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 这不合周礼!

A+A-

    呦呵?



    这卫嗣君居然这么识时务远超熊午良的想象啊!



    按理来,这些卫国人那么高贵,难道不该对我这个南蛮之君破口大骂的吗?



    何况咱们这次对卫国不宣而战,按照战国之世的道理来看,确实是有点儿缺德



    一旁的芍虎大踏步走上去,接过卫嗣君里的东西,递到熊午良面前。后者接过来,打开扫了几眼。



    嗯



    事实证明——卫国人比我想象的能舔多了



    这封国书里,尽是阿谀之词要不是熊午良提前就知道这帮该死的卫国人对楚国的真实看法,估计就要被卫国人忽悠上天了。



    “晚了。”熊午良把那封国书折了起来,顺放在一边:“早干啥去了。”



    卫嗣君不禁苦苦哀求,熊午良不予理会。



    一旁的姬公期倒像是缓过劲来了,似乎笃定熊午良不会杀自己,于是梗着脖子叫嚣起来:“楚人,无耻!狡诈!”



    “我卫国与楚国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凭什么来犯我疆界?”



    “无耻!”



    “难道只是因为我卫国不曾借道给你吗?”



    “这不合周礼!”



    姬公期唾沫横飞,怒斥熊午良的不宣而战。



    话回来——这样的招数,确实有点无耻了。



    对透明中立国下如此行径,也只有熊午良能干得出来



    不过——就算熊午良确实不讲武德,但姬公期的话也实在是太迂腐了!



    战国,大争之世。



    落后就要挨打!



    楚国强盛,而卫国羸弱——揍你还需要找理由嘞?



    就算卫国没有挡在楚国北上的道路上,挨揍也是理所应当的谁叫你那么弱呢?



    国家军备松弛、文武百官久疏战阵,偏偏还拥有肥沃的平原土地



    这就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熊午良懒洋洋地道:“好了,别再骂了。”



    “楚国乃蛮夷之国也你们卫国不是一直都这么认为吗?不宣而战,正合蛮夷的做派也。”



    “我虽是蛮夷之君,不过话还是一言九鼎的——再敢叫嚣,就拔了你的舌头。”



    熊午良罢,又看向满头大汗的卫嗣君,淡淡道:“卫君也不必再求饶了。”



    “敢对楚国不,你已有取死之道!”



    “卫国,已灭矣!”



    卫嗣君脸色灰败,张口结舌。



    而姬公期则脸色铁青,看上去很想指着熊午良的鼻子继续痛骂——但又不太敢。



    众所周知,这位楚王是很记仇的



    刚才当面骂了一顿熊老板没被弄死,已经算是姬公期运气好了如果再继续叫嚣,恐怕结果难料!



    熊午良懒得和这两个活宝多,索性摆摆:“寡人心善呐。”



    “灭了卫国社稷,却不愿苛待卫国贵族。”



    “即日起,封卫嗣君为大楚伯爵,号‘卫伯’从此,汝就是我大楚的贵族了。”



    “要遵守楚国的法律,履行对楚国的义务。”



    “卫国原本的国君私库,仍算是卫伯的——至于其他卫国的财产,包括土地、人口、房屋、宫殿等等,俱收归大楚所有。”



    熊午良口中的‘私库’,指的是各国国君的‘金库’,与所谓的‘国库’还不一样。



    



    一般国君想要随赏赐大臣,或者是宫内修缮宫殿、赏赐宫人等等开支,都要从‘私库’支取。



    私库的资金来源,大多为王族旗下的店铺、商队、土地、庄园等等收入。



    一般来,国君很少会从国库中取钱出来——虽然国库也同样是国君的财产。



    如果国君从国库支取财富,也都算是‘借’的,大部分时候都要等到私库里充裕的时候还回去如果国君经常‘借钱不还’,还会被一些耿直的大臣批评。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公私分明了!



    譬如熊午良治下的‘私库’,其实就很充裕——甚至可以是历朝历代所有国君之中最充裕的!



    像是曲阳商坊、平阿商港——都算是熊午良‘私库’的资金来源。



    此外,还有不少商船、商队,也隶属于熊午良私有。



    保守估计,现在熊午良的私库里应该能有二十多万金这简直是一笔巨款!



    



    熊午良顿了顿,继续道:“你二人有没有意见?”



    还能有什么意见?



    卫嗣君父子二人欲哭无泪,也只能答应!



    敢不答应吗?



    就算不答应,又能如何?



    卫国的覆灭,已经是必然——就算卫嗣君二人再怎么硬气,也无非就是给社稷陪葬罢了!



    话回来,熊午良对于卫国王族已经算是开一面了。



    在真实历史上——秦国对于那些六国贵族,下可狠多了!



    譬如末代齐王田建——投降了秦国之后,居然被秦国人关在松柏林里,活生生把这厮饿死了!



    末代韩王韩安,被俘之后软禁于陈,最终被处死。



    赵王迁,被俘之后,流放到深山之中。



    魏王假,被俘之后被秘密处死,也有是死于乱军之中。



    楚王负刍,可能是被流放了,也有是被处死了。



    燕王喜,被俘之后被秘密处死



    简而言之——秦灭六国之后,对六国贵族展开了相当血腥的段,各国的末代君主全都被软禁、流放或者处死。



    至于那些王子王孙,则被大批量押送到咸阳——很多都被嘎了蛋,成了秦国人宫中的仆役内侍。



    秦人的段,相当野蛮!



    高压政策催生了反抗——秦国再怎么恐怖,也不可能将六国的贵族公卿后代全部杀光。于是等到秦始皇驾崩之后,那些忍辱负重多年的六国贵族开始集体造秦国的反。



    综上:秦国对于六国贵族的残酷苛刻段,使得这些贵族始终不能融入秦国



    或许秦始皇认为处死这些君主,有助于泯灭六国旧地贵族和百姓的复国念头。



    但事实明——这样的法子没啥效果。



    相反,熊午良认为:留着这些贵族,才更容易泯灭敌国平民的抵抗意志



    让这些遗民们亲眼看着——这些曾经的国君,如今在楚王的统治下乖巧听话,像狗一样臣服。岂不比把他们都杀了、最终成为那些意图复国者嘴里‘象征着反抗的图腾’更好?



    妙哉!



    这是熊午良结合秦国灭亡的教训、以及楚国的历史,得出的最优解!



    回顾历史上,楚国以往攻灭的邦国相当不少。



    通过怀柔和吸纳,就将那些亡国之君吸纳成为楚国的贵族——这一套在历史上很好用,瓦解了敌国贵族的抵抗意志,帮助楚国迅速控制了南方的大片地盘。



    唯一的弊端,就是诞生了‘贵族政治’——权力过分分散,导致历代楚王对邦国的掌控力不强。



    不过对于现在的楚国来,并不怕这个——



    咱们有推恩令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