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爱 国诗】陆游 赵构tm还有支棱的一……
尸首扔进岳家军巡逻范围内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了,以岳家军出色的侦查能力,那一支队理所应当地有去无回,连人带尸全都被拉进了岳飞的军营里。
书生的尸首就在身边,脑袋歪向一旁,黑洞洞的眼眶正对着这几个金兵,凝固的鲜血折射微光,像是恶魔在无声地注视他们。在巨大的恐惧下,那几人几乎是竹筒倒豆子般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你一言我一语,速度甚至比一旁的翻译还要快上几倍。
众人对视一眼,将“巫术”“天上看不见的女人”“挖眼睛”等关键词拼凑在一起,真正能看到天幕的岳家军很快就弄明白了真相。也就是,这书生原本听从秦桧命令去给完颜兀术通风报信,看到天幕便知大事不妙,在他想向金人泄露天时,突然自戕而亡。
但这些并不是重点,从那些金兵颠三倒四的话语中,岳飞发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信息——金人军心动摇!
完颜兀术竟然怕了。
他等怕了,也吓怕了。
此时正是进攻的良!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已至,地利也有,唯有人和为了催促岳家军撤军,朝廷早早就断了他们的补给粮草。军队如今的粮食只够撑十日,若是打仗,只会消耗得更快。
粮草就是军队的命脉,它的作用不仅在于保障供给,更是军心稳定的关键。巨鹿之战,秦军就是被项羽拦截粮草,自乱大溃,而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也与粮草被偷袭烧毁脱不了干系想要打,只能破釜沉舟!
但要如何快速激起士兵战意?
岳飞的目光落到了书生身上,忽然心生感慨:有些人,活着不如死了。活着时卖国求荣、拖人后腿,死了倒别有一番用处。
张宪顺着岳飞的目光望去,两人同生共死多年,张宪几乎是立刻明白了岳飞的计划。他微微颔首,随即抱着地上的书生尸首走出军帐。不一会儿,外面就传来了张宪充满悲痛的声音:
“兄弟们!金人虐杀我大宋百姓!”
在岳家军群情激奋,收整武器准备战斗之时,天幕上的直播还在继续讲解6年的事情。
6年的春天,宋钦宗惨死金国。6年的夏天,伴随着一封战书,赵桓的死讯作为金国送给高宗赵构的庆生礼物一起送到了临安。当时,金国的郎主已经是完颜亮,他和之前的那些皇帝都不太一样,他残暴、嗜血,甚至以杀戮同族为乐。
天幕上简单放映了完颜亮的几个片段,包括他发起宫变杀死金熙宗的片段和屠杀金氏王族后裔近百人的片段。与他相关的片段几乎都伴随着喷薄的血浆和厚厚的马赛克,背景音则充斥着各种凄厉惨叫,令人毛骨悚然。
几年前,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在去世时曾留下一份遗表,这份遗表上有着他对付宋朝的秘密武器:
吾吩咐汝等,切宜谨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势盛敌强,择有兵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与国朝计议,择用为辅,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礼无有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并力破敌。
这封遗表的意思很简单:如果宋朝背盟,那就先正面应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打不过宋朝,就把天水郡公(赵桓)派到汴京去。这就是赵构最担心、最怕的一招。
完颜宗弼的想法是,如果金国战败了,就封赵桓为傀儡皇帝,像张邦昌、刘豫那样,让赵桓在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汴京(开封府)做皇帝。这样一来,南宋的皇帝赵构就完全没辙了。因为赵桓是他的亲哥哥,“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做弟弟的怎么可以与哥哥打仗呢?而且赵桓还是宋朝的上一任皇帝,如此,无论是再来一个岳飞还是韩世忠,都没有理由再向北进攻,更不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
完颜兀术一番苦心,奈何后来的金主完颜亮嗜杀成性。完颜亮巴不得与宋朝开战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二话不虐杀了本该作为秘密武器的赵桓。在杀死赵桓后,他随即派人出使宋朝,打着为赵构庆祝生日的旗号送去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贺礼”——战书。
“怎、怎么又要打?!”
站在城墙上的赵构“啊”得一声,目光呆滞:“不是签完绍兴和议了吗?金人怎么出尔反尔?”
“完颜亮是宫变上位,怎么会认完颜亶签的和议?”刘光世抓紧时间循循善诱,劝诫赵构:“陛下,您也看到了,和议维持不了几年。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薪不尽,则火不止!终究是要打的,陛下何不咬咬牙,争取做个‘中兴之主’呢?”
赵构支吾了片刻,最后还是没有话。
坦白讲,他现在都没胆子和金兵打仗,他不相信自己二十年后就突然会长出那个胆。
生日收到战书,这对任何一个有尊严的皇帝来都是奇耻大辱。但我们的宋高宗赵构显然没有辜负他“完颜九萎”的外号,本能反应就是逃跑。赵构和李隆基想的一模一样,首先就是考虑去蜀中躲几天。但没等他有所行动,“皇上要跑了”的风声骤然在朝中传开,就在众臣不知所措时,陆游突然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泪溅龙床请北征”!
按道理来,陆游当时不过是八品官,根本无法得见天子龙颜。但好在宋朝有“轮对”制度,在朝的重臣、高官、能吏都有轮流进见皇帝的会。通常而言,越是官职微末的臣子越会在轮对时向皇帝拍马屁,人人都希望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会向上高升。
可陆游——他偏不!
难得得见天颜的会,陆游偏偏大谈特谈高宗痛恨的“北征”之事。只“北征”还尚嫌不够,陆游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前拔龙须,跪地“请北征”。
请谁北征?——竟然是请皇帝赵构御驾亲征!
这个胆大包天的陆游,不顾赵构难看的脸色慷慨陈词,坚决请求皇帝御驾亲征,到激动之处,陆游竟然当场失声痛哭,就连眼泪都溅到了皇帝坐的龙椅上。
八品官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可想而知赵构的怒火。除此之外,赵构与陆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积怨已深”。或许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天生不和,陆游有许多观点都与赵构矛盾。
举个例子来,就“都城”一事,陆游曾多次上书,认为南宋不该定都临安,请求高宗迁都建康。
几乎所有的主战派都不满以“临安”为都城,或多或少都向赵构提议将都城建在靠近宋金边界的地方,这样才能占据有利地势,创造北伐会。例如宗泽曾经强烈要求回都东京;李纲则认为建都最好是在陕西关中一带,其次是湖北襄阳,最保守也应该定都在建康。张浚也认同定都建康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金和南宋是以淮水为界,建康的位置逼近淮水,城高三丈,江山险固,历来被认为是帝王之都。退,易于坚守;进,可以北望中原,力图恢复。
至于临安,主战派都认为这不是一个理想的都城。例如张浚就过,待在临安这个地方,在内,容易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对外,又难以号召中原。杭州是个什么地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就容易消磨人的斗志。后来的爱国英雄辛弃疾也和张浚观点一致,认为临安既不能守也不易攻,一旦发生战争,就很容易成为瓮中之鳖,只能束就擒。
“放屁。”听到这里,赵构粗俗地骂了一声:“这陆游懂什么?朕定都临安自然有朕的考量。临安的好处明明就是”
临安的好处,只有赵构知道,又哪里是“天真”的陆游可以明白的。临安除了“暖风熏得游人醉”,方便赵构享乐游湖之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地理位置。
临安靠近东海,一旦发生战争,赵构可以随时收拾金银细软进行“航海”。他登基后的前几年,被金兵一路赶到明州,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靠着“航海”从明州逃到温州,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好不容易踏进官场的陆游果然倒了霉,他还没坐热屁股,就被迫卷起铺盖打道回府,重新在老家过上了“钓鱼砍柴”的清闲生活。
“轮对”一事无疑令陆游的仕途受挫,但他一生却从未对此感到后悔,甚至将“泪溅龙床”视为人生中做过的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多年后他回忆此事,写下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诗中言:“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
“想不到郎君竟有如此胆识!”
听到这里,张浚微微颔首,不由向右望去。与他骑马并行的,赫然就是少年陆游。
陆游冲出城门,一路北上。马是日行千里的宝马,没多时他就将临安城远远甩在身后。为求速达,陆游自持握虎符,便一路走了更为便捷的官道,他才入宣州界没多久,就撞上了一支同样快马驰骋的队,领头的,就是张浚张将军。
张浚,世称紫岩先生,是南宋赫赫有名的主战派能将。绍兴四年,完颜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率军北伐。身为北伐将领之一的岳飞闻讯激动万分,写下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一诗相送,诗中的“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一句,正是张浚和岳飞共同的抱负。
只是赵构主和,贬斥将领,他早就把张浚打发去了福建。这些年,张浚昔日的部下还分散在前线作战,但他这位渴望北伐的老将却只能在福建谪居。
看到天幕后,张浚几乎是当立断点了一支民兵北上——如果岳飞被迫回临安,那就由他接岳家军继续北伐。如果岳家军也被迫撤军,那他就豁出性命去召集昔日部下,聚起旧部接着向北打!
就算会被追责,就算会被处死,他也顾不得了!
打,必须打!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浚在官道上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行至宣州境内时,却见往日人烟稀少的官道上同样有一人策马扬蹄,面色冷峻。两人自报家门的那刻,陆游和张浚几乎是同时一惊——“竟然是他!”
一个是天幕谈及的爱国才俊。
一个是声名赫赫的主战老将。
两人一拍即合,陆游立刻将计划和盘托出。两人一边赶路一边商议,最后定下由陆游拿着书信去找岳飞,而张浚领着虎符去调兵筹粮。两人会在进入河南境后分道扬镳,但此刻,他们都还在官道上并列疾驰。
“游此生志向,不过‘恢复中原’四字。”陆游敬佩地望着身侧的张浚,诚恳请求:“游愿跟随将军,血战金兵,挥师北上!”
张浚笑了笑,他望着陆游年轻的脸庞,心头却像罩上了一层黑纱,有种喘不过气的难受。之前陆游三言两语掠过了夺取虎符之事,但两人都清楚,陆游将为此事付出生命的代价。张浚擅离福建,已然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可陆游——他才十六岁,才十六!他要如何才能从“窃虎符”的夷族罪名中活下来?
方法不是没有,但都太难太难。
倘若张浚与岳飞等人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几位老将靠着战功再联合众臣上书,不定能强行保下陆游的性命。当然,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陛下看了天幕后痛改前非、爱惜人才,主动免去陆游之罪。
可是,他们这位软弱的君主,真的会痛改前非吗?
郁闷的赵构还没来得及想好是逃是战,金军却毫无征兆地挥师南下。6年九月,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分四路大规模南侵,放出狂言:百天之内,必灭南宋。
完颜亮太狂妄了,狂妄的人都要为他的狂妄付出代价。完颜亮的西路军出师不利,遇到了大将吴璘,几个回合就被吴家军打得灰头土脸,退守凤翔;中路军也没能在宋军那儿讨到便宜,打到最后甚至被人烧了粮草,只能灰溜溜地向江淮逃亡;而被完颜亮寄予厚望的水军在海上遇到了王宝率领的海军,没几个来回就全体沉尸大海。到了最后,只有完颜亮亲自率领的东路军勉强攻占了两淮。
完颜亮这路军队能够顺风顺水,不是因为他战术高超,而是运气比较好。江淮的总指挥刘锜抵御了完颜亮许久,奈何身患重病只得不断退守。而淮西的守将王权又是胆鬼,一听金兵到此,连连后退,相当于将庐州、昭关、和州、瓜州白白让给了完颜亮。
王权失败的消息传到临安,赵构大为惊恐,甚至下了一道诏“欲散百官,浮海避敌”。这道诏的意思是,如果金兵攻过来了,文武百官就地散伙,各自逃跑,而他赵构准备也备好大船,准备去海上“航行”了。
左相陈康伯看到这道诏后气得不行,立刻把它丢进火里烧了。他联合义郡王杨存中一起进宫面圣,力劝赵构不要逃亡。两人引经据典、分析战局,最后成功靠着三路大军的胜利消息打动了赵构。不仅如此,他们劝谏的效果似乎“好过了头”,竟然让这位动辄逃亡的皇帝第一次支棱起来——他决定御驾亲征!
两位皇帝的对决似乎刚刚开始,但胜利的天平其实早已倒向南宋。
完颜亮攻占瓜州后,饮马长江,信心十足。就在他准备南渡长江、进军临安之际,却在采石矶遇到了一个书生虞允文。虞允文临阵受命,匆匆上任,负责带领王权下那群乌合之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完颜亮就偏偏被这个从未领兵的书生打得灰头土脸。就在他望江兴叹之时,他的后院又起了火——如同轮回一般,完颜亮靠着政变上位,而在他出征后,金国又爆发了政变,留守的葛王完颜雍趁称帝,这让完颜亮有家难回,进退维谷。
就在赵构鼓足勇气向建康进发之时,长江另一边的完颜亮却陷入了疯狂。他不肯面对现实,强令士兵从瓜洲渡江,结果在二十八日死于兵变。赵构闻讯大喜,欣喜若狂的他甚至在完颜亮的一幅画像上亲笔题字,美滋滋地写下了一片赞赋:“金虏曰亮,独夫自大。弑君杀母,叛盟犯塞。残虐两国,屡迁必败。皇天降罚,为戎狄戒。”
完颜亮的死亡助长了赵构的信心,他认为完颜亮之死“是天赐朕也”,并第一次公然放出狠话:“朕当择日进临大江,洒扫陵寝,肃清京都,但戒诸将无杀掠,此朕志也!”
天幕完这段,南宋几乎是一片鸦雀无声。
正在上马的岳飞愣住了,奔袭河南的张浚与陆游愣住了,就连临安皇宫前的那些百姓臣子也都愣住了——天幕上这位信心十足、气吞山河的皇帝,真的是赵构?他竟然还有支棱的一天?
所有人的目光缓缓聚向宫墙——
真正的赵构站在那里,他目瞪口呆,结结巴巴:
“这、这是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