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 25 章 王莽胆子逐渐大了……
王莽胆子逐渐大了起来,虽然仍旧维持着谦和的外表,但是野心早已暴露无遗。他向王政君再行拜礼道:“太后陛下,与其将江山留给一介无知儿,何不能让莽来治理?”
王莽此言一出,原本站在太后王政君身旁的建章太仆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原来这个以仁德著称的安汉公,其实在他的内心之中,竟然藏着这么大的阴谋和野心。
他已经无所顾忌,十几年积攒起来的名声极有可能在这一夕之间倾覆。王莽再也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本心了,现在想要挽回他需要权力,他可以再次改革,只要,只要他能够规避天幕所的谬误,就可以让他的新朝千秋万代。
对,天幕不是要亡他于此,反而是要拥立他,让他称帝。
王政君完全没有想到王莽竟然直接摊牌了,她怒目而视,骂道:“你,你你!朕之外家怎么就出了你一个谋朝篡位的奸臣!王家得刘氏之恩而兴,还未有几代就要在你的中败光了!”
“太后陛下,若是臣生于盛世,自然愿意当那辅佐忠臣。可是臣生在乱世,比偿还刘氏的恩义更重要的是社稷。臣只能做乱世之枭雄,无论后世如何评价,臣不改初心。”
王莽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王政君已经找不出来什么词语去反驳,只能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你口口声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自己最清楚!天幕如今都已经将你的所作所为尽数曝光,你觉得你在朝中还有多少支持者?民间又有多少?”
王莽却全然不觉,天幕上所展示的他上位后的所作所为或许能让天下黎庶他感受到寒心,可是汉朝的帝王不早就在天下人眼中失德了吗?与其再次祭天标榜他们受命于天,为什么不能让他尝试改革,尝试去造就那个他的理想之中的时代。
然而天幕却继续着。
在昆阳之战过后,起义军获得了大量的牛马谷物,进而发援兵支援围困宛城的刘縯,刘縯也成功攻克了宛城。然而在在这个时候,起义军内部的矛盾又扩大了。刘縯代表的刘氏集团和绿林起义军本来就不是一个利益集团,在绿林军集体拥立懦弱的刘玄为帝的时候,刘縯就已经不快。而曾经还有一次,绿林军中的一支平林军在攻打新野城的时候,久攻不下,而新野城宰却称,他可以投降给刘縯。
种种积蓄已久的嫌隙被激化,矛盾在这一刻突然爆发,刘縯和刘秀在这些战役中获得了非常高的声望。曾经支持刘縯的那些豪强再次支持他企图彻底夺权,刘縯的部将刘稷甚至公开表达刘縯兄弟二人,才是能够图谋大事的人。
刘良听到这都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刘縯刘伯升,这子如此冒失行事,岂不是要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刘家啊。
刘縯却想着,按照天幕所,他当时有声望又有士兵,如此怎么不能搏一搏帝位?
他何错之有?
由于刘玄实在是性格懦弱,刘縯和部将刘稷不服从的嚣张气焰愈演愈烈,刘稷竟然公然反对接受刘玄给他的受封。于是这给了王匡一个会,起义军直接将刘稷逮捕,然而又将刘縯逮捕。在这种情况之下,刘玄下令杀了刘稷和刘縯。
这样看来,我们经常调侃的位面之子在某种程度上极其不幸,反莽复汉的过程,其实是他不断失去的过程,年幼丧父的打击之后,在战争中他失去了二姐二哥,婶母和两个堂弟,还有大哥,他的母亲也在推翻王莽前病逝了。
刘秀没有想到短短几句话,就让他知道了往后几年将会有这么多亲人因为这场战争而离开世间,巨大的悲伤一下子席卷了他,仿佛将他带入到了那个残忍又真实的时间线上。刘縯也并非无情,他都能对游侠仁义何况对自己的家人,只是他更加豁达,毕竟天幕到已经是将来之事,将来之事便是有转圜余地的。
可是现在种种告诉刘縯,他一次冲动引发的一场战败就会连累很多人。他不禁去反思,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刘良看到这一幕也重重叹息,他不比很多刘氏宗族子弟,年纪便是胸有大志,他是一个守成之人,也没有什么大志向,只希望南阳一带的刘氏宗族能够平平安安。可是如今天幕异象降临。
虽然这次的事件对于刘縯以及刘秀两兄弟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对于整个绿林军起义和历史进程的推动却是非常重要的。
转过头来,我们再王莽。很多人都他是穿越者,但是其实扶南觉得与其他是现代穿越到古代的穿越者,不如他只是一个极度渴望恢复儒生所崇敬的周礼时代的一个特殊变革者。
绿林军终于扫清了内斗的风险,当时南方的赤眉军已消灭了王莽新军的一部分力量,绿林军决定对王莽展开最后一击,他们决定攻打长安。然而信奉儒家的王莽,却仍然选择了相信臣子崔发的谏言依照周礼行事,因为在其中所国家有大难可以告天而求救,就是向上天哭诉,就可以将国内的大灾镇压下去。
于是他率领着文武百官到长安城南郊举办了隆重的哭天大典。他向上天讲述了新朝建立的过程,并且觉得他既然是受命于天,那为什么上天不帮助他消灭反贼?如果真的是他不对,又为什么上天不直接降下雷把他劈死?后面又有儒生线上所撰写的表彰王莽的功绩以告慰上天。
在录制视频的时候,苏扶南到这段,也不由得哑然失笑。孔子都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祭祀可以,但是如果把社稷都压在这上面,不是很可笑吗?
天幕隐隐传来哄笑之声,王莽仍然正色,这样的人非常偏执,哪怕知道了自己未来万劫不复,也执意如此。
他内心中的欲望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甚至能够把他自己都吞噬殆尽。如果按照天幕所讲的时间线,他还要等到汉平帝死之后再立一个皇帝上台,然后又哭诉又表演着禅让大典。
他累了,也等不及了。反正朝堂上现在大部分都是他的人,就算有少数忠于汉室的不启用他们不就好了。天幕上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他还有可以任用的臣下,实在不行还有王氏子弟。
王莽登基,这些人的获益是最大的。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迅速,毒死汉平帝哪怕被成窃国之贼,然后迅速上位掌权。
诛杀天幕之人口中所谓的那些刘氏子弟,尤其是刘縯和刘秀,虽然天幕没有明确的他们在哪,但是他掘地三尺也要把他们找出来。
他的心中现在泛起一种古怪的信念,天幕之眼是给他的再一次会,只要没有这些人,只要他的改革规避了利害,只要他最后成功
他就能成为另一个圣人!
王莽最后向王政君行礼:“请姑母把传国玉玺交于莽,莽将要告慰天地,以名正统。”
皇帝还没有亲政,所以玉玺仍然在太皇太后王政君里保管着。
好像历史的轨迹被提前重演一样,只不过这一次是王莽亲自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
真是奇怪,到底自秦朝以来嬴政命令李斯用和田玉雕琢而成的传国玉玺,上面虽然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大字,但是却最终没有让秦朝千秋万代。
然而这方玉玺却被后世的王朝奉为了传国之宝,直到它彻底消失不见前,一直都是正统的象征。
王政君不由得悲从中来,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悲哀的人物,她自知自己当上皇后已经是天大的好运,她年少的时候曾经许嫁过一户人家,可是不久那个男子就病死了。东平王曾经想要让她做妾,可是没有过门他也死了。
于是父亲请来卜者为她占卜,她贵不可言,于是她又被献入宫中。阴差阳错般,王政君被皇后许给太子,并且给太子生下了他第一个孩子。
因为这个孩子,王政君的命运被彻底改写,太子登基以后,她先是被立为婕妤,后来被封为皇后,孩子也因为祖父汉宣帝的喜爱而成了太子。
可是她的丈夫并不爱她,在汉元帝的后宫中,傅昭仪受宠而冯昭仪有德,反而是她这个皇后平平无奇,没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她的儿子也不成器,被宠妃赵氏姐妹蛊惑,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最后连子嗣都没有留下来。
而现在对于自己娘家的这些子侄,王政君自认为没有亏待过他们。她的侄子却逼着她索要那枚传国玉玺。
已经垂暮之年的老人眼含热泪,她指着王莽指都开始颤抖,道:“王莽!你给我听好了,你既然要改朝换代,那就准备好自己去重制玉玺吧,别找我这个刘家的老妪来要了。我就算是死,也把它带进棺材里。你这种谋朝篡位的逆贼,绝对没有好报。”
“可怜我王氏,最终就亡在你这个不孝子孙中!”王政君已经老迈,身形晃动,如果不是有旁边的宫女搀扶,险些就要栽倒在地上。
仿佛是要印证她的话是正确的,天幕最后讲的竟然是王莽的结局。
就在这场荒唐的哭天大典结束不久之后,绿林军终于攻破了长安城,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只要能先一步进入长安斩杀王莽就能立大功。走投无路的王莽也学那二世而亡的胡亥,派遣使者到监狱里赦免囚徒,给他们分发武器并且歃血为盟一同向土地神发誓为新朝效力。然而这些人却纷纷逃走了。
军队已经从宣平城门入城,长安城内的官府以及贵族子弟都害怕被抢劫,所以趁着天黑纷纷逃走。有两个叫做朱弟和张鱼的年轻人放火烧毁了宫殿的门,他们朝着宫殿里头的王莽大喊,让他出来投降。
然而已经死到临头的王莽仍然维持着他的帝王风度,他穿着天青色的衣服,带着帝王的玺绶,中还拿着虞帝的匕首。他席地而坐仍然做梦般地大喊着是上天受命于我为皇帝,那些汉军又能奈我何?
王莽自动忽略了天幕上略微带着贬义的词语,他觉得自己就是时运不济的,在自己的末年,他一定是悲壮苍凉地俯视着自己的江山,哪怕明知道自己的性命在缓缓流逝,却仍然无愧于心。
“姑母,我称呼您为姑母,而并非太后陛下,你一定不要糊涂啊!您现在可以是大汉的太皇太后,未来也可以是新朝的太后,莽愿意给您设立宗庙,让子孙后代都来祭拜于您,这样又有什么分别呢?”
王莽声情并茂,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过后,便用上了威胁的段:“姑母,你现在还留着这方传国玉玺有什么用呢?就算莽现在得不到,等到您百年以后,您不会真的以为可以把这方玉玺带到您的地下去吧?”
王政君自己再也无法推辞,示意建章太仆将那方传国玉玺拿出来,她的指微微颤抖着,终于拿出来了那方的传国玉玺道:“好啊,王莽你不是想要吗?那就自己过来拿。”
王莽再次行了一拜礼,然后走到王政君的身旁伸就要接过玉玺,然而王政君却突然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力道之重,竟然让这方玉玺的一个角竟然被摔得碎裂,可见是老人家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气。
王莽被惊得后退了一步,然而面上却没有怒意,甚至恭顺的自己俯身捡起道:“莽谢过姑母。”
苏扶南当然不会知道,接近了两千年的时差,在这一方的天空之下,正发生着如此精彩的事情。她的视频似乎真的改变了历史进程,然而任何忤逆人民性的改革都必将失败。
她继续讲述着这段犹如悲歌一般的历史:那天的天幕刚刚泛亮,王莽就乘车走出了门外,最后陪着他奋战的王室子弟有王邑,眼看着下的士兵已经死伤殆尽,他的儿子想要逃跑,都被他呵斥住了。他们抵达渐台的时候,很快就被包围了起来。台上的人用弓箭企图将其射杀,做最后一批抵抗。然而很快箭就射完了,两方军队短兵相接,王邑父子和一些臣子都战死。
而王莽匆忙的跑入内室,最终他被杀死,再被检验完尸体无误以后,有人斩下了他的首级,愤怒的人们肢解了王莽,将他的尸体尽数斩断。而他的头颅最后被转交给更始帝刘玄,被刘玄下令悬挂于新建的都城宛城的城墙之上,百姓们愤怒的打着这枚头颅,甚至有人割下了王莽的舌头而食用。
有种法是这枚头颅被以后历代的帝王收藏了起来,直到晋惠帝的府库失火,这枚头颅也在那里被烧毁了。不过奇怪的是,东汉的文献并没有继续记录过这枚头颅最后的去向,就好像是原本已经消失了的东西又突然在晋朝出现,最后付之一炬。
好了,由于本期视频很长,所以扶南特意分成了两段,下期是光武中兴,欢迎大家继续观看哦!
苏扶南制作的视频播放完毕,按照以往的经验,天幕恢复如初,而她却不知道西汉末年的历史进程被她陡然加速。
月旬,汉平帝下罪己诏,称自己无德惹怒了上天,所以才导致连年的灾荒。三日,汉平帝再次下诏愿将帝位禅让于王莽,朝野哗然,群臣反对,然而无果。
就像是王莽想过的,这朝廷上下虽然仍然有忠诚于汉室的官吏,但是信任他的人也不在少数。终于,属于他党派的大臣纷纷上书奏请王莽称帝,有的郡县地也制造符瑞来讨好于他。
于是王莽接受了“天命”,首先到高祖的宗庙里祭祀刘邦,然后顺理成章的改国号为新,将年号设立为始建国。
这一次,朝野上反对他的人果然多了起来,很多大臣都直接辞官不做,无论他派人怎么样去求都无济于事,民间开始对他某朝篡位之事进行私下的议论,但是苦于重刑,到底是没有让这些议论之声传到了王莽的耳朵里。
王莽又下令让各地的郡县去逮捕刘氏宗室子弟刘縯和刘秀,尤其是刘秀。他其实在上位之前,就曾经以各种理由诛杀刘氏宗室子弟,但是长久下去积怨已深。
再加上天幕之前的意向他才刚刚上位,就已经有了起义军,他只能派兵镇压。而且,他这次发行的政令不像以前那样畅通无阻,各地郡县明明已经接到诛杀刘縯和刘秀的命令,却迟迟没有反馈。
况且,王莽还没有想到一个非常棘的问题,刘氏宗族子嗣颇多,而天幕却只是交代了两个人的名字,而并没有交代其他的信息以及祖籍和所居住的地址,所以查找起来非常困难。
在经历了几个月后无果,王莽又着开始了他的改革大计。天幕所,他盲目的崇古,复兴古礼,最终导致了他改革失败。
可是,平分天下土地难道不正是圣人之所愿吗?他又是何错之有呢?只不过是现实的这些人,暂时无法理解他的做法罢了。
官制、地名都可以暂时不做改动,可是这土地又应该怎么办?
王莽陷入了沉思,半晌他自以为自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突然传到内侍:“传朕旨意,令各郡县征伐无地贫寒之家,派遣他们去拓荒,所开垦的土地只要缴纳足够的税额,就可以尽数归他们所有。”
南阳郡蔡阳县。
刘氏兄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还算安闲。临近下午,婶母周氏煮了米粥、菜汤唤刘秀过来:“文叔,快把吃的端到你母亲房里。她也应该饿了。”
由于害怕引来杀身之祸,谨慎的叔父刘良提出了以字代名的称呼,按他们家的这些辈大多还没有到取字的年纪,但是刘良做主,都取了字。就连日常的称呼,也放弃了以往的习惯。
刘秀谢过婶母周氏,把饭菜端去给母亲房里。自从父亲病逝之后,母亲樊娴都情绪就十分低落,整日郁郁寡欢,就连已经跟随叔父居住,她也是成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闭门不出。
母亲樊娴都胃口不好,而他们还在孝期,饮食比较寡淡,所以婶母周氏就拿出来了腌渍的酱菜增添味道。
刘秀去到母亲房里,将饭食放在案上,却发现母亲还在憩没有醒的迹象,便放下食盒,缓缓退了出去。
正巧这时,天幕异象再次降下。
大家好,扶南来了,本期视频下半部分就是在王莽身死之后,刘秀终结乱世的过程。
把时间线倒回,我们上次讲到刘秀的长兄刘縯因为功高震主起了争夺皇位之心而被刘玄及其部下诛杀。而刘秀向来稳重,且有谋略,他知道虽然兄长死了,但是报仇却不急于一时,当下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于是他立刻动身回到宛城,向刘玄和绿林军谢罪,他饮食如常并且谈笑自如而不表现悲伤,既不给长兄服丧,也不和长兄原来部下私自会面,并且在与人相处的时候,经常透露出他有错理应悔改。
这种欺骗的方法奏效,刘玄信以为真,不仅没有杀刘秀,更是封他为征虏大将军,武信侯,并且派遣他去河北征兵。
刘秀刚刚退出母亲的房门,迎面就碰上了兄长刘縯,刘縯打趣道:“文叔,你子,倒是挺灵的,怎么亲兄长死了你也一点不悲伤?”
明知兄长刘縯的这是一个玩笑话,刘秀不想参与,就向刘縯行礼告退一旁。
刘縯见此情景,撇了撇嘴,低声道:“太过稳重的孩,果然是不好玩”
刘秀这才回了一句:“常言道,长兄如父。若是兄长百年之后,文叔必然哀伤深切。”
结果没想到刘縯又没脸没皮的凑上来了一句:“真的吗?”
不等刘秀回答,天幕先。
刘秀当然悲伤,在他脱离了刘玄的视线之后,从来不吃肉食,并且经常为之哭泣。
刘縯终于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却不太满意,他本来还想要再逗弟弟,却被怼的一句话也不出,只能沉默的离开。
刘秀终于安心,他取来前些日子央求叔父刘良伐竹制成的木简,准备将天幕所讲的重要内容誊录下来。
纸张虽然至少不关于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早早的被发明出来了,然而推广普及却很困难。最开始的纸张纸质枯黄粗糙,非常不好,难以用来写字。
所以现在的人大多还是使用竹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读书的成本。
不过对此,刘秀却不知道。他只是安心记录,他读书的时间不太长,所认识的字也不算多,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对于自己不认识的字他索性就做一些符号作为标注事件,着重记忆。
稍微八卦一下,也是在这个时候,刘秀娶了阴丽华,然后不到一年又娶了郭圣通好,是稍微八卦,那这个话题我们就直接略过。
当时天下的局势非常混乱,虽然王莽死了,但是天下的起义军还多着呢。比如赤眉军早已经在山东扎下根基,河北自然也有多方的割据势力。刘秀的一个朋友也私下和他,这刘玄他最终并不能得取天下,事实如此,在长安城被攻破了之后,刘玄越来越懈怠,每日和妇人饮酒,不思政事。
当然刘秀的处境也算不上是太好,然而是他一到河北不久,就有一个刘氏宗室子弟拥立别人在邯郸称帝,并且这次的称帝还得到了其他宗室的支持。而刘秀只有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于是为了夺取邯郸,刘秀和真定王刘杨达成了协作,刘秀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有了他的协助,在南栾之战大捷后,刘秀收复邯郸,平定河北。
刘秀微微一愣,怎么就聊到他娶妻了?他更想听听这场战争的具体取胜因素,却真没想到会谈到这个方向。
刚刚已经走了的刘縯听到这个话题立刻退了回来,故意道:“姻亲确实也是很好的政治资本”
“长兄!”刘秀忍无可忍,“长兄很闲吗?”
见刘秀在河北闯出了一番功业,刘玄却开始不安了,他于是就派遣使者封刘秀为萧王,但是却让刘秀交出兵马,回去接受封赏。还派了尚书令谢躬监视刘秀,刘秀就找了一个托词,暂时不回去。并且安排谢躬做幽州牧,最后再授意下斩杀谢躬,顺利接管了对方带来的兵马,并且将刘玄派到河北的其他人全部斩杀,但是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是和刘玄彻底撕破脸。
刘秀的势力在河北,越做越大,并且还命令下拿下去攻打洛阳,这个时候已经有人提议让刘秀上尊号称帝,但是无论有多少人提议,他从来都不答应。直到耿纯谏言刘秀如果不称帝会让追随他的士大夫离心后,他最终才同意。
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为了表示其复兴汉室之意,没有更改国号,仍然是以汉为国号,同时设立年号为建武。
刘秀将重要的地方一一做了记录,然而却轻轻一口气。要是有丝绢就好,天幕上展示了舆图,如果能将其绘画,在标注好进军路线,那应该对他以后的帮助更加大。
然而,当下人们作画仍然使用丝绢锦帛,这些丝织品造价昂贵,平常人家穿衣都用不起,何况是作画。
但是叔父和他的父亲一样清廉,本就没有多余的闲钱,如今还要供养他们这么多人,刘秀自知如果再提出这种要求,恐怕是又给叔父加重了负担,于是只好作罢。
可是听了刘秀叹气,刘縯还以为自己刚才那个玩笑开的是不是过分了,想要过来给弟弟道歉,却看到弟弟正拿着毛笔在竹简上写字,刘秀的字迹算不上漂亮,但是很工整。
只是嘛,那字中间奇奇怪怪的符号又是什么?
“文叔,你是不是不怎么太会写字啊?”刘縯开口询问,他意识到刘秀的表情变得不太好,当即就知道确实是这样,于是没忍住又噗嗤一笑。
这就弄得比较尴尬,本来是想哄着弟弟,不要生气的刘縯反而加重了弟弟的怒气,他只能赔礼:“文叔,要不兄长帮你写?”
刘秀称帝后,立刻调遣将领包围洛阳,企图夺取此地。然而,洛阳守城的将领朱鲔与刘秀有旧怨,就是他还有执意让刘玄杀死刘秀的兄长刘縯。朱鲔因此担心刘秀肯定不会不放过他,怎么都不投降。刘秀却表示保证朱鲔投降,可以保留他的官爵,刘秀进入洛阳,定都于此,并且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这个时候赤眉君也用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盆子,两方都想争夺长安,于是大动干戈。只不过刘玄的将领明显不敌于赤眉军,每次交战都死伤惨重,最后不得已请降。刘玄先被封为长沙王,后被杀。不只是这两方发生了战争,同时在长安一带也发生了,甚至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局面。刘秀见两方相争,于是便出兵长安与赤眉军战争,最终从一开始的大败到大破赤眉军。并且从这里原本由拿到了刘玄接的传国玉玺。
在这场大捷之后,刘秀又向东发兵征讨于梁王刘永,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之后与陇右的隗嚣和巴蜀公孙述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又开始先平复陇右,在收复巴蜀。刘秀最终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了天下,让四分五裂的江山再次统一。
刘秀听到这里,陷入了沉思。竟然需要十二年吗?那么从现在开始算起,天下要经历多少年的乱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