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四十二章 。

A+A-

    咸阳招贤馆

    嬴政微服出行,暗中视察选拔人才的情况。

    早在发出砍头奇怪文风公告之前,已经对招贤馆进行了调试整改。

    加强监管流程,例如确保登记选拔信息的官吏不会以貌取人,又如杜绝发生暗中构陷将自荐者拒之门外的可能性。

    优化自荐流程。

    定期举行畅谈会,不空谈,而由朝廷给出民生相关的各种议题。

    官吏需将辩论内容记录在册,这也是考察自荐者的依据之一。

    若不善言辞,而只善书写,提供竹简与笔墨供人当场直抒胸臆。

    今天议题是“如何更好发展农业”。

    嬴政选择站在角落观察,而室内一点也不冷清。

    参与辩论的二十六人从内到外围成两圈,秩序井然地席地而坐。以身高排序,确保了视野不受阻。

    靠着三面墙的位置,预留好了站立观众位置。今天没有发言意愿,或者不好意思讲话,也能做一个好听众。

    主持官:“闲话不叙,进入今日畅谈。今日以农事发展为题,愿诸位畅所欲言。”

    简单介绍规则:

    畅谈会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依照座次序列发言;第二轮举牌补充发言;第三轮举牌提问,举牌回答。

    最后离开前勿忘找书吏,核对竹简所记的今日各自发言内容,如有需要可补充。

    凡是进入畅谈会的发言者都已经经过两轮考核挑选。哪怕本次来咸阳自荐失败了,但也能获得一笔车马费作为补偿。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这一批赶来招贤馆的人与以往相似又不同。一来受到天命在秦的影响,二来听了砍头公告后闻风而动,是判断出朝廷有新的人才政策。

    来到咸阳,发现气象果然不同。本来的咸阳城似巍峨高山,现在多了一种潺潺河流带来活力感。比起往年的肃穆,更添生勃发。

    “有请第一位发言。”

    主持官的话音一落,畅谈会正式开始。

    不多时,轮到了排在前位的赢乘雷与赢云旗。

    今日参会者中,两人看起来最年轻。侃侃而谈,毫无拘束之态。

    嬴云旗:“论及农事,不知诸位是否感到遗憾?书海浩渺,竟少有相关专著。就鄙人所知,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是现今少有的专论农事之作。”

    接下去,论及四篇所涵盖的内容与思想。

    他书中的农业政策谈起,再谈耕地播种、改良土壤、时令农作规则,以及农业管理模式等方面。

    众人为畅谈农事发展而来,岂会不知农书的重要性。

    往最实际的方向,一本好的农书能给官员带去参考知识,助其管理当地农作。

    书中所言不一定全部合适实际种田情况,但能够开拓视野,比如怎么沃土、怎么浇灌、怎么选种等等。这些讯息,甲地知而乙地不知,需要通过农书传播推广。

    赢云旗接着发言,聊起读上农四篇后的疑惑与不解。

    大秦幅员辽阔,必不是四篇文章就能记录全境农业知识。她与兄长今天就是来抛砖引玉,让所有参与者能放开了胆子直抒胸臆。

    当下,效果很好。

    与会者听到有人先提出了吕不韦主编的著作,也都没了顾虑,更加敢于无话不了。

    讨论会的气氛愈加热烈。

    殿内,站立的观众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不少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发言探讨中。

    人群中,却也有异常沉默的人。

    张良顶着络腮胡的伪装,持虚假户籍证混入了招贤馆。

    明知此举莽撞是冒着被逮捕入狱的风险,却无法控制想亲眼一睹选才现场与自己的预测是否吻合。

    好消息是他的推测正确,坏消息是他的身份尴尬,背着刺杀始皇帝的通缉令。

    伪装术能令他逃亡四野,却不能让他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朝堂之上。如要出人头地,除非被特赦。

    下一刻,张良蓦地一僵。

    不是错觉,斜对角有一道视线穿透人群落在了他身上。

    对方是高个大汉,着装朴素。乍一看隐没于人群,但对上那双眼睛后,忽而压力如泰山压顶。

    是嬴政!

    张良背脊发凉,这种眼神意味着自己被认出来了。

    怎么就立刻被认出来了呢?

    按理始皇帝从没有见过他的正脸,至多通过别人的口述或看过画像而已。他搞刺杀时是蒙面,嬴政总不能透过面罩瞧得清楚吧?

    这会不可避免再次想起刺杀当日的博浪沙。

    光天化日之下,突然冒出的仙迹着实不符合常理。由彼及此,嬴政有特殊观相术也实属正常?

    张良脑子有点乱,他无法不多想,他亲历了奇异现场。此时,更是宛如被猛禽盯上的野兔,深知今日怕是凶多吉少。

    很快就有侍卫来到了,将张良“请”到招贤馆的后院喝杯水。

    清静院,鸟语花香。

    室内,一条木案,两张席垫,侍卫立于后侧。

    嬴政先行坐下,不急不缓地,“你也别站着了。”

    张良身体僵硬,慢一拍在木案另一侧坐下。

    他保持着不能更标准的正襟危坐姿势,一时间却不敢直视对面的人。

    曾经,他从不畏惧始皇帝。敢于散尽家财,抱着死也无妨的想法,千里迢迢去搞刺杀。

    如今,相对而坐。

    明明对方没有喊打喊杀,那些侍卫的佩剑也都在剑鞘之中,但莫名的惶恐涌上心头。

    张良清楚自己是后悔了。

    不是因为逃亡被抓会命不久矣,而是发现此生走到尽头时一事无成。

    他承认了大秦统一六国的合理性,承认了嬴政有着远超韩王的能力,就是否定了过去自己的理想与坚持。

    人生目标出了错,刺杀变得非常可笑。

    大罪已犯,他才发现比起让嬴政死,更希望是能参与到建设伟大的王朝之中。

    气氛异常古怪。

    一条木案,划出两个世界。

    嬴政神色平静,还有几分闲适听窗外鸟鸣。

    张良目光越垂越低,强忍着不让沮丧情绪外泄。

    沉默弥漫了许久,久到让一个人觉得窒息。

    嬴政忽然开口:“听过赵高吗?他曾经犯下死罪,朕特赦于他活命且继续做中书令。谋逆是死罪,但非绝无一线生。大秦广纳各方贤能,若有匡扶天下的不世之才,又能大彻大悟地忠于大秦,朕未尝不可法外容情。”

    张良倏然抬头,此言仿如仙音,甚至比博浪沙当日听到的仙谕更加震慑人心。

    此刻再看嬴政,其形貌不怒自威,目光深不可测。韩国王族与之相比,就是萤火与太阳争辉。

    其实,嬴政对待六国遗民足够宽容了。

    公诸天下的文书所言是真,始皇帝没有没收六国贵族的所有家财,希望是六国归心共建大秦。偏偏,叛乱之人以此做了祸乱天下的本钱。

    嬴政:“当下只余一问。张良,你可有让朕法外开恩的本领?”

    没有本事的话,也不必刀下留人,就是这么现实。

    张良下意识地摸向袖子,其中藏着他写的帛书。

    自从刺杀失败开始大逃亡,他在途中断断续续写下了一卷治国策。

    官吏架构,军功利弊,开疆拓土与休养生息的同时进展,也不可再分封六国旧人。

    祖上五代为相,他自幼耳濡目染习得一二,但也知未曾躬体力行,见识终是不足。

    此卷帛书为谁而作?又希望谁能批判地接纳它?

    其实,有的答案早在心底。

    故而在前途迷茫时就落笔成书,而且还一直随身携带着,亦是明白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鄙人偶有所得,愿请陛下一观。”

    张良没将帛书直接放于木案上,而是侧身抬,向侍卫方向呈递出去。

    荆轲刺秦,图穷匕见,此事传遍天下。

    张良作为同样有刺杀前科的罪犯,在细节之处谨慎行事,主动请侍卫检查帛书没有暗藏危险。

    嬴政瞧着这一幕,满意之余却不会多给几分信任。

    可信与否要时间去验证。在获知赵高与李斯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之后,他不会疑神疑鬼,但能给出的信任越发少了。

    接过侍卫递来的帛书,翻阅起来。

    表面不动声色,心中暗道不错,张良是有些谋略在脑子里的。不愧在咕咕的叙述中有谋圣之称,这人不是浪得虚名。

    待嬴政看完此卷文字,不见喜怒地抬头。

    “朕惜才,但你要记住了,会只有一次。几年前,朕特赦赵高免于死罪,他却不知珍惜地欺君罔上,落得挫骨扬灰的下场。前车之鉴,愿君牢记。今日起,你先随蒙毅做事。”

    张良听到这些话,无法克制地喜形于色。

    不只是命保住了,更重要的是始皇帝认可了他的谏言。

    他向嬴政深深一拜,“今日之后,鄙人必以国士报秦。”

    嬴政微微颔首。启用张良除了看重他的才华,亦有另一层深意。

    大秦并非严酷治国,真心归秦者,旧罪可免。待改良的律法审核通过后,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改变。

    **

    **

    明朝文渊阁

    朱元璋在立了朱棣为太子后,又下发了准备迁都北京的诏书。

    这个选址不能出人意料,毕竟它是燕王封地,却彻底舍弃了先太子朱标去巡查的洛阳与长安。

    迁都一事不在一朝一夕,前前后后少要十几年之久。

    随即又一道圣旨下发,准备开始疏浚连通南北的大运河。洪武帝在旨意中明,水路通畅便于粮草调运赈灾,也便于商贸发展。

    谁人不知朱元璋抑制商贸发展。

    近日接连数道圣旨,无不表明皇上变了。

    回头再看这种改变不是无迹可查,年初藩王们的古怪变化在前,必是受到朱元璋的影响。

    无人不好奇刺激源头是什么,但早学会了在洪武朝压制好奇心,那会害死人的。

    五月下旬的傍晚。

    晚饭时候,五位皇子与七位朝臣被临时传召去往上书房。

    上书房,墙头的水镜保持静止画面。

    今天,朱元璋再见水镜浮现,此次开头显出一行提示。

    增加播放新功能:观众可以声控主动暂停播放,每集暂停次数不限,叠加暂停总时长不能超过半个时辰。超时,立即终止播放。

    上集咕咕在末尾预告,这回要讲十七世纪的大明与全球冰河期状况。

    储存与重播视频的次数有限要省着用,而很快要成立应对冰河研究所,有必要放出一些消息。刚好多了暂停功能,有时间抓一批人来一起看首播。

    五位皇子都见过水镜给的世面。

    七个朝臣却是乍见此物,难免愣在当场。

    “放轻松,都坐好。纸笔给你们预备好,想记录就记录。记不过来时,就喊朕暂停影像。”

    朱元璋没多给前情提要,直接喊了开始播放。

    都做人要学会分享。朕以前不懂,但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学会了。果断找来十二人陪着,其中有七人是第一次看到水镜,奇景共欣赏的感觉真不错。

    朱棣深呼吸。

    他没有不祥的预感,没有预感因为确定今天水镜不出好话必成事实。那就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