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数术
樊庆和秦玲真的不想学习,被逼无奈,他们拿起了书本,但也是做做样子。
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
学习没有恒心和毅力。
见不到什么成果。
但这也是后话了。
不过,父母开始做样子了,这让樊婵喜上眉梢。
但樊婵却十分的努力。
李清更加努力。
“要是脑袋变得聪明一些,就好了。”李清不切实际的想着。
而李清是穿越人,他异想天开,想得到天赋异禀。
但李清是白日做梦。
李清的资质,已经被钉死了,他是学理的天才,但学文科,尤其是学文言文,用文言文写文章,李清真的很笨。
甚至,李清剽窃都不行。
李清学过古文,他也背诵过一些好文章。
本可以拿出汉代以后的佳作,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
但李清居然做不到。
掌握不好时。
生搬硬套,很容易让人看出来。
尤其陈群、郭嘉、荀彧都是些啥人啊,牛的不能再牛了,面对这些人,李清不敢剽窃,他怕弄巧成拙。
被人看穿了,李清得不偿失。
还不如本本分分的,把自己文采不行的底,亮给别人看。
而李清出身低微,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那么,也没谁看不起李清。
反而认为李清可信。
毕竟李清就文采差,而李清其他方面都是天才啊!
“野鸡兔子四十九,一百条腿地上走,问鸡兔几何?”陈群抛出了一道数术题。
在处理政务,疲劳无趣的时候,众文人往往舞文弄墨,妙偶得些佳句。
这时候,李清都不出意外彻底歇菜。
但这一次,陈群别出心裁,他居然出了一道数学题。
在古代,数学称为数术。
陈群对数术有些研究,他笑望众人。
“野鸡四十八,兔子一只。”但李清张开就来,陈群话音未落,李清就出了答案。
“好厉害!”陈群瞪大了眼睛。
意思!李清却不屑一顾。
这么简单的题,就是班门弄斧,李清心道,你换一个难的。
()(e) 陈群也是这么想的,我要换一道难题。
因为陈群想来,李清做文章不狗屁不是吧,但也不咋样。
那么数术能好到哪去?
也许是算过这道题,正中下怀,李清才脱口而出,几乎想也不想就给出了答案。
“主公,群再出一题,各位,也一起作答,听好了。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
陈群居然出了一道,勾股定理的题。
李清马上笑了起来。
看了一眼其他人,见荀彧皱眉沉思,却一时半刻不能作答。
而郭嘉也沉吟不语,他也在努力思考。
众人都在做题。
李清却一笑道:“井深五十七尺半。”李清稍稍一想,他就给出了答案。
这让陈群一脸的惊讶。
“主公,你算的这么快?”
“术有专攻嘛,我文学不行,但数术还可以。”
“这不是可以了,这是十分的精通,是群见所未见。”陈群数术比较不错,他也时常炫耀一下。
而陈群所遇到的人,都没有陈群聪明,不如陈群。
陈群是佼佼者。
但这一次,陈群遇到了天才,李清张口就答啊,这太逆天了,是怎么算的呢?
陈群十分的不解。
“雕虫技,长文,你若是想学,我们私下探讨。”
“好。”陈群立即点头。
“开胃菜,我们吃过了,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李清话锋一转道:“如今,春耕告一段落,但能不能丰收,却不一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靠天吃饭,不安心啊。”
“主公还想兴修水利?”陈群马上明白了,他接了一嘴。
“正是,我们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中,趁着农闲季节,要兴修水利。”
“这兴修水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这一次,我们除了修水渠水库外,还有修筑河堤。”
“修筑河堤?”蒯良问了一句。
“是的。”李清点了下头:“修河堤没显著的经济效益,因而,我们一直没有重视。但防洪防汛,修河堤是重中之重。”
“我们轻视了一阵,也十分的侥幸,天公作美,始终没有下大雨,但我们不能一直期盼老天,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中。”
()(e) “而且水泥有了一定的产量,用水泥修河堤,不一劳永逸吧,但也十分的坚固,几乎坚不可摧,可以防御大洪水,因而,我们要扎扎实实,修河堤。”
“喏。”蒯良近期负责修建工作,他感到了压力。
但蒯良也没有退缩,他迎难而上。
“好。”见蒯良眉头都不皱一下,李清十分的欣慰。
有蒯良这样的属下,李清放心了很多。
“长文,你要鼎力支持,否则,就要拉跨了。”李清马上望向陈群。
陈群管钱粮,他是李清的大管家,掌握着财政大权!
要新修水利,离开钱是玩不转的。
“绝对不会拉跨。”陈群微微一笑,但他话锋一转:“但府库也不充裕,得量力而行,否则,其他方面就玩不转了。”
“这我知道轻重缓急,之所以,迟迟没有修河堤,也就是考虑到,我们的钱不充足,好钢必须用到刀刃上。”
“怎么用好钱,就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了。”李清望向了蒯良。
事有轻重缓急。
李清的辖区河流众多,不论是河南尹,还是南阳郡,河流密密麻麻,十分的多。
但李清钱有限,而且人力也不足。
要修河堤,就要分主次。
需要实地勘察。
这需要蒯良身体力行。
“请主公放心,蒯良事必躬亲。”
“好,不过,也要注意身体。”要实地勘察,需要耗费体力。
好在蒯良年富力强,身体也算强健,这让李清放心不少。
“谢主公关心。”蒯良点头。
“我们的人才比较匮乏,文若,你要辛苦一些,多挖掘一些人才。”李清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人才。
就拿兴修水利来吧,要修水渠,要建水库,要修河堤,那一方面都需要人才。
最好是懂水利的人才。
但李清缺人才。
那就得荀彧多费心了。
多挖掘人才,解燃眉之急。