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A+A-

    在清代,“金瓯永固”杯不再是饮酒的酒具,而是祈祷国土永保、江山万代的象征。

    “金瓯永固”,但大清的江山并不稳固

    对于乾隆帝而言,“金瓯永固”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

    在他最后一次督造完成“金瓯永固”杯后不久,大清的命运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从9年开始,起义此起彼伏。

    刚开始是白莲教,再就是浙闽沿海的起义。

    当时的起义军屡败清军,东南海疆从此不再安稳;

    更加让人咋舌的是,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

    当时的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随之一场血腥屠戮进行开来;

    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乾隆盛世,一般人都不会知道,当年的盛世到底有多乱。

    从此也可以看出来,这份盛世到底有多少是吹出来的。

    承平百年,到了乾隆中期之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这让乾隆的继任者嘉庆帝,忙得焦头烂额。

    从此,煌煌康乾盛世,真正走入末路。

    大清的“金瓯”,也日益动摇起来。

    及至列强长驱直入,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华夏

    不过,也许乾隆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确确实实是个好玩家。

    他在位的时候,做了很多顶级艺术品。

    还是杯子,他最出名的应该是我们熟知的乾隆十二花神杯。

    这个陈文哲彷过,自然不会现在还做。

    但是,除了这十二件一套的杯子,在乾隆时期,还有一套十二件的作品。

    那就是乾隆年制十二金钗杯,十二金钗都知道,就是以这十二位美女为纹饰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还有不少,像是十二金钗粉彩对瓶等等。

    陈文哲先做了一套茶杯,这种更容易制作,因为每只茶杯上只要一个人物就好。

    等做完了十二件,陈文哲立即又做了一对对瓶。

    两只瓶子做起来也不难,因为它足够大,只不过因为人物布局的关系,反而制作更加困难。

    这一对瓶子高约45

    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

    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到了现代,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现代景镇的陶瓷艺人们,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

    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超过杯子容量的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

    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0%,上升为90%。

    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

    9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霓虹”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

    现在,凡是去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是最基本的法则。

    这样的思想不仅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也反映在文学、戏剧当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器物里。

    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章宴请文武大臣。

    他斟酒时,特意给几位心腹大臣,倒得满满作为奖赏。

    而对平时喜欢进谏直话的大臣,他只倒得很浅。

    没想到事与愿违,被奖赏的那几位大臣滴酒未能喝到,其他人反而享受了御赐美酒。

    事与愿违,洪武皇帝十分不解。

    后来他才知道,宴席上的酒杯是御窑厂研制进贡的奇巧玩意儿,名叫“九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