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指南针从:从磁石到司南3 朕现在,就要……

A+A-

    【缕悬法,是沈括认为最好的一种办法。

    这种办法,首先是要在新缫出的丝絮当中,取同一只茧的丝,然后将芥子大的一点蜡,缀于针腰,最后将针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

    这样一来,针尖就常常会指向南方。

    秦始皇坐在一处视野极佳的高台之上,他的身边已经有人恭敬地呈上磁石与钢针。

    他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炼钢的技术,但比起后世的钢铁,发展得并不算卓越。

    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人,更是难以立即取得钢针,更别在天幕放映之时就拿到了。

    落日的余晖,洒在秦始皇高大的身躯。

    他拿着磁石与钢针的动作,与地上的阴影错落融合,画面神圣而又庄严。

    秦始皇的影子里两重叠,正在将里的这枚钢针,放在磁石这一天然磁体上摩擦。

    也就是,进行人工传磁。

    随后他一边听着天幕的述,一边轻轻地将钢针,放在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盖上。

    在这光滑的指甲盖表面,进行人工传磁过的钢针,果然开始摇晃摆动。

    最后,它停了下来。

    依据咸阳宫的南北方位,这枚磁针的针尖,果然是指向了地理上的南方。

    不过,经由仔细对比。

    秦始皇发现,他的这枚磁针的指向,与正南方其实还是有一定误差的。

    这是何故?

    他有些不解,天幕上的确是这样,他也的确是这样照做,但结果却有所不同。

    难道是朕哪里做得不对?

    正在怀疑自己摩擦磁石与钢针的打开方式是否正确的秦始皇,忽然听见天幕——

    经过观察与实验,沈括还发现,磁针所指示的方向,其实并不是正南,而是微偏东。

    磁针指向微偏东南与西北,这在我们现代的科学上,则是叫做磁偏角。

    秦始皇:哦,原来这个是正常的。

    科学?磁偏角?

    秦始皇微微一顿,他这时候才想起天幕之前一晃而过的、大段文字叙述的其中一句: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天幕所谓“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的词句,这里还没有“磁偏角”的法。

    看来,是天幕背后之人的那个时代。

    他们拥有“科学”,对世界各方面的探索也更加地深入,并且建立了系统的体系。

    秦始皇看着中的这枚磁针。

    他不确定天幕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就算有磁偏角的存在——

    指南针,也已经非常够用了。

    他现在拥有浩浩疆土,利用指南针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丈量地形之类的都能用上。

    汉武帝也在做宏观方面的考量。

    至于更多的人,则是在万分兴奋与赞叹之余,一时竟没能想到,自己能用指南针来干啥。

    墨子:感觉特别有用、特别神奇、特别厉害,就是目前还没想到,可以用来干嘛。

    鲁班:我也是:)

    他们这些时空里,也并不是没有辨别方向的方法与技术,指南针无非就是更加便携。

    可以给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多。

    许行:我觉得还不如之前的水碓有用,如果能多多讲述农业方面的高级器械就好了。

    欧冶子:其实我想知道后世的炼钢技术。

    在这个时候,秦始皇领先于众人,想到了“指南针”至为有用的一个领域。

    ——航海!!!

    倒不是,他的思维特别地领先超前于众人。

    而是,他有着让徐福出海寻仙问药的经历。

    秦始皇:(:)

    天幕之前稍稍地提了一下航海,再联系起前面的那一幅令人震撼的世界地图——

    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秦始皇与汉武帝两人的心中诞生了。

    他们决定了,真的要造船,带上指南针,去探索那些未知的、更加广阔的领域!

    好,到时候先问问后人,有没有厉害的船。

    秦始皇:朕太需要了。:)

    汉武帝:造船的技术!!!

    关于指南针的应用,它在古代军事、地形测量、生产生活等等诸多领域,都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航海领域,更是为人们指明了方向。

    诶嘿,果不其然。

    后世之人能想到的,其实他们也能想得到。

    如果在他们所站立的土地上,他们可以凭借观天象等各种方法,获得方位的信息。

    那么,在海上,尤其是长期的航行、风雨变幻莫测,遇到阴晦的天气便束无策了。

    指南针,肯定能派上巨大的用场。

    在某一时空里,徐福从炼丹房里走出来,满脸的黑色,以及十分前卫的爆炸头。

    他还在炼火药,听见“航海”两个字。

    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之前,海上的航行只能凭借日月星辰来定位,如果碰上恶劣的天气,就非常容易迷失方向。

    比如在公元3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和尚圆仁来中国求法,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就记载了他们在海上碰见阴雨天气,无法辨别海船的航行方向。

    秦始皇一听,禁不住有些快乐。

    公元前3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

    在真正的历史上,后世一千多年里,依然还存在着航海无法辨认方向的问题。

    而他们现在,竟然已经可以用上指南针!

    航海!!!

    朕现在,就要开启航海的大业!!

    指南针用于航海,最早的记载是在北宋时期。朱彧的萍洲可谈写到了当时航海辨别方向的情形,他们这时候的舟师,夜晚观星、白天观太阳,阴晦的天气就观指南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诚然,古人利用天象进行方位的判断,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所以在当时他们还是以观日月星辰为主,而以指南针为阴晦天气的辅助。

    南宋时期,吴自牧的梦梁录里也提到了指南针。是在风雨冥晦之时,惟凭针盘而行,并且有火长看管,毫厘不敢差误。因为这指南针是一船人性命所系,故而不容出错。

    墨子连连称赞,他本身就更加欣赏对人有用的发明创造,有利于人的才是巧,无利于人的只能是拙,而这指南针,是大巧之中的大巧啊!

    能让人在海中航行而不迷失方向,整船人的性命就系在这的一根磁针上面。

    这如何称不上大巧!!!

    鲁班根据这一段内容里自己的思路,复盘完发现这段思路是这样的:

    先是看见后世发明的指南针,然后才开始思考它的用途会在哪些方面。

    这是从发现、发明创造出发,既而想到它的作用与实际应用。与从现实的需要出发不同。

    鲁班:有没有可能,我的连飞三天而不落地的木鹊,也会是很有用的呢!

    之前墨子他的木鹊,还不如普通木匠分分钟削出来的车辖。

    因为车辖装在车轴上面之后,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而他的木鹊却没有实际的用途。

    以前的鲁班:呜呜呜呜呜墨翟你得好有道理。

    现在的鲁班:我集思广益,想一个用途不就完了吗!

    就像这指南针用于航海一样,最初发明它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种用途!

    鲁班在视频的评论区发了一句征集帖后。

    得到的点赞数最高的答复是——

    [要不,鲁班大师您做一个无人?]

    在鲁班的一次询问之下,许多评论开始给他解释“无人”是什么东西。

    鲁班:好!用木鹊造无人!到时候,让墨子也称赞我一句大巧!

    虽然现在还不可能做到后世的那种无人,也无法理解“拍照”等词汇。

    但简单地送一送东西不定可以?

    鲁班眼巴巴地看着天幕,期待着它什么时候可以多多直播一些木工方面的东西。

    或者其他各种精巧的东西。

    比如评论区里那些人对他的“珍妮纺纱”“蒸汽”之类的,听起来就——

    好吧,不明觉历。

    这时候,穹宇之上的仙乐,已经变得益发舒缓、柔和,明显是这一段视频的末尾了。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如此大规模的远海航行,终能够安全无虞,也得益于指南针的重要作用。也正是有了指南针在航海方面的应用,海上的交通,才能迅速地发展与扩大。

    最后的画面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以及周边的地理人文环境等等。

    天幕的视频,缓缓进入了尾声。

    各时空的人们,全部都收获颇丰,不仅获得了指南针、指南鱼的制作方法,还了解到了磁石的特性,了解到地球、子午线、地磁场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完全地理解所有的名词。但是他们似乎见到了更加先进的世界。

    他们逐渐开始有一种“科学”的观念。

    至于所谓的“寻仙问药”“炼丹”“点石成金”等等方士们推崇的东西,也渐渐没落下去。

    这种没落不是细水长流地消失,而是在朝夕之间被人们抛弃,渐渐遗忘、无人问津。

    在观众与粉丝们的请求之下,宫商羽每次在视频的结尾,都会留下一段空白。

    这段空白不是完全的空白。

    只是与每次视频的主题内容无关,而是会随地播放一些预设好的图片、音乐。

    在这一段空白里,各时空的历史人物,则纷纷停下对天幕直播的记录。

    他们在弹幕里沟通古今,互相对话。

    在天幕的作用下,早至春秋战国时期,“纸”的使用,已经开始逐渐普及。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方法,都是公开的。

    甚至还有人专门出书,写了天幕传授的这两种技术。同时,也催生了关于纸的各行各业。

    各国的官方也通过出书,给百姓们免费传授水碓、指南针等等的制造方法。

    至于火药的具体技术、各种配方,则是不得在市面上流通,而且受到严格的限制。

    墨子等人在天幕之上游,最后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诸侯国间,重新制定了规则。

    因为火药的杀伤性太大,所以在两国的战争之中,双方均不得使用。

    如果有哪国,在战争中用到了火药,那么将会受到其余诸侯国的联合制裁。

    各国之间,通过天幕进行诸侯会盟。

    他们在各自的时空里,创建了一个个群聊,拉进自己时代的诸侯国君。

    群主,则由“霸主”担任。

    这些被周天子封为“伯”的霸主,本就负责调停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涉及到火药战争等方面,便照旧如此。

    秦汉之际,航海一事已经被写上了日程。

    两位皇帝开始关心航海,关心遥远的土地,以及更加广阔的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