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破虏将军孙坚 三国孙吴 ……
三国孙吴
实话,孙权并不后悔跟曹操联合杀了关羽。
毕竟关羽于他们而言,的确威胁甚大。
只有刘备有关羽在,他们便一日不能安心。
就如天幕所,刘备这个伯乐太会识千里马了。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
而刘备却将两人同是收入麾下,怎么能让他们安心。
况且吴国这边,偏生周瑜早逝,如果周瑜还在,他不定还不会掺和进去。
“主公,您蜀汉会不会派人前来?”陆逊听完蜀汉的结局之后,就开始思索起来。
“来与不来,对咱们都没什么影响。”孙权就有这个自信。
不管是曹丕还是刘备,他们两人随便哪一个要攻打吴国,他都没在怕的。
反之是他们两人,在天幕出现后,都会想法设法的来拉拢他。
毕竟这个中间,谁都想要!
“主公,那如果蜀汉和魏国都派人来了呢?”
孙权迟疑了一下,随后道:“其实我比较倾向于蜀汉的。”
聪明如陆逊,在主公完后,就立马反应过来了:“主公是怕帮魏国灭了蜀汉后,咱们对付不了魏国?”
“嗯。”承认吴国不如魏国,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孙权很有自知之明,吴国是老二,就如他能打败刘备,但如果想要朝魏国发动战争,吴国虽不会输的很惨,但想要赢同样艰难。
“可是前面关羽的事,怕是在蜀汉帝那里没那么容易过去。”陆逊深知蜀汉帝三兄弟的感情,特别是自家主公还是属于反水背刺的一方,哪怕蜀汉帝想要两国结盟攻打魏国,那必定不会光是书面协议了。
“伯言,你要知道,如今是别人有求于我,哪怕魏国对咱们也有威胁,但吴国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两国不可能撇开我,先打架,毕竟不管是谁赢了,在国力耗损的情况下,面对国力充足的吴国,赢的会都不是很大。”
“所以吧,我不急,该急的人不是我,反过来,既然来拉联盟,那规定什么,就该我来制定!”孙权知道刘备可能对他心怀怨恨,但那又如何?
不遭人妒是庸才!
不管是站哪一边,他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自己的利益!
刘备跟他非亲非故的,凭什么要让他在占据有利地位的时候让步?
“那咱们就等着人来了。”陆逊也笑了笑。
“让下面的人时候准备好。”
“务必要让人感觉宾至如归!”孙权眼神莫测的道。
“是,主公,臣这就去办。”
关羽完了,大家可有要问的。
接连谈了两个名将,赵清清也打算歇息一会。
吴大帝孙权:我想听听吴国的未来。
足下认为吴国的未来比之其他两国怎么样?
魏文帝曹丕:我魏国亦不差,不如下一个。
这个顺序都定好了,从弱到强,蜀汉之后是孙吴,最后曹魏。
至于吴国的未来?
吴大帝不如多问问先人或者后人?
我对政务没什么研究,术有专攻,毕竟我也没当过皇帝。
其实依照赵清清自己的想法,孙权他们一家啊,就他适合当皇帝,毕竟孙坚和孙策都太浪了。
但是吧,浪归浪,孙策必须得活着!
还有周瑜,旷世兄弟情什么的,务必给她长长久久!
要是没什么问的,主播又接着张飞了。
晋文帝司马炎:朕有!
在座的诸位都是皇帝?
不知朕的祖父可在?
汉昭烈帝刘备:哟!姓司马的皇帝啊!
这是不是就是统一了三国的后代皇帝?
魏文帝曹丕:司马懿是你什么人?
晋文帝司马炎:朕统一三国,文治武功皆名列前茅,什么三国这个过去式,不如朕的功绩啊。
魏文帝曹丕:出你的祖宗是谁!信不信我现在就让你没祖宗!
吴大帝孙权:还问什么问,肯定跟司马懿那人脱不了干系!
我老早就觉得那人内里藏奸的。
魏文帝曹丕:闭嘴!
仲达忠心耿耿,轮不到你在这里挑拨离间!
隋文帝杨坚: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不就是魏文帝曹丕臣子司马懿的孙子吗!
三国的皇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后反而全便宜他了,虽然不是朕打下来的,但想想还是觉得好心痛。
汉昭烈帝刘备:?!
果然是他!
吴大帝孙权:就是他的后代夺了我的江山?!
魏文帝曹丕:我不信!
明成祖朱棣:有什么不信的!
那隋文帝都隔你们几个朝代了,骗你们有什么好处?
再了,曹操是乱世枭雄,这个无话可。
但曹丕吧,没什么好的。
魏文帝曹丕:晋文帝司马炎是吧!
你祖宗没了!
汉昭烈帝刘备:我不信你会杀了司马懿!
吴大帝孙权:我也不信!
西晋
“陛下是不是醉了?”宦官看着上面没动静的人后,全都松了口气。
陛下越发的难伺候了。
哎!
三国曹魏
“主公三思!臣绝对没有谋反之心!”司马懿自己也是有天幕的,在看到后代那么不着调后,瞬间冷汗就浸湿了后背。
哪怕他现在真的有这个想法,司马懿也不敢表露半分,更别,他现在是真真切切的没有这个想法的!
这是他哪个儿子的儿子?千万别让他逮住!
曹丕看着冷汗直冒的司马懿眼神冷漠,他要不要
不行!
现在还不能杀!
曹丕压下心中的杀意,但是后槽牙也咬的紧紧的。
魏文帝曹丕:那什么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吴大帝孙权:怎么?打算从源头掐断?
三国孙吴
“看来司马懿要有麻烦了。”孙权似笑非笑的了句。
但他同样清楚,就算没有司马炎,也会有其他人,没有谁的江山可以时代传承,强大如始皇嬴政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有谁能做到?
他也只能保证自己的朝代尽可能的传承下去,毕竟死了的人,怎么可能管得了后代子嗣的行事。
“等着看吧,曹丕不会动司马懿的。”
“毕竟谋臣就那么几个,没了司马懿,曹丕可挡不住诸葛亮的算计!”
“主公,那咱们要不要插上一?”陆逊道。
“不用。”
“还不到时候。”
这个问题咱们稍后将曹魏的时候再,谈论了这么久了,咱们继续回蜀汉。
张飞,蜀汉时期的三国名将之一,亦是死的最憋屈的名将之一。
张飞跟二哥关羽一样,同样是勇猛过人,不过相比之下,他的出名程度就远不如大哥刘备和二哥关羽。
他跟二哥关羽同年加入大哥刘备的麾下,同样都备受刘备信任。
前期的脚步基本上就是一致的,而后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刘备被曹操追击落荒而逃,张飞选择了断后,他一人带领二十余骑兵据水断桥,生生吓退了曹操追击的大军,其勇猛可见一斑。
建安十七年,张飞与赵云一起救下了被孙夫人差点带走的幼主刘禅。
而后一年,张飞在攻打江州,并生擒了江州太守后,因为其拒不投降,从而大受感动,并将其释放,这是义释严颜。
建安二十年,曹操带兵入汉中,张郃带兵开道。
同年十月,曹操因为后方叛乱而班师回朝,但他也同时命令张郃继续进攻巴西郡。
此次张郃的对就是张飞,两人交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张飞带兵从其他道路进攻,大败张郃,让其放弃战马,爬山落荒而逃。
建安二十三年,张飞与马超攻打武都,但最后却作战失利。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张飞官至右将军,同年十二月,其二哥关羽被吕蒙收下杀害。
章武元年,刘备准备出兵讨伐吴国,但张飞因为敬重君子,却看不起士兵从而吃了大亏,以至于一代名将憋屈的丢了性命。
张飞酷爱喝酒,喝醉之后并时常鞭打下士兵,其张飞的下张达和范强忍受不住,于是趁着张飞喝醉酒的功夫,将之杀害,并取张飞首级投奔于孙权。
一代万人敌名将,最后却被人杀害!1
三国蜀汉
提起三弟,刘备的情绪又变得低落起来,其实早在之前,他就已经提醒过三弟了,奈何三弟根本听不进去,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士兵也是人,虽然不起眼,但往往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人就能干出大事来。
如今天幕预言他这次吴伐必败无疑,那么他眼底要不要继续?
不继续他心有不甘,继续的话多半会重蹈历史覆辙,所以刘备一时也举棋不定。
“主公,天幕出现后,其他两国怕是会更加谨慎,您伐吴的脚步,需要往后推一推了。”诸葛亮明白,这个天幕是他们的遇,同时也是东吴和曹魏的遇,从天幕口中知道了历史,那很多事情就又变得捉摸不定起来。
下一步的走向,也应该慎之又慎!
“我何尝不知。”
“不过是气不过东吴反水,害了二弟啊!”如果三弟的死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作自受,那么二弟的死亡,那完全就是一场针对性的算计!
曹丕那厮不做人!
还有孙权!
此生不除他们两人,死后他实在无颜去见二弟!
“就如咱们前面所,只要拿下魏国,吴国根本不足为惧。”诸葛亮看的分明,哪怕蜀汉如今国力最弱,但亦是最难攻克的,毕竟蜀道艰难。
他们轻易不能攻打别人,别人也休想轻易攻打下蜀汉!
“如今蜀汉并没有攻打魏国的能力,咱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字──等!”
“等吴国的消息,等国家发展,等魏国的下一步,亦等三国鼎立破除的转!”正值壮年的诸葛亮,眼神清亮的看向上位的主公。
这是自己选的明主,既三分天下过后就该一统天下了!
好啦,蜀汉完了,咱们来孙吴。
孙吴的开国皇帝是孙权,但他爹孙坚的的功绩同样不可磨灭。
孙吴,也可以叫做东吴,因为其三国鼎立建国位置在东边的缘故。
孙吴国祚五十二年,一共经历四位帝王,是三国时期里面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
三国时期,明明孙吴位居中间,确也坚持到了最后。
孙吴最早的政权奠基人,是孙权的父亲。
也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武将之一。
孙坚,起作战,比之关羽都不差,当然了,他们两人虽处在同一个时代,但孙坚出名的时候,关羽还籍籍无名,而等到关羽威震天下的时候,孙坚却早就去世了,所以吧,两人之间不好相比,但不可否认,孙坚其军事能力的强大。
孙坚据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当然了,这个历史没有明确证实,所以其真实情况,咱们不得而知。
历史记载孙坚出生之前,孙家祖坟冒了青烟,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都孙坚出生不凡。
孙家虽世代做官,但那个都是比芝麻官还的官,所以孙坚出身是寒族庶民。
年少的时候是个县吏,武力不俗,性情也是带着武人特有的豁达。
十七岁那年,孙坚跟父亲一起乘船去往钱塘,途中正好碰到海盗打劫商船,孙坚年少气盛,自然看不过,一个人提刀上前,直接把大群海盗全部干倒。
至此孙坚名声大噪,郡府看重其孙坚能力,特此提了孙坚的官,让他代理校尉一职。
此后的孙坚,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开始了他的平叛晋升之路。
会稽、凉州、长沙、黄巾之乱等等,一路平叛,所到之处,皆是声望高涨,官吏百姓夹道欢迎。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在八州同时爆发,来势凶猛,很快这股劲头就烧到了中原,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皆是焚烧官府,将之官员杀害殆尽,刘氏的江山岌岌可危。
东汉当时的统治者惶恐不安,随之调动一切军事力量反抗,对黄巾起义进行镇压。
随后孙坚带着招募来的一千多精兵,跟在中郎将朱?(jn)的身后,开始南征北战。
在随后一次黄巾起义的镇压之中,他只身深入敌军中心,却不幸失利,受伤坠马,藏在草丛中才得以逃脱一命。
当时军中失散,好在孙坚的战马跑回了军营,将士们随着跟随,才找到了孙坚。
哪怕这次失利,丝毫没有影响到孙坚的信心,他在回营修养了十几天后,又一次奔赴了战场。
黄巾军当时被困在宛城,孙坚独当一面领兵进攻,其亲自冒着密集的箭和石头登上了城墙。他的部下大受鼓舞,随后攻下宛城。
此战之后,孙坚被朝廷任命为别部司马。
中平三年,凉州发生叛乱,中郎将董卓前去平叛,但没什么效果,当时的车骑将军张温便上奏让孙坚参与。
中平四年,长沙反叛,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前往平叛,仅仅用了一个月的功夫,就平息了长沙之乱,让整个长沙郡都震服。
当零陵和桂阳也发生了叛乱,孙坚在平息了长沙的叛乱后,直接越过郡界,前往零陵平叛。
就这样,孙坚一口气将三个郡部的叛乱全部平息。
当时有人劝孙坚不要越过郡界,但孙坚却:他没什么文德,只知道以征战为功绩,此次越界,不过是为了保全国土,如果因此被治罪,那他也无愧于天下。
此次过后,孙坚被东汉王朝封为乌程侯。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董卓废少帝改立诸侯王刘协为帝,并掌控朝中大权,肆意妄为。
其实,早在前几年,孙坚就曾劝过上司张温诛杀董卓,但张温当时不忍心,便没有听从孙坚的建议,以至于东汉末年遭受这次浩劫。
时下讨伐董卓的起义兵络绎不绝,孙坚自然也参与其中。
孙坚起兵后不久,就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诛杀王睿。
早些年。孙坚同王睿一起平定过零陵和桂阳之乱,但身为文臣的王睿看不起身为武官的孙坚,两人之间多有间隙。
而王睿与武陵太守曹寅又不合,讨伐董卓的过程之中,王睿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便选择了假造檄文,其中列举了数条王睿的罪过,让孙坚将其处死,于是乎孙坚领命,起兵前去。
随后就逼杀了荆州太守王睿。
其二就是杀了南阳太守张姿。
孙坚在逼杀王睿后,又带着军队到了南阳,让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的下有数万人。
张姿听信下的建议,对于孙坚不予理睬。
孙坚带着继续上前拜访张姿,张姿前来答谢,孙坚设鸿门宴款待,于这次杀掉南阳太守张姿。
孙坚一路往前,带着军队来到了鲁阳,并杀
抱歉,顺口了,没有杀。
并和袁术联,袁术上奏为孙坚请封了破虏将军,并兼任豫州刺史,所以孙坚,也可以被称之为孙破虏。
于是乎,孙坚就在鲁阳停留了下来,驻休整部队,为后面讨伐董卓做着准备。
初平元年冬天,孙坚在鲁阳休整好后,便想出兵讨伐董卓。
远在都城的董卓听闻孙坚要起兵来讨伐,便来了个先下为强,派东郡太守出兵攻打鲁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