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二合一)

A+A-

    【如此具有“人性”的李世民自然不会只把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身份,他始终记得自己不仅是大唐的皇帝,他还是人子、丈夫、父亲。

    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在李世民十四岁时去世,少年丧母的李世民每次前往宫中参加宴会看见父亲的妃嫔时都会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有时候想着想着就哭出来了。

    他爹李渊见了很是不高兴,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就你李世民哭,多败兴?于是李世民因为在宴会上哭,被李渊记上一笔。[]

    贞观二十年,李世民生辰当日,他对臣子们:“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在世人眼中快乐的日子,在我这儿反而成了伤感的日子。我富有四海,却再也不能于父母膝下承欢”完,他又哭了。[2]

    即使这时的李世民已经年近半百,但他依然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哭泣。

    作为丈夫就更不用了,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这对明君贤后的佳话千古流芳。

    到这里,又想感叹一句:李世民真就是老天的亲儿子,爹妈厉害,自己厉害,老婆也那么厉害!相比于华夏千古第一帝王的激烈竞争,千古第一贤后的争议[相对]较,一般在大众眼中,千古第一贤后指的就是长孙皇后。

    -

    李渊一愣,二郎之前是因为想他阿娘才哭的?

    不对,讲夏是后世之人,她所讲的事情一般都是根据史书记载来讲的,如果史料有误呢?难道史官是二郎肚子里的蛔虫,连他为何在宴会上哭的原因都知道?

    虽是这么想的,李渊却隐隐有些动摇。

    他的妃子二郎哭是因为厌恶她们和自己的幼子们

    她们还如果自己百年之后是二郎当皇帝,不然不会善待她们和那些年纪尚的弟弟。太子建成本性宽厚,只有他登基,才会善待这些人。

    李渊脸色冷下来,连他都不知道二郎是为何而哭,这些妃嫔为何能信誓旦旦地出二郎哭的原因?

    如今得知自家二郎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自觉面上有光的李渊总算放下了些许对李世民的芥蒂,种种回忆涌上来。

    李渊发现自己的妃子竟然在他耳边了那么多二郎的坏话,话里话外偏向太子李建成的意思那么明显,他居然都没有察觉。

    原来太子的已经伸到自己的后宫了吗?

    他刻意不去想自己当时对李世民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李世民就在他面前哭,他不当面问李世民本人缘何而哭,反而偏信妃子的话?

    不就是因为李世民日渐势大,他心中对李世民的不满越来越深了吗?

    后宫中的尹德妃和张婕妤心慌不已,她们知道自己在李渊旁边了多少李世民的坏话的。

    即使李渊对视频的话半信半疑,但就凭他那多疑的性子,现在估计已经对她们心有隔阂。

    求助太子?

    只怕李建成现在自身都难保。

    视频已李世民就是千古一帝,李建成屁股底下的太子之位迟早是李世民的。

    父亲兄弟的脸色都极为难看,唯有李世民心中暗爽:观音婢就是厉害!

    千古一帝和千古第一贤后——他和观音婢天下第一般配!

    等骄傲得瑟完,李世民才发现视频的“华夏千古第一帝王的激烈竞争”。

    看来后世认可的千古一帝不只自己一人还会有谁呢?

    李二凤的胜负欲空前高涨。

    他从未把李建成当作他的对,他的对是华夏几千年里最强的帝王。

    -

    谈到某某皇帝和宠妃的爱情故事时,总那是“史书都承认的偏爱”,这话放在

    李世民夫妻身上并不合适,他何止是偏爱长孙皇后,夸张点讲,他几乎把所有的男女之爱都给了长孙皇后,

    武德年间,长孙氏生病,李世民亲自去寺里为妻子祈福。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重,李世民下令修复废弃的寺庙来为长孙皇后积福,一共修复了三百九十二所寺庙。[3]

    可从他在贞观元年的一段话,就能发现年轻时的李世民对神仙之的态度。

    视频里,李世民在侍臣面前一派清醒的明君模样:“神仙之事都是假的。秦始皇爱好求仙,于是被方士骗了。他让数千童男童女随徐福出海,却没想到徐福从此就不再回来。秦始皇在海边徘徊等待,最后身死沙丘。汉武帝为了求仙,把女儿嫁给方士,等发现事情不对,又把方士杀了。”[4]

    很会找错题本的李世民肯定点头:“有这两个前车之鉴,足以看出神仙之事不可妄求。”

    可当妻子病重、药石无医时,李世民再不复从前不信神仙之事的模样。

    面对千军万马都不曾慌张的李世民终于方寸大乱。

    他亲自去寺庙,拜访禅师、供奉启愿玉衣,他下令修复近四百所寺庙,只想为妻子求一个平安。

    -

    他对妻子不仅有爱,还有信重。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一起。

    李世民登基十几日内,突厥进犯大唐,这种危急时刻,他立长孙氏为后。这不是单纯的秀恩爱,这不仅安抚了长安城内人心惶惶的百姓,同时因为宫中有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能安心地对付突厥。[5]

    登基之后,李世民也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想法,经常和长孙皇后谈论赏罚朝臣的问题,长孙皇后自己身为后妃,不想听也不能听政事,但是李世民他就是不听!等到下次,他还是要和妻子谈论这些事。

    光屏上出现两个q人,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李世民蹲在妻子面前:“观音婢,我跟你啊巴拉巴拉”

    带着浅笑的长孙皇后安静聆听,她的脑袋上冒出一个气泡,上面写着:“听不见!听不见!”

    李世民想让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做宰执,长孙皇后自己已是皇后,不能再让她的兄弟子侄身居高位,汉朝的吕雉、霍光就是前车之鉴。

    这次换李世民头上冒气泡——外戚是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我不听!我不听!

    最后李世民还是封长孙无忌做了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当然,长孙无忌本身就很有才能,还是追随李世民多年的心腹。如果他单单只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本人并无才华和德行,那李世民肯定不会让他做高官。[6]

    贞观十年,年仅三十六岁的长孙皇后病逝。因为想念妻子,李世民在宫中修建了一座观望台。[]

    李世民独自一人站在观望台上,风吹起他的衣摆,他好像随时就要随风而去。

    他的一生都是在人声鼎沸中度过的,他很少会感到孤独。

    此时的李世民不再是那个爱哭爱笑爱得瑟的李二凤,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思念亡妻的丈夫。

    他眺望着远方,目光的尽头是昭陵。

    那是妻子的长眠之地。

    -

    某个时空,已经步入晚年的刘彻听着李世民口中汉武帝的操作总觉得有些熟悉。。

    把公主嫁给方士,后来又把方士杀了。[]

    这特么的不就是朕?

    感情这位千古一帝把他刘彻当反面典型了?

    从这句话之后,坏脾气老头刘彻就看李世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哎哟,不是不信神仙之事吗?怎么老婆一病就跑去什么寺庙

    祈福?三百多座寺庙修就修?

    等看到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哭得快晕过去的样子,刘彻撇嘴:什么破千古一帝,死了老婆就哭成这样?

    没必要,真没必要。

    刘彻看着那位千古第一贤后,心:有朕的皇后厉害?

    她兄弟有卫青厉害吗?她外甥有去病厉害吗?

    想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冠军侯,垂垂老矣的刘彻再次感受到了当年的心痛。

    若是去病还在

    -

    刘彻因为想到早逝的霍去病黯然神伤,看见妻子早逝的李世民泪如雨下。

    他刚还和长孙皇后咬耳朵这动画做得太过夸张,他才没有像动画那样捧着脸,蹲在妻子话。

    不过这夫妻俩都在暗喜——视频帮他们秀恩爱秀到各朝各代去。

    视频没有讲长孙皇后除了贤之外的事,夫妻俩都很满意。

    长孙皇后是贤后,不代表她就一点个性都没有。

    李世民觉得妻子是国母,百姓知道她是贤后就行。

    观音婢其他地方的好,最好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而长孙皇后则松了口气,她可不想像二郎一样,被各朝各代的人看到自己又哭又笑的窘样。

    两人的好心情持续到听见长孙氏贞观十年去世才消失。

    长孙无忌红着眼看向自己的妹妹。

    他们都知道长孙皇后的身体不好,却没想到她居然那么早就走了。

    李世民想到自己贞观二十年还在和臣子自己过生日没阿耶阿娘陪,而观音婢贞观十年就去世了。

    他要过十多年没有观音婢陪伴的生日吗?

    “观音婢”

    长孙皇后得知自己的死讯微微怔忪,听见李世民发颤的声音后便回过神来,温热的搭上李世民的背:“圣上,生死有命,何况现在距离妾还有几年,妾与圣上还有很多时间。”

    视频感受不到他们的悲伤,仍在继续播放。

    李世民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视频和评论上,万一有人提到关于长孙皇后的病呢?

    后世大夫的医术一定比他们大唐大夫的医术更加高明,不定御医都治不好的病,在后世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呢?

    -

    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也是极为合格的。许是他本人就是受尽宠爱长大的原因,所以他对孩子从不吝惜自己的爱。

    李世民珍爱长孙皇后,对长孙皇后的孩子也偏爱到不像话。虽然他也没有忽视其他孩子,但他对嫡出子女的关爱远远超过庶出子女。

    李世民一登基就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和长孙皇后生病时一样,李承乾生病时李世民也会请人为他祈福。

    后来太子李承乾患上足疾,又干了些糊涂事,李世民越来越宠爱嫡次子李泰,一些朝臣觉得李世民想废太子。李世民得知这件事立马让魏徵担任太子太师,以示自己对太子的宠爱依旧,没有废太子的想法。[9]

    李承乾犯下造反大罪,李世民也没舍得处死他,只是幽禁他。就连选择新的储君,都想着要选一个不会针对李承乾的人。

    嫡长女李丽质出嫁时,陪嫁多到魏徵都要上谏的程度[0]

    嫡次子李泰更是受宠,毕竟都受宠到让人怀疑李世民是不是想易储了。李泰人长得胖,李世民心疼儿子每天上朝辛苦,特许他可以坐轿子上朝。[]

    这父子俩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李世民舍不得儿子离自己太远,想让李泰住在武德殿,李世民想要见儿子走几步就到了。若非魏徵阻止这让会让人疑心李世民是不是真的想废太子,李世民差点真的下旨让李泰住进来。[2]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造反被废,李泰每天进宫侍奉李世民,李世民被儿子哄得晕头转向,许诺立他当太子。

    李泰怎么磨得李世民许诺的?听听咱们英明的唐太宗是怎么对他的臣子的——“昨日青雀投我怀”青雀是李泰的字,在对臣子话的时候,李世民都喊的是儿子的字。[3]

    二十三岁的、胖得像颗球的李泰像颗大炮弹一样砸进自家阿耶怀里,得亏他阿耶身强体健,不然就李泰这种级别,得把人撞得在榻上躺几天。

    李泰埋在李世民怀里,掐着嗓子道:“我到今天才成为圣上最亲的儿子,今天就是我的再生之日啊!”

    刘邦眼角抽搐:就这?

    李世民因为儿子撒个娇就真把太子之位许诺出去了?

    这也太草率了!

    李泰接着:“我有个儿子,我死之前,一定为了圣上把他杀死,传位给晋王。”

    觉得很离谱的刘邦听见李泰的下一句话,又变了张脸。

    哦豁,你个胖子比乃公还狠啊!乃公也就把孩子踹下去,你子居然自己要亲自动?

    宋太宗赵光义轻嗤一声,骗鬼呢?真当了皇帝,谁舍得杀了自己亲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呢?

    反正他是舍不得的。

    被贬房州的赵廷美:哥哥的话,都是骗人的。

    最后李世民还是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泰为了做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杀,真当了皇帝一定容不下李承乾和嫡幼子李治。[4]

    长孙皇后去世时,幼子晋王李治和幼女晋阳公主李明达年龄尚,于是李世民亲自抚养他们。一直到李治长大,李世民都舍不得让李治出宫居住。

    十二岁的晋阳公主去世后,李世民悲痛到吃不下饭,每天都要哭上好几回,丧女之痛让他日渐消瘦。[5]

    -

    听见李世民对他的儿女们如何如何好,某些朝代的皇子皇女羡慕到流泪。

    怎么人家的爹又是千古一帝,又对儿女好?

    他们怎么就没这么好的爹呢?

    没爹疼的人羡慕,有爹疼的人则转头拍自己爹的马屁。

    十三岁的大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看着李世民在殿中陪伴李治、李明达的场景,眼中似有泪光闪烁。

    “保成?”康熙喊他,“哭什么?”

    胤礽两眼含泪:“儿臣看见唐太宗与儿女游戏,便想起阿玛从前也是这样陪伴儿臣的,皇额娘走得早,是阿玛一把儿臣带大,这才忍不住”

    康熙颇有些感慨,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保成也从懵懂婴孩到了舞勺之年。

    在长孙皇后出现在视频里时,康熙就想到了自己的发妻——赫舍里氏。

    在康熙心里,赫舍里氏就是最好的皇后。若是妻子没有早逝,千古第一贤后一定是她。

    想起发妻的康熙看着俊秀的太子,心中隐隐自得:他亲带大的孩子是他最优秀的儿子,也会是最优秀的太子。

    这对父子深情对望,其他几个皇子默不作声。

    反正就当他们是死的呗?

    眼看着康熙和胤礽就要“互诉衷肠”,大阿哥胤禔嘟囔了句:“真想知道唐太宗得知太子谋反是个什么反应?”

    是嘟囔,其实殿内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胤礽:老大可真会煞风景。

    不过这话确实勾起了包括康熙在内的所有人的好奇心。

    如果李世民知道太子李承乾造反一事,会不会又要哭一场?

    康熙觉得李世民这会应该都因为臣死、妻死哭了好几回了吧?

    -

    知道太子造反的李世民并未如其他人所想的那样又哭一场。

    视频放到现在,他哭得麻木、流不出眼泪了。

    他已经发了条视频,召集天下名医前往长安一同编纂医书。

    一是利国利民,还能变相为妻儿积福,二是——

    这么多神医在一起,集思广益,总能破解些疑难杂症吧?

    万一,真让他们研究出了治疗长孙皇后气疾的办法呢?

    哪怕希望渺茫,李世民也想一试。

    至于太子谋反

    对二十多岁李承乾,李世民都下不了,对着八岁的李承乾,他还能做什么?

    比起李承乾造反,李世民更关心李承乾为什么造反。

    可是因为足疾,承乾才郁郁寡欢,走上歪路?

    还是因为受人蛊惑,一时想差?

    李世民目前打算像未来自己带李治和李明达那样把太子放在身边照顾,他就不信自己都把承乾拴裤腰带上了,他的好大儿还能造反!

    -

    无论是为人子、为人夫还是为人父,他都做得相当称职,他对身边人的态度、为至爱亲朋做的事视频中只列出了部分关于李世民的事情,而在史书中的李世民则更加鲜活生动,关于他一桩桩一件件事拼凑在一起才组成了我们所看见的李世民。

    或许史书上的李世民与真实的李世民存有偏差,但是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世人所拥有的喜怒哀乐,李世民都有,他是一个富有“人性”的天子。

    他作为人的一面我们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他作为神的一面又是怎么样的吧。注意,这里的神可和第一期里的两个神不一样!

    被李世民哭到头疼的嬴政一扫刚才的不耐,坐直了身子。

    若不是因为想着能让讲夏这么久的皇帝一定有过人之处还有李世民那“千古一帝”的头衔,嬴政中途都想离开了。

    听了这么久,嬴政觉得有用的信息只有几个。

    比如千古一帝似乎不止一个,比如自己死在沙丘。

    在知道大秦只有十几年的之后,嬴政已经不会轻易被其他信息动摇心神。

    哪怕是知道自己死在沙丘,始皇帝也眼睛都不眨一下。

    最糟糕的消息都知道了,他死了又有什么需要难受的?

    可惜,视频还是没有告诉他藏在大秦朝堂上的人到底是谁。

    一段雄浑的bgm响起,把嬴政的心神吸引回来。

    就让他来看看这个爱哭的李世民到底有什么本事。

    看看他担不担得上千古一帝之名。

    看看他,能不能与朕相比。

    -

    隋朝末年是个什么局势?

    三十多年前,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刚刚结束华夏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三十多年后,隋炀帝大兴土木和多次征伐导致隋朝境内民不聊生、起义不断,十几个割据势力打来打去,华夏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一个持久的乱世。

    这个时候的华夏迫切地需要一个人——一个能快速结束乱世的人。仅仅休养生息不到四十年的华夏经不起再一次的乱世,没过几天好日子的百姓更经不起。

    也许华夏真的有国运这一,每到危难关头,总会有一个天降猛人力挽狂澜,将华夏从泥沼里拉出来、擦干净,然后送它到更高的地方去。

    李世民就是这个人。

    世民,济世安民。

    只有先终结乱世,才能济世,才能安民。

    而结束乱世,必须得靠战争。

    伟人曾:“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这话不是夸张,李世民军事才能简直就是顶级中的顶级

    ,如果没有皇帝身份的拖累,古代名将排行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李世民称帝后为什么不像其他君主那样飞鸟尽良弓藏,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弄死?除了因为他本人的性格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就是最大的功臣。

    军神皇帝之称,他当之无愧。

    大业十一年,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前往雁门关救驾,使计迷惑突厥军队,突厥遁逃。[6]

    十八岁,贼子魏刀儿攻太原,李渊深陷重围,李世民率军突围,于万军之中救出李渊,大破敌军。

    十八岁,劝父李渊起义兵反隋。[]

    十八岁,破西河,受命为右领大都督,获封火敦煌郡公。

    十八岁,平霍邑,使计诱敌出击,在敌军攻势凶猛,李渊、李建成大军退兵的情况下,是李世民率两千骑兵冲破敌军,反败为胜。

    十八岁,破胡贼刘鹞子;渭水之滨大败薛举军,斩敌数万;三王陵大胜隋军。[]

    这是李世民的十八岁。

    十八岁对我们来是人生的开始,对李世民亦然,他的十八岁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