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母子之情

A+A-

    嘉靖的故事,并不是开始于嘉靖七年,而是开始于正德十四年。那时距离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还有两年的时间。

    那一年,没有人会相信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明武宗会在两年后落水着凉而死。

    而且在两年前,明武宗亲自领兵在应州鏖战鞑靼,击败了王子后,文武百官坚决不会再让他御驾亲征了。

    所以,在任何人的想象中,明武宗最少还能当个十几年的皇帝,才能达到大明皇帝的平均寿命。

    到那时,他自然也该有儿子了,他驾崩之后,自然是儿子登基,大明江山,依旧稳定延续,基操勿六。

    所以那时不但嘉靖,就是所有王爷们,也没有一个人会做梦,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会成为皇帝。

    之前有过这种想法的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都已经被王阳明等人轻松灭掉了,这种傻帽毕竟是少数。

    那时的嘉靖,还是兴王世子朱厚熜。在这一年,他刚刚失去了自己慈爱的父亲兴王朱佑杬。

    刚刚十二岁的他,穿着孝服,哭得昏天黑地,然后就以兴王世子的身份扛起兴王府的管理责任。

    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兴王妃蒋氏,像以往一样,一直在照顾他,帮助他,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王爷。

    他身边的两个伙伴,黄锦和陆炳,虽然不能帮他什么大忙,但也为他少年之心提供了难得的友情。

    他无疑是这一代宗室中最为出色的人之一,但也并非就一定是最出色的,可是两年之后,那个天大的馅饼却砸在了他的头上。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带着一世的荒唐骂名,和一身的桀骜不驯,离开了人世,扔下了最爱他的母亲,去寻找最爱他的父亲去了。

    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是宫女的儿子,根据某些法,他整个孩童时期都活在随时可能被万贵妃干掉的阴影之中。

    明孝宗没有得到过太多的父母疼爱,母亲去世得很早,父亲的心都在万贵妃的身上。

    所以当他和妻子有了孩子后,他们一心希望给孩子普通人家父母应有的疼爱,他们确实也做到了。

    可想而知,当明武宗去世时,他的母亲张皇后该有多么伤心,而在这份伤心之下,她还需要完成她作为太后的使命——选择一个新的皇帝。

    明武宗去世时,留给朝臣和太后的,是大明一百多年都没有面临过的局面——皇帝无子。

    在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不管子嗣多少,当上一个皇帝死的时候,至少会有一个儿子,这也让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可这是第一次,皇帝没有留下子嗣。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确定新皇帝。

    但其实明武宗留下的局面不光是无子,他是独生子,连个亲兄弟都没有,所以杨廷和只能从他的堂兄弟中寻找候选人。

    杨廷和请见张太后,在宗人府提供的名单中,选定了几个候选人,并将朱厚熜列在了第一个。

    张太后直接提笔,圈上了朱厚熜的名字。关于这个选择的来历,其实很复杂,至少有三方面的解释。

    第一方面,是官方的解释:在所有武宗的堂弟中,朱厚熜和他父亲的名声加起来最好。

    请注意这是一个组合,也就是,假设朱厚熜他爹的名声不好,朱厚熜再怎么有好名声也不够。

    而在明朝的宗室王爷中,有好名声的并不多,有坏名声的不少,看看伊王、徽王这两个货色就知道了。

    所以,朱厚熜的父亲在这一方面,第一次帮了朱厚熜。请注意,后面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二方面,是野史的解释:杨廷和等文官集团,把朱厚熜列为第一候选人,除了因为他爹的名声好,还因为他爹死了。

    这一点很关键!如果朱厚熜的父亲晚死两年,这时候还健在的话,估计这个馅饼也砸不到他的头上了。

    因为如果朱厚熜的爹还活着的话,那朱厚熜当了皇帝,他爹怎么办?将来俩人见面谁跪谁?

    按父子,朱厚熜应该给父亲下跪;按君臣,他爹就得给他下跪;那他俩到底谁是谁的爹?

    这还只是礼法上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是,朱厚熜是个少年,他当了皇帝,会不会事事听他爹的?

    那样一来,他爹就成了实际掌权的太上皇了,这就不是堂兄弟当皇帝,而是叔叔当皇帝了。

    所以朱厚熜的爹,因为早死了两年,又结结实实地帮了朱厚熜第二次。

    而他爹帮他的第三次,就是他爹在生儿子这方面不太努力,一共生了两个,夭折了一个,朱厚熜是个独生子。

    按野史解释,杨廷和正是看中了朱厚熜独生子的身份,才把他放在第一位的。

    独生子意味着没有可依靠的亲人了,也不会因为他当了皇帝,而提拔一大群亲人来对抗朝臣。

    朱厚熜此时才不过十四岁而已,他孤身一人,就是再沉稳睿智,又哪里是这群官场老们的对?

    所以杨廷和代表的文官集团,其实是严选了一位名声不错,麻烦不多,容易掌控的皇帝人选。

    第三方面,是嘉靖的解释:他告诉萧风,杨廷和选择自己当皇帝,绝对就是野史上的那份心思。

    但张太后选自己当皇帝,这份心思,知道的人极少,只有自己刚入京时,张太后抱着自己痛哭时过一次。

    朱厚熜的幸运有很多巧合,其中之一就是他当时是十四岁。不多不少,这个年龄,正是明武宗登基时的年龄。

    张太后不觉得这是个巧合。她认为这是冥冥中的注定,这是自己狠心的儿子,留给自己慰藉。

    而当他见到朱厚熜的时候,她更加坚信了这一点,因为她觉得,朱厚熜确实和儿子长得很像。

    其实这并不奇怪,作为血缘关系很近的堂兄弟,两个男人之间的长相很像,是大概率事件。

    而张太后悲痛和渴望慰藉的心理,无疑放大了这种相似性。

    她抱着朱厚熜痛哭时,是否有表演的成分,谁都不得而知。但嘉靖告诉萧风,他相信,那一刻,她把自己当成了儿子。

    而朱厚熜也确实很感动,他知道,杨廷和或许有许多理由选择自己,但张太后选择自己的原因,就是太想念儿子了。

    以至于她会把一个巧合,当成虚无缥缈的慰藉,让她毫不犹豫地把九五至尊之位交给了他。

    嘉靖,当时他曾暗暗发誓,一定会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对待这位帮自己登上皇位的张太后。

    到此为止,一切都还很圆满,但其实,致命的悲剧却早已经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其实在朱厚熜还没进京见到张太后之时,在京城郊外就已经和杨廷和等人爆发了一张战斗。

    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礼臣建议朱厚熜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

    这个安排看似没问题,但熟知礼法的朱厚熜立刻就拒绝了。

    因为如果是皇帝进京,那是应该从大明门进入的,而且入宫后也应该是入住奉天殿登基即位。

    东安门是皇子走的门,文华殿是太子住的宫殿。这意味着群臣认为朱厚熜是要先当太子,再当皇帝的。

    既然先当太子,那太子自然应该是皇帝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兴献王,并没有当过皇帝。

    上一个皇帝明武宗是他堂哥,也不可能因为死了就成了他爹,所以他只能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儿子。

    也就是,这个太子一当,他就相当于认了自己的大伯为爹,跟明武宗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了。

    应该群臣的这个安排,从理论上来并不算错,但朱厚熜就是觉得,这是群臣故意在给自己下套儿!

    自己认了大伯当爹,那自己的爹自然就成叔叔了。而自己的母亲肯定也成婶子了,因为肯定没道理把母亲改嫁成大伯的媳妇。

    所以朱厚熜了一句作为一个十四岁孩子,情商智商都极高的话,让杨廷和等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未来皇帝的厉害。

    “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朱厚熜抓住了杨廷和替武宗拟的遗诏的文字漏洞,指出遗诏上让我继承皇帝的位子,没让我继承太子的位子。

    既然遗诏上没有这么写,我不需要先成为太子,再当皇帝,我现在就是还未登基的皇帝,要按皇帝的礼法来!

    杨廷和知道遗诏的行文有些不太严谨了,但他坚决不让步,一定要朱厚熜以太子之礼进宫即位。

    双方僵持住了,人就在京城外,但就是进不了京。这是嘉靖和群臣的第一次交锋,双方都不想让步。

    嘉靖到这里,忽然苦笑道:“实话实,当时我身边一个亲信的人都没有,如果僵持的时间在长一些,最后输的人,很可能是我。

    可就在这个时候,尚未谋面的张太后帮了我,让我在这次对抗中占了上风,获得了胜利。

    她一定想不到,就是她第一次帮我过关,让我今后在和群臣的对抗中,再也没有退让过,最终也伤害了她。”

    因为迟迟等不到朱厚熜入京,张太后派人询问,得知情况后,张太后下了懿旨,命令群臣一起上奏章请朱厚熜登基。

    在太后懿旨的压力下,杨廷和不得不妥协,同意了朱厚熜的方案。最终,朱厚熜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登基后的嘉靖先进后宫,朝见张太后,才发生了张太后抱着嘉靖失声痛哭的事儿,也让初次见面的两人对有了母子之情。

    有了这次胜利,当群臣要求登基后的嘉靖尊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时,嘉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而当杨廷和找到张太后,希望一起对嘉靖施压时,张太后觉得没有必要。

    她是个女子,对礼法的严重性没有杨廷和理解得那么深刻。

    关键是,她从都没想过掌控亲生儿子,此时对嘉靖这个后认的儿子,自然也没有掌控的想法。

    她希望他能好好当皇帝,她可能还觉得杨廷和有些霸道,毕竟这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有必要逼得这么紧吗?

    杨廷和没有得到张太后的支持,只能带领群臣和嘉靖在我爹是我爹的问题上打起了持久战,哪一方也不后退。

    原本这场持久战可能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就变得十分激烈,但随之发生的一件事儿,却让所有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嘉靖登基三日后,就派人到湖广之地的兴王府去接自己的亲生母亲,兴献王妃蒋氏,要入京奉养了。

    其实对这件事儿,杨廷和是做了一定让步的。按原本的设想,嘉靖当了皇帝后,就要和兴王府一刀两断了。

    所以兴献王妃,就应该在兴王府里养老,而不是进京奉养。

    但毕竟母子连心,不管名分上怎么变,那都是亲妈,杨廷和也觉得从此不让人家母子见面,有些过分了。

    所以杨廷和提出了交换条件:群臣同意嘉靖接亲妈到皇宫奉养,以全孝道。

    但条件是蒋氏进京只能以兴献王妃之名,入宫后也要按兴献王妃之类在宫中供养,否则免谈。

    嘉靖知道,自己如果不同意这个条件,双方一定会再次陷入僵局中,而母亲肯定接不进宫里。

    于是嘉靖也先做了让步,先同意了群臣的法,打算把母亲接近宫里后再慢慢想办法。

    可杨廷和忽略了一点,嘉靖的政治智慧,其实并非来自他的父亲,而是更多地来自他的母亲

    兴献王妃蒋氏抵达北京通州时,得知自己不能作为皇太后的身份入宫,儿子也得称她为叔母时,勃然大怒。

    她斩钉截铁地道:“安得以吾子为他人子!”我儿子就是我儿子,不能当别人的儿子!

    完这句话,她让人立刻送她返回兴王府,这皇宫我不入了,看我儿子会怎么办!

    蒋氏对自己的儿子很有信心,多年来的教育培养,让她相信,儿子在此时一定会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果然,嘉靖跌跌撞撞地跑进了张太后的宫里,跪倒在地,泪如雨下。

    “太后,这个皇帝,儿臣不当了。儿臣要当皇帝,就不能认自己的亲生父母了。

    世间岂有为了皇位不认亲生父母的人?若是真有这样的人,那与畜生何异?

    若是儿臣成了那样的畜生,大明又何必要儿臣为皇帝,太后又何必挽留这样的畜生嗯?

    儿臣决定放弃皇帝之位,护送母亲车驾回兴王府。请太后不要伤怀,请群臣另立贤能吧。”

    绝奇世事传闻里,最好交情见面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