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科举应试

A+A-

    岁月入逝,两年前颜复与晏敬文,便在上一届过了会试、殿试,入朝为官。颜复是一榜十九名,如今在翰林院入职编修,正七品。晏敬文是一榜第六名,如今外任到江南西路任江州通判,也是正七品。这待遇多少让李皓感觉到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颜复、晏敬文在这两年里也是一直有信件寄回扬州,问候秦夫子与李皓。颜复在信中还特意提到了肥皂生意之事,是没想到两成份子能有这么多银子,家中父母为此事还夸了自己的,并在进士及第后将份子划为自己的私产了。

    到至和二年二月的清晨,天蒙蒙亮时,李皓家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今日是李皓参加县试的大日子,一大家子人早起准备吃食、所带衣物,为了进入考场搜捡方便,还需要将食物全部切成块,卫氏还特意检查所带衣物是否有夹层,可否写有文字,可谓事无巨细。

    等一切准备妥当,便出发往县试地点而去,一路看着人员汇聚,如百川归海汇聚到县试考点门口。李皓告别父母,提着考篮便入场了。经过搜捡到指定座位坐好,便等着衙役举着考题贴板展示作答。

    对于这一切流程李皓都不陌生,毕竟身边有太多人参与过了,经验细节了解十足。按部就班答题作答,答完当日便可出考场回家。

    县试第一场为正场,录取很是宽松,通过的人便可参加府试,但如此自然排名不佳。

    李皓自然不能这样马虎,便一路参加完五场考试。再加之县试有成绩优异者提堂号的要求,弄得李皓后面四场一路在监考官眼皮子底下考试。就想是现代上课时,坐在讲台边上的感觉,极不自在。

    等县试放榜,李皓带着符登跑去看榜,卫氏与李建则在家等着消息。虽然李皓知道自己肯定能进去府试,但对排名还是很在意的。毕竟自己这些年虽没有在出过什么大风头,可水调歌头这些年却传播及广,这要是排名低了,面子上过不去呀。

    等到榜单贴出来时,只见头一个写的便是李皓名字。李皓看到还在高兴时,便听到符登叫到:“少爷,你是案首耶。”迎来周边所有人目光。

    李皓听了,环视下四周,道:“少爷得案首,不是应该的吗,有什么可意外的,淡定些。”

    着装着一脸淡然的带着符登回府了,等李建与卫氏得到确切消息时,也是高兴坏了。

    后面为了准备四月份的府试,也便没有折腾。童试考试内容大致都相同,不过四月府试就不需要带东西了,只要带上考试凭证参加,其他东西全部由府衙准备,这到是让李皓有些不习惯。不过考试依然是游刃有余,放榜后又得了个案首。

    ()(e)  于是院试的案首,李皓便是志在必得了,毕竟大三元难度太大,先得个三元也算是个安慰奖了。于是针对八月的院试,李皓开始了一轮突袭做题,请秦夫子找来历年院试题目,在这四个月里进行了疯狂的题海战术。

    当然,经过如此精心准备的李皓如愿以偿的中了院试案首,开启三元成就。至此李皓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秀才,算是士绅阶层中的垫底存在了。

    这边让卫氏大为高兴,给全府的下人都赏了两月月钱。而李皓这边短暂高兴完,便去秦府和秦夫子商量参加明年乡试的事了。因为在晏敬文去汴京后,李皓便回了自家住着,秦夫子也变没有再去书院,后面教导李皓,都是在自家府上。

    在得知李皓中了秀才后,程始亲自带人过来送来了一堆贺礼,要如今程始也算是有数的大商人了,借着肥皂的买卖将生意铺满了大半个大宋,可谓豪商了呀。

    等李皓回来,看见程始还特意与其聊了会天,便回屋去了。

    乡试这边,李皓其实还是很有把握的,不前世近十年的积累,单这一世都已经苦读六年,底子很扎实了,尤其乡试更着重经义、策问,这本就是他的强项。如今的问题只是名次,毕竟科举考试都是主观题,摸透考官喜好,对于名次影响很大。

    乡试考官是由汴京城中派遣翰林学士下来主持,这便要靠秦夫子的经验来给李皓选择如何解题做答了。而秦夫子对现在这唯一的弟子,也是关怀有加。亲自去信汴京,帮李皓打听情况,安排策略。

    等到来年乡试时,李皓是信心十足,再加上平日来为这断断续续的九天奋战打好了的身体基础。八月初八这天,李家再次全员出动,送李皓赴考。

    来这也是住在扬州城的好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都在城里,不像其他人还需长途跋涉应考。

    又一次到了贡院门口,起来这都是李皓第三次来贡院了,只不过前两次是送人,这次是自己来考的。本来原先李皓还不紧张,可真站到这个位置上,还是有些忐忑。

    缓了缓神,李皓告别父母,便提着东西过去等待搜捡,进入考场了。等李皓进去后,李建与卫氏才带人离开。这次李皓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号房进去,环顾四周这两平米的面积,心里给自己打气道。正常发挥,这次待九天就够了,不要再来下一次了。

    等连续三场考试结束,李皓出的贡院真是感觉一阵舒畅,闭塞的空间实在是太压抑了,让李皓感到一阵心累呀。与来接的李建、卫氏碰面,便回家休息去了。

    ()(e)  后续几天等待乡试放榜的日子,李皓还真有些焦躁不安。终于等待放榜那天,一大早全家赶去看榜。刚到时太早,榜单还未贴出,但也已经聚集满了人,卫氏只好站在人群外,让李皓与李建父子两,带着几个年轻下人挤到前面去了。

    等榜单被送来时,众人让开一条路,让贴榜的官吏进来,等榜单贴好官吏走后,便一拥而上。这时李皓抬头一看,这榜单第一位便是自己的名字。当即便是一乐,然后旁边李建的声音传来:“我儿子考上了,第一名,是解元了呀。”然后高声大笑。这时旁边众人纷纷围上来恭喜。

    李皓与李建一一回礼后,便带着下人回去告诉卫氏这个好消息了。果然卫氏听了极为高兴,大一挥又给每个下人赏了半年的月例银子。而后便打算回去办酒庆贺。

    李皓则先独自离开去到秦家,给秦夫子拜贺。

    秦夫子道:“参加会试,我倒不为你担心,往届会试,未曾见过中解元者而落榜的,只要你不犯什么大错。一个进士还是跑不掉了。另外如今永叔便在汴京任职,等会我给你一张拜帖,你去汴京后见一下他。想来他能给你些建议。”

    李皓笑道:“还是老师最疼我呀,二师兄进京时您有给过他拜帖吗。”

    秦夫子笑着道:“你这猢狲尽编排我。不过你要疼你到是真的,我膝下无子,你是从我看着长大的呀。今日我便和你讲一讲这官场,其实你的性子为官我还是放心的,你处事虽显稚嫩,但不失圆滑,不是个抱着死理横冲直撞大的人。所以我也只想和你叮嘱两句,在朝为官,我情愿你和光同尘,也不要轻易做那出头的锥子。”

    “当年一场庆历新政,诸多官员被贬,我也是因此厌烦官场才致仕回乡的。所以要期望,我不指望你能飞黄腾达,封侯拜相,只想你一帆风顺、平平安安的过好日子,所以万事莫逞强。另外当年我在朝中也有一二好友,此次我已去信汴京和故友过,他们或许帮不了升官,但若有事的话总还能看我面子上护你一番。且去吧,我在这看你大好前程。”

    李皓听后,跪地拜谢,久久方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