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八零弃妇种田忙(17)
忙活完农活,蓝妈蓝爸就骑着三轮车去买猪娃儿了,蓝爸来回拉了三趟,共买了十五只猪娃儿回来。
看着自己家这个猪圈,清泠想了想:“爸妈,咱们把猪圈修到水库边去吧!要是在自己家里一下子养这么多猪,肯定会很臭的。
养在水库边浇菜浇地也会比较方便,再有多余的粪水也可以让它流进水库里也能养鱼。”
蓝妈有一点担心:“泠泠啊!咱把猪圈修在那里,能行吗?会不会不安全?”
“妈,没事的,等把红薯栽完之后,我再和爸一起,把咱家院子前面这一片也垒上围墙,把围墙的两边都开上一个大门。
咱们早上起来的时候把门打开,也不会妨碍人家过路啥的,这样晚上也安全,您实在不放心,咱们再买几条狗回来养,怎么样?”
蓝妈想着把自己家前面这一片,都用围墙围起来觉得也挺好的,确实是比较安全:“行,就按你的做。”
闲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清泠和蓝爸从山里运回来不少石头,全都给它劈成石板,从自己家到水库边全都铺上了平整宽阔的石板路。
猪圈也用石头垒砌而成,几天时间就在水库边的树林里,建好了一排十间大猪圈。
蓝爸见女儿一下子垒这么多间,疑惑的问:“清泠,咱这是要喂多少猪啊!你怎么弄这么多间猪圈,其实一间猪圈就可以养几头猪了。”
清泠边盖着房顶边对蓝爸:“爸,咱以后把鸡鸭鹅也关这里,免得大清早的就听着它们嘎嘎的乱叫声,想睡个懒觉都不行。”
蓝爸觉得也是,以前鸡鸭鹅少,没什么感觉,现在大清早的就只听见它们的吵闹声了,叫的那个声音让人心里都着急的慌。
几天的时间清泠家的鸡鸭鹅,就住进了它们的新家。
清泠也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栽红薯的时候,清泠掏的那个红薯垄笔直笔直的,看得蓝妈都不忍心破坏了,乡亲们见了她家这地都要停下脚步评论一番。
栽完了地里的红薯,就开始垒墙,蓝爸用三轮车运送着石头,清泠力气大就垒墙,拿起一块不规则石头用抹灰刀咔咔几下就削平整了,再整整齐齐垒上。
村里的人看着这一家人,真是钱多得烧的慌,山后面那垒了一片不算,现在把前面这一片也给垒上了。
这一天赶大集的时候,黄大菊在镇上的一个肉铺摊子上看中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正想叫老板帮她割下来,就被边上的一个老太婆抢先一步割了下来。
黄大菊正要骂人,抬头一看,觉得这个老太婆很是眼熟,想了又想,猛然想起来这不是清泠那个死丫头的亲奶奶吗?
立马把自己那凶恶的嘴脸,换成了一副见到亲人式的微笑:“哎呦喂!这不是光明他娘吗?婶子呀!你咋还自己出来买肉呢?咋就买这一点啊?你大闺女家那么多人够吃吗?”
杨老婆子见有人跟自己搭话,瞟了两眼确定自己不认识,本不想搭理那个自来熟的女人。
就听她又道:“婶子呀!你是不知道哦!光明家现在可发了,在家里承包了几片山头,还有水库,家里养的鸡鸭鹅都是成群结队的,听猪都养了十多头呢!
可富裕了,我看你在你闺女家的日子过的也不咋地,你怎么不回家呢!要是回了家那肉还不是随便你吃。”
杨老婆子听了这话,她不相信的看着这个女人。
黄大菊看老婆子的样子知道她不认识自己,是不会相信自己的,又笑呵呵的:“婶子!我是刘富贵的儿媳妇,咱都是一个村的我还能骗你吗?”
杨老婆子听到刘富贵的名字,她就相信了几分这个女人的话,撇了撇嘴不屑道:“就蓝光明家穷的巴巴响,还能养起那么多牲口,他家的粮食够他家自己人吃吗?你可别糊弄我老婆子”
黄大菊见她信了自己的话,就夸张的:“婶子呀!你是不知道你儿子承包的那个水库和那一片山地,可是花了不老少钱,听人村长都是用麻袋把钱装回去的,你儿子现在可本事了。”
杨老婆子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当年走的时候可是把家里面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大闺女家。
这些年在大闺女家要不是有这些东西支撑,她恐怕早就被大闺女一家人给赶了回去,现在听自己儿子发达了却没有来接自己回家,心里的怒气是熊熊的燃烧着。
她决定今天就回去看看,要是真有这个女人的那么好,那她以后就跟儿子住下,如果过的不好那她还是赖在大女儿家里算了。
看着老婆子那样子,肯定是想着什么时候回去,黄大菊也满脸喜意的走了。
哼!清泠那个死丫头自己治不了她,总有人能治得了她,等这个死老婆子回去以后不把她压的死死的,她黄大菊就跟她姓蓝。
杨老婆子提着一块五花肉回了大女儿家,大女儿的老婆婆看见她回来,就买了一点点五花肉满脸嫌弃的:“亲家母啊!你看咱家这一大家子的,你买这一点点肉够给谁吃的,喂猫猫都嫌不够塞牙缝。”
“亲家母,你家的猫可真大,它那哪是想吃肉,它那是想吃人。”
“你,好你个杨老婆子,你信不信我让我儿子把你赶出去。”
杨老婆子心里很不得劲,这些年这一家子可都是靠自己变卖中的那些好玩意儿养活的,现在见自己中没钱了,起话来也无所顾忌了。
大女儿回来之后,杨老婆子就拉着大女儿蓝光美,犹豫不决的:“光美,今天我遇见一个村里的人,她跟我你弟现在的日子可好了,我想回去看看,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回去。”
“回去,我以前忙着上班,也没空回去,现在有空了也回去住几天。”她更想老娘回去了就别来了,她娘的好东西也早没了,现在也干不了活了,在自己家住着不但占地方,还得多养一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