪洼岛的地形风貌。
大康一边警戒,一边引着李寻等人四处走动。
李寻站在一个山头上俯视周围,不禁在心中生于一览众山的快意。
“康子,他们俩人什么悄悄话呢?”李寻指着山脚下。
大康顺势看去,只见刀锋和安琪正窃窃私语,言行举止让人生疑。
“他们在嘀咕什么呢?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安琪有事瞒着咱们。”大康托着下巴凝思着。
李寻继续打探四周,:“大家都觉得她有些不对劲,总之,咱们都留个心眼吧。”
大康点点头,警惕地看着周围人来人往。
此时,李寻只希望能尽快找到郑和下西洋的沉船,至于人身安危,早已抛之脑后,再了自古以来,都是富贵险中求。
大康指着不远处的人群:“有情况,你看那个人径直向我们走来了。”
李寻瞥一眼,:“别慌,他是我找的向导。”
大康有些疑惑:“等会儿,你不是不会印尼语吗?怎么还能找到向导?”
“我是不会印尼语,可是向导会中文啊,别忘了,印尼群岛有很多华裔。对啦,他只是我们的生活向导,要紧的事我一句都没,待会你别漏了嘴。”
大康不再言语,注视着向导缓缓走来。
当向导走到跟前时,大康围绕着他看了又看,好像审犯人一样。
李寻笑嘻嘻地看着向导,:“来啦,这几天有劳你带我们熟悉一下岛上的环境了。”
“好啊,只要费给的足,一切都好啦。”向导用蹩脚的中文回应着。
安琪得知李寻瞒着自己请了向导,心里很是不舒服,在她看来寻宝这事应该秘密进行,多一个人参与就多一份顾忌。
可毕竟大家对岛上的情形不熟悉,所以也就默认了。
李寻递给向导一张崭新的美钞,向导笑得呲牙咧嘴,拍着胸脯大摇大摆的走在前方。
向导:“听你们话的语气和长相,是从中国来吧?”
安琪:“没错,附近有没有家祠,带我们去看看吧。”
向导在前方带路,笑着:“有啊,就在前面不远处,这几天刚好祭祀,热闹得很。”
大康低声问李寻:“为什么要去家祠呢?”
李寻:“通常家祠是最有历史的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牛爷戳了戳李寻,补充道:“我看着这地方还真有点意思,安姐这次带对路啦。”
瘦猴将李寻拉到一旁,幽幽地:“安琪对这里好像很熟啊。”
“我也看出来了,猴叔的意思是?”
瘦猴掌轻轻拍了几下李寻的胳膊,:“骑马看花,咱们走着瞧。”
瘦猴的一番话,让李寻不由地多了几分警惕,大康见李寻面色沉重,也猜出了大概,于是暗暗握紧了长刀。
半支烟的功夫后,向导带领着大家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家祠门前,门匾上写着四字中文:陈氏家祠。
中文的下方还有一行印尼文字,不必多,肯定也是陈氏家祠的意思。
“这块匾少有几百年了,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在这里挂着,据是一个皇帝亲写的,它可是我们陈家的荣耀。”
牛爷大惊:“皇帝御笔?”
“是不是御笔无从考证,不过字写的不错,匾额的料子也不错,估计是金丝楠木,李寻跟你聚古斋那块一样。”
聚古斋三个字犹如一根钢针,瞬间扎进了李寻的心中,他猛然间想起了琉璃厂,想起了自己如何一步步进入别人的圈套,最终赔了聚古斋的店面。
这一刻,李寻咬紧牙关,他在心中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将聚古斋的店面盘回来,让琉璃厂的人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你刚刚自己姓陈,不知你的先辈是哪一位?”安琪对向导提出疑问。
向导拍着胸口,自豪地:“没错,我就是陈家的后人,我们祖上是当过大官的。”
牛爷问:“他叫什么名字?”
“这我就不清了,听老一辈的人我们先辈有好几个名,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瘦猴愤愤地骂道:“好一个糊涂蛋,连自己祖宗都不知道叫啥。”
向导眉头紧蹙,问:“糊涂蛋?是什么?”
大家被他的反应逗得开怀大笑,牛爷拍着向导的肩膀:“糊涂蛋的意思就是聪明,像你一样聪明。”
向导点着头:“原来是在夸我啊,多谢,咱们到里面看看吧。”
罢,向导引着大家走进了家祠。
这家祠地广林茂,房屋有序,完全按照中式风水格局建造,几十棵松木犹如侍卫一般,守护在神道两侧。
神道是由青石板铺砌而成,并且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一朵雕刻在石板上的莲花,其寓意为步步生莲。
李寻转身对牛爷:“牛爷,是不是感觉在老北京逛庙呢?”
牛爷笑而不语,指着正前方的一座雕梁画栋的三连门。
李寻摇头感叹道:“向导啊,看来你家祖上真不简单。”
“房顶是琉璃瓦,厉害啊。”大康感叹着。
向导得意洋洋地:“我早就了嘛!咱们往里走,里面还有宝贝呢!”
李寻迈开步子往里走,同时对大康赞许了几句:“康子都知道琉璃瓦了,有进步。”
话间,李寻等人来到家祠的主室,这里是供养先辈牌位的地方,其重要性不必多言。
李寻站在房内环视一周,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那就是牌位基本都是民国之前的,按照常理,牌位应该新旧都有才对,难不成这里的人长生不死。
瘦猴目光紧紧盯着供桌上的一对景泰蓝烛台,:“好东西啊,大明朝的东西!”
牛爷和李寻也将目光转移到了烛台上,果不其然,还真是一对大明朝的烛台。
古时候,景泰蓝属于皇家专属,一般人根本用不上这东西,可在这异国他乡居然看到了。
这至少明了一个道理,几百年前的陈氏家族绝非等闲之辈,他们与皇室应该有着过于常人的亲密。
李寻在心中盘算着,当年海贼陈祖义在杀头之前,曾有过一段风光,当时他明面上归顺大明朝,暗地里却在海上称霸。不准这对烛台就是那时候糊涂皇帝皇上赏赐的。
安琪仰头看着房内最大的塑像,这塑像面貌丑陋,身量魁梧,完全没有以往家祠中先辈的庄重。
“他是谁?”安琪转身问向导。
向导先是对塑像叩拜一番,然后恭恭敬敬地:“陈祖爷,他可是大英雄啊”
向导刚了没几句,只听见门外传来嘈杂声,一帮印尼人簇拥着一位老者向这边走来,此时,李寻发现向导面色如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