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A+A-

    【除了前面所的这些,史书之上还有许多事能看出刘恒隐藏在温和表象下的腹黑,这里便不再一一讲述。

    讲到现在,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为什么刘恒真的是刘邦的几个儿子里最像他的了吧?他们父子俩都善于将谋划隐藏在伪装之下。

    唯一不同的就是,两人顶着的壳子不一样。

    刘邦是套的是流氓壳子,而刘恒就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外表看着纯洁无暇,可干的事没比刘邦少多少。偏偏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好人,不脏、名不损就把事情给办了,两人的风评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光看史书上,刘邦的黑料就不知道有多少,可你能从史料里找出刘恒的多少污点?

    你刚才的那些事不就是吗?可是刚才的都是我们后人的猜测,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就是刘恒动的吗?没有!

    拿现在的电视剧来,以刘邦为主角的电视剧有几部?基本上都是配角,而且剧中的刘邦不是衬托项羽的霸气无双,就是为讲他的后代做铺垫,角色设定还都是不要脸的臭流氓,也就是剧里的笑点担当。

    以刘恒为主角的电视剧虽然也没多到哪去,但剧里的刘恒不是温润儒雅的翩翩君子,就是心怀天下的仁德之君,要多苏有多苏。

    酸刘邦老流氓走狗屎运夺得天下的人比酸刘恒捡漏当皇帝的人多多了。除了在咱们现代,就是生在封建朝代的人对两人的评价也是一样的天差地别。一般提起汉高祖刘邦,基本上是要造反的——刘邦一个亭长都可以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行?

    而到汉文帝刘恒,立马就有一堆皇帝举——我我我!我是汉文帝的粉丝!

    “汉高祖走狗屎运夺得天下?这铺天的酸味都飘到咱这儿来了。”

    朱元璋不屑地哼了一声:“天下运气好的人多了去了,难不成谁都能当皇帝?难不成咱能打下这天下也是走运?”

    -

    刘恒在与朝臣、诸侯王斗智斗勇中展现出来的帝王谋略,就是放眼华夏上下五千年也没几个能比得上他的。

    评价一个皇帝,看的是在他治下的国家是怎样,百姓是怎样的。国家他不治理,百姓他不关心,屁股下的皇位坐得再稳,搁史书上也就是个平平无奇的皇帝,不定还会被骂上几句。华夏四百多位皇帝,全都记下来得多累?有几个会有闲心记得他?

    单单只有制衡朝臣、打压诸侯王的帝王心术,刘恒绝不会成为青史留名的太宗文皇帝。

    他是治下百姓歌颂的好皇帝,是后世人公认的明君模板。他的好就好在他对百姓的关心爱护。有几个人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又有几个人不知道要当好皇帝就得做到爱民如子?知道归知道,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刘恒做到了。他不仅做到了,他还做得很好,他开启了华夏古代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

    绝大多数时候,爱惜羽毛的刘恒都很注意自己的名声和形象,但在某些时候他又不是那么在乎名声。

    汉高祖年间臣服大汉的南越王赵佗在吕后执政时期宣布脱离大汉、自立为南越武帝,时常派兵劫掠大汉边境,可他却在看了刘恒的一封书信后就再次臣服大汉。[]

    赵佗?

    嬴政想起这人是自己刚任命的前去平定百越的副将。

    看来对方“超额”完成了平定百越的任务,工作能力不错。

    光屏内南越武帝威风八面,光屏外的赵佗冷汗直冒。

    他就呆在家里看个视频,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要大祸临头了!?

    入宫!他要立刻入宫求见陛下,

    他要告诉陛下自己真没别的心思!

    忐忑不安的赵佗匆匆离开家,心里七上八下,想着见到嬴政应该什么。

    赵佗不确定地想:按照陛下的性子,应该不会杀我吧?或许会给我定个几年拿下百越的“目标”?

    在写给赵佗的信里,刘恒开篇就介绍自己的身份:““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籓于代。”

    像刘恒这样不是按正常程序继位的皇帝,应该对自己的身份很敏感,轻易不会提起自己侧室之子的身份,毕竟提一次就会提醒别人他的皇位来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可是刘恒不仅提了,还提得很坦然。

    赵佗对吕后不满,刘恒放低姿态,表明侧室之子身份的同时又拉近了和赵佗的关系。因着这句话,赵佗接着看下去,结果刘恒就图穷匕见了——朕已经派人去慰问你在真定的兄弟,你的祖坟朕也派人去修缮了。

    慰问还是威胁,大家自行体会,反正赵佗看完这封信后就归顺大汉了。虽这里面也有当时局势的因素在,但不可否认这封信写得好啊。

    如果能不靠战争、不让百姓受苦就能让赵佗臣服,那他刘恒姿态低点又有何妨?

    宋真宗赵恒肯定地点点头,他签澶渊之盟不就是不想打仗、不愿让百姓受苦吗?

    能花钱解决的事为什么不做?

    想到这里,他对视频的不满又冒出来了:他不也没让百姓受苦?怎么提到刘恒就是夸,提到他赵恒就是损?

    -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咱们现代知道日食只是一种天文现象,并没有什么特殊意味,但是在古代,日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一旦出现,便意味着君主无德,这个时候天子要么是下罪己诏,要么找个背锅侠。[2]

    光屏之上,时间来到汉文帝二年十一月。

    如圆盘一般的太阳高悬于天空之上,苍穹之下,大汉的百姓如往常一样劳作生活,这好像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突然,天地间的光亮黯淡了一些。

    慌张的百姓们环顾四周,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民间乱作一团。

    直到有人颤着指向天空,众人才抬头发现那块不知何时出现在太阳上的阴影。

    天狗食日!

    光屏内的大汉百姓跪在地上哭嚎,祈求老天饶恕。

    而下罪己诏就是刘恒开的先例,他是华夏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皇帝。在天生异象、百姓恐慌之时,为了安抚民心,在意名声的汉文帝主动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3]

    有刘恒的对比,再看看某些皇帝

    其他皇帝什么反应不,之前被江夏点名的汉成帝刘骜不自然地咳了一声。

    -

    对古代百姓来想过个安生日子很难,天灾**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刘恒无法避免天灾,那他就只能尽可能地让百姓避开“**”。

    刘恒执政期间的赋税有多轻?汉文帝二年正月,刘恒亲率百官耕种,赦免拖欠县署的粮食的百姓,九月下诏今年只征收田税的一半。

    十二年,刘恒再度下诏免除农民今年一半的赋税。十三年,免除农田赋税。驾临太原时,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的赋税。[4]

    主打的就是一个减减减。刘恒不仅帮百姓减负省钱,他自己也厉行节俭。[5]

    他想建造一座露台,得知造价百金,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便不再提此事;刘恒令宠妃衣长不得拖地,宫中帷帐不绣花,为的就是省钱省布料。当然,他不是那种让宫妃节俭、自己享乐的人,他本人的穿着也相当简朴。

    在他驾崩之前,特地下令丧礼不能太过隆重;服丧时间不

    能太长,国丧期间不能禁止百姓喝酒吃肉和办喜事,他担心打扰百姓;参加丧礼的人不能大量披麻戴孝,不然布料全都拿来做丧服,太过浪费;在他的陵墓之中,陪葬品都是陶器。[6]

    某些朝代的百姓听见那几声减减减,心里那叫一个羡慕。

    减一半、减三年听得他们一愣一愣,他们头上的皇帝老儿要是像汉文帝这样就好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本就觉得赋税繁重的百姓看完文帝时期的赋税后,心里更不平衡了。

    -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对刘恒的着墨并不多,他夹在汉高祖和汉武帝之间,他的光芒因为这两个人的存在好似有些黯淡。但事实上他的光芒照耀了整个大汉,也照耀了整个华夏历史。

    没有刘恒,大汉也许不会有长达四百多年的国祚;没有刘恒,汉武帝便没有开疆拓土的资本,匈奴远遁或许会成为一个更遥远的梦;没有刘恒,后世皇帝便少了一个明君标杆。

    文景之治也像刘恒这个人一样,在教科书上被一笔带过。它没有汉武时代那样的激情澎湃,没有贞观之治那般动人心魂,它是一个“平淡”的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百姓每天过得都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光屏上,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

    高大的男人出门去田间干活,女人呆在在家中织布。

    午间,童去给田里的爹爹送饭。

    傍晚,垂髫稚童成群结队在乡间嬉戏。

    入夜了,一家人聚在一起聊着今天做了些什么事,接着相拥入眠。。

    可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古代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

    “平淡?”

    汉文帝刘恒笑了,他并不觉得平淡。

    他的百姓也不会这样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