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 47 章 诗文
【“当然,曹老板的个人喜好咱就不多了。
了他的军事政治的成绩,我们再来一下他同样非凡的文学造诣。
“在政治上,曹操是冷酷而顾全大局的政治家,但是从他的诗篇,我们又能看见不一样的他。”
“往事越千年,东临碣石有遗篇。”
“历史,不可错过曹操,文学,曹操同样留下精彩的一笔。”
“他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是这么评论他的诗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清朝刘熙载艺概?诗概他的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
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那么,曹操的文学造诣究竟如何呢?”
起这个,曹操可就精神了,不时跟着天幕点头,摸着胡须面带微笑。
“东汉末年的乱局,导致汉室几尽倾覆,百姓流离失所,于是曹操写下了薤露行和蒿里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汉家第二十二世皇帝汉灵帝,他用人实在是不得当。”
曾经是汉灵帝治下的朝臣百姓纷纷摇头,露出嫌弃之色。
“沐猴而冠带,知而谋强。
何进就像一只穿衣带帽的猴子,没什么谋划却想鲁莽杀宦官。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就是因为他优柔寡断,才让天子被宦官劫持出京。
董卓因此能有会掌握大权,废立天子,裹挟天子迁都,导致一路上死了无数百姓。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看着洛阳城,我就像微子一样的哀伤。”
“这是一首历史诗,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就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展现出当时重大的历史事变及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具体面貌。”
“朴素易懂。”诸葛亮可观点评。
不少百姓都发现自己能听懂,这诗好容易的懂啊。
“但这首诗其实名气不大,下面这首同系列的蒿里行更有名一些。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成立了联盟,各个有私心,都被利益所驱逐而动,袁术在淮南称帝,袁绍在北方另立傀儡皇帝。连年战争不断,士兵甚至都没有时间脱下盔甲,大量百姓因为战乱而死。
于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尸骨暴露在野外无人收拾,走过之地没有听到鸡鸣声,一百个百姓就只有一个活着,想到这里就让人心碎。”
“写得真形象啊。”有人叹息,乱世是多么残忍,造成太多的悲剧了。
魏晋南北朝后的朝代们沉默的看着这一段沉重的历史,恐怕写下这首诗的曹操都没想到,这样的惨状不过是一个开始,往后几百年百姓只会更加艰难,几近亡种灭族。
“蒿里行完全揭露了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诗层层递进,以直接明白的语言将军阀懦弱而丑恶的嘴脸跃然纸上,感情极其强烈,直出胸臆,无一丝造作之意,是诗人心声的自然表露。”
露出丑陋嘴脸军阀们:e就你曹孟德清高啊!
“蒿里行被称为“汉末初录”的“诗史”。
有人,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如果薤露行主要是写汉朝王室的倾覆,那么蒿里行则主要是写诸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
“而我们也借此看见了曹操的另一面,他不是永远都残酷,只看得见胜利和战果,他也能看到百姓的困苦,也会为之断肠。而他想要平定乱世,免去百姓流离失所。”
百姓们都露出希冀的眼神,什么时候才能不打仗了啊?
“薤露是历史诗,蒿里悲天悯人,那么一首谣俗词则是曹操实际看见百姓的苦难之处,“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朋友跟我借东西,可我土瓮没有一斗粮,竹箱里没有一尺缯。
朋友已经深陷困境,可世上何止朋友这么艰难啊,我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啊。
我又该怎么办?
在那个时候,这并非个例,而是常态,这是国家的无能,是社会的悲哀。
曹操切实的看见百姓的困境,他想做些什么?可这样的世道又能做什么?
所以他需要先扫平天下,只有天下不再有战乱,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啊。”
吕雉的执政理念一直都是与民休息为主,因为她太知道百姓缺的是什么,更知道这个新生的国家经不起太大的动荡。
她处在帝国的新生阶段,心翼翼的呵护,可是这个天幕上的帝国已经走向末路,就如同曾经的大秦。
一时之间居然心情复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许多人都摇头叹息。
“当然,曹操的诗也不只是这些沉郁顿挫的,忧国忧民的,也有磅礴大气、慷慨激昂的,其中有几首特别有名,现代语文课本必背的,值得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语文课必备?陌生的词语迅速引起不少人感兴趣的注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我站在碣石山上,欣赏大海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那海中还有岛屿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周围树木茂密,花草丰茂,秋风一吹,不但草木在晃动,连海水都掀起巨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这一首观沧海写的同样简朴易懂,但是却将大海拟人化,想象丰富,又兼之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把大海和自己的豪情壮志相结合,有吞吐宇宙的气象。
当时曹操正大胜乌桓而归,心情不错,看见大海更新有感悟,于是写下此诗借景抒情。”
曹操欣赏自己的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然后抬眸饱含期待的看向其他人。
来吧,等你们夸夸了。
不要太谦虚,我喜欢大力的!
看懂他意思的心腹爱将们沉默一下,下一刻纷纷开口大夸特夸,好在这诗确实不错,不用违心的话。
曹操被夸的心情顺畅,把前面的破烂事都先丢一边去,不想了,及时行乐先。
“观沧海虽然不错,我却觉得短歌行更棒,当然背诵也更长哈哈哈。”
刚做出短歌行的曹操顿时眼前一亮,想听听读者什么评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我边喝酒边高歌,人生能有多少年,那逝去的光阴又浪费了多少。
我可真是太烦恼了,只有喝酒才能解愁。
你问我烦恼什么?当然是没有良才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穿着青领的学子们啊,你们令我朝思暮想,正因为你们,才让我沉吟至今。”李一兴致勃勃道:”这里曹操还巧妙结合一首诗,什么诗呢?
诗经郑风子衿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他这是把人才们比作/爱人呢,在对天下有志之士:“我是那么思念你们啊,虽然我没办法一个个去找你们,但是你们可以自己来找我啊,我深深的盼望着你们音讯啊。”
简而言之就是发布招聘邀请书了,对天下人:急缺人才,速来啊!
哇塞这句话一出,天下的贤才还不蜂拥而至啊。”
曹操连连点头,对,没错,就是这样,人才都到我碗里来啊!
这下可真的全天下都知道他曹孟德在渴求人才了。孙权瞅了瞅,口是心非道:“写的也就那样吧。”
周瑜:要不主公来一首?
孙权:额容后想想。
刘备认真的思考:他现在也学学写诗怎么样?这招聘书他也需要宣传一波啊。
“紧接着曹操又引用诗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虽然这里没有明确地出“求才”二字,但读到这首诗的人结合前面几句都可以认为自己就是曹操为之沈吟的思念对象。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远方的客人都来看我了,我们谈得很好,可是我依然觉得人才还是不够多啊,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就像我对人才的渴望永远不会停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来找我的贤才们啊,你们还在犹豫什么呢?良禽择木而栖,你们赶紧到我这边来啊。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而我就和周公一样求贤若渴,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李一拍案而起道:“曹操这首求才诗写的简直绝了好吧,也难怪一发表就引起偌大的反应。是我也得心动,怎么也得去曹操那里看一下这甲方怎么样,给彼此一个会啊。”
孙权更酸了,可恶,只恨自己没写出什么传世名篇,让曹孟德独占鳌头。
他打定主意要偷偷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
吕蒙:???
刘备深深的皱眉,然后看向诸葛亮,“孔明,你你给我也写一篇怎么样?”
诸葛亮:???
他哭笑不得,知道自家主公这是看曹孟德的招聘书都举世皆知,酸了,咳咳,确实,这样的话曹孟德确实占大便宜了。
一时之间他居然也认真思考自己给主公写一篇看看能不能上天幕?
李一:???真也是算丞相的,不可能算刘备备的,想多了。
这时候酸了的蜀汉还不知道,不需要搞别的,诸葛亮自己已经有传世名篇了。
而曹操此刻已经哈哈大笑,得瑟的不行,预感自己靠天幕这一波宣传要发一笔了哈哈哈。
此刻,东汉末年很多人确实都心动了,听到现在,曹孟德的势力算是比较靠谱比较稳的,确实可以考虑考虑啊,要不然去看看?
当然,也有不少人还老神在在,不着急,后面还有蜀汉东吴没有讲了,等他们看看哪一家更适合自己再做决定,免得浪费彼此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