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霍去病 辛弃疾你是我转世吗
【大家听到这里想必已经猜出来了,没错,他就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南宋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爷爷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铁粉,所以给孙子取名辛弃疾,向偶像致敬。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人为之震惊。
文官里最能打的?武官里最会写诗的?
他们关于诗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跟打仗搭不上关系,这辛弃疾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明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听到天幕的描述,笑意盈盈:“果然是他。”
她特别喜欢辛弃疾那一首贺新郎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自称柳如是。
她虽是一烟花女子,却和偶像一样拥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三国时期,曹操听到这种描述,思绪天马行空。他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天幕不就是在他吗?
要不是只盘点唐宋,他必然榜上有名啊。
他津津有味念出自己前段时间写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武王打下天下,临终前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弟弟周公。大家都觉得周公会篡位,结果周公忠于兄长,也忠于侄子,做了一辈子忠臣,他的美名为后人称道。
他也想和周公一样做大汉的忠臣。
曹操摸着胡须,满怀期待地看着天幕。天幕盘点完唐宋,应该会盘点一下东汉末年吧。
想必天幕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是“文武全才”“大汉忠臣”“再世周公”
宴会上,汉武帝刘彻没听过偶像这个称呼,但从古青青的语气中,能听得出来是个好词。
他顿时高兴不已,这个辛弃疾的爷爷辛赞真有眼光!
冠军侯是他一提拔起来的,深受他的宠爱,天幕夸冠军侯等于夸他。
汉武帝刘彻笑着看向席间的霍去病:“天幕冠军侯是西汉名将,真是贴切,朕得冠军侯,犹如燕昭王得乐毅,何其幸也。”
冠军侯出道即巅峰,十八岁以八百骑兵斩首两千,一战封侯。
在这个时间,汉匈两方还没有进行漠北大决战,霍去病还没有封狼居胥,却已经是闪闪发光的名将。
霍去病连忙谦让地:“臣哪里能与乐毅将军相提并论?”
“有什么不敢的?”汉武帝刘彻笑意盈盈:“你现在还年轻,才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还有大把年纪可以供你建功立业。李牧和白起这些从前的武安君都未必比得过你。”
汉武帝刘彻倒是没有捧杀的意思,他是真的非常喜欢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的私生子。汉武帝刘彻也算是看着霍去病长大,把他当儿子看,并不把他当外人。
“儿子”现在战功赫赫,太让他脸上增光了,比仁弱的太子刘据好多了。
再了,汉武帝刘彻也有在马上建功立业的梦想,看到霍去病,就像是看到了理想。
这让他如何不喜欢霍去病呢?
霍去病被汉武帝刘彻得心潮澎湃,他也很崇拜这些武安君。汉武帝刘彻决定进攻匈奴,年轻的他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时间和会,肯定能超过这些武安君吧!
汉武帝笑着指点:“趁着现在年轻,学得进去,有空多读点孙子和吴起的兵法,将来出兵漠北就有用了。”
霍去病平时谨遵卫青的教诲,表现得很谦逊,碰到打仗这事,却非常傲气。
他微微抬起下巴,志得意满地:“我不用学。”
“为什么?”
“古兵法已经落后了,打仗的时候,我会制定对应的策略。”
汉武帝哑然失笑:“你呀你。”
真是一位开天辟地似的将才啊!
他何其有幸能拥有霍去病?
想到此,他有些感慨:“那南宋被金人打得节节败退,如今却有和霍去病类似的辛弃疾,应该能打回去了。”
霍去病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天幕,心中升起无限的好奇,满怀探究之心。
自己未来的粉丝给孙子取和他类似的名字,来致敬自己。
这层渊源让他倍感奇妙。
所以他天然对辛弃疾观感有些特别,多了不少关注。
辛弃疾也是武将吗?也和他一样去打匈奴了吗?能打得过他吗?
辛弃疾前些天痛扁了一顿对先贤李清照评头论足的文人,怒而写了一首词,骂那些文人。
怎么能这么他偶像呢,简直民风败坏!
这时,妻子范氏突然推开门,仿佛有什么大喜事发生,喜气洋洋地:“快出来看天幕,你和易安居士一样上榜了,也是一位千古词人呢。”
他没有注意到,辛弃疾听到他的话之后有些发愣、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
妻子笑呵呵地:“得去看看祖坟,肯定已经冒青烟了。”
这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辛弃疾的爷爷泉下有知,也会高兴得痛哭流涕。
然而辛弃疾却放下笔,深深地叹气,又高兴又无奈。
唐代大诗人杜牧希望和祖先一样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写诗并不是杜牧的本业。
对辛弃疾来,也一样。
作词是他宦游生活的调剂品,他希望和霍去病一样北伐。
比起“词人辛弃疾”,他更想听到“抗金名将辛弃疾”
天音兀自道:辛弃疾和李清照一样也是山东人,可是跟李清照不一样,他出生的时候,山东已经沦陷了。中原已经被金兵所占领。
他们家不是不想跑,可是家里族人太多,导致没有宋高宗赵构跑得快,只能留在了金兵的占领区讨生活。
辛弃疾的爷爷在金朝任开封市市长,官职不。
可爷爷身在曹营心在汉,非常心忧祖国,经常给辛弃疾灌输爱国思想,希望他能揭竿反金。
耳濡目染之下,出生在沦陷区的辛弃疾没有忘了远在南方的南宋,一心想要跟南宋取得关系,回到汉人的地界。
但是,南宋朝廷是有些双标的属性在身上的。南宋朝廷自己南迁过河,却看不起那些从沦陷区逃过来的人,把他们叫做叫“归正人”,也就是从良的意思。
这是一个蔑称,明摆着搞地域歧视。
据史料记载,宋朝有时候还封锁淮水不许南渡,甚至目为“盗贼”,明揭榜示,来者即行剿杀。
此话一出,无数朝代的人哑然失笑,唏嘘不已,议论纷纷。
年迈的杜甫忧国忧民,看到这种离谱的场景,心都碎了:“大宋啊大宋,对外唯唯诺诺,对内”
“只有皇室的命算命,普通百姓的命就不算命吗?”
“宁做大唐犬,不做大宋人。”
他正逢安史之乱,对这个支离破碎的天下很失望。
可和大宋相比,他突然觉得大唐没差到那种地步
南宋,那些身处沦陷区的百姓看向南方,心像是被挖了个大洞,呼啦呼啦地漏风。
祖祖辈辈告诉他们,他们不是大金人,他们是大宋人。
他们一直对长江那一头的大宋报以真切的向往,盼着大宋打过来,或者等到有会的时候,他们主动过去。这样就能重归故国了。
如今天幕却告诉他们假的,全是假的。
南宋朝廷不仅不想打回来,还嫌弃处在沦陷区的他们。
无数义士涕泪满襟。他们怀念大宋,大宋却不要他们
辛弃疾的故乡山东多响马。王莽时期,赤眉军在这里起义。唐朝时,黄巢在这里发家。
如今,这里正酝酿着南宋最有影响力的抗金起义军——红袄军。
这支军队穿着红色的衣服,所以得到这个称号。他们在抗金事业上,立下汗马功劳。金国无比仇恨红袄军。
红袄军首领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武力超群,梨花枪威震八方,在军中地位很高。
她听到天幕的话,陷入深深的沉默。
金人贵族对山东沦陷区的农民的剥削非常严重,他们建立红袄军是为了抵抗金人。
她和哥哥还是心念着祖国。起义只是为了抗金,没有针对朝廷的意思。
可“归正人”的称呼实在是让她太心寒了
宋朝开国皇帝听到这种消息,都气闷了,额头青筋直跳:“天幕骂得好,骂得好,不过骂得还不够。”
“忠人义士想要过河,还不被允许,这还有天理吗!”
“普通百姓被金兵蹂躏,想要过河求生,居然还被标记为盗贼,这还有王法吗?”
弟弟赵光义看到哥哥被气得双目通红,心里笑嘻嘻,对哥哥的后代抱以崇高的嘲讽。
不过他还是聪明的,思来想去,安抚道:“长江虽然是天险,过河难度很大,但不是不能过河。金兵伪装成普通百姓,随便坐条船,就能长驱直入。再了,即使那些百姓不是金兵,也有可能是有歹心的探子。”
“南宋朝廷不让人过河,也有一定道理。”
开国皇帝赵匡胤闻言,觉得能得通,可还是不能接受。
“到底还不是那南宋朝廷一造成了这种局面。如果他们不逃,这些百姓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怎么会被迫成为归正人?这是他们造的孽。”
突然间,赵匡胤以史为鉴,想到了都城的事情。
对了。南宋朝廷惧怕蛮夷过长江,北宋朝廷也怕蛮夷过黄河。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早早看出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一直想把都城迁到洛阳,然后迁到长安。
可是之前弟弟赵光义搬出来名将吴起的话:“在德不在险”。
朝廷官员也觉得汴京身为交通枢纽,经过多朝积淀,很繁华,比被毁的洛阳好多了。
出于种种考虑,他们不想迁都。
赵匡胤之前妥协了,现在看到北宋的结局,冷着脸看向赵光义和文武百官:“就是你们之前不让朕迁都到洛阳,所以才会发生那靖康耻,你们也是罪人。”
“汴京古往今来被称为四战之地可不是开玩笑的,周围没有任何天险。北方的蛮夷只要一过黄河,就能打到汴京。”
“谁又能管得了浩浩荡荡的河流呢?永远只能被动挨打。”
“这下还要拦着朕迁都吗?”
赵光义和文武百官陷入沉默。
开封确实无险可守,连皇帝都金兵长驱直入掳走了,这个都城好像确实不太能住
辛弃疾想来想去,自己身上没有功劳的话,回到南边,也要被歧视。那就趁自己还在沦陷区,做出一点功劳来!
金国学习汉文化,也把科举考试学过去了。辛弃疾就借科举考试的方便,前去金国的首都,绘制首都重要据点的地图。
号称南宋詹姆斯邦德。
金兵非常残暴,盘剥百姓,沦陷区的百姓苦不堪言,起义军一波接着一波。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沦陷地,可是对金朝没有好感,于是揭竿而起,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了起义军首领耿京。
辛弃疾有家学渊源,读书很多,非常聪明,能会道。
起义军首领耿京一看,哎呀,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呀!
于是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负责起义军的文书工作,还负责和朝廷联络,总之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
起义军一直跟金国打游击战,战功赫赫。
南宋朝廷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对抗金起义军是拉拢的,会招安他们,联合抗金。
起义军首领耿京也爱国,希望能被招安,所以就让辛弃疾跟南宋朝廷联络,商讨招安的事情。
这天,辛弃疾正跟南宋朝廷的使者聊着策略。
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准备归顺朝廷的耿京被叛徒杀了!
叛徒张安国不希望起义军归顺朝廷,于是杀了首领耿京,想去投靠金国。
辛弃疾一听,怒发冲冠,这还得了!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叛徒!
于是,辛弃疾拉了一个五十人的敢死队,冲到了五万人的金兵大营。
得知这件事情的人都觉得辛弃疾傻,这不是纯粹的自杀行为吗?
结果辛弃疾成功了,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把张安国给绑了出来,带回南宋朝廷斩首示众。
画面中,辛弃疾率领五十人的队,绑着屁滚尿流的叛徒张安国,在金营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最终呼啸而去,全身而退,没有受一点伤。
金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叛徒已经被辛弃疾抓走了。
金兵脑门上都挂着问号,这人怎么敢的?
金戈铁马,万军不过齑粉!
观看天幕的人:“???”
汉高祖刘邦瞠目结舌,惊掉了下巴,看向韩信:“爱卿能做到吗?”
韩信看着天幕,只觉心情激荡,浑身充满热血,谦虚地:“论马上功夫,我不及他。”
韩信智谋无双,号称兵仙。比起上阵杀敌,他更喜欢运用兵法。
刘邦见韩信都这么,不禁感慨:“辛弃疾,真乃再世西楚霸王也,南宋有他,有福喽。”
李白惊讶无比:“五十人进五万人的敌营,那是当之无愧的军神。”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豪杰也。”
他心中痛快,于是招呼酒家拿酒,畅饮几杯,趁酒意正浓,准备给辛弃疾这个名场面写首诗。
不喝酒不行,对他来,最好的诗就在酒里。
他也有一好剑术,也算是文武双全,只恨辛弃疾不是大唐人,他真想跟辛弃疾切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震惊不已,非常感慨:“朕倒是没去了解过辛弃疾,原来竟然是这么一个人才呀。可惜呀可惜,投胎太早了,投到明朝就好了。”
他有点感慨:“咱大明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猛将呢?”
他像是想到什么,看向曹国公的儿子李景隆,笑着道:“朕最看好的就是你呀,你也要做霍去病辛弃疾那样的名将!”
李景隆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所以朱元璋算是李景隆舅爷爷。
李景隆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憨憨的后辈,还让他当太子太傅。
未来的“大明战神”李景隆熟读兵书,对自己非常自信,答应得非常爽快:“好嘞。”
一旁的朱棣撇撇嘴,他也想建功立业,可惜身为身份地位敏感的藩王,没什么会了。
朱元璋并不清楚,真正可以以少胜多的并不是李景隆,而是儿子朱棣。
未来的靖难之役中,儿子朱棣开局八百人,却一路打败了拥有五十万兵力的“大明战神”。
从此,李景隆一战封“神”
霍去病看天幕的眼神里充满了光,浑身热血澎湃。
这个名字和他类似的人,很强。
汉武帝刘彻震惊又感慨:“辛弃疾没有辱没冠军侯的名声啊,这人莫非是你的转世?”
霍去病摇摇头,谦虚地:“不清楚,不过我的文采欠缺,他都能上榜。我肯定不如他。”
汉武帝刘彻心中啧啧称奇,光是辛弃疾露的这一,就强大到有点玄幻了。
这时,汉武帝刘彻像是想到什么,唇角止不住上扬,心里有些高兴。
以前他生了场大病,结果时候的霍去病哭了几声,吓得他一身冷汗,没过多久病就好了,所以他就给孩取名叫霍去病。
寓意是远离疾病。
他给霍去病取的名字太吉利了,以至于衍生出来的名字都这么厉害,不愧是他刘彻!
天幕的场景一出,无数人崇拜不已,很多人已经盘算着,要给未出世的孩子取一个类似的名字了。
当然,不能一模一样,这样孩子容易压不住。
“病已”“远疾”“弃疗”应运而生。
消息传回南宋,举国上下都炸锅了,哗然一片。
大宋第一猛男震惊,我找到了常山赵子龙的转世千军万马避白袍犯我大宋者,远近都诛
大宋失去的骨气,好像被辛弃疾找回来了!
据,连宋高宗赵构都惊叹不已,震惊到三叹:好家伙,猛男,快回来吧,大宋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