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雄主驭能臣

A+A-

    布衣首辅第三百零六章雄主驭能臣相比前朝,后宫生活是稳定、安泰的。赵拓没有乘坐步辇,就这么背着气哼哼地走着,身后的内宦、宫女们大气也不敢出。

    皇帝上朝时高高兴兴,下朝却满脸阴云,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眼看着皇帝路过自己的乾元宫却没进门,径直走向了皇太后住的德清宫。

    皇太后正在东廊下浇花,早瞥见皇帝闷着头也不看路匆匆进了自己的前殿,稍微惊讶了下。

    刘太监便示意梁芜过来低声了朝堂上的事,皇太后心中了然,微微一笑,转身继续浇花,之后才将水勺递给宫女,擦擦进屋来。

    赵拓有点尴尬,毕竟自己光顾着生气,进来转了一圈才发现母亲在外面,又不好再冲出门去。见皇太后进来急忙请安见礼并向母后道歉。

    皇太后呵呵一笑:

    皇帝在宫女搬来的绣墩上坐下,刚要开口,皇太后先抬挥了下。

    德清宫总管太监秦让立即招招,带着一干人等退了出去,赵拓这才把刚才前朝殿上的故事讲了一遍。

    皇太后听完,问他:

    是啊,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气的?赵拓闷声想了想:母后,儿臣听到大捷的消息非常振奋,真想到辽东去看看将士们是如何奋勇杀敌的!

    当然,儿臣也只能是想想,前朝那些臣子们连李丹都想叫回来,更不用放朕到战场上去了。

    赵拓摇摇头:朕身为皇帝,岂能轻易出行?只是觉得才胜而已,他们竟迫不及待跳出来嚷议和,难道不信我大军可以歼灭丑虏么?

    天朝大臣在殿上这种话,既扫兴又让人没面子!还有,李丹才去辽东几天,就有臣子提议要换下他来,还美其名曰要防止尾大不掉,真真可笑!

    朕看他们是红眼那个位置,想让李丹挪窝,他们好方便安插自己人去!他气哼哼地了许多,皇太后却是笑而不语。

    谁的孩子谁知道,做娘的怎能不懂儿子的心思?

    她知道皇帝性格要强,他现在气呼呼地,实际是因为这班的大臣在他很享受赞颂和恭维的时候,跳出来公开反对陛下对克尔各的用兵策略,同时什么的话。

    表面是对李丹的担心,其实这些人是在对朝廷发行国债这事拐着弯子提出异议和批评。

    当皇太后委婉地为皇帝分析这里头的奥妙,赵拓突然醒悟,原来他们还是冲着自己用人和发行国债来的。

    赵拓皱眉:他对自己母后倾诉时没了顾忌:

    还有李泽东是个极有能力的文臣,朕派他去辽东不仅仅是监督军事,而且还想让他顺带在辽地用战争债券带来的资金整饬道路、港口、桥梁,建立工厂、商社、学校。

    这么多事情没有两三年是做不完的,岂能不到一年就调回京城?

    他们是调回来给与更高的官职品级,实际我看就是想把他换成自己人,然后可以在辽东大捞一笔!这些虚伪的东西以为朕看不出?还拿朕当孩子呢!他越越气愤。

    皇太后忽然打断他吩咐。待帕子拿到,她递给皇帝:

    赵拓忙起身恭敬地接了,听母后继续:

    皇太后格格地掩着嘴笑起来:

    赵拓惊讶。

    皇太后完瞧着赵拓不解的样子微微一笑:

    她完目光一闪:

    皇太后将垂下的鬓发向耳根抿抿:任何朝代的武将都好战功,听打仗就嗷嗷叫,像这回辽东,为什么连孙总兵都夸李丹?

    ()(e)  因为他让辽军兵强马壮,个个听有仗打就跳脚啊。而文官呢?他们就好报这些个祥瑞。

    但无论是武将打胜仗还是文官报祥瑞,总之都是取悦陛下欢心的意思,这叫‘媚上。

    但只要这媚上是利于国家的便无妨,反之陛下则应施以惩戒,这是不能助长不正之风的意思。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但凡一件事过了头那便成坏事,再怎么立意新颖、原意嘉善,它都是邪门歪道了。祥瑞这个东西,民间多信却无实用。

    故仁宗将花灯节提前一日,以借此祥瑞提振民心士气。但是它对于治理一地百姓却无实际好处,且容易被那些胥吏上下其,成了为虎作伥的口实。

    所以仁宗皇帝既不会不予理睬,又不能一刀砍了。灯节以此提前一日,看似有庆贺之意,实际并无任何嘉勉或封赏。

    仁宗皇帝就用这种淡淡的举措,告诉天下他对于祥瑞的态度和方式。

    至于那官员被贬也是对他的警告,仁宗皇帝派去的宣谕使向他当面诘问时告知他今后不可耍聪明,那官儿羞惭,老老实实去了常平仓从此不敢再行阿谀事。

    仁宗皇帝既给他留了面子,有通过他告戒所有官员不可自误。从那之后这些报祥瑞的只敢投到宫门,不敢直接投往内阁和中书了。所以先皇当得起这个‘仁字!

    皇太后完,看向皇帝:那些大臣的发言先且不论对错,至少他们既没出馊主意,且又是本着利于朝廷的角度在话、争执,比那些祥瑞可强多了!

    至于这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另当别论。皇帝千万不可因自己的感受挑选着听,要牢记偏听则暗。

    她完,要了茶水吃几口,问:

    李泽东临行前告诉朕一句话:一切有利的谈判都是武力优势胜过对的结果。如今我们才只胜,也必汗尚有二十万人。

    他会继续南下,还是收缩回草原均不清楚,儿臣以为最好再有一、两个胜仗,让他知难而退,且还要寻求体面的撤退。

    那么我们谈判时不但底气更足,而且还可以要求他予以赔偿或割让。那时主动权在我,想怎么谈就怎么谈。现在去议和,恰如虽胜犹败摇尾乞怜一般,朕不耻如此!

    嗯,那就随着皇儿的心意去做好了。哀家也觉得没什么必要给也必

    好脸色。否则他觉得中原好欺,明年、后年一次次来,朝廷岂不是穷于应付?

    皇太后明白了双方的差异点,嘴角浮起微笑。

    赵拓笑了。

    皇太后嗔道:那些文人,你若叫他树荫下面乘凉倒罢了,大太阳下面跪两个时辰?万一倒下一个,将来就够史书上把你比作隋炀帝了!

    你呀,现在也别回答,自个回去好好想想。她完,话题一转:

    朕以为李泽东学冠天下,通中西、贯古今,能让户部、兵部不掏钱地打了一次辽东大战,这是古来未有之事。

    目下他在辽南进行的新军改造与训练成效非常好,这次作战中有一万六千支火铳参战,打得克尔各人一筹莫展。

    朕觉得火器极好,打算让他再编一万六、七千的火铳兵。这样即便山东新军撤回,辽军依然可以独立作战。

    他给我一份报告,要重修辽锦、锦山、辽沈、抚沈和铁沈这几条道路,劳力就从俘虏的这几万人出。

    他还准备建立抚顺煤矿、抚顺钢铁厂、辽南钢铁厂和沈中被服厂,希望移民扩大范围,为内地解决人口拥挤问题,接受新移民十五万!

    ()(e)  他得很兴奋,冷不丁皇太后问了句:

    赵拓气愤地。

    他完忽然觉得皇太后不会无缘无故问这个话,疑惑地看过来:

    赵拓默然,片刻:

    赵拓犹豫好半天才问:

    皇太后将放在皇帝膝盖上:哀家知道这李丹的与众不同,年纪轻轻文武兼备,又老成沉稳有国士之风。

    陛下求贤若渴不假,可咱们用人不能过急、不可过于超擢。这不仅仅是资历问题,而且李卿本人是否能够经历朝堂的风雨,是否他可以看清这里面的凶险?

    他与皇家感恩是不是仅仅为了报答陛下为陈家洗雪冤案?一旦遇到惊涛骇浪,他有多少可能将生死和身家抛弃继续保我赵氏的天下?

    这些都要经年累月才能看出来,不是一两句话,三几壶酒就能解决的。你是不是?

    赵拓惊呆了,但他不得不承认母后得有道理。作为皇帝,他要考虑的不是友情,而是帝国利益与皇位传承。

    他艰难地点点头,承认自己确实在对李丹的使用上相当放权,也太过于放纵了。回想一下,这种要什么给什么的做法,究竟对彼此是好是坏?很难。

    重新审视之后,他开始慢慢理解那些想把李丹撤回来的臣子们。

    李丹在辽地现在呼风唤雨、大干快上,所以其他人才有的想法;

    所以才有人不服气这子的能耐;

    所以有人跃跃欲试想把自己或其他人,塞到那个本来谁都推脱不肯去就职的地方;因为他太年轻、蹿升太快,导致许多人想:他能,我也能,甚至可以更好!

    这样不行!赵拓也开始意识到问题了。他思索良久,抬头问:

    母后,何为女干臣?

    皇太后笑了:陛下,优秀的臣子有两种:能臣和女干臣。许子相曾评价曹操‘治世能臣、乱世女干雄,这句话便很明道理。

    方才哀家也问过陛下,假使在武帝朝,霍、莽为女干臣耶、为能臣耶?

    赵拓沉吟着回答。

    皇太后拍掌:

    皇太后起身走了几步:你看那外朝的臣子,他们可不希望辽地掌握在一个皇帝亲信的人里,他们必定会派人过去做官、控制。

    我们赵家再怎么优待文官,皇权与内阁、朝廷从来就是对立。文官不可能因感激皇帝就站到皇权一边,他们的忠诚不是一成不变的!

    主强臣弱的时节,即便是霍、莽也得乖乖地如猫儿一般,做出忠诚的样子来,依仗皇权赋予他们的权力管理地方。

    但如果主弱臣强的时代到来,他们就会不耐烦弱主当政,就会希望展示自己治理的才华,于是忠臣也成了大家所谓的‘女干臣。

    皇太后慈爱地将搭在皇帝肩头:

    皇太后很满意皇帝跟上了思路:但李林甫所处时代,乃是唐玄宗皇帝由盛到衰,由雄主向弱主转变的时代。

    女干臣的出现和是否盛世还是乱世无关,只和君主的强弱有关系。所以我赵氏君主强则能国运长久,一旦弱主出现,就可能是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开始了!

    赵拓起身,严肃地行深揖大礼并。

    皇太后扶起皇帝:我儿只要做名雄主,定能驾驭李丹这样的能臣。

    不过治国如烹鲜,用人也忌急躁冒进,使人人得幸进之心,李卿滋生骄傲得意,则事不偕矣!陛下需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