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反派长公主(四) 摄政不如称帝……
泰平帝自然不会在乎一个的亲王侧妃,但他也万万料不到大皇子司琛玉会跑来求情,
“求父皇不要治罪姨母。”
他从未见过生母一眼,好不容易才见到姨母这个亲人,司琛玉打心底更愿意亲近。况且姨母又有什么错,不过是出了别人不敢的话而已。
当着父皇的面,司琛玉不敢表露出心中的怨恨,但也不忍姨母就此丧命。
泰平帝深深皱起眉头,有些不悦道:“你是糊涂了么,此妇人污蔑先皇后,挑唆皇子,怎能轻饶。”
司琛玉鼓起勇气道:“那毕竟是儿臣的至亲,还请父皇开一面,饶姨母一条性命吧。”
见父皇神色依旧是冷冷的,他又咬牙道:“儿臣愿意代姨母受罚。”
见大皇子苦苦哀求,泰平帝也不禁陷入了两难境地,毕竟是唯一的皇子,又怎么舍得罚呢。
可若是轻轻放过彭城王侧妃,且不外朝议论,就是让长女和靖国公府知道了,必然会不满的。
届时他驾崩了,襄玉还能尽心辅佐幼弟么。
但大皇子这般亲近彭城王侧妃关系,又是骨肉至亲,若是就这么处死,未免太绝情了,只怕叫大皇子伤心不已。
这心背都是肉,泰平帝这下也是无奈头疼了。
而这也是萧函想看到的局面,事实上大皇子司琛玉会这么快得到皇帝的旨意,赶去阻拦,也是她暗中派人透露的风声。
一个彭城王侧妃是死是活不重要,重要的是各方的反应。不止是大皇子司琛玉,还有泰平帝。但凡其中有一个能狠得下心来,做出最合适的抉择,都能平息此事。
其实另外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原主这位嫡长公主主动出面求情,可是她会吗?
——萧函早两日便出宫回了公主府,
她又不是原身,对这位便宜父皇也没有感情,又怎么会上赶着为对方排忧解难。也不需要此时树立一个所谓善良大度,仁慈美好的形象。
所以哪怕宫里一再派人传召,萧函也称病不去,派来的人也挡了回去,态度明明白白。
能有这般底气,到底她并不是没有任何倚仗只有皇帝宠爱的普通公主,至少有老靖国公这个外祖父在。
靖国公是不打仗了,但对于大齐军队的影响,依旧是在的。
*
此事最终结果也不出萧函的意料之外,
——泰平帝对大皇子心软了,收回了原本赐死彭城王侧妃的成命,只是将其贬为侍妾,另外斥责彭城王治家无方,降爵一等。似乎是想将此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但事情有这么容易么结束么。
此事很快闹得沸沸扬扬,传得前朝与后宫都人尽皆知。
不久便有御史上奏,直接弹劾大皇子不孝,纵容并庇护污蔑先皇后的罪人,要知道皇后乃是大皇子嫡母,还有抚养之恩,此等行为实属大不孝。
泰平帝气得倒是想发落这些言官,但是他不能,他之前可以所以贬黜大臣,那是因为他时日无多,不必顾忌名声。
可现在一旦治罪了这些言官御史,立刻就会坐实大皇子不孝的罪名。
须知历朝历代都是以孝立国,君父君父,孝本身就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最基本的礼教,断然不可废。一个不孝之人日后又如何能继承大位,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
所以泰平帝只能忍下怒意,好声好气道:“大皇子年岁尚,还需好生教导。”
试图以此淡化影响后果。
然而这话一出,更多的文官御史可以开喷了,不,应该是忠言直谏。——既然年岁尚那日后又如何能担得起储君之位,以后又如何肩负得天下江山,倒不如从宗室中另择人选等等。
泰平帝在退朝之后就气病了,还传召了整个太医院。
然而朝堂上的文官们可不愿意背锅,表示皆是大皇子行为不孝,令陛下心忧。
泰平帝:“”
*
对于朝堂上的事情,萧函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那些上奏的言官御史中或许还有沈家的笔。毕竟泰平帝这般轻拿轻放,偏袒大皇子的态度不要太明显,沈家怎么会高兴。
同样也接收到了萧函传达的意思。
在泰平帝心目中,公主终究是比不过皇子的。准确来,是原身加上先皇后,再加上沈家,这些统统比不过一个能继承他皇位江山的皇子。
仅仅是大皇子的一个求情,他便能放过彭城王侧妃这等引发祸端之人。
试问泰平帝对原身这个女人还有沈皇后,又有多少真心呢。
萧函甚至怀疑,原身的母后屡屡流产最后早逝,是否也有泰平帝的笔。毕竟若是真爱,又怎么会让对方不断怀孕伤身。连沈家人都知道的生育道理,泰平帝就真的什么都不懂么。
在朝野关于大皇子不孝的舆论愈演愈烈的这几天里,萧函都是闭门不出,谁也不见,也就看看书,自己与自己下下棋,
连系统都闲的冒泡了,宿主接下来不做些什么吗?
萧函淡淡道:“不用做什么,只需静等就好。”
系统疑惑:等什么?
萧函笑了笑,自然是等泰平帝接下来的行为,也等沈家做出选择,是否要上她的船。
就在第五日,萧函等到了她所想要的。
罢朝养病的泰平帝很快下了三道旨意,一是令大皇子禁足罚抄孝经三百遍,二是加恩靖国公沈平之为上柱国。
如果前两道只是稍稍平息非议之声,那么第三道旨意,才是真正令朝野震惊了。
——册封嫡长公主辅政监国。
放在现代,毫无疑问就是用一个更大的消息盖过原来的消息,相比起让一公主担任辅政监国之位,似乎未来的储君大皇子不孝也没那么重要了。
如果是抱着这个目的,那么泰平帝无疑是成功了。
但对于瞬间被推上风头浪尖的萧函来,她这一局的算计同样成功了,因为她得到了她所想要的——提前得到监国之权。
毫无疑问在圣谕传达下来后,萧函还得进宫拜见泰平帝。
泰平帝的脸色看着比之前更差了,那么被那些弹劾的奏折气病了八成是真的,萧函微眨了下眼,没想到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面上自然半分不显,依旧是恭谨有礼,“儿臣参见父皇。”
泰平帝原本对这些时日长女不肯入宫是有些不悦的,谁让她不够贴心乖顺呢。
至于那三道旨意也是无奈之举,对大皇子是惩大诫,好对外也的过去,而且禁足时间长了也不行,若是一年半载的也不知道他还撑不撑得过。
加封靖国公府为上柱国,同样也是为了补偿安抚沈家,毕竟此事辱及沈皇后声誉,沈家就算是闹起来,要个法也是完全占理的。
唯有最后一道旨意,泰平帝心中也是犹豫了许久,虽然早有安排长女在他过世后,担当监国之位的想法,但提前颁布下这道旨意实属无奈了。
饶是他也没考虑到仅仅是彭城王侧妃一事,让大皇子背上不孝之名,引得朝野非议不断。
还有因为近日烦忧这些事,令他的身子确实越发不好了,不得不早做准备,
泰平帝饱含深意的目光落在长女的脸上,许久后终究是无奈叹了声,“襄儿,你莫要怨父皇处置不公,轻饶了吕氏。”
萧函不置可否,只道:“父皇多虑了,我从未这样想过。”
毕竟她不是真的司襄玉,没那么多的愤慨与怨言。从始至终,她的目的都很简单明确。
泰平帝似是没有料到女儿这样的反应,又微微蹙眉,
“朕没有处死吕氏,也是为了不令你们姐弟之间产生隔阂,你与琛儿乃是至亲足,琛儿又年纪尚浅,如今父皇更是将监国的重任交给你,日后还需要你来好好辅佐司家的江山。”
萧函微微笑了笑,“父皇真的认为我能担起这个重任么?”
“如今,朝中佞臣当道,军中忠奸莫辨,就连宗室那边也不怎么安分。”泰平帝叹了叹,“琛儿年资尚浅,难免主少国疑。”
“你年长他许多,还有大柱国这等忠臣,定能稳住大局。”
泰平帝心中也只是想着只要长女能撑着几年,不让大齐生出乱子,直到新帝亲政就够了。而且襄儿一介女流,这权柄能给出去,日后新帝也好收回来。
任谁也不会让一女子把持权力太久的。
这样一想泰平帝又安心许多,还继续不断以亲情与国家大义谆谆劝导安抚长女。
萧函一边面上扮演好女儿的角色配合着,一边则是看破不破,泰平帝他想归他想,但怎么做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比如临走时泰平帝有意让她去看一看大皇子时,萧函淡淡笑道:“皇弟还需禁足三月诚心抄经,我还是等三月过后再去看望他吧。”
泰平帝还想多些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襄儿的也有理,不好再强求,想着等她消了怨气,此事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