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父亲的温柔
【此后,皇帝下令,顺天府所有政务都要向你请示。这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地位又提高了一大截,真正成为“下天子一等”的藩王,只比皇帝矮一级。太子若不监国,实际权力都没有你大。
朱棣的龙颜微微动容,三个儿子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老三赵王。
不仅仅是因为老三长得像已故的徐皇后,更是因为老三聪明睿智,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何才能讨父亲喜欢。
因为,朱棣赐予赵王的龙恩,并不比太子、汉王少。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演,老三也开始不安分了。
因为天高皇帝远,加上皇帝一贯的宠爱与纵容。你渐渐地按捺不住,经常胡作非为,弄得满城风雨。
永乐七年,皇帝得知你常为不法事后大怒,杀了你的王府长史,扒了你的亲王冠服,准备严惩。
这时候,太子朱高炽站出来为你求情,皇帝这才绕过了你。
永乐十九年,皇帝迁都顺天府,对你而言,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你的权力因此而缩减了。
朱棣面色一凝,这个时间,离他驾崩只剩三年了。
在太子的皇帝身份模拟里,并未明朱高燧后来怎么怎么样了。
在汉王的皇帝身份模拟里,朱高燨的结局凄惨,被二哥给囚禁至死。
朱棣现在想看一看,赵王能否善终。
永乐二十一年,皇帝重病缠身,很少上朝理政了,而汉王也早被遣送到封地。眼见朝中大权渐渐聚拢到太子里,你心有不甘,开始变得蠢蠢欲动。
朱棣心中咯噔了一下。
妈的,老三这是要搞事啊。
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例如黄俨等人,一直是反太子的,起先他们是皇帝压制太子的棋子,后来又成为汉王攻击太子的工具,现在皇帝病重,汉王被驱离京城,黄俨这批宦官为了将来的生存,暗地里纷纷投靠了伱。
为了让你取代朱高炽,进而挣得拥立之功,黄俨这批宦官先是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进而又在宫中散布谣言,皇帝有意更换太子。
()(e) 这一切,都是为了谋权篡位而做准备。
待到时成熟,你麾下的两股力量,一股是以黄俨为代表的宫中官宦,一股是以护卫军官孟贤为代表的王府亲信,终于合谋到一起。
你们决定买通皇帝身边的服侍人员,趁皇帝重病之在药中下毒,等皇帝中毒咽气,就发兵劫取内府的兵器和宝玺印件,然后分兵逮捕五府六部的大臣;伪造遗诏,交给宫中太监杨庆的养子来保管,到时候从大内凭御宝领出这份遗诏,废掉太子朱高炽,改立你为大明皇帝。
为此,因为你还勾结了钦天监官员王射成,事成后让他来欺骗世人,让此次阴谋拔升到天意难违的角度。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险些忍不住一句国粹“草拟吗”脱口而出。
老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厮竟然想着弑父谋反!
逆子!
都是逆子!
至于老三会不会谋反成功,朱棣嗤之以鼻。
还是太年轻了。
纵观赵王搞的这起政变阴谋,还是挺严密的。从参与人员上看,有朱棣身边的亲信宦官,有护卫部队,有掌管天象的钦天监官员,组织挺严密;从选择的时看,此时的朱棣已经病重,几乎与外界隔绝了,正是宫廷政变的绝佳时。
但是,如果深入了解大明的宫廷制度,仔细推敲政变细节,就会发现这起政变阴谋其实很粗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第一:这起阴谋的关键一环是给朱棣下毒。大明皇宫,皇帝生病,一般由太医院里的太医和精通医道的宦官共同负责治疗,从治疗方案到药方,都要经过反复斟酌,严格控制,更关键的是即使是给皇帝服用调剂好的药也要一式三份,开药的御医和经的官宦要先尝药,他们喝了无碍后,皇帝才会服。如果药方错了,太医、太监是要处死甚至灭族的。
政变的主谋之一宦官黄俨,虽然是朱棣的亲信,但要他掌控下毒的整个链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当整个皇宫还掌控在朱棣里的时候,宦官想下毒,可能性极。
第二:大明皇城的兵器都收储于兵仗局、军器局等部门,它们都是由内府和朝廷双重控制的重要构,要想从中领取武器,必须持有皇帝的命令,而且兵仗局等军事重地向来有重兵把守。
()(e) 在他们的阴谋计划里,这一环是要发兵劫取的,但仅凭赵王里那一点护卫兵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第三:盗取符宝同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明皇帝宝玺归尚宝司、尚宝监和司宝女官联合控制,其中尚宝司是朝廷构,负责收藏、管理各种符牌以及加盖宝玺的续;尚宝监是内府宦官的一个监局,负责核实文件后参与并监督尚宝司的官员办续,为诏书加盖宝玺并存留底簿备案;而皇帝的所有宝玺,全部归宫中的司宝女官收存保管。
黄俨一伙想要破坏这种三重控制的管理体系,从司宝女官中抢得宝玺,很难很难。
第四:盗取符牌,也就是拿到进出皇宫的各类通行证,同样很难实现。朝廷对各类符牌管理非常严格,朝廷有尚宝司、内府有尚宝监和印绶监,内外三個构共同控制这些符牌。弄虚作假更不可能,因为各类符牌都有时间段、范围和身份限制。
赵王太低估朱棣,也太高估自己了。
或许是因为当时皇帝病危,赵王心中急切难耐,被皇位迷失了理智。
皇位的诱惑力,没有人能抵抗的住。
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是参与阴谋的赵王府护卫指挥孟贤的外甥,在得知此事后,王瑜劝阻无效,怕遭连累,立刻上告皇帝。不久,孟贤就被逮捕,得伪诏,伏诛,而王瑜升为辽海卫千户。
阴谋败露,皇帝将你叫了过去,面色阴沉的问:“老三,这事是你做的吗?”
你被吓得不出话来,如何敢承认。
幸好此时太子出面,替你辩解:“这是下人的所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
皇帝知道这事是你做的,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太子的话。
因为他如果选择不信,你就会死。
这是一个父亲在临终之前,给儿子留下的最后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