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康杰从地质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邻县的地质勘探队。
勘探队的总部设在县城里,除了队领导、各科室、化验人员、后勤人员,其余四十多名职工被分成四个野外作业班。
每个作业班设班长一名,根据野外作业需要,作业班一般又分成三、四个作业组。
各作业班每年三月中旬从总部出发,到周边市、县的山区、平原,开展地质矿产勘探普查工作。
十一月下旬返回总部。
野外作业期间轮休,由作业班长随安排。
一走就是大半年。
因此,作业班是纯一色的老爷们。
野外作业期间,除了工资,还有野外作业津贴,津贴差不多是工资的一半。
也有一些劳保:有两身工作服,两双胶鞋,一双冬季穿的翻毛皮鞋,若干副套
到某地勘探,时间有长有短。
由队领导根据上级要求、勘测地的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短则几个月,长则二、三年。
野外作业最麻烦的是转场。
每新到一地,作业班长便得提前出发,向当地村委会借房子。
如果村委会没有空闲的房子,只得向老乡租。
房子落实后,由队部的卡车,把作业班的人和物送过去。
如果不通公路,所有设备、被褥、粮油均需作业班的人背进去。
一次背不上,就背两次。
有时也雇老乡的马队驮。
补给尽量一次带足,否则中途很麻烦。
返回总部时,比来时还要麻烦,采集的标本比给养多出了很多。
那是作业班艰辛劳动的结晶,还不能弄丢、弄坏、弄乱。
作业班长除了安排每组的工作,还要听取组长们的工作汇报,填写各种报表、总结等,每天还得为队员们做饭。
给养不足时,外出采购。
八月二十号,康杰前往勘探队报到,在队部待了十多天。
九月初的一天,第二作业班的班长回来买给养,顺便把康杰也领走了。
两人先坐班车。
到了一个沟口,在班长的吆喝下,班车停了下来。
()(e) 班长对康杰:“到站了,下车吧。”
两人下车后,在售票员的协助下,往下卸东西:六袋面、四袋米、五十多斤猪肉、一大袋圆菜和一包佐料,大大十几个袋子。
还有康杰的行李卷和一个大帆布提包。
康杰望着这一大堆东西,心里有些发怵。
心想:“这该怎么拿呢?”
班长看出了他的疑虑,对他:“待会儿,有上山拉炭的货车,我们搭了车走。”
“司会给停车吗?”康杰问。
班长:“一般都会。
山里人出行很不方便,司们很同情。
只要招,大多司便会捎上人们一段路。”
正着,一位老乡扛了一袋东西走了过来,向班长打招呼:“刘班长也是上山呀?”
“噢,是呢。”
“买了这么多东西?”
“不买得多些不行呀!
十张嘴吃哩。
进进出出,既耽误工作,又不方便。”
“这位伙子是?”
“这是康,新分到我们班里的。”
这时,远处传来了货车的马达声,两人便准备拦车。
见到有人招,车便停了下来。
老乡把自己的袋子扔上车斗后,自己也上了车斗,在车斗中往上接东西。
一大堆东西递上了车斗后,刘班长和康杰也上到了车斗里。
汽车便向前方行驶起来。
山间的道路除了高低起伏,还沿了山脚忽而向西、忽而向北,向那山的更深处漫延而去。
汽车的行进速度和牛车差不了多少。
再先进、功率再大的发动面对这样的路况,也是欲哭无泪。
康杰看了看自己的和衣服,顿觉惨不忍睹。
黑的是煤面,白的是面粉和大米的粉末,两相混和,呈现出一派灰黑色。
老乡帮他们放完东西后,一屁股坐在自己的袋子上,自顾自地抽起烟来。
康杰的行李卷在车斗里疯狂地滚来滚去,黑色的煤面伴着它起舞。
康杰在上下颠簸的车斗里踉跄而行,好不容易才逮住了行李卷,把它拖到圆菜袋子上,又用米袋把它压住。
()(e) 心想:“白的总比黑的强上不少吧。”
他和班长没有坐,双紧抓了车斗前部的护栏,脸朝车头的方向站立。
车斗在上下左右的颠簸中不时会发出金属间撞击的轰响。
康杰真担心自己的心脏会被这颠簸抖出问题。
山路下的溪水随了山势千回百转。
山间架了不少桥,从车斗中向下望,距离谷底足有百八十米。
望上一眼,摄人心魄,顿时感觉背后凉飕飕的。
只要掉下去,定是粉身碎骨。
汽车发动忽然轰鸣起来,原来是要爬坡了。
那坡度足有六十度,汽车喘着粗气,艰难地向前爬进。
谷底、还有汽车残破的车体。
这令康杰紧张万分。
万一此时汽车失去动力,向后滚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却见老刘和老乡神色如故,也许在他们眼中,这样的路况再平常不过了。
老乡行动自如地卷起那喇叭筒状的烟卷,卷好后,点着了,悠然地吞吐着烟雾。
这让康杰原本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
汽车转了一个急弯,便钻进了山洞。
洞里十分黑,只能望到尽头处脸盆大一片亮光。那是山洞的另一端。
雪亮的车灯在这漆黑的洞里只留下一片昏黄的光。
随着汽车的行进,洞顶那些崚嶒的山石仿佛都向头部撞来。
康杰不由自主地缩了缩头,生怕被山石撞上了。
其实那洞顶离头部足有两米多的距离,是视觉在欺骗它的主人罢了。
又钻过一座山洞,过了几座桥。
前面的山体迅速向两边闪去,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平缓的土地上种些庄稼。
远远望去,树丛中隐约露出了一些屋顶。
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向那湛蓝的天宇一路升去。
再近些,依稀听到了鸡鸣狗吠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