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纪实诗】杜甫春望 李隆基:玄宗无能……

A+A-

    听到陌生的女声,高力士一个激灵,下意识脱口而出:“大胆!何人胆敢在此装神弄鬼惊扰圣人!护驾!”

    “让开!”

    听到破坏“洗三”的罪魁祸首居然现身,安禄山脸上带出了一丝煞气。他身上的肥肉如雪崩般抖动,毫不客气地撞开前面的护卫。

    只见他劈夺过长刀,刀和脑袋一同探出了亭子——

    “嘿!是个娘们!”

    水面上赫然是一个巧笑倩兮的女子形象。她眼睛明亮,目光柔和,穿着一身奇怪的衣裳坐在桌子后,桌上摆着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安禄山只认出来一摞书。那书的模样也贼怪,封面花花绿绿,就连开口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圣人!心邪祟啊!”见李隆基也开始向前迈步,高力士焦急地跟了上去,一边劝一边给身侧的贵妃娘娘递眼色。

    “让开!”李隆基一甩袖子,面沉如水:“朕乃真龙天子,何惧祟物!”

    李隆基之所以执意上前也有他的一番考量。若是他刚才没有听错,那女声方才提到“唐朝诗人杜甫”。

    杜甫这名字听上去有些耳熟,李隆基虽然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哪里听过,但“唐朝”二字却如惊雷入耳——这不正是他和先祖的基业吗?无论这女人是仙是妖,事关大业,他作为唐朝天子必然得上前一探究竟。

    李隆基大步上前,杨贵妃倒是有些踌躇。但一想起那妲己狐妖之,她咬了咬牙,终究跟了上去。

    李隆基眼神凌厉地盯着水面上的女人,将那古怪的背景和衣饰一一看在眼里。女人模样打扮明显与时人不同,话的语调也格外古怪。但奇特的是,无论她什么,只要眼睛看着石潭,他们就能毫无障碍地听懂语意。

    李隆基思索片刻,抬制止高力士的劝阻,又打开安禄山护卫在他面前的臂,冰冷道:“唐朝朕倒要看看,她能出个什么子丑寅卯。”

    “去查,杜甫何人。”

    这一句“唐朝”,不仅让李隆基面色肃然,更令其他时空的帝王同时正襟危坐。

    直播开始的瞬间,诸天万朝都听到了月兮的声音。唯一有所差别的是,李隆基只有花园中这一方水潭能看直播,而其他朝代则是天幕直现,上至帝王贵族,下至走夫贩卒,只要抬头就能看到月兮的身影。

    公元前29年

    听到“唐朝”二字,正在批阅竹简的秦始皇笔下一滞。墨水凝成一团,恰如他拧起的眉头。宫殿外面传来喧嚣声,他不悦地起身,走向门外。

    才出殿门,就见几波人从各个方向匆匆而来。李斯和扶苏各自带着几名甲卫,面带忧色。而要走得最快的,要数红光满面的徐福。

    “陛下,吉兆,吉兆啊!”

    徐福一开口,就为天幕定了性。他指着空中的月兮,笑容满面,语调激昂:“此即蓬莱仙女是也!此乃上天有感于陛下之虔心,特派仙女现身。陛下,臣愿替陛下赴海寻蓬莱,求得长生药。”

    听到“长生药”,嬴政的眼里浮现一丝渴望,但刚才那“唐朝”二字却令他有些不快。嬴政细细思索了一番,确定记忆中不曾听闻以唐为称的诸侯国,虽然徐福竭力主张这是“仙人”之事,但嬴政却敏感地意识到,天幕所言极有可能为后世之事——唐朝唐朝,大秦竟亡了吗?

    众人都听到了那个“唐朝”。

    李斯一怔,随即深深俯身,他聪明地只关切问询陛下的安危,对那“唐朝”二字只字不提。但年轻的扶苏显然直率得多,他震惊地问道:“唐朝?何谓唐朝?杜甫何人?丞相可曾听闻春望?”

    被点名的李斯无奈地抬起头:“臣孤陋寡闻。”

    “这春望恐为仙人所作,凡人不曾听闻,也是应当的。”徐福笑着接过话。

    嬴政的目光从脸色不一的三人面上划过,随即又落回天幕:“既是神人现身,那不妨先听神人讲解。”

    与此同时,另一个时空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走出了宫殿,他对于“唐朝”二字适应良好,只是对月兮提到的人名有些好奇。他环顾四周,望向众人:“杜甫何许人也?诸卿可闻春望欤?”

    天宝之前的诸朝历代皆有此问,天宝之后的朝代倒是对此一清二楚,听到天幕仙人提及杜甫和春望,君主朝臣大多心有戚戚焉,而文人墨客却有些兴奋,谁不想有会与诗圣之作并列,一会儿天幕之人会提自己的名字吗?

    仿佛听到了众人心中的疑惑,月兮完开场白后,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所谓纪实诗,即以时事入诗。提及纪实诗诗人,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杜甫。今天的专题,我们诗史并行,主要围绕诗作及其背景展开。现在,我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春望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诗圣的大作。

    月兮话音刚落,整个画面顿时切换。

    伴随着悠扬的笛声,众人面前出现一幅繁华富丽的城市图景,街道上行人往来如织,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俨然一副盛世景象。

    “看来是首写景颂德的诗。”杨贵妃揉着丝帕点评:“这景象看上去倒是与长安无异。”

    李隆基没有话,但他的内心却认同了贵妃的法。

    可惜视频上好景不长,几秒后,一阵响亮的马蹄声盖过了笛声,随即是刀戟碰撞和流矢飞射的声音。画面的左下角出现一群穿着盔甲的士兵,他们粗俗地撞开城门,随即宫阙倒塌、硝烟四起,盛世和平的景象骤然变得残破萧瑟。

    马蹄远去,笛声变得哀怨。一个深沉嘶哑的男声缓缓响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个头发半花的男人背对着屏幕推开了窗,窗外是萧瑟的城阙。

    茂盛的草叶无人清理,很快就盖过了断壁残垣,各色春花如期绽放,枝头春鸟也鸣个不停。春色如旧,繁华不再。男人举起臂,以袖拭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画面快速掠过数座布局不一的城池,城中却都是残砖破瓦的凄凉场景。视频的最后,画面再次回到男人身后。男人合上窗户,将明媚春光和满目疮痍一并挡在外面。他叹了口气,转身的同时,簪子却从发髻滑落。

    哀戚的笛声配着沧桑的男音,再加上碎瓦颓垣的场景,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强烈冲击。尽管隔着数个时空,无数帝王却在此刻同时长叹。

    公元4年,绍兴十一年,正在和秦桧闲聊的宋高宗赵构突然停下了话头。诗歌朗诵声渐止,赵构的脸色却越发难看。半晌,他朝秦桧瞥了一眼,意有所指:“还是安宁日子好。”

    秦桧闻弦而知雅意,奉承道:“官家仁慈,见不得生灵涂炭。这仗打得越久,百姓就越苦,还是以和为贵,休养生息为好。”

    赵构点了点头,总算露出一丝笑意:

    “是极,还是你懂朕的用心良苦。爱卿刚才到哪里了,解去岳飞兵权?”

    看完这水幕视频,李隆基也颇多感慨。

    “哀民生之多艰。”

    李隆基长叹一声,伸将贵妃拥入怀中。杨玉环如同他盛世王朝的一个隐晦象征,只要贵妃在怀,李隆基就永不会错过那歌舞升平的好春光。

    看那水幕中那群奔散的妇人,杨玉环嘴角的笑意也不由淡去,就仿佛有一片柳叶的阴影不偏不倚地落在脸上,那逃亡的凄惨景象令她也颇感不适。三郎的感慨在耳畔响起,杨玉环正准备开口应和,高力士却一反常态地突兀插嘴。

    “圣人!老奴想起来了,杜子美单名就是一个甫字!”

    “杜子美?”

    “就是前些天给您献三大礼赋的那个杜子美。您还夸他文章写得好,让他去集贤院待制待命呢!”

    李隆基自然没有遗漏刚才月兮对杜甫的称谓,他饶有兴致地挑眉:“诗、圣名头倒是响亮,去把他喊来,让朕仔细瞧瞧。”

    月兮所讲的“杜甫”既已找到,明水幕所言不虚。加上他们在这儿站了快半炷香的时间,月兮并无伤人之举,反而用诗作和图画警醒自己,看上去倒是一片好意。

    “大吉,大吉!这是神仙妃子在启迪圣人啊!”安禄山察言观色之术修炼得极妙,一见李隆基面色舒缓,立刻招呼着侍从去搬瓜果桌椅。

    高力士见风转舵的本事也不比安禄山差,眼见圣人来了兴致,他立刻将刚才的“邪祟”“妖孽”抛之脑后,笑眯眯地上前恭喜:“圣人,这是神迹啊!想必是圣人励精图治,功绩感动上苍,这才降下福祉,为圣人引荐人才。”

    “圣人不愧是真龙天子!”安禄山蹭到了李隆基面前,扯着他黄袍衣袖笑嘻嘻道:“且让禄儿蹭蹭圣人的龙气吧!”

    一时之间,水潭边奉承声不断,李隆基龙颜大悦。

    众所周知,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应。看完春望视频,这里就先简单介绍一下杜甫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初期。公元55年,安史之乱爆发。56年,叛军攻入长安,玄宗西逃入蜀。据新唐书载,叛军“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繁华的长安顿时沦为一片废墟。同年月,玄宗退位,肃宗于灵武即位。月,杜甫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被押解到陷落后的长安。在此地,他写下了这首忠君恋阙的千古名作。

    “公元?新唐书?安史之乱?”陌生的词汇让人难以理解,但月兮所之凄惨景象却让人不忍耳闻,尤其是那句“玄宗西逃入蜀”和“玄宗退位”,让身为皇帝的李隆基感到由衷的愤慨:

    “这玄宗是谁?怎可弃国都而逃?简直无能至极!”

    作者有话要:  李隆基:今天我将为大家献上全新表演。不是胡旋舞,不是羽衣曲,而是我骂我自己!

    ——

    好想经常见到你,狠戳收藏作者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