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 40 章 出海放流鳕鱼顺便烤藤壶……
叶雪衍为香鱼的事奔忙了差不多一周,总算收尾。
回到家的叶雪衍什么也不想做,只是抱着自家的海獭好好地在海洋牧场里待了好几天,顺便从海洋牧场里捞些海鲜,隔三差五请谢醒吃饭。
他请,谢醒做。
这天,周昼常在微信上找他。
两人自从上次的梭子蟹增殖放流之后就再没见过了,叶雪也收到他的消息,还有些意外。
周昼常找他是对他发了个邀请,有个和官方合作的项目,请他们去对大头鳕和黄线狭鳕进行增殖放流。
他们项目组的老大听他们和叶雪衍打过交道后,主动提醒他们,这次也可以邀请叶雪衍。
周昼常也正有此意,觉得叶雪衍对附近比较熟,邀请他能节省时间精力,就在微信上找他问一声。
叶雪衍见了,回道:大头鳕和黄线狭鳕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鳕鱼吗?
叶雪衍:我刚刚去查了一下,大头鳕生活在大陆架到大陆坡的沙泥底质海区,黄线狭鳕的栖息水深可达到两千米,就算增殖放流也要把它们放在不同的海区吧?
周昼常很快回复:是的,这是两个实验室分别增殖出来的鱼苗,我们要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海区去,所以任务比较艰巨,时间也比较紧。
叶雪衍:确定可以在我们这边增殖放流吗?会不会对本地的渔业产生影响?
周昼常:我们已经调查过,确定没问题。之前的渔业资料也显示,大头鳕和黄线狭鳕都是本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只是现在资源衰退。
周昼常:我们这个项目和政府合作,相关部门已经审核过了,确定没问题,你放心。
周昼常回完,发来两张盖了红章的文件照片,表示确有此事。
叶雪衍看他这么,接着问:那你们这个行程大概是怎么样?有计划吗?
周昼常:有的。
周昼常发了几个坐标过来:我们大概在这几个海区活动,可能要在野外住一晚。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荒岛,我们就上岛露营,没有的话在船上睡,七月五号早上出去,六号晚上回来,报酬是一天五百。
叶雪衍看了一下,确定没问题,给他准确答复:行。那我们在哪里会合?
周昼常:早上七点码头上见面就行,梁哥也在。
梁居贤是叶雪衍的老熟人,叶雪衍一看他在心里松了口气。
这位老渔民对本地海区比他还熟,见的世面也多,问题不大。
因为要出海,叶雪衍专门做了一下准备。
他以往出海都注意穿上衬衣,戴上帽子和墨镜,做好防晒。
这次因为去的地方比较远,还要在外面食宿,他特地带上各种调料和谢醒做的泡菜。
在外面,吃好喝好还是挺重要的。
反正调料的重量很轻,也不怎么占地方,带上幸福感会高许多。
第二天,叶雪衍准时跟周昼常一行人会合。
周昼常这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出海出多了,皮肤晒得比较黑,人也显得更精瘦。
他一见叶雪衍,热情地笑出了一口白牙:“叶大夫,好久不见,你还是老样子。”
叶雪衍:“也没有很久,你的变化倒是比较大。”
周昼常哈哈笑起来:“我最近跟了一个大项目,天天在海上蹲着,是有些变化。”
叶雪衍勾唇笑了一下:“那我们开始搬东西?”
周昼常:“辛苦辛苦,鱼苗在卡车上,有点重,我们搬的时候慢慢来。”
大家一起搬完鱼苗,清点完数量,又检查各种设施,七点四十五的时候,他们就往海上开。
这次增殖放流的鳕鱼比较多,他们一共开了两条船出去,都是中型船。
叶雪衍跟梁居贤比较熟,就上了他的船。
出海跟坐车一样,经常出海,海面的情景也变得平平无奇起来。
叶雪衍找了个地方打盹,边上科研员们在声聊天,发动跟海浪的声音交杂在一起,一切都形成了背景音。
船在海上开了一个半时,终于到第一个放流点。
增殖放流需要搬搬抬抬,都是力气活。
叶雪衍在旁边搭把一桶桶鱼苗抬下来,打开盖子准备放流。
放流的鱼苗只有缝衣针那么长,一桶鱼苗有上万条鱼。
只是不知道最终活下来的有多少?
叶雪衍看了一下,悄悄将伸进桶里,不动声色地释放龙力。
边上的人没有察觉到他的动作,还在吃力干活。
龙力进入水中,鱼苗们变得活跃起来。
叶雪衍带着笑把它们倒到海里,又看它们消失在海面之下。
放流的工作比较枯燥,他们到一个个海域把鱼苗放到海里再记录下来,一遍遍重复这个步骤。
午饭他们也来不及认真准备,只吃了早上带上船的炒面,面里有鸡蛋肉丁豆芽和辣酱,都是很普通的食材。
炒面都冷了,口感变得有些怪,还有些咸,大家也没什么怨言。
周昼常作为队长,鼓励大家道:“按照这个工作效率,我们下午能早一点到岛上,就能钓海鲜吃了。”
梁居贤也道:“只要到了岛上,哪怕钓不了海鲜,也能敲些生蚝跟藤壶吃。”
大家都笑起来。
周昼常:“梁哥你不要毒奶,肯定钓得到海鲜。”
梁居贤朝叶雪衍努努嘴:“那你就要跟叶大夫打好关系了,他钓海鲜的技术一绝,我跟他出了那么多次海,从来没有见他走空过。”
大家都朝叶雪衍看去。
叶雪衍抬了下眉:“嗯。”
“就一个嗯?”有女队员道,“叶大夫,你也太高冷了。”
另一个男队员开口:“帅哥都是高冷的,何况叶大夫这种超级大帅哥。”
大家又笑起来,气氛变得活跃。
叶雪衍想的话被笑声打断,丧失了为自己辩解的会,只好笑着摇摇头,沉默地不再开口。
他倒不是高冷,而是今天太累。
表面上他只是跟大家一起帮帮抬,实际他几乎把一半的龙力都释放出去了,还是用人形释放的,难度高了许多。
吃完午饭,短暂地休息了一会儿,他们又爬起来干活。
渔船在海面上开了那么久,已经离陆地很远了,海水也变得更加干净,呈现出一种冷调的灰蓝色。
这个地方很难再看见海鸟跟其他船只,放眼望去,茫茫大海占据了人的全部视线。
如果不是经常出海的人,光是看到这个景象,恐怕就会油然生出一种恐惧感。
这里太大,又太无依无靠了。
上午大家还有力气笑,下午大家被晒得汗流浃背,体力也耗得差不多了,都在沉默地干活。
好在他们的动作的确比较快,大家在傍晚的时候成功按计划来到了荒岛。
今天晚上他们就要在荒岛上用防潮垫和睡袋打地铺。
荒岛的条件虽然一般,但是比海上强一点,起码不会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一个稳固的床会让人睡得更舒服。
船上的鱼苗不用搬到沙滩上,密封桶里面都给了氧气调好了温度,让它们再在里面待两三天也没问题,他们要搬的只是自己的用具。
大家搬睡袋的搬睡袋,搬食材的搬食材,叶雪衍力气大,主动承载了双倍的工作量。
他原本想帮队里的女性搬一部分,然而都被笑着婉拒了。
常年在户外工作,她们并不需要别人帮忙也能做得很好。
上岛后,周昼常清点了人数,看人都到齐了,拍着道:“大家先休息一下,休息好了,我们就钓鱼做饭,不想钓鱼的也可以去挖藤壶和生蚝。”
梁居贤:“懒得挖也行,这里有气罐,等会儿你们直接喷气烧,取肉就行。”
还有这种操作?叶雪衍抬起了头。
有人问:“现在都这么先进了吗?”
梁居贤:“新流行起来的工具。”
梁居贤看大家好奇,躬身在自己的行李里面掏出两个带气罐的喷枪,找到一个生蚝顺演示起来。
新鲜的生蚝不太好开壳,用喷枪烧了十多秒,里面的肉熟了,简单一掀,就能见到鲜美肥嫩的肉。
梁居贤顺一捏,把生蚝扔到嘴里:“就是这样,生蚝和藤壶牢牢附着在石头里面比较难挖,用这个喷枪一烧,它们的壳就会打开,然后取肉回来。”
叶雪衍恍然大悟。
不愧是经常带游客出海的人,就是有经验。
有队员兴奋地举:“我要一个喷枪。”
另一个队员道:“我也要!”
其他人同样跃跃欲试。
梁居贤见大家那么感兴趣,提议道:“要不然我们一起去,先弄点生蚝肉和藤壶肉回来,再钓鱼?”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纷纷去礁石那边找藤壶和生蚝
在外海长出来的生蚝和藤壶都很干净,而且新鲜,烧一下直接吃就很美味了。
它们甚至不用加盐,壳里面的海水就足够调味。
叶雪衍也吃了一个,感觉虽然没有蒜蓉生蚝好吃,但别有一番风味。
大家一边烧一边吃,对这种原生态的方法赞叹不已。
梁居贤笑眯眯地过来:“怎么样?这个方法可以吧?你们放心。”
叶雪衍暗自点头表示赞同。
叶雪衍道:“可以多挖点藤壶肉炒鸭蛋,我带了鸭蛋。”
梁居贤惊喜:“你还带了鸭蛋?那是得多挖点。你们别看藤壶不起眼,炒鸭蛋可鲜了。”
另外一个队员同时举,道:“我们知道,藤壶,bln,甲壳类,和虾螃蟹同类,也是优质的海鲜。我们在野外经常吃的。”
这位的是藤壶的拉丁文名字,拉丁文是死文字,平时没人使用,大多数时候只用来做科学命名。
叶雪衍不禁多看了一眼,再一次感觉到了研究员们和一般渔民的区别。
跟研究员们出来还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