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借腹26 重华宫的郑贵妃。 ……
重华宫的郑贵妃。
乃是国公府出身,名门中的名门,贵女中的贵女。
偶然一次觐见就入了贵人的眼,一向深得杨太后喜爱,抚育宫中,亲自教养,便连国母皇后、嫡亲孙女儿,也比不过她在太后跟前的脸面。
后来入宫为嫔御,就更是冠绝群芳,圣眷深重,六宫粉黛在她面前也未免黯然失色。
更不用她自身的条件——
比作牡丹,则牡丹失于纤巧;比作玫瑰,则玫瑰少些雍容。山茶又太清冷,桃花未免轻浮,梅花无香,茉莉价廉。
贵妃之美,天下间万事万物,皆不可以比拟,也难以名状。
这世上有不少人厌恶她,有不少人恨她,却有更多更多的人嫉妒她、羡慕她、做梦都想成为她。
可贵妃的这一生,实在也是大没意思。
因生母早亡,而在面甜心苦的嫡母中侥幸留下了性命。
因出众难掩的外貌,被嫡母引以为奇货可居,刻意带着她时常入宫露脸。
一开始本来并没有能入皇上的眼,倒是意外地被太后看了喜欢,将之留在了身边,结果不知幸与不幸,她自己倒是上赶着入觳,吵着闹着要入宫,要做家里求之不得却偏偏一击未成的那一枚棋子。
入宫后眼不明心不亮,掏心掏肺地认了个姐妹,可惜人蠢缺少防备之心,被人所害,这辈子都没有可能再做母亲。
这是命,人是强不过命的,只好认了,继而动了养别人的儿子的念头。
然后被人算计,被人蒙在鼓里,两沾上了鲜血,背上了一条人命,可好歹也占半个理字,好歹能将一句问心无愧得响嘴。
只可惜,因为过剩的望子成龙,因为有心之人散布的谣言、和一个“善心可敬”的宫女,那背负血债才抱来的养子却并不与她贴心,甚至一心一意要把她拉下马,要为生母报仇。
也成功了。
成功地揭破了她的问心无愧,打碎了她的自欺欺人。
终于真相大白,终于受了报应。
这笑话般没意思的一生,也总算可以画上一个并不怎么圆满的句号。
万般皆是命。
那高高在上的贵妃不是早就过了吗,她等着她应受的报应,做了就不后悔,她从不怕报应。
——到了这时,却要告诉她,你是被冤枉的
该受的都受了,该认的也认了。
病也病了,疯也疯了。
然后告诉她,你是冤枉的。
哈!多么可笑?
沉冤昭雪啊!皆大欢喜啊!
你看,真正的坏人终于要受到报应,命苦的皇子总算为生母报了仇,可慰在天之灵。
多么可笑
可惜了,这么好笑的笑话,没得一个好观众,身在其中的人一个个凄惶茫然,是谁也笑不出来的了。
国公府的好日子这一回倒是真的到了头。
帝王之怒,任凭你权势滔天、根基深厚,想来也是承受不住的。
历史上有多少个权势逼过皇上的重臣,又有几个得了善终的?
何况国共府也不过就是个国公府。
老国公已然年迈,曾经探花郎出身的二公子,也早就被皇上寻着由头免了职,唯一值得忧虑的,倒是人在边关的世子郑世云,虽不过四品的千户,但到底是身带战功的,若是贸然动了他,恐怕不能服众,对待那些容易热血上头的大头兵,最需要慎重。
好在,还有高嘉琛。
这位如今的兖王曾经的大皇子,虽头脑简单不擅权谋,但倒是带兵打仗的好,天生的军事奇才。
兖王初到边关,有兵符在,三五日就稳定住了局势。
也不知是内有玄,还是仅仅只是凭借识人之能令郑世云领了几桩并不擅长的任务,就让他接连失利,惹出了不大不的麻烦,顺顺利利就下了他的权,也不中用了。
控制住了最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郑世云,紧接着京里的国公府就受到了大规模的弹劾。御史台像是过了年,好多年都没有这样的热闹了。
一时间,卖官鬻爵、欺上瞒下、甚至欺男霸女,只有人听过的罪名,都往国公府头上安,简直是十恶不赦!
百年世家,倾颓不过转瞬。
而郑家全家下了大牢的那一天,宫里的郑娘娘,却反而等来了已经太迟了的册封。
慈宁宫孙氏为慈懿皇太后,生母郑氏为仁寿皇太后。
——看来,一码归一码,虽然郑国公倒行逆施,法理不容,但郑氏的恩情犹念,之前未发旨,不过是如传言般,顾念郑太后沉疴,难以受封罢了。
如今娘家“意外”倒台,想来是怕郑氏会因此而被人轻瞧受委屈,这才连忙降下了旨意——只可惜郑太后身子未愈,仍然是缺席了自己的册封典仪。
不过,无论如何,皇上的孝心是无可猜忌的了。
打倒了国公府,封了个西太后,这位先时还踌躇满志干劲儿十足的年轻帝王好像是被近来连番的事情耗费了经历,竟然显出了懈怠来。
每日的早朝只让御前太监出来宣布一声把奏折交到内阁,就连面儿都不露了。
首辅何老大人直发愁,拉着司礼监掌印豆公公了半日的话,问皇上这是怎么了,可是内宫出了什么事端。
谁知这个豆子,真像是一颗铜豌豆,嘬嘬牙花子,“老相爷,您可别为难奴才呀,内宫的事情,就是杀了奴才,哪敢往外露半个字呢?”
到最后老大人耍起无赖来,直他要再不给句准话就要去闯宫了,豆子才半露不露地道:“唉,还不都是郑家那一伙罪人可恶!老相爷,您得明白一个道理,皇上年轻心热,就是老皮老脸的,犯了什么大错都还得难受一阵的,何况是个少年人呢?从前当皇子的时候就一心亲近外祖家,就因娘娘和国公府不亲的关系,还同重华宫娘娘闹别扭呢。您,一介天子,让人这么打脸,他心里能好受吗?”
这一番话的有水平,何首辅一下子就听住了。
这大臣和皇上既是相辅相成,又得斗智斗勇争锋,皇上为个错看国公府的事情竟然一蹶不振,大臣的会不就来了。
打这天起,朝中大臣,渐渐都有了动作。
也都是从豆子的这一番话上出——不愧是集云亲调/教出的人。
他这话当然就是为了搅动朝局给高嘉珩添乱,但,话里的意思却是并没有多少夸大和捏造的。
本来嘛,这世间的道理,就是蹦得高就一定得跌得重,不想疼就一定得趴得低,再没有一点折扣的。
所有心高气傲自以为是的人,只要打疼一次,就容易比别人更天崩地裂、更一蹶不振。
这是再没有错的道理了。
黄昏将至,无心朝务的皇上又拨冗前往重华宫,与仁寿太后请安。
——和几日前的大门紧锁不同,重华宫竟然几有恢复了往日荣光的势头,人来人往,门庭若市,都是送东西讨好献媚的宫人。
高嘉珩示意一路跟着自己服侍的御前太监和仪仗留在原地,自己背着个,一脸官司地向里头慢慢走了进去。
走了没几步,有个穿着朴素的媳妇儿模样的宫人迎了出来,走得略快些,竟显露出腿脚不便来,有点儿高低脚——正是曾被高嘉珩好折磨了一番,又扔出宫去了的腊梅。
按如今不过一介民妇,见了高嘉珩这个一国之君理应战战兢兢才是,腊梅却是肃着眉眼,张略略一拦,言简意赅道:“圣上留步,娘娘还在念经。”
高嘉珩连忙站定,很平和地回道:“好,那朕就在这里等一等吧。”
其实念个什么经啊,集云才不要没事儿给自己找别扭呢,离世界终结也没多少时间了,她早先埋下的钉子也一个接一个扎到了地方,只差最后的一枚,若要应,就是应在太皇太后那里如今躺着挣分儿就行——“娘娘念经呢”、“娘娘身子不适,想请太医来扶一扶脉”,她面儿都不用露,就接着底下人的这些只言片语,都足够好使了。
她这会子是在里头吃烤羊腿呢点了好些个檀香遮掩味道,才瞒得过去。
腊梅站在外头守着,也不话,也不搭理高嘉珩,仿佛让九五至尊站在这里受冷遇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一样,只在高嘉珩没注意的时候,才赶紧舔掉了嘴角的一点儿辣油。
从黄昏站到夜深,里头才又打发出来了一个战战兢兢的宫女,抖抖嗦嗦地回话道:“回圣上,娘娘请圣上回转,以国事为重,不必在此盘桓。”
高嘉珩连忙道:“朕与母后请安过后就回去,否则无心别事。”
宫女愈发忐忑,声道:“可、回圣上,娘娘已经歇下了。”
高嘉珩神色一黯,倒是也不多纠缠,冲宫女点点头,向腊梅很客气地道:“那朕明日再来,夜里若是母后的症状又重了,还请不论多晚都打发人到乾清宫传一声。”
腊梅很短暂地干笑了两声,寸步不让地道:“还请圣上不要为难奴婢,这总要看娘娘的意思。”
高嘉珩连忙点头,道:“那是、那是。”
一边果然慢吞吞地无功而返了。
第二日也果然又来。
集云现在是只等着太皇太后那头儿的好消息,实在惫懒再应付高嘉珩,管他再来多少次,一向是不见的。
脾气上来了就要村一村他,派最混不吝的腊梅出来传话,“娘娘正念经,偶有所得,皇上六根不清净,且身上带着罪过,恐冲撞了念经,您请回吧。”
高嘉珩一点儿不敢有脾气,立刻回避。
极偶尔,能有个不是夹枪带棒寒碜他的只言片语传给他,比如“回圣上,娘娘了,鱼阳背主可恶,这样的奴才是不能留了,请圣上处置。”
高嘉珩就跟得了什么仙丹一样,喜形于色地连声答应,仿佛这就代表着母后还愿意搭理自己,他就知足了。
回过头就赏了鱼阳“加官晋爵”,也就是给面上一张一张贴油纸,把人活活闷死的酷刑。
再比如,又颐指气使地要求高嘉珩,“还请圣上每日里派一二个积年的老嬷嬷,也给牢狱里的郑夫人讲一讲道德规矩,那时候娘娘的年纪,还知道跪在祠堂学家规,一学就是一整夜呢,怎么夫人反而还不如个辈儿,做出了种种让人不齿的事情,娘娘也实在痛心。”
——这就和收拾鱼阳又不一样了,相当于是一石二鸟,是又收拾了郑夫人,又还拐带着也赚点儿怜惜值。
从玉檀的一句“王不留行”,真相大白到现在,林林总总的也有七八百了,虽然离集云夸下海口的“此时涨90,将来未必不能涨900”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也足够2高兴地成天恨不得哼曲儿了。
此时来话长。
打头起,是当初腊梅被亲娘的出现触动情肠,投诚贵妃,又出了加了红花与马齿苋的保胎药才是真正要了画眉性命的东西这一真相。
集云便给她下了一道命令。
要她颠倒真相,收买国公府、重华宫,一切过了的、尚存人世的人,不管是利诱也好、威逼也罢、或是若不驯服直接除去,务必要统一口径,将“红花与马齿苋”,改为“王不留行”。
最终,给了高嘉珩一个九成九的、只差一线的,看似的真相。
而事实证明,就这一线,重逾千斤。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时积极大王2踊跃出主意的时候,集云会“你错了,不该是我告诉他——这事儿啊,我就等着高嘉珩来告诉我了。”
这一告诉,就是清脆好听的一个巴掌,扇在高嘉珩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