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因材施教
刘璃在自己的本子上,用铅笔随便画了几个铜钱,她想过按照现代的硬币来设计铜钱,但是又怕改变太多的外形,会让现在的百姓不能接受。
所以依旧采用了外圆内方的这种设计,铜钱的正面她标上了面值五铢。铜钱的反面她想添加一个独特的元素,在左边画上了一张椅子,而右边则画了一张桌子,并且在铜钱的最下面标注上今年的年份:元光四年。
之所以在铜钱上画上桌椅,是因为这一年里,桌椅在长安的上流社会中流行了起来。尽管普通的平民百姓还用不起桌椅,但是刘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桌椅板凳什么的一定可以风靡整个大汉。
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值得纪念的东西吧,画在铜钱上,记录于元光四年。
刘璃将自己设计出来的铜钱初稿给桑弘羊看,桑弘羊看完后,赞不绝口:“我就知道公主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这样的铜钱模板别是盗铸的做不出来,我们官府恐怕也做不出来。”
刘璃:“”
“桑大人,你埋汰人的本事是天生的吗?”
难怪桑迁年纪就那么会贫嘴,原来都是和桑弘羊学的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桑弘羊哈哈一乐:“公主莫怪,和你开个的玩笑,这个铜钱模板虽然复杂,但是对于我们铸币所来还是很轻松的。”
“那新的钱币的模样,就这样定了吗?”刘璃听桑弘羊的语气,恐怕是已经决定用自己画的这个了。
有点草率了,不过她喜欢。
桑弘羊点头:“当然,公主你设计得这么好,我想陛下应该也会很满意的。”
刘璃扬了扬眉,一时间有些感慨。他们真是一个敢设计一个敢用,就没见过桑弘羊这样好话的甲方了,居然一次都不让自己修改。
刘璃将自己的设计稿撕下来交给桑弘羊,又顺便问了一句:“桑大人,我能多嘴问一句,铜钱的模板要怎么做吗?”
对上刘璃好奇的目光,桑弘羊挪揄了一句:“竟然还有公主不知道的事情吗?”
刘璃鼓了鼓唇,没好气道:“我又不是神仙,什么事情都能知道。”
“哈哈哈。”桑弘羊道:“我会将公主设计出来的图交给铸币所的水衡都尉下属的均输负责造币。到时候会有工匠按照公主画出来的样子,在陶土上画出来,最后将陶土放进窑中烧制,就可以得到模板了。”
铸币的事情,一共需要三个官种,分别是钟官负责熔铸,辨铜负责准备铜料,而均属负责模具。
原来这个时候用的模具是陶制的呀。刘璃点了点头:“我知道了,那新的钱币大概什么时候能做好呢?”
桑弘羊想了想道:“最快的话也要到年底了,毕竟陶土烧制模板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性成功。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最后才能够得到最精确的模板。”
顿了顿桑弘羊似乎有所感慨道:“之前我与陛下了货币的事情,陛下表面上不太重视,其实他还是将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
刘璃眨了眨眸子,示意桑弘羊继续下去。
桑弘羊道:“陛下命人在上林苑建了一个非常大的铸币所,足以见陛下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了。”
刘璃抿了抿唇,她知道这一定是阿娇交代下去的,原来自己提出的建议,阿娇一直都放在心上呢。
她笑了笑,见事情已经都交代了,转身便准备离开未央官署,返回椒房殿。
身后桑弘羊叫住了刘璃:“公主,臣还有一事不明。”
刘璃歪头看向他:“哪里不明白?”
“当年陛下曾铸过三铢钱,但是效果甚微。为何你会觉得,五铢钱可以改变如今大汉的货币环境?”
因为历
史上,汉武帝改革了五铢钱后,一直就没有出问题呀。即使到了明朝,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也还是能消费出去的。
这个理由刘璃当然不能明确的告诉桑弘羊,她想了想道:“之前开放铸钱,货币铢量不统一,导致了市场流通的荚钱越来越,也越来越轻。有一种法叫通货膨胀,你知道不?”
刘璃也没等桑弘羊回答,便直接自己举例子:“就是一石粮食,要用好几万钱才能买到。”
桑弘羊连忙点头:“这个我知,这是吕后时期发生的奇观嘛,原来这就是通货膨胀么?”
刘璃点点头:“所以后来吕后也曾收回了铸币权,统一了大汉的货币,将秦朝的十二铢钱变成了我们如今使用的四铢钱。”
其实这个时候吕后的做法是对的,但是到了汉文帝时期,大汉又开放了铸币权。不过汉文帝却不爱乱花钱,将收来的钱都存了起来,非常的勤俭节约。
这一举动也导致了市面上流动的钱变少,而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也渐渐的稳定了当时四铢钱的价值。
汉景帝延续了汉文帝的这个政策,便也是后来的文景之治。
所以当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他有底气安排使者张骞,唐蒙等人出使,有底气和匈奴人打仗二十多年,完全是因为他爷爷和他爸爸给他留下来的巨额遗产。
若不是后来打仗将钱打没了,刘彻恐怕还意识不到大汉的货币问题。
刘璃解释道:“之前的三铢钱还是和荚钱差不多,制作成本很低,那么利润空间就大,如此一来民间私铸的情况就不会变少。”
现代社会还有做的呢,更何况是开放铸币的西汉呢?
“但是五铢钱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想要私自铸五铢钱,制作成本高不,还没有利润,不定还要倒贴进去。既然自己造的钱没有利润,那为什么还要私自造钱呢?”
一番话仿佛是提点了桑弘羊一样,他豁然开朗,话语中是对刘璃诚心的敬佩:“原来如此,公主制聪慧,臣实在佩服。”
桑弘羊好感度:90。
离开未央官署后,刘璃见车辇路过了少府官署,她想了想让御者进去一趟。
她想去看看孙秋的改良造纸术做得怎么样了。
马车在孙秋在造纸坊停下,御者将凳子放下来,刘璃踩着凳子跳下马车,往造纸坊中走。
刚刚走进去,她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刘璃连忙将鼻子遮住,感觉自己要被熏晕过去了。
臭豆腐的味道都比这香!
来回的侍从各个脸上都戴着面巾,看见建陵公主来了,大家停下向刘璃示意:“建陵公主。”
竹青也捂住了鼻子:“好臭呀。”
刘璃往造纸坊的后面走,总算看到了臭味的来源。她的面前有一个巨大的染缸,孙秋指挥着两个看上去高大强壮的侍卫持竹棍,在大染缸中搅和。
孙秋看见了刘璃,连忙跑来打招呼:“建陵公主,您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造纸术的进度怎么样了。”刘璃捂着鼻子站在大染缸前,因为个子,根本就看不到里面。
竹青上前一步,将刘璃从地上抱起来,让她可以看见染缸里的情况。
靠近了看,那臭味更加明显了一点。不过看着染缸中搅合的液体,刘璃转头问孙秋:“你在里面加了什么?”
“就是之前公主的,一些旧衣服,树皮之类的,可能是有些衣服没洗,放在里面腐烂才变臭的吧。”
刘璃:“”
她示意竹青将她放下来,远离了染缸一段距离,又问:“这么长时间了,可有成果?”
孙秋摇摇头:“之前试了几次,但每一次的纸浆都不平整,不如公主之前展
示的纸洁白平整。”
刘璃点点头,指着那一染缸的纸浆道:“那这一缸就作废吧,重新准备原料吧,记得用干净没有臭味的衣服。”
“作废?”孙秋顿时觉得心疼,这可是他们搅合了好久才变成如此稀稠的浆的。
“不然你打算将一张很臭的纸先给天子吗?”刘璃没好气道:“你不怕被砍头,那就继续用这个吧。”
孙秋:“”
视察完造纸坊,刘璃转身离开,坐在车辇上,她感觉这个周末唔,姑且就称这两天为周末吧,她过得还蛮充实的。
先是帮桑弘羊解决了货币问题,现在还稍稍改进了一下造纸术,她可真是为大汉操碎了心。
休息了两天之后,刘璃再去太学的时候发现,太学的人好像变多了。
刘彻在之前考察了刘璃学习情况之后,他觉得是太学教得好,于是干脆让长安侯爵的庶子庶女,都去太学上课。
本来三十几个学生,分为三个班级也差不多了,现在一下子又多了二十几个学生,导致了教学的老师都有些不够用了。
而且新入学的这二十几个学生,除了个别几个,年龄都比较偏,最的居然只有四岁,刘璃很意外的在新学生中看见了霍去病。
以霍去病的身份,其实应该出现在第一批学生中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出现在第二批学生中。
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董仲舒也是头疼,毕竟这一个个的都是侯爵后代。于是刘璃又被叫去了“校长办公室”。
“公主以为,如今学生们男女不一,年龄不一,太学院应该如何安排,才能保证每个学员得到最好的教育?”
刘璃抿唇道:“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董仲舒疑惑:“孔子先生过这样的话吗?”
刘璃:“”她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道:“他的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但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嘛。”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个是后人按照论语中的故事总结出来的,反正是孔子的思想就是了。
董仲舒又摸了摸胡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句话得好啊!建陵公主真当是我派大儒学士也!”
刘璃想,自己要是再被这些历史名人博士夫子夸赞几句,她就可以自创一个思想派别,来当时代的先驱人了。
不如就叫璃家学派,日后她的名言传到后代,别人会不会也尊称自己为刘子?
就是这个名字好难听哦,不如叫璃子好了。
从董仲舒办公的书阁中走出来,刘璃正巧碰见了落单的霍去病,她心情不错的和他打招呼:“嗨,霍郎。”
霍去病停下,微微向刘璃拱:“建陵公主。”
刘璃好奇:“你怎么也来太学上课了?”
“陛下敕令,列侯官员家中所有符合年龄的,都要来太学,否则除爵。”霍去病回答了刘璃的问题。
她就知道是这样的!不过刘彻这样重视思想教育也算好事,刘璃看霍去病脸上带着几分不乐意,扬眉道:“让你读书写字是好事,你怎么还不高兴?”
“我只想和舅舅呆在一起。”霍去病道:“我想在羽林军中训练。”
刘璃察觉到了,霍去病似乎很喜欢很崇拜他的舅舅。就像去年他会为了他舅舅送给他的弹弓,而假装向自己低头。
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跟在他母亲卫少儿身边的,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是被家中的两个舅舅带大的。大舅卫长君在元光二年的时候病逝了,之后一直是舅卫青在照顾他,教导他。
在霍去病心中,卫青这个舅舅的地位甚至高于他的母亲卫少儿。
“我知道你想和舅舅一样,当统领当
将军嘛。”刘璃道:“但是学习知识一样很重要啊,比如太学里的夫子会给大家讲战国策中的内容,这对你以后行军打仗应该很有帮助的吧。”
霍去病颇为奇怪的看向刘璃:“你怎么知道我以后要行军打仗?”
刘璃:“额”
“大汉和匈奴早晚有一战,你又这么想当将军,那肯定是要上战场的嘛。”刘璃抿了抿唇,神神叨叨的:“我观你面相,是个骁勇善战之才,日后必定可以将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
霍去病挑起眉峰:“建陵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卜算了?”
刘璃:“我就问你信不信吧?”
他沉默片刻,缓缓扬唇,回了一个坚定的字:“信。”
“这不就行了?”刘璃弯了弯眸子:“霍郎,趁着你现在还没满十八岁,多在太学里学点知识吧,等你十八岁之后”
话着,刘璃声音一顿,不再给霍去病剧透他的未来人生。
“十八岁之后怎么了?”霍去病好奇。
“没什么。”刘璃直道:“我要回教室上课了。”罢,她微微侧身从霍去病身边跑而过。
霍去病只嗅到一阵幽香,待回头看她的时候,她人已经不见了。
十八岁么?他轻轻的在心里念了一下。
**
经过刘璃给董仲舒的提醒,董仲舒决定对太学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四岁到六岁的学生分配到一个班级,随后七岁到九岁的学生在一个班级,最后十岁到十五岁的学生在一个班级。(班级的概念是刘璃告诉董仲舒的)
至于特别聪明的建陵公主,董仲舒是很想将她安排在大班的,但是又怕其他本级的学生觉得这样不公平,最后勉强将刘璃安排在了中班。
刘璃对于自己从班跳级进入中班的事情,感觉到无力吐槽。但按照董仲舒这么一分配,三个不同年龄的班级每个班的人数进入也勉强均衡了。
各个班级学习的四书五经内容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博士在为大班学生讲解的时候会讲得更深奥一点,而对班学生讲课的时候,则以启蒙教育为主。
还真做到了因材施教。
卫燕儿和韩妧都被分到了大班,虽然遗憾这两个新朋友不和自己在一个班级了,但是刘璃身边又多了一个人,便是堂邑侯府的陈苒。
比起之前的陈玉,陈苒明显乖巧低调了很多。见到刘璃的时候,也没有以表姐自居,而是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公主。
她可太清楚陈玉是怎么被祖母赶回堂邑的,所以面对这个据是她亲姑姑的女儿,陈苒心中虽好奇,却也不敢不敬。
刘璃出于好奇,询问了一句关于陈玉的事情,陈苒也没有隐瞒,悉数告知了她。
听罢,刘璃也没什么,只是亲切的拉住陈苒的道:“表姐,你既然是舅父的女儿,如今又特意从堂邑来长安陪我上学,以后只要有我在,都不会叫别人欺负你。”
陈苒点了点头:“谢谢公主。”
“都是自家姐妹,你叫我一声妹妹,或者阿璃便好。”刘璃对陈苒释放出善意。
陈苒犹豫了一下,轻轻的唤了一声:“阿璃表妹。”
分班的事情并没有对刘璃产生什么影响,反正夫子讲的那些东西,有趣的话她就听一听,没意思的话她就闭着眼睛研究系统。
唯一让刘璃惊讶的是,桑迁竟然也在中班。
“你居然还没满十岁?”刘彻惊讶的看着桑迁,她之前看他的个头,还以为他最起码十一二岁了呢。
“人明年才到十岁。”桑迁慢条斯理道:“时候家里怕我长不高,什么好吃的都给了我,所以现在看上去有点高。”
刘璃打量了一下桑迁的身高,预测
他成年之后,最起码可以长到一米八五。想到这里,刘璃悄悄的拿他的身高和自己对比了一下。
啊,自己可真矮呀。她现在和阿娇要每天一杯牛奶长个子还来得及吗?
在太学院上学之后,刘璃便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春去夏来,时间来到了酷暑七月。
太学院里实在太热了,即使将窗子打开通风,都觉得热烘烘的叫人受不了。刘璃连忙和董仲舒建议,给学生们放暑假。
对于放暑假这个概念,刘璃又免不了在董仲舒面前秀了一波理论,最后成功获得了董仲舒的认可,于是太学院的学生们可以放暑假,等九月份酷暑结束再回来上课。
“阿璃表妹,今日下学时间还早,你要不要同我回堂邑侯府?”陈苒邀请刘璃:“祖母经常念叨你呢。”
听陈苒这么,刘璃想到自己确实许久没有见到刘嫖了,点头道:“好呀。”
刘璃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包包准备和陈苒一起走。一旁离开的女郎公子们见到刘璃纷纷向她打招呼:“建陵公主。”
在太学院的几个月里,刘璃在学校里的人气非常高,不仅因为她公主的身份,更是因为她脾气好,没有架子,而且还经常为大家谋福利。
比如这次长达六十天的暑假,建陵公主简直就是他们的神!
刘璃主动让未央宫的车辇先回去禀告天子和皇后,她这次真的要和堂邑侯府的马车走了。侍卫领命后,独自驾车离开了。
堂邑侯府的车夫对刘璃自是不敢怠慢,迎了公主上车之后,驾着马车往侯府返回。
马车行动起来,风顺着车窗灌入车厢中,带来了丝丝凉意。刘璃趴在窗子口,看着沿途的风景。
巍峨的未央宫遥遥可见,刘璃的目光却逐渐悠远,脑海里多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
最后马车在堂邑侯府前停下,车夫迎刘璃下车。
“祖母若是知道你来看她,一定会很高兴的。”陈苒牵着刘璃的,姐妹两人一起往侯府里走。
这是刘璃第一次来堂邑侯府,在门口的时候她就感觉这个侯府看着好像很大很奢华,走进来一看更是觉得这就像是一个的行宫。
陈苒道:“我们去给祖母一个惊喜吧。”
刘璃点点头,刚要开口,却被门外的一阵马儿的嘶叫声吸引。却见一个年轻英俊的少年郎骑着一匹毛发亮黑的骏马在门前停下。
少年动作潇洒的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门童后,就直接往侯府里走来。
很快少年便走到了她们身边,陈苒微微屈膝道了一声:“叔叔好。”
刘璃听到陈苒对少年的称呼,心中有些纳闷,陈家还有这么年轻的叔吗?
少年认识陈苒却不认识刘璃,便道:“阿苒,这个女郎是谁?你朋友吗?”
刘璃也看向陈苒,陈苒连忙道:“叔叔,这是建陵公主。”
少年听闻刘璃的名号,连忙抬向刘璃拜礼:“偃见过建陵公主。”
刘璃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耳边的蝉鸣声似乎有些刺耳,她缓缓的问:“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微微抬起那张俊俏的脸,回答道:“人名唤董偃。”
刘璃倒吸一口气,在心里直呼好家伙,居然是董偃哎,历史上窦太主刘嫖的面首!
据公主豢养面首的传统,就是从窦太主开始的,没想到今天她第一次来堂邑侯府,就看见了董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