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安排
第242章安排
“顺治现在是开始装死了,还把那些北京的言官和郎廷佐都推了出来做挡箭牌,想要把自己撇干净,混个好名声。”郑成功把收到的最新军报看完,便直接随扔在了桌上,摇头嗤笑道:
“但本藩既然出了,就不会让他那么轻易脱身,李率泰的死要算到他的头上,牙他里和张国俊的死,也同样如此。看他那个自欺欺人的所谓‘满汉一体’,还能不能继续圆回来!”
此时,宁波府城府衙的议事大厅内,包括洪旭,张煌言和黄山,甘辉等明郑的一众文武官员在内,整个明郑高层齐聚一堂,准备就最终确定“北伐南京大战”的筹备方案进行最后的商讨。
这个筹备方案涉及到明郑各军,同时也需要民政体系,文官体系和工商体系的配合,特别是扩军练兵和浙东被收复的背景下,事情也变得更加复杂,各方关系缠绕其中,而且都和张名振一样,想要为自己这边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奴酋必然是不愿意用温州一府来换李率泰,牙他里和张国俊几人的。这几个汉八旗,绿营军的将领不换,那些汉八旗的俘虏,他自然也能换,否则便是彻彻底底上了藩主的当。”洪旭朝着郑成功拱了拱,得意一笑。
“接下来,军情司便会在江南,甚至是湖广,江西等地散播消息,动摇那些绿营军官兵的决心。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反正到藩主这里,才是真正的光明之路。”冯澄世也接着道。
“若是之后北伐南京的时候,各州府县城中,多一些绿营军配合,及时举旗,献城反正。那仗或许就要好打很多了。”张名振也当即抱拳道。
他长期和驻守松江的张天禄等人联络交易,获得了大量价值巨大的情报,甚至是走私来了不少的火药和铁料,只不过对方此时不觉得明郑或者是张名振有反攻胜利的希望,所以暂时只是想着赚钱。
但张名振相信,只要他展示出了对应的实力,对方未必不会想一想自己的前程,以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巨额钱财,能不能保住。
郑成功点了点头,又道:“宣传司,军情司全都动员起来,尽可能把对咱们有利的消息传出去。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们都死定了。只不过,这些家伙就算要死,也得为本藩的计划,再发挥点作用。”
且,郑成功并没有直接下令杀了李率泰,牙他里,张国俊等一众清军军官,而是开出了一个让清廷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条件——他要清廷用温州府城来换人,而且只接受全部一起打包带走。
当然,这表面上只是温州府城一城,实际上要的却是温州一府,只要清廷让出了扼住永宁江入海口,最为坚固,也最为关键的府城,整个温州府,也将无所依托,之后明郑想要全域收复,便是易如反掌了。
不过,这些交换和谈判的条件,细节,以及要求,经过军情司的一番筹谋策划之后,传递出去的时候,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其中关于顺治态度的谣言,传播得最为广泛,宣传司甚至根据明郑域内的传播效果,选择了相对优质,适合传播的内容定向投放江南。
与此同时,和李率泰这样的铁杆汉奸被鞑子利用完之后就抛弃,甚至不肯用一座城来换上百人相比,马信反正之后,得到了国姓爷信任和重用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政策,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起到威慑和拉拢的双重作用。否则,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为自己制造更多困难。
一些铁杆汉奸,明郑是坚决不可能留的,李率泰等人,便是郑成功要杀的“鸡”。但若是那些误入歧途的绿营军将领士兵,反正之后,前途几乎都是一片光明。此前的赫文兴,郝尚久和如今的马信,则都是郑成功千金买的“马骨”。
而策划这一切的郑成功,自然知道最终的谈判会不了了之,清廷不可能吃这个哑巴亏,温州府一旦有失,浙东和福建就连成一体了,他的这点心思,顺治和身边的一众大臣,难道看不出来?
但谈判不了了之,一直拖延,宣传司和军情司才有合适的契不断散播谣言,离间绿营军,甚至是汉八旗与满人的关系。这些政治上的成果,将来都极有可能会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e) 至于拖延到最后,李率泰等人如何处置,郑成功也早就有了主意,他的“马骨”会亲自送那只他要杀来儆猴的“鸡”上路,事情才算是圆满结束了。
而关于此事最新进展的谈论结束之后,会议也进入正式了议程。黄山虽然也已经来到了宁波府城,但因为旧伤复发,马上就要从参谋总部退下了,此次会议的主持,他便交到了刘国轩的上,自己则只是作为旁听参与。
经过了“浙东行辕”的历练之后,郑成功此时也有意要进一步扶持刘国轩,这样的安排自然也是他背后点头授意的。否则,没人敢擅自做出更改。
“首先,是‘浙东行辕’的废存问题,经过参谋总部和诸位的讨论和意见,藩主最终决定,在原本计划上做出一定调整。‘浙东行辕’依旧会继续保留,但只会存在到北伐南京之前,各部大军整训完毕之后。
‘浙东行辕’当前下辖的各部兵马,会重新撤回各军,但参谋部等各统筹指挥和运行关保留,并以此为框架,未来一年时间内接收各军各部,轮番到浙东训练”
刘国轩铿锵有力的嗓音回响在众人的耳中,在“浙东行辕”的这些年,他住持军议无数,早已经熟能生巧,加上语气又有黄山的三分像,明郑的一众文武高官,也十分适应。
随着北伐南京战事的推进,“浙东行辕”的权力被大幅缩。毕竟,第二次北伐,出动的就将是明郑全军了,郑成功会亲自主持指挥,“浙东行辕”这个缩的“明郑”,将会失去作用。
刘国轩很清楚,在这样的局势下,不出一年,随着文官们在浙东站稳脚跟,行辕必然是要被裁撤的,周全斌还有后军能回,还是进一步扩编,实力仅次于中军的“征虏大将军府”下的第二大军。而他,就只能回参谋总部了。
现在,黄山因为当年“东山大战”的旧伤复发,而“讲武堂”的事务又越来越多,第一第二批范围培养的军官将领都已经加入军队,表现优异,已经有了退位让贤,专注于“讲武堂”的意思。
当然,此时五脏六腑俱全,规模庞大的“讲武堂”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有框架的“讲武堂”了,最新一期的学员已经增加到了三百多人,覆盖了明郑大军的各兵种,在“征虏大将军府”中的地位和权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换言之,黄山这次调任,甚至不上权力变了。讲武堂出来的那些军官,恐怕除了国姓爷之外,记得的就是他这个总教习了。
“长江水师将由三镇扩充为六镇。其中,总督张名振下辖崇明左右两镇,扩充所需的兵马战船由南洋水师抽调;舟山镇将陈六御下辖舟山左右两镇,扩充所需的兵马战船由福建水师抽调;太湖镇将钱达下辖太湖左右两镇,扩充所需的兵马由中军抽调。
六镇兵马,每镇兵额均为两千五百余,其中第一第二营,均按照陆战大军标准装备和训练,钱粮供给等同;第三第四第五营照旧装备和训练,钱粮供给同样照旧。
此外,等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当前驻扎宁波府和台州府的大军,除了一批骨干之外,全都会撤回各部,各部也必须在此之前,调派出接替卫戍和训练的兵马。如今各部新兵众多,务必要确保他们得到充分的训练。”
刘国轩一边着,中的竹枝一边从地图上崇明的位置划到了太湖的中心,钱达的视线也一直跟着枝头的移动而移动,听到归自己指挥的兵马是从中军抽调的之后,他心中十分惊喜。
陈六御此时还在崇明坚守,钱达倒是在军情司的主力下,由陆路抵达了宁波府城。不过,他是前一天才刚刚抵达的,只是听张名振已经处理好了一切,不必担心,但根本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大的惊喜。
这个原本历史上在太湖中抗清到生命最后一刻,儿子还继承遗愿,投靠了明郑继续抗清的草根英雄,此时正在为自己预料之外的升官兴奋不已。
钱达面对清军,誓死不降没错,但并不代表他不在乎富贵,只不过那些不能放弃的底线和原则,他这个俗人,始终坚守着。
()(e) 经过张名振的斡旋,长江水师的陆战兵马扩充了整整一倍,甚至还调来了两艘原本属于南洋水师“琼州镇”的巨舰,实力已经升至明郑三大水师的首位。
不仅如此,因为后续登陆作战的需要,福建,粤东等地的造船工坊现在还在加紧赶制各类适合登陆的船,这些也将归长江水师管辖,水和船工的规模,更是膨胀了不止一倍。
郑成功提前让张煌言去接人,方便张名振知道自己应该联络谁为自己话,支持自己,便是因为他不方便直接下场,只能推波助澜。
现在,明郑的三大水师加起来比原本历史上第二次北伐的明郑水师已经要强太多,他并不打算继续投入紧张的资源扩充本就耗资巨大的水师,特别是对清廷的水师不堪一击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内部利益的重新划分,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这对于林察,周睿,周鹤芝等人来,自然是不乐意的。特别是周鹤芝,刚刚还立下了收复台州府的大功。
因此,张名振这个“恶人”的出现,就十分有必要了。而甘辉,周全斌,刘国轩等陆师的代表,其实对此并没有太多关心,他们只在乎将来登陆江南的时候,水师能给他们提供多大的助力。
如此一来,张名振和他们自然是一拍即合。这些都是务实的人,还有陈六御提早打了招呼,自然是选择了站在张名振,也就是国姓爷这一边。
有了这样压倒性的优势之后,郑成功最后定下调兵调船数额的时候,余地便大很多。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让人找不出毛病,同样也是维系军心稳固的重要段。
这不仅仅是在水师,便是中军,左右前后四军,以及新成立的骁骑军,虎卫军,也都同样如此。队伍大了之后,想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做到人人心服口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等到“浙东行辕”和“长江水师”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刘国轩也暂时从主持的位置上下来,郑成功开始了亲自问询各军的扩编整训情况,并直接在会议上敲定了接下来巡查的顺序。
当前,骁骑营独立成军,由赫文兴统领,还抽调了部分铁骑营精锐充实。虎卫营也独立成军,由万礼统领,同样从武卫营抽调了部分精锐充实。中军则是缩编成了亲军营,亲丁营,中权营三个战兵营,武卫营一个骑马战兵营,还有铁骑营一个骑兵营的五营编制。
而后军则是从三个营扩编成了四个营,增加了一个和武卫营一样性质的骑马战兵营,并且是三个千总部满编,装备和兵源都是优先于除了中军之外的各军。
至于左右两军和前军,其实也各有补充,黄廷和王秀奇在此前的大战中都立有大功,扩军自然不可能只是给他们补充兵员而已,但是他们都只是增加了一个战兵营,没有周全斌那样的待遇。前军的余新则是终于满编,三个营全都变成了满编,还有一个架子营。
这便是明郑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扩军之后,形成的七军二十九营,还有十一镇水师。不过,急剧扩张,而且投入了大量资源的陆师已经几乎做到了满编,水师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了,实际兵力变化不大,只是都北移了而已。
明郑大军此时在编制上,依旧按着原本军制改革后的形式,保留了明军的底色。但郑成功已经意识到了它的臃肿,若是将来再扩军,恐怕就得做出改变了。
“宁波和台州的田地丈量,田赋商税征收,武器工坊建设,都必须要加快速度,明年大军整训的预算参谋总部很快就会和军务司,后勤司统合整算出来,财政上一定要快一步,否则军事上的安排便会节节拖延。”
郑成功完了军事上的安排,又扭头看向了张煌言这个浙东的民政工商一把:“除了税收这一条底线不能动摇,阳奉阴违者,全部按律处理,不得轻饶。其他方面,抓大放,迅速把事情推进下去。”
“下官遵命!”张煌言拱抱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